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678910111213» / 4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多年未出山,普及电影原声兼总结贴--37页 20. Gabriel Yared [复制链接]

查看: 292453|回复: 415
91#

原帖由 burt5177 于 2011-1-1 8:11: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zjize 于 2011-1-1 0:13:00 发表
当然知道,她的名字叫Sissel。在电影中唱得很漂亮,可是她的碟原来有一张,后来没找到了。

 如果你喜爱恩雅(Enya),你一定不会拒绝西塞尔·吉尔克杰柏(Sissel Kyrkjebo)。她那脱俗的北欧气质,冷艳高贵又空灵清澈的声线,犹如空谷的风,透明纯净。
  挪威歌手Sissel

我喜欢她在泰坦尼克中的呤唱,但是买了她两张CD,都没什么感觉,后来就没有买了。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92#

31. 角斗士
里面描述战争的一段是考音响的试音石,而We are free又荡气回肠。TAS天碟上榜CD。
 (转)这张朦胧着古典悲情的专辑充满了中欧以及小亚细亚的音乐气质。在富于浓厚宗教色彩的音乐氛围结合交响乐烘托曲折情节的独到效果,将思乡情、亲情、忠义情、复仇情与对生命所背负责任的超脱感都糅合在弦乐与民族管乐中。
  Lisa Gerrard(莉萨·格拉德)不愧为一个天才歌者,她的声线醇美而煽情,悲喜恰如其分,在影片结尾庞大的竞技场与仙境一般的罗马城景致背后,莉萨的“自由之歌”如挽歌一样哀怨忧伤。
  “The Wheat中的女声低吟回旋悠扬,和影片起首麦柯希穆手抚麦穗的镜头配合出悲怅的主基调。“The Battle则是大战开始的点睛之作,血腥的杀戮场面、肃杀阴冷的氛围、悲壮一战的残酷都在音乐里集结并凝固。“TheMightOfRome”以浓郁的中东器乐旋律为背景,鼓乐张驰有度,音乐中的潜势咄咄逼人,和恢宏的罗马古城的壮观相得益彰。
  整体来说,这张作品结合了幽暗深邃的Lisa Gerrard,与兼具爆发力与深刻写情实力的Hans Zimmer,两者虽然风格互异,但形成出色的互补,同时也丰富了彼此的音色和音乐效果,是一次相得益张,令人激赏的合作,而整张原声带的制作编辑尤其精彩,是一张录音品质精致,而且欣赏效果高,娱乐性十足的电影原声带,每一首曲子彼此之间并没有打断,采连续录音的型式,这种连续录音的编辑,向来是Hans Zimmer原声带的特色,这样的编排适当而优美,因为这当中没有内容空洞。整体的顺序安排形成流畅的起承转合与丰富的情绪变换,因此听这张原声带最好的方法,就是按唱片顺序,毫不间断的从头听到尾。虽然60年代的罗马史诗电影音乐,在内容上其实要比《角斗士》丰富绚烂,宏伟壮丽的多,但《角斗士》仍不失为一部另辟新局,而且制作水准一流的配乐作品。
1212233.jpg (, 下载次数:2)

jpg(2011/1/1 20:20:26 上传)

1212233.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93#

什么时候能谈谈kilar啊,很喜欢第九道门的电影和配乐。
TOP
94#

长老好贴!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TOP
95#

谢谢表场!看样子记得偶的人还不少,呵呵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96#

原帖由 zjize 于 2011-1-1 20:28:00 发表
谢谢表场!看样子记得偶的人还不少,呵呵

是啊,还有很多都没到场,都在喝着的,
不过我醒了.
我代表他们问候您老!
HUHU....!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TOP
97#

32. 黑鹰堕落
汉斯季默又一张上TAS天碟榜的唱片,他的音乐唱片效果还真是够好。又一张非洲风味的音乐。
这段评价有点意思,呵呵(转)
     在音乐剽窃的时代,只能努力寻找别具一格的音乐,图的就是那一份久违的新鲜感,无论是非洲风格,还是东南亚风格,只要突破了我们的审美疲劳,毫无疑问,这都会吸引我们的耳朵。Soundtracks同样提供了这样一个值得我们挖掘好音乐的风水宝地。我一直喜欢看战争片,从《兵临城下》到《深入敌后》,从《现代启示录》到《宝尾岛风云》。但我的最爱的还是根据索马里战争改编的具有真实逼真感和残酷视觉冲击的《黑鹰降落》,它那弥漫着的有着浓厚非洲气息的背景音乐更加让人眼前一亮,心旷神怡。其音乐代表作就是影片一开始时候出现的《Hunger》。

   客观来讲,《Hunger》应该属于非洲原始部落的虔诚吟唱和现代电子节奏完美的天作之合,尽管有很多人不喜欢这种非主流风格,不过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这种吟唱堪称天籁之音,而且后者还在越来越增多中.

   《Hunger》很好地烘托了整个影片的悲剧氛围,也恰到好处地诠释了战争中人们遭受到的苦难:扫射的机枪子弹、炸开的模糊血肉、争夺粮食的难民、狂热的游击民兵……荒凉的沙漠,冉冉的朝阳和鸟啄的尸体构建了影片的开始,从非洲老人苍凉悲壮的语音来看,尽管我们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但我想非洲人经历的苦难太多太沉重,才会有如此苍凉悲壮的声音。死亡和饥饿,正是非洲人一直以来所不能承担的重负,但看到影片中索马里的老百姓,无论男女老少,手持AK4冲锋枪义无返顾地冲向美军的每一个士兵,我真不知道,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们那样地勇往直前。

   也正是《Hunger》前半部分低沉的吟唱,于惨烈凝固的影像画面之外,另辟一片飘逸、空灵的境界,让人顿生无尽感慨。《Hunger》在老人吟唱后的电子节奏部分一改哀怨而成暴风雨般的激烈,与《黑鹰降落》贯穿始终的激烈战争场面同样相得益彰,熠熠生辉。
   本片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993年10月3日,地点是在政局动荡的非洲国家索马里的首都:摩加迪沙。由美国陆军三角洲部队和游骑兵部队的120名特种精英组成的特别行动小组受命深入摩加迪沙完成双重使命:为当地群众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同时捉拿索马里军事**的两名高级将领。
    意外发生了,由于准备不足和情报错误,美军陷入了包围。更遭的是,两架运送美军的黑鹰直升机被索马里军队击落,其中一架黑鹰上的全部官兵当场死亡,另一架黑鹰的驾驶员陷入索马里军队控制区。被隔绝在摩加迪沙街头的美军一方面焦急地等待救援部队,一方面又要想办法解救黑鹰上的队友。
    黑夜渐渐降临。在充满敌意的城市中,这一小队美军仿佛风雨飘摇中的孤舟,随时会遭遇灭顶之灾。他们与索马里军队发生了激战,结果美军有18人阵亡,73人受伤,索马里军队有上百人阵亡。一场原本计划1小时完成的突击行动,变成了15小时的漫长煎熬。
    经验丰富的三角洲部队老兵和年轻的游骑兵部队官兵在并肩作战的过程中,弥补了彼此之间的隔阂,领悟到战友之间生死之交的兄弟情谊,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试听页面:
http://www.mp4cn.com/2008/yinletiankong/chuncuiyinle/qitalequ/2006-10-28/5655.html
bcea0e8be11d0c76a5dc19977c20444e.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1/1/1 22:54:51 上传)

bcea0e8be11d0c76a5dc19977c20444e.jpg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1-01-01 22:54:51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98#

33. Rock 石破天惊
不知道为什么国内的电影译名总是让人“石破天惊”,搞不懂。但是这张汉斯季默领导的媒体冒险工作室深受好评的电影配乐中,电子风格的曲子让人听得热血沸腾。如果像贝多芬、莫扎特之类的活在现在,肯定是要玩一把电子音乐的吧。尤其是瓦格纳,他的综合艺术和现在的电影不就是一样的么?!
(转)
身经百战,获得多枚奖章的海军陆战队少将汉默带领部下劫走了15枚新式的VX毒气弹。随后他们控制了阿卡拉岛。这里原是一个监狱,现在成了旅游地。在岛的游客全部成了人质。汉默少将凭毒气弹和人质向国家要1亿美元,为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海军陆战队员阵亡士兵作赔偿金。
  联邦调查局主任弗格森会同国防部召开会议,决定派突击队上岛。但是阿卡拉监狱防守监视十分严密,被称为“恶魔岛”,从来没有人越狱成功,因此突击队根本无从进入阿卡拉监狱。在国家绝密档案中,却有一个老英国特工梅森是成功逃出阿卡拉的,只有他才能完成这次任务。为了说服梅森带人潜入阿卡拉岛,弗格森对他做了虚假承诺,告诉他将得到赦免,重获自由。梅森与化学专家斯坦利会同执行这次突袭任务的突击队员成功地从地下遂道进入了阿卡拉监狱。但不料已被放置的感受器发现,突击队被发现并被包围。混战中,突击队员全部被杀,只有梅森和斯坦利侥幸逃生。斯坦利告诉了梅森事情的真相,并请求他协助去拆除毒气导弹,梅森终于答应了。
  在拆除了12枚导弹后,汉默的部下将他们抓获。在监狱中梅森告诉斯坦利当年他的被捕是因为他掌握着一个美国**绝密的胶卷,时至今日,它仍未失效。被捕后他成了英美两国都不承认的人。梅森轻而易举地打开了牢门,两人逃出监狱去拆除剩下的导弹。而汉默的部下已经发现**在欺骗他们,然而由于受重伤的汉默少将根本不同意真正使用毒气弹去杀害无辜的人民,于是内部发生武装叛变。汉默将最后一枚导弹的位置告诉了斯坦利之后就死去了。 经过激烈紧张的战斗,两人终于拆除了毒气弹,成功完成了任务。
梅森和斯坦利因及时跳入海中而幸免于死,斯坦利正好借此机会向弗格森报告说梅森已死,却将他放走了。梅森临走前将胶卷的藏匿处告诉了斯坦利。
  《勇闯夺命岛》又是96年美国影片的大手笔之作,还未上映,舆论就对这部巨片议论纷纷。首映立即引起轰动,被称为是96年度夏季影片中最具惊栗性的影片之一。影片拍摄耗资巨大,甚至直接动用美国海军陆战队协助拍摄,影片中大量惊险镜头都采取实拍,而阵容巨大的场面,又令观众心惊不已。同时,又是几个大明星联手合作:影帝尼古拉斯•凯奇及著名派演员007的扮演者辛•康纳利, 他们的加盟无疑又为影片添了不少魅力。《勇闯夺命岛》的选材可以说是叛经离道,塑造了一位久经沙场,身获殊荣的将军为了替手下牺牲的大兵向**讨还公道,完全不顾惜自己的名誉地位甚至性命,率领一队陆战队勇士劫持了新型毒气弹和人质,籍此向**索取赔款,他们被称为叛军。但他们摧毁了**派来的突袭队后,将军却并未真正发射毒气弹,他不忍心将数百万人无辜杀死,与之相比,在影片中技气非凡,历经艰险却大难不死的突袭队员看起来倒是可怜的**走狗形象,英雄被反英雄化了,而影片对美国**的揭露更为冷静深刻,它宁可牺牲数百万人员,也不愿付出应该付出的赔款,那口头上的民主伪装一下就被无情地粉碎了。还值得一提的是影片拍摄地阿卡拉岛。这个岛被称为“恶魔岛”,岛上岩石险怪,地形奇特复杂,好莱坞影片对这里是乐此不疲。早在79年,就拍了《逃出恶魔岛》这一次它再次出动,又获得巨大成功,不可说不是一奇。
  更引人注目的是,承担本片配乐的是好莱坞三大配乐大师之一——汉斯季莫,本片的配乐非常优秀,以至于在全球各媒体都借用,近CCTV就在1、2、5、10等频道都出现过。易中天品三国第二辑的主题曲也出自《勇闯夺命岛》

专辑介绍:

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原声作品,虽然单单听曲子使整张专辑显得有一些散,但作为一部动作影片的原声带,整体性并不是作曲家首要考虑的目标(并不象如《Brave heart》等史诗性的影片那样),如何配合影片的动作场面与剪辑才是首要的目的。这部电影在影片与音乐的配合方面做的非常突出,在欣赏电影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音乐的存在。这张电影原声带的作曲家有三人,分别为Nick Glennie Smith, Hans Zimmer与Harry Gregson Williams,这三位作曲家同在一家由Hans Zimmer创办的“媒体公司”(Media Venture)中工作,这家电影音乐公司在Hans Zimmer的带领下之做出了大量的电影音乐作品。上面所说的几部非常有名的影片音乐大部分都是以几人合作的形式出台的,但都带有比较明显的统一的风格。这也说明电影音乐在国外已走上产业化的道路,从而使其更完备、更有效率。提到Hans Zimmer,应该非常熟悉,说到《The Lion King》《Crimson Tide》;《Broken Arrow》;《The Preacher’s Wife》;《The Thin Red Line》;《As Good As It Gets》与《The Prince of Egypt》,我想大家应该能够明白Hans Zimmer在好莱坞的地位。是的,Hans Zimmer的名字与许多好莱坞的大片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应该说Hans Zimmer创造了一种电影音乐的风格,如同《The Rock》的导演Michael Bay一样,他的那种风格在很多部影片中都有很好的体现。这部影片也是秉承作曲家一贯的作风,为电影的成功奠定了基础。Hans Zimmer的配乐是一种充满现代气息的音乐,虽然他仍然运用管弦乐团作为音乐的主体构成,但是非常强调如架子鼓等打击乐器的作用,并把管弦乐与电子合成器结合起来,使得音乐自始至终被鲜明的节奏所充斥、包围,这样的音乐运用在动作片中烘托紧张的气氛是再合适不过了。另外,他善于表现铜管与弦乐气势恢宏、宽广壮阔的一面,善于表现宏大的电影场面。“The Rock”是全剧的总结与概括,作曲家充分运用了各种手段使其表现主题,其鲜明的个人风格也表露无疑。
2006.04.22.23.02.34.01.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1/1/1 23:09:55 上传)

2006.04.22.23.02.34.01.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99#

原帖由 关山月_ 于 2011-1-1 20:32:00 发表
原帖由 zjize 于 2011-1-1 20:28:00 发表
谢谢表场!看样子记得偶的人还不少,呵呵

是啊,还有很多都没到场,都在喝着的,
不过我醒了.
我代表他们问候您老!
HUHU....!

把没有醒的叫起来回贴了,吼吼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100#

34. 最后的武士
这张片片还是值得一提的,非常不错的带东方风格的作品。
《最后的武士》是金奖音乐家汉斯季默生平的第100部电影音乐创作,汉斯在88年以个人首部电影音乐作品「上帝的另一个世界」(A World Apart)起步,曾以「神鬼战士」(金球奖得奖作,全球销售超过300万张)、「爱在心里口难开」、「红色警戒」、「埃及王子」┅等片7度入围奥斯卡,并以「狮子王」(全美销售超过1000万张)、「赤色风暴」分别获得奥斯卡与葛莱美奖,著名创作还有「火柴人」、「七夜怪谈西洋篇」、「黑鹰计划」、「珍珠港」、「人魔」(Billboard古典跨界榜冠军)、「M:I2不可能的任务2」、「绝地任务」、「末路狂花」、「温馨接送情」┅等片。
汉斯季默被电影音乐界公认为是将当代的电子声响与传统的管弦乐编曲两种不同创作领域作融合的先锋,擅长透过电脑数位录音科技与键盘合成器,捕捉影像视觉动力与情感,在为《最后的武士》创作音乐时,汉斯把日本艺术美学概念灌注于西方旋律之中,让美式的罗曼蒂克音乐语法与日式音乐的拘仅、寂静两相对立,并善用日本太鼓在强烈撞击与轻拂触动的不同乐器敲击形式捕捉不同层次的心理冲击,同时也搭配日本长笛、日式十三弦古筝等乐器与印地安民族合声的运用,以便烘托美国军官艾格林面对日本人文环境的复杂心情,从开场的乐章 A Way Of Life"响起,整张电影音乐创作就在雄浑、神圣、静谧、萧瑟、悲美的电子/弦乐情感空间里,汉斯更以冥想音乐元素来弥漫东方哲学禅理,擅长经营影音排场的汉斯这回把整个焦点投注于主角人物的情绪上,把东方世界里壮士断腕的精神灌注于西方的悲壮豪情乐章之中,堆砌出一波波的心理波涛,释放出生平最浓烈的情感音乐能量。
thumbwww.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1/1/1 23:27:49 上传)

thumbwww.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