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黑鹰堕落
汉斯季默又一张上TAS天碟榜的唱片,他的音乐唱片效果还真是够好。又一张非洲风味的音乐。
这段评价有点意思,呵呵(转)
在音乐剽窃的时代,只能努力寻找别具一格的音乐,图的就是那一份久违的新鲜感,无论是非洲风格,还是东南亚风格,只要突破了我们的审美疲劳,毫无疑问,这都会吸引我们的耳朵。Soundtracks同样提供了这样一个值得我们挖掘好音乐的风水宝地。我一直喜欢看战争片,从《兵临城下》到《深入敌后》,从《现代启示录》到《宝尾岛风云》。但我的最爱的还是根据索马里战争改编的具有真实逼真感和残酷视觉冲击的《黑鹰降落》,它那弥漫着的有着浓厚非洲气息的背景音乐更加让人眼前一亮,心旷神怡。其音乐代表作就是影片一开始时候出现的《Hunger》。
客观来讲,《Hunger》应该属于非洲原始部落的虔诚吟唱和现代电子节奏完美的天作之合,尽管有很多人不喜欢这种非主流风格,不过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这种吟唱堪称天籁之音,而且后者还在越来越增多中.
《Hunger》很好地烘托了整个影片的悲剧氛围,也恰到好处地诠释了战争中人们遭受到的苦难:扫射的机枪子弹、炸开的模糊血肉、争夺粮食的难民、狂热的游击民兵……荒凉的沙漠,冉冉的朝阳和鸟啄的尸体构建了影片的开始,从非洲老人苍凉悲壮的语音来看,尽管我们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但我想非洲人经历的苦难太多太沉重,才会有如此苍凉悲壮的声音。死亡和饥饿,正是非洲人一直以来所不能承担的重负,但看到影片中索马里的老百姓,无论男女老少,手持AK4冲锋枪义无返顾地冲向美军的每一个士兵,我真不知道,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们那样地勇往直前。
也正是《Hunger》前半部分低沉的吟唱,于惨烈凝固的影像画面之外,另辟一片飘逸、空灵的境界,让人顿生无尽感慨。《Hunger》在老人吟唱后的电子节奏部分一改哀怨而成暴风雨般的激烈,与《黑鹰降落》贯穿始终的激烈战争场面同样相得益彰,熠熠生辉。
本片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993年10月3日,地点是在政局动荡的非洲国家索马里的首都:摩加迪沙。由美国陆军三角洲部队和游骑兵部队的120名特种精英组成的特别行动小组受命深入摩加迪沙完成双重使命:为当地群众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同时捉拿索马里军事**的两名高级将领。
意外发生了,由于准备不足和情报错误,美军陷入了包围。更遭的是,两架运送美军的黑鹰直升机被索马里军队击落,其中一架黑鹰上的全部官兵当场死亡,另一架黑鹰的驾驶员陷入索马里军队控制区。被隔绝在摩加迪沙街头的美军一方面焦急地等待救援部队,一方面又要想办法解救黑鹰上的队友。
黑夜渐渐降临。在充满敌意的城市中,这一小队美军仿佛风雨飘摇中的孤舟,随时会遭遇灭顶之灾。他们与索马里军队发生了激战,结果美军有18人阵亡,73人受伤,索马里军队有上百人阵亡。一场原本计划1小时完成的突击行动,变成了15小时的漫长煎熬。
经验丰富的三角洲部队老兵和年轻的游骑兵部队官兵在并肩作战的过程中,弥补了彼此之间的隔阂,领悟到战友之间生死之交的兄弟情谊,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试听页面:
http://www.mp4cn.com/2008/yinletiankong/chuncuiyinle/qitalequ/2006-10-28/5655.html
-
-
bcea0e8be11d0c76a5dc19977c20444e.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1/1/1 22:54:51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