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神聘飞思听巴赫--重塑心灵的精神之旅 [复制链接]

查看: 84556|回复: 148
1#
巴赫的音乐就是与别人的不一样,不同在什么地方?少则半年,多则一年,就要把手中的巴赫唱片重听一遍,这是听音乐的必然要求和结果;每隔这样的时段,音乐就自然地流回到巴赫这里,这同时也是精神的内在需求——一种爱好如不能上升到精神的层面,就绝不能持久。设想一下,音乐如没有巴赫,那会是什么样子?它的魅力会失色多少?巴赫的音乐自然地将笔触指向精神,指向本质,指向生命与世界的终极关怀;更将难能可贵的是,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生发出来的,不像某些人是“为赋新诗强说愁”的,也不是像有些人主题先行,像作报告式地在你耳朵边叙叨而让你反感。在你什么音乐都觉得乏味的时候,甚至当你感觉生活也乏味不堪的时候,就是你应该听巴赫的时候了——这时的巴赫和风细雨,不动声色地重新将你塑造成一个新人,让你能以崭新的面目应对生活和所谓“事业”及与你不相干的诸色人等,它重新赋予一切以意义,就像把房屋重新装修一新一样。是的,音乐史上真正的解构大师只有两个人,巴赫与马勒,但后者破坏以后却把一切都扔在那里而再也不管了——他的能力确实不允许他能够重新建设,他的内心破碎不堪,几与垃圾场无异。而我们伟大的巴赫,则是左手解构,右手创设的那种,他在解构以后如果不给你一个新世界,那就绝不是巴赫。多少次聆听巴赫后,很自然地双腿发软,只想屈膝下跪,——因为,巴赫把世界中的神性和永恒一一摆在你面前,而且是以如此优美的方式和乐调。让我们重新聆听巴赫,因为它在在都是从人类心灵的最核心深处奔溢而出的。
IMG.jpg (, 下载次数:9)

jpg(2009/12/25 9:56:37 上传)

IMG.jpg

最后编辑shenming 最后编辑于 2009-12-25 09:56:37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09/12/26 0:39:09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2#

圣诞节重新聆听巴赫,开始新的旅程,呵呵
千 江 有 水 千 江 月    万 里 无 云 万 里 天
TOP
3#

最近一直在听大无,不知道神明兄能否说说这个曲子。
TOP
4#

看神明兄的文字,就如耳边听到了巴赫音乐一样感动

这几年古乐接触了一些,那无疑都是曼妙可人的旋律,但我一直想寻找的,是具有巴赫一样直达心灵力量的音乐,可惜俺孤陋寡闻,目前为止,在巴赫前后的时代里,合心的作品还是寥寥可数,于是那些或清雅或富丽的乐曲,只是充当一下陶醉耳朵的情调佳品了,听一段时间,还是要回到巴赫的世界,在这里我能寻回滋补内心的养份
千 江 有 水 千 江 月    万 里 无 云 万 里 天
TOP
5#

不像某些人是“为赋新诗强说愁”的,也不是像有些人主题先行,像作报告式地在你耳朵边叙叨而让你反感。
TOP
6#

回复 3# 老范 的帖子

这个得请施纳兄出场解说,这是他的贴心曲目_不过老兄在某个贴子里说听巴赫就是那种“老僧入定”的境界,我听大无就是这感觉。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7#

回复 4# 江月 的帖子

谢江月兄捧场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8#

B小调弥撒

音乐、文化、宗教三重意义上的里程碑式杰作——巴赫倾尽终生心血,可能首写于1724年,终于1748年,这时巴赫已经失明。这部作品巴赫在世时可能根本就没有演出过。第一部分的《慈悲经》悲情主导,在尚未结束时,第二部分的《荣耀经》就迫不及待地以欢乐步调进入,令人从刚才的悲伤中陡然惊起;CD1进行到第10时,出现了一段千古绝唱。
IMG.jpg (, 下载次数:1)

jpg(2009/12/25 23:04:54 上传)

IMG.jpg

最后编辑shenming 最后编辑于 2009-12-25 23:06:07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9#

回复 5# jshakszx 的帖子

J兄久违,你重复俺这段话,是同意啊?还是不同意啊?如不同意,敬请批驳,我洗耳恭听。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10#

原帖由 shenming 于 2009-12-25 22:45:00 发表
这个得请施纳兄出场解说,这是他的贴心曲目_不过老兄在某个贴子里说听巴赫就是那种“老僧入定”的境界,我听大无就是这感觉。

据传巴赫大无是巴赫在克滕时代为两位宫廷大提琴家所作。因为曾失传很久,一般认为是卡萨尔斯发现的。但历史上也有不同的说法。但无疑因为这部作品以及卡萨尔斯的大力推广,使大提琴这种乐器不但能在乐队里稳坐如磐石,而且大提琴已经上升为一件可以独奏的乐器,几乎与小提琴并起并坐。大大提高了大提琴的地位。大无分为6部组曲,每一组都各有性格,具有慢慢递增的逻辑关系,而每一组曲都有一些当时的舞曲组成,而每一组曲里的前奏曲是重点。演奏这部作品首推斯塔克和富尼埃。演奏或者聆听这部作品,被称为用心跳来诠释和聆听。聆听这部作品,速度与节奏可以使人与自然相通和取得和谐。人与作品、演奏、生命同构。这部作品魅力正在于此。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09-12-26 04:41:24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