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高山仰止蒙特威尔第—牧歌 [复制链接]

查看: 27942|回复: 73
31#

原帖由 fetonte 于 2009-10-1 23:09:00 发表
前人的高旷与幽邃,近乎丧失殆尽

心有戚戚然
PRO + 诺丁汉十周年LP + Prism sound Orpheus + JBL4344MKII
TOP
32#

回复 29# 白玉苦瓜 的帖子

天可怜见,这可是我自家体贴出来的,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33#

歌剧《奥菲欧》——爱情、音乐与命运

说到升华,我们可马上给出一个简单的例证,就是他在《奥菲欧》的结尾给出的——这时,奥菲欧处在两次失爱、失而复得、极度痛悔的痛不欲生的难以言表的情感状态中,这是靠个人力量所无法解决的人生悲剧了,这时,太阳神阿波罗现身,对他亲爱的儿子说出一番道理,于是奥菲欧释然,我尚未仔细看阿波罗对他儿子都说了什么,单凭曲调就可以感受到那种释然的,奥菲欧释然,我们也释然,如果看了词才释然,那就不能证明音乐本身的力量。虽然这有点大结局的俗套,但细细想来却未必如此——他的爱还是死了的,而且是死两次,他没有让他再活过一回,故事本身是让他在永失我爱的情况下释然——这当然不是庄子逝妻鼓盆而歌的那种释然,这是还未经受爱的甘甜即已告败的爱的失败——而这一切都是我们的主人公自己一手造成的。为方便起见,我们先看一下这故事的来龙去脉:

太阳神阿波罗的儿子奥菲欧爱上了尤莉迪茜,后者在郊外采花时被毒蛇咬中致死;悲痛欲绝的奥菲欧决定不顾死亡危险到地狱去救回他的爱人。在地狱的冥河边,守河人不让他过去,奥菲欧的一曲里拉琴弹奏打动了守河人,他得以蒙混过河。到了冥王普鲁托那里,奥菲欧请求还回他的爱人但遭到拒绝;这次是冥王的王后被奥菲欧的遭遇和音乐深深打动,代他向冥王求情,让他满足这个年轻人的愿望。最后,冥王答应了奥菲欧的请求,但有一个条件,就是在他领着尤莉迪茜走出地狱的过程中,他绝对不能回头看;如果他回头,那么冥王就将收回他的承诺,而尤莉迪茜将重回地狱。在将要走出地狱门口的当儿,奥菲欧还是忍不住回头看了一下(他是多么担心他的爱人是不是到底跟着他),结果可想而知,我们的王子重新落入痛苦的深渊。这时,太阳神阿波罗出现,鼓励他的儿子忘掉悲痛,继续生活下去。
IMG.jpg (, 下载次数:1)

jpg(2009/10/2 10:37:58 上传)

IMG.jpg

最后编辑shenming 最后编辑于 2009-10-02 10:37:58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34#

回复 32# shenming 的帖子

嗯,知道是神明兄自己苦心体会所得啊,小弟一开始便决无半点怀疑之心。神明兄刻刀之喻,虽是令我有这番联想,不过此喻与保罗·亨利·朗的观点在旨趣上还是所不同的。

不知众乐友心仪的《奥菲欧》是何版。我手头的参考书推荐阿齐夫的约尔根斯版,罗杰斯出演奥菲欧。
http://weibo.com/shiyueshi
我的微博,非常希望能与论坛众乐友交流
TOP
35#

也推介 naive
op30439(2cd)
CLAUDIO MONTEVERDI
L’Orfeo
Monica Piccinini, Anna Simboli (soprano), Furio Zanasi, Luca Dordolo (tenor), Sara Mingardo (contralto), Sergio Foresti, Antonio Abete (bass)

Concerto Italiano

Rinaldo Alessandrini


op30439(2cd).jpg (, 下载次数:2)

jpg(2009/10/2 17:49:17 上传)

op30439(2cd).jpg

TOP
36#

原帖由 白玉苦瓜 于 2009-10-2 9:18:00 发表

梅西安也是极爱蒙氏,在言及他自己所喜欢的音乐家时,往往第一个脱口而出的是蒙氏,然后才是莫扎特、瓦格纳,再次为穆索尔斯基、德彪西等人。


梅西安是内行里的明白人,这几位确实是西方音乐突破固有形态、扩充音乐表现力最具启发性的人物。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37#

回复 34# 白玉苦瓜 的帖子


我仿佛最喜此版
Gardiner版虽然名家如云,但说实在的,可能并不地道,特别是有些歌手意大利语发音含混,甚至根本就是南腔北调,不过这也是非本土演绎的通病,老一辈基本功相对来说要好一些,即使不是本土歌手,也往往能将意大利文唱得字正腔圆,近几十年这方面的修养大不如前,尤其是很多半路出家的古乐歌手,乍听仿佛音色不错,也有情有趣,而吐字这样的细节却经不起推敲。之所以要讲究吐字之类的“细枝末节”,那是因为蒙氏时代歌剧的独唱唱段都保留一定的朗诵特征,如果吐字发音稍有差池的话,很容易暴露。听上去就会有那么几分“别扭”。另外Orfeo这个角色我倾向于用抒情男中,而非男高,理由是这个角色对低音区的要求颇高,实际上有许多证据表明,古代的男高是就低不就高的(我记得神明前辈也曾论及此事,不过说的是女高音,声部虽然不同,道理仍是相通的),不需要像帕肥那般时不时地飙出几个辉煌灿烂的high C,所以其音域抒情型的男中一般都能应付,而超轻型的古乐男高凡遇低音便轻描淡写地抹过,这反倒不大相宜了,据我所知,美声的基本要求是每个音都要保持圆润饱满。关于歌手本土化与主角用男中的问题,在下冒昧举出的这个版与ANDRE仁兄推荐的Alessandrini版都是令人满意的,只是Alessandrini的节奏处理过于另类,有如跳跃的鬼火,诡谲万状。所以相对而言,还是我的这个版本较为“稳妥”些。
最后编辑fetonte 最后编辑于 2009-10-03 01:46:49
TOP
38#

回复 33# shenming 的帖子

神明前辈还不如多用些笔墨介绍Ulisse与Poppea,都是比Orfeo复杂得多的作品。蒙氏的几个重量级作品我最不感兴趣的便是Orfeo与真福童贞女晚祷,但不知为何,这两部恰恰是最流行的。Orfeo的好处我是比较了几部同时代的同类作品之后才感受到的,如PerI版与Caccini版的Euridice,Landi的La Morte di Orfeo,这几出剧的音乐感染力远不如蒙氏Orfeo,坚持听下去须得要极大的耐心,否则便是疗治失眠的良方了。若论文学性, 出自诗坛名家Rinuccini之手笔的Euridice当在Orfeo之上,蒙氏的音乐虽说声情并茂,但曲词本身却较为浅露直白,不似Euridice那般典雅蕴藉,富于文采。只是文字铺陈过多,一旦谱入宫商,便易致冗长无度,反不如直人快语反复讴咏来得入木三分,由此看来,词曲之争,虽说十八世纪中叶之后始甚嚣尘上,其“祸根”却在歌剧诞生之初早已埋下,在歌剧创作领域,也算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了,Salieri的Prima La Musica Poi Le Parole与Strauss的Capriccio,岂是无谓之作?
TOP
39#

请教诸位个问题,Monteverdi的牧歌,在哪里能找到歌词资料啊,英文也行...
听了四五卷,却不知歌词何意总觉得有点遗憾。
最后编辑苏支斯基 最后编辑于 2009-10-03 00:35:20
TOP
40#

回复 34# 白玉苦瓜 的帖子


据说留声机说此版不错......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