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n兄的意见,十分认同:
引用: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09-2-10 15:03:00 发表
menn兄:我再详细说说系统目前的情况。
1、人声很好。
2、大动态的交响曲,像《行星》等非常好。
3、一般的交响曲还行吧。
4、小提琴和大提琴独奏都很好。
5、小提琴奏鸣曲和大提琴奏鸣曲都很好。
6、某些室内乐感觉乐器线条粗点。
7、系统音色还可以。
8、声音还算柔顺,没有毛刺感。
9、还没换2A3。
10、希望声音再幼细一点。
11、器材架还没换,可能防震做得不太好。
12、音场纵深不够。
13、乐器、各声部定位不太好。
14、其他情况一般。。。。。
15、系统的动态、凶猛的低频估计比很多高档家用前后级都要好,这也是我最喜欢的。
16、总的来说:声音雄浑,不粗糙。
17、本着节约的原则,三大件暂时不想换。
1. 也就意味着整段中频(160Hz - 1280Hz),或者仅是中频下与中段(160Hz - 640Hz)尚无明显问题。
2. 表示整套系统的Headroom表现尚可;而此处Headroom的意思是指,对应在超越录音0dB处的最高峰值时,系统的失真并不明显。
3. 瞬态表现一般。
4. 单件乐器时细节尚可,动态也还足够。那钢琴呢?
5. 低电平时的细节不错,动态也还足够。那钢琴呢?
6. 表示泛音缺乏,高频中段至上段(2560Hz - 10240Hz)的某点也许存在较大的“失真”或称之为过度校正。这要看前级的深度负反馈落在了哪一个点上!
7. 此时的频率响应在人耳最为敏感的频段内(160Hz - 2560Hz)相对平直。
8. 高频上段延伸至极高频(5120Hz -20480Hz)时,量感明显不足!幸运则是失真并不明显。不然的话主观表现就会是发毛、发飙了;这同样与前级的深度负反馈落在了哪个点上有关。
9. 这个倒不是太关键,至少现在还不能成为关键!
10.在哪个环节上失去的,就在哪个环节上找回来!
11.这个现在就做考虑,也为时过早了。
12.系统的极高频段(10240Hz - 20480Hz)的细节与瞬态都不足。
13.同上,也许量感也不足。
14.这一点嘛?暂时无法对应回答。
15.从音箱心理学的角度看,系统的极高频段细节的缺失或量感降低,都能予人以低频凶猛的主观感觉!至于低频段的动态表现?足够的功率自然要强于捉襟见肘啦!
16.又一证据显示了系统高频段的综合表现强差人意;但值得庆幸的是此段的失真并不明显,特别该前级对是奇次谐波失真抑制得还算不错。这说明有时候深度负反馈的实施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
17.同样也是本着节约的原则,属于自己真金白眼买回来的东西,请都不要随意更换。
*18. 若按照Markh的说法则更绝——即便是靠骗或白捡回来的,在没玩透彻之前打死都不换!
19.若话说得有些重了,还请多多包涵。在这论坛上,通常我只对朋友或者是真正的对手说重话!其余的插科打诨应付一下也就算对得起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