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听音室不全攻略
家庭听音室虽小,但“五脏俱全”,设计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本系列从实际出发,主要说明听音室的吸声和扩散处理,以简单实用,方便业余使用为主要目标。
如果有条件拥有一间房间专供听音使用时,你会如何处理呢?首先想到的便是考虑按听音室的声学要求打造一番,而最方便的莫过于从音响媒体查找相关设计方案和资料。然而不能不说,当你看过之后,可能仍会举棋不定。这是因为,这些听音室的打造方案往往过于繁琐,更是免不了“大兴土木”地装饰一番。这样做花费不小,更主要的是,这此方案的设计目标难以捉摸,效果不易预料和掌握。万一不佳,“木已成舟”,回旋的余地很小。即使想返工改造,原设计本身就很模糊,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对于不谙此道的发烧友来说,似乎也是个“说不清,理还乱”的问题。本系列的目的是希望从根本上帮助读者走出这种困境,把听音室的业余设计建筑在可靠的理论基础之上,从而也可为不用仪器的业余调试提供了较为明确方向。
本篇着重说明,以控制房间混响器为主要目标的简易听音室的吸声计算和处理,力求以最低的成本和最简单的方式来达到预定的设计目标,希望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发烧友和音乐爱好者进行一般意义上的HI-FI聆听的需要。
牵一发而动全身
混响时间的概念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经典的混响时间(T60)定义是,声源停止发声后,室内声压级衰减60dB所需的时间。根据这一定义可以从理论上导出混响时间的数字定义:
T60=0.16V/A(秒)
式中,V为房间容积(m3)A为室内总吸声量(m2)。控制室内混响时间提供了依据,即对于给定大小的房间,只要控制室内总吸量,就能自由地控制混响时间。这个重要公式也称为“赛宾公式”,它最初是由赛宾通过实验建立起来的。
通过对厅堂音质及其混响时间的大量调查和分析,声学家提出了“最佳混响时间”的概念。它告诉我们,要获得良好的音质,房间的混响时间不应过长,但也不是越短越好,而是要适当,这个适当的混响时间范围称为“最佳混响时间”。
最佳混响时间是声学史上第一个反映房间音质的客观参数。我们平时常说“混响能美化音质”,就是“混响适当”而带来的效果。事实上,房间混响是否适当,不仅仅关系到声音是否动听悦耳,而且还直接关系到声音是否真实、自然的程度。许多主观听音评价,如丰满、温暖、清晰、空间感等都与混响是否适当密切相关。因而混响的重要性可以“一言而蔽之”;“牵一发而动全身”。
只要房间的混响时间得到适当的控制,同时又不存在其它明显的声学缺陷如颤动回声等,那么这个听音室就基本上成功上——这就是下面要介绍的简易听音室声学处理的指导思想。尽管它还不可能与当前声学家用最新设计理论设计的听音室相提并论,但它们最基本的设计思想则是一致的,而就其方法之简单,成本之低而言,无疑十分诱人。如果再结合后文所述的一些新的概念作些改进,也许对大多数发烧友来说,可以别无他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