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一部分的中国音乐方面的唱片 [复制链接]

21#

回复: 我一部分的中国音乐方面的唱片

这是一套我无法不推荐的唱片。6张唱片里,包含了从先秦到清代的重要音乐,让欣赏者仿佛在音乐的时空漫游了一回。
不过……很遗憾需要说明的是,先秦部分的全是假古董,只是涉及到与先秦有关内容的音乐而已,而并非真的是先秦时候的音乐。比如古琴曲《流水》,只是源于伯牙钟子期的故事,并非真的是那时的《高山流水》;再如《原始狩猎图》,也只是现代作曲家臆想远古时期先人狩猎时景象的作品……
但是这张唱片上的一个特别的亮点乐器——编钟——是真的从随县出土的那套战国曾侯乙的编钟,并非后来为了演奏而仿造的那套。真品和赝品在音色上有天壤之别,真的一点都不夸张。这是我考古老师告诉我的,他亲手敲过那套真品!1978年编钟出土后,曾在1986年录制了一张唱片,就收于湖北省博物馆,静静地屹在那里,直到1997年香港回归时,为了演奏谭盾的《天·地·人》,才把编钟搬到香港去,又风光了一回……先秦部分里面的编钟的音乐,就是当时录制的那唱片里精选出来了,所以比较值得一听。
唐代部分的,除了《霓裳羽衣中序第一》和古琴曲《幽兰》外,其余的也是假古董。但是这一首《霓裳羽衣中序第一》,也是唐亡后乐谱流落民间,到南宋时词人姜夔(姜白石)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仅存的中序第一的乐谱,然后以俗字谱翻译过来,然后再到20世纪50年代时,由杨荫浏先生再译过来的。折扣肯定是打了,不会和唐时所听到的一样的,不过廖胜于无吧。
宋代部分最为珍贵的,无疑是那一大箩筐姜夔的词乐了。我们现在的中国古代音乐,唐以前是基本听不到的了,即使有的,也存在着颇大的争议,比如敦煌琵琶谱的译谱音乐。但是到宋时的音乐,比如姜夔,现在对他的音乐的译谱倒是没有什么争议了,杨荫浏和阴法鲁先生的译谱,现在是得到公认的。可惜现在能读懂古乐谱的人很少了,少到什么程度呢?估计全中国也找不出5个人来,中央和上海音乐学院有几个,音乐研究所有1、2个吧……悲哀……顺便一提的是,如果以为中国历来的音乐只是5声音阶的人,可以在姜夔的词乐里得到完全不同的感受的,里面有非常丰富的偏音甚至变音。即使抛开这些专业的东西,我们也可以从这些音乐中得到一种古色古香的意境,不骗你们的哦!
元曲举世闻名,大家都知道马致远关汉卿,知道《窦娥冤》,但是真正听过这些音乐的人估计不多吧?元代部分的唱片里收录了有乐谱留到现在的部分元曲。此外对于宋元时的曲艺“诸宫调”,留到现在的也只有3部了(而且残缺),本唱片也有收录。
宋是俗乐开始兴起的时代,到明清时则达到了顶峰,所以明清部分涵盖了当时所著名的俗乐。此外,明清时的文人也加入到了整理民间音乐的行列,其中当以写3言2拍的作者冯梦龙最为著名。明清部分的唱片当然也收录了当时文人对于音乐整理的成果,主要是古琴曲和琵琶曲。
我不晓得这个广告做得怎么样,可能有点马虎,网络嘛,呵呵!但是,这确实是一套十分难得和重要的唱片,标准定价才120元,希望大家不要错过的!过路云在这里诚意推荐!
{91E67943-E83B-4206-B9C1-92DDC2953A01}0.jpg (, 下载次数:57)

jpg(2007/5/2 23:51:20 上传)

{91E67943-E83B-4206-B9C1-92DDC2953A01}0.jpg

最后编辑过路云 最后编辑于 2007-06-14 12:39:23
有音乐听好幸福!
TOP
22#

回复: 我一部分的中国音乐方面的唱片

原帖由 yyong888 于 2007-5-2 23:18:00 发表
中国音乐我还是喜欢听象红色娘子军、草原儿女、梁祝、黄河那样的。


恩,各人有自己的爱好,很正常啊。说实在的,我列举的这些,也并非是我的最爱,只是我必须要去了解。
如果以后我有时间的话,我希望能再开一个贴去介绍中国20世纪的管弦乐创作,包括了您上面所说的作品。这是我比较感兴趣、也是我正在做的课题。呵呵!
有音乐听好幸福!
TOP
23#

回复: 我一部分的中国音乐方面的唱片

20世纪中国的琴人有“3大家”之说,主要是指这3个人的影响力最为广泛,成就也最大。他们分别是:查阜西、管平湖、吴景略。其中管平湖和吴景略的唱片比较好找,查阜西的录音出版的很少,不过本来他录的就少。
但是作为吴景略的专集,这套好像还是第1套。而且当现在为止还是最精美、最齐全的。
3大家之中,在艺术上,吴景略是最具有创新精神的。古琴在中国历来已经不是单纯作为一个乐器而存在,而是成为文人的修身之器,列为文人四艺之首:“琴棋书画”。而吴景略竟然把这个最为文人化的东西,来为当时所流行的群众歌曲作改编,比如把歌曲《新疆好》改编成古琴曲,这不能不说是十分惊奇的。当然,依照现在来看,这个路子走得并不成功。
依风格上来看,我对管平湖的最为熟悉,听的也最多。管先生的演奏四平八稳、大气磅礴,《流水》、《广陵散》等曲目即是他的拿手好戏,相对而言未免轻灵不足,比如个人认为他的《酒狂》便不如张子谦的潇洒和轻灵。
查阜西的录音我只听过《长门怨》,未敢轻言。
个人认为,吴景略的总体风格则是华丽流畅,以抒情柔美为主。特别是琴曲中的“散起”部分,弹得特别灵逸。比如《梅花三弄》里描写那片冰天雪地意境的散起,吴先生便是信手拈来,弹得连贯圆滑。这是管平湖所不及的。然而在一些气势磅礴的乐曲处理上,吴景略却未免肉多骨少,缺乏了管平湖那种气吞天下一般的气势。
唱片是香港龙音出版,2CD,里面还有吴景略写的和关于吴景略的文章,生平照片,厚厚一本看起来十分过瘾。唱片制作很精美,只是价钱比较贵,我买的是200多。不知四哥处有否这个公司唱片的订购,估计有的话会便宜很多。
51假期漫漫长,今天到这里,明天继续啦!
{F7D3E636-A7B1-4FE2-9899-A70F817A1789}0.jpg (, 下载次数:50)

jpg(2007/5/3 0:24:29 上传)

{F7D3E636-A7B1-4FE2-9899-A70F817A1789}0.jpg

最后编辑过路云 最后编辑于 2007-05-03 00:27:30
有音乐听好幸福!
TOP
24#

回复:我一部分的中国音乐方面的唱片

龙音上海公司电话:021-64857785
好像可以打折的
TOP
25#

回复:我一部分的中国音乐方面的唱片

最后编辑一点不烧 最后编辑于 2007-05-03 16:33:29
TOP
26#

回复: 我一部分的中国音乐方面的唱片

学习了,好!顶!
TOP
27#

回复:我一部分的中国音乐方面的唱片

中国音乐大全-笛子卷就有那个刘森的4首曲子收入
TOP
28#

回复: 我一部分的中国音乐方面的唱片

原帖由 d9 于 2007-5-3 23:48:00 发表
中国音乐大全-笛子卷就有那个刘森的4首曲子收入


恩 不过刘先生的专辑就只有一张哦
有音乐听好幸福!
TOP
29#

回复:我一部分的中国音乐方面的唱片

这段时间听得最多的就是瑞鸣唱片出的(粉墨是梦)   ,美得不得了!
LP:micro bl-91  唱臂:KUZMA  唱头:FR 1MK3
CD: DENON 961FA
PRE:柏林之声 897
AMP:MC2   1250
SPE:   丹拿S5.4

线材:范登豪 D501S,天仙配,高度风SPK-X7
TOP
30#

回复: 我一部分的中国音乐方面的唱片

原帖由 过路云 于 2007-5-2 23:51:00 发表
这是一套我无法不推荐的唱片。6张唱片里,包含了从先秦到清代的重要音乐,让欣赏者仿佛在音乐的时空漫游了一回。
不过……很遗憾需要说明的是,先秦部分的全是假古董,只是涉及到与先秦有关内容的音乐而已,而并非真......


同感。樓主真是充滿愛樂熱忱的有心人啊! 您的解說深入淺出,評論簡要到位,再次為您鼓掌。我有幸也買了這套唱片,雖然這套唱片個別曲目的錄音只是一般而已,但其整體演繹水平之佳卻令我相當滿意。尤以"元--潼關懷古"那張特別予我深刻的印象,細味那古直悲涼而又無奈的歌聲,我才領會到從前讀過的馬致遠<秋思>套曲,原來還有更深層的感慨寄寓於其中,倍能教人動容。這套唱片的"音樂性"實在精采,能令我完全不去計較它的"音響性"是否突出。一句話,這是一套足以令喜歡國樂的愛樂者全情投入於音樂之中的好唱片。
大器晚成,大音希聲,聲無哀樂,樂由心生.
TOP
31#

回复: 我一部分的中国音乐方面的唱片

谢谢大家的回帖和支持,面对塞上兄的评语我真有些汗颜,愧不敢当啊!
不过我会继续努力的!

学习笛子或者是笛子音乐的爱好者也许都知道,在现在的笛界里,单以纯技巧而言,戴亚绝对是稳坐头一把交椅的。戴亚的气息技巧方面,是其它的笛家所不能比拟的。我的一个笛子专业的同学说,听戴亚的录音,就仿佛能感受到他那种像鼓风机一样的气息!
戴亚是赵松庭大师的弟子,顺便提一下,作为老师而言,20世纪最成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赵松庭了,现在笛界众多的出名笛家,有一半以上都是赵松庭的直系弟子:俞逊发、詹永明、张维良……包括这张唱片的主角戴亚。
中国的笛子历来有南北派一说,北派吹梆笛,南派吹曲笛。这是因为北方笛子多为梆子戏伴奏,南方笛子多为昆曲伴奏而得名的。北派多技巧,南派重抒情。所以老一辈的北派大师都是技巧上的强人,当中尤以刘管乐为最。现在的很多笛子技巧,什么垛音历音花舌等等,都是原来北派笛曲里面运用的,谁听过南派笛曲用花舌的呵呵?!一直到80年代前,南北风格都是泾渭分明的,但是后来由于学院派的加入,笛子艺术的交流交融,这条风格线也已经慢慢地消融了。至少现在在音乐上,很难再找出纯粹的所谓南北风格了,现在的笛家都是南北交融后的产物。
我自己本人来说,最爱的莫过于是俞逊发,可惜他刚刚去世了。詹永明的音色是最好的,但是总体风格较柔,特别是一些需要力度的音乐,他的表现总是会把高潮的推进慢一拍的,比如像协奏曲《兰花花》的中段。张维良名头最大,但说实在的音乐修养比起詹永明稍有不足,刚好这2人的现场我都听过。
戴亚则有点集南北大成的感觉,他是中央音乐学院的副教授,专业方面是不容置疑的,但是他主要是管教学,所以演奏方面比较少,唱片也不多,这张唱片是他不多的专辑里最好的一张了,这个录音涵盖了戴亚的音乐风格,都是些传统曲目为主,有南有北,没有现在创作的作品。
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还是出了一批好东西的,往后我会一一介绍,录音不是发烧级的,只能说无功无过。最后还是那个老问题,唱片的装帧华而不实,碟片不好保存,必须要自己加个唱片袋子。
{5FD022B1-68E5-4A79-9F14-AED27F997C58}0.jpg (, 下载次数:142)

jpg(2007/5/4 22:25:34 上传)

{5FD022B1-68E5-4A79-9F14-AED27F997C58}0.jpg

最后编辑过路云 最后编辑于 2007-05-05 00:11:56
有音乐听好幸福!
TOP
32#

回复:我一部分的中国音乐方面的唱片

今天晚上在听凤凰涅磐,一个我以前的同事居然说象哀乐,怕晚上睡不着,真是气杀我也。
TOP
33#

回复:我一部分的中国音乐方面的唱片

终于等到过路云兄论坛开讲了,可喜可贺。与兄聊过一些,就知道绝非我这个初哥级别的。
关于笛子,我还是最喜欢俞逊发。这套唱片里我就拿下了俞逊发,其他一张没有拿(现在想想有些后悔)。俞逊发号称魔笛,可见其技巧方面的水准,特别是其中的《秋湖月夜》,表现出秋深夜静,风轻月明的意境。
TOP
34#

回复: 我一部分的中国音乐方面的唱片

原帖由 李商隐 于 2007-5-4 22:45:00 发表
终于等到过路云兄论坛开讲了,可喜可贺。与兄聊过一些,就知道绝非我这个初哥级别的。
关于笛子,我还是最喜欢俞逊发。这套唱片里我就拿下了俞逊发,其他一张没有拿(现在想想有些后悔)。俞逊发号称魔笛,可见其技......
2_2404_52f13feca11cef6.jpg (, 下载次数:55)

jpg(2007/5/4 22:46:19 上传)

2_2404_52f13feca11cef6.jpg

TOP
35#

回复: 我一部分的中国音乐方面的唱片

原帖由 过路云 于 2007-5-2 23:51:00 发表
这是一套我无法不推荐的唱片。6张唱片里,包含了从先秦到清代的重要音乐,让欣赏者仿佛在音乐的时空漫游了一回。
不过……很遗憾需要说明的是,先秦部分的全是假古董,只是涉及到与先秦有关内容的音乐而已,而并非真......


这套6张我见过另一个版本,也是从先秦、两晋南北、唐宋、元、明、清这六张。当时差点拿下。但是当初犹豫了一下,因为不知道演奏者。这些曲目大都我听过。或是有的,所以这个版本也不知道好在什么地方。后来再去拿的时候发现少了先秦、两晋南北,这两张。其实很喜欢两晋南北朝那种玄之又玄的奇妙。看来以后见到还是要拿下的。
TOP
36#

回复: 我一部分的中国音乐方面的唱片

我想问一下,在中国有谁没有听过郭兰英唱的《我的祖国》?我想大概没有吧?面对这套唱片,我能不推荐吗?
专业厉害的艺术家很多,但是真正做到德艺双磬的艺术家就少之又少了。当然,我们在评价他们时,把道德和艺术贡献划等号是不客观也是可笑的。比如舒伯特和阿炳逛窑子得性病的事情?
在现在中国的音乐界,郭淑珍都认识吧?但是她的名声怎么样,大家去中央音乐学院打探打探就知道了;叶小纲名头也够大吧,但个人人格道德方面……嘿嘿……真正像罗忠镕老先生那样,可以让你折服在他人格魅力和艺术魅力下的音乐家,确实不多。上面我说了这么多废话,都是为了引出下面这句:郭兰英女士无疑也是德艺双磬的其中一位!
彭丽媛和宋祖英的声音都非常明亮干净,特别是彭,技巧好得不得了,但是她们的《我的祖国》就是不能感动我,后来我渐渐的才明白了,那是因为缺少了最真切的那种“乡土气息”。郭兰英的歌唱技巧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和现在的歌唱家比的,她唱晋剧出身,基本上还是用大白嗓子来唱歌,吐字上甚至经常带着“咳咳”的现象,比如“一条大河波浪宽”的“河”与“宽”就就很明显,喉咙里竟然有这种致命的技巧缺陷,这放在今天的歌唱家里是不可想像的。但郭兰英就是凭她的真实感情,感动了一代代的中国人,还会继续感动下去。包括我这种不爱党的人,在她的歌声一进来时,也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在《绣金匾》唱到锈给周总理一段时,她甚至是泣不成声的……不要相信贝多芬的“艺术家是火,他们是不哭的”这句话呀,音乐能感动人,凭的就是真实的情感!
对于这么一位影响巨大的艺术家,直到现在才出版她艺术生涯的专辑,我觉得这是国家对她的亏待,不过至少还是出了……唱片一共5张,包括了她唱的民歌、晋剧,还有中国早期的歌剧《白毛女》的选段等,全部值得认真的听。5张唱片才55块钱,还有一本厚厚的文集,里面有关于郭兰英的文章,她的演出照、生活照等等,这份认真是国内出版的唱片集里少见的,我还能说什么呢?没办法,郭兰英是我最喜欢的歌唱家,言语之中难免会对她有太多的偏爱的。
{5DBDD903-B3F4-4B13-8D0C-526790A6ECFD}0.jpg (, 下载次数:49)

jpg(2007/5/4 22:56:21 上传)

{5DBDD903-B3F4-4B13-8D0C-526790A6ECFD}0.jpg

最后编辑过路云 最后编辑于 2007-06-15 04:23:59
有音乐听好幸福!
TOP
37#

回复: 我一部分的中国音乐方面的唱片

原帖由 过路云 于 2007-5-4 22:56:00 发表
我想问一下,在中国有谁没有听过郭兰英唱的《我的祖国》?我想大概没有吧?面对这套唱片,我能不推荐吗?
专业厉害的艺术家很多,但是真正做到德艺双磬的艺术家就少之又少了。当然,我们在评价他们时,把道德和艺术......


郭兰英咬字很有特点,并不是很清晰却很入味的。其实当时很多的民歌手咬字很有特点,很有乡土气息。看看 刘三姐电影录音中的咬字,就比较含糊。
18-1.jpg (, 下载次数:63)

jpg(2007/5/4 23:01:51 上传)

18-1.jpg

TOP
38#

回复:我一部分的中国音乐方面的唱片

这套6张我见过另一个版本,也是从先秦、两晋南北、唐宋、元、明、清这六张。当时差点拿下。但是当初犹豫了一下,因为不知道演奏者。这些曲目大都我听过。或是有的,所以这个版本也不知道好在什么地方。后来再去拿的时候发现少了先秦、两晋南北,这两张。其实很喜欢两晋南北朝那种玄之又玄的奇妙。看来以后见到还是要拿下的。

终于等到商隐兄大驾光临寒舍,不,寒贴,真是三生有幸蓬壁生辉呀哈哈!
其实这套唱片后来出了单张的,但是什么出版社的我忘记了,灰黄色封面,15块钱一张,也是6张的,装帧比原来的好看些。
有音乐听好幸福!
TOP
39#

回复:我一部分的中国音乐方面的唱片

郭兰英咬字很有特点,并不是很清晰却很入味的。其实当时很多的民歌手咬字很有特点,很有乡土气息。看看 刘三姐电影录音中的咬字,就比较含糊。

关于咬字的问题,也就是一个歌唱技巧的问题。不管是欧洲美声还是中国现在金铁林那套所谓的民族唱法(其实我觉得应该叫“民美唱法”,民族美声),还是京剧,还是那些“原生态”,在呼吸问题上,都是一样的,说不好听点,连狗也是那样呼气吸气的。所有的歌唱方法,喉咙下面的,都一样,关键所不同的,就是喉咙以上了,咬字就是其中一方面。
中国现代的的声乐(指的是民族唱法)起步比较晚,最早应该是王昆,基本上是大白嗓子唱的,淳朴而直率,没有什么修饰,晚一点是郭兰英,基本上也是白嗓,但是相对王昆要多了些修饰……讲下去太长了,可以又发一贴的,打住打住,呵呵!
郭兰英所代表的是那一个时代,我们要现在的歌唱家唱出那个时代的感觉,是不太可能的。西方音乐也一样,所以才说霍洛维茨是浪漫风格的最后一个。
经典,就是这样炼成的了啊。
有音乐听好幸福!
TOP
40#

回复:我一部分的中国音乐方面的唱片

当时很多的民歌手,如李波、刘改鱼、屈忠如,都是咬字不太清晰的,但是常来味道却很好,远不是后生小辈所能赶上的,尽管个个吐字清晰。这就是所谓原生态唱法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