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415161718192021» / 4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多年未出山,普及电影原声兼总结贴--37页 20. Gabriel Yared [复制链接]

查看: 283934|回复: 415
171#

回复 163# burt5177 的帖子

Vangelis近年自己REMASTERED的专辑或精选几乎所有都音色偏软,也许终究跟年龄老化引起的心理状态有关。不过,这让那些在他音乐伴随成长起来的听众非常不适应,原本什么年龄、状态时留下的作品就该有其相应的气息风貌,早就已经很成熟的作品老了老就别再动啥手脚了,难保不适得其反。

有个现象一直挺纳闷儿,选自81年专辑的一代名曲“STATE OF INDEPENDENCE” (BY JON & VANGELIS)在范总的各精选中就从来没足斤足两过,原曲在主题的持续反复中不断变化长达7'57",Jon Anderson高亢清丽的嗓音有如刺破风雷的海燕般直上云端。一到了集锦里,不是缩水到6分多(Portraits),就是仅剩下可怜的4分多(Vangelis Odyssey),居然还放在唱片结尾压轴儿,忒不给力了吧俺敬爱的大师?!

相对而言,俺个人倒是更中意那张[Reprise: 1990-1999 (Bonus Track)],范总为波兰斯基那部《苦月亮》所写的那个惆怅主题终于被收录在比较正规出版的唱片里。
最后编辑bodyheat 最后编辑于 2011-01-05 00:10:14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172#

原帖由 burt5177 于 2011-1-4 22:49:00 发表
这部原声25周年纪念版更好  


唱片公司最仁义的做法是将里头那CD2以"More Music from Blade Runner"单独发行,或者就发个2CDs完整版配乐就成了。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173#

原帖由 bodyheat 于 2011-1-4 23:54:00 发表
Vangelis近年自己REMASTERED的专辑或精选几乎所有都音色偏软,也许终究跟年龄老化引起的心理状态有关。不过,这让那些在他音乐伴随成长起来的听众非常不适应,原本什么年龄、状态时留下的作品就该有其相应的气息风貌,早就已经很成熟的作品老了老就别再动啥手脚了,难保不适得其反。

有个现象一直挺纳闷儿,选自81年专辑的一代名曲“STATE OF INDEPENDENCE” (BY JON &

同感
TOP
174#

原帖由 bodyheat 于 2011-1-5 0:20:00 发表
原帖由 burt5177 于 2011-1-4 22:49:00 发表
这部原声25周年纪念版更好  


唱片公司最仁义的做法是将里头那CD2以"More Music from Blade Runner"单独发行,或者就发个2CDs完整版配乐就成了。

LZ好像对艺术片不太感冒。
TOP
175#

原帖由 bodyheat 于 2011-1-4 23:54:00 发表
Vangelis近年自己REMASTERED的专辑或精选几乎所有都音色偏软,也许终究跟年龄老化引起的心理状态有关。不过,这让那些在他音乐伴随成长起来的听众非常不适应,原本什么年龄、状态时留下的作品就该有其相应的气息风貌,早就已经很成熟的作品老了老就别再动啥手脚了,难保不适得其反。

有个现象一直挺纳闷儿,选自81年专辑的一代名曲“STATE OF INDEPENDENCE” (BY JON &

这个老范也是,改了音色连招呼都不打一个,书记都不知道…………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1-01-05 12:35:42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176#

下一个是我喜欢的
八、 Elmer Bernstein
埃尔默·伯恩斯坦,美国电影作曲家,乐队指挥,1922年4月4日生于纽约,就读于纽约大学,当过舞蹈师、演员、画师、钢琴演奏师。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曾在美国陆军航空部队广播站工作,后参加联合国广播部搞音乐节目。五十年代初进入美国电影界,由他作曲、配乐的影片不下一百部,电视剧也为数甚多。他曾为电视剧《成了一名总统》配乐而获得埃米奖,因《金臂人》(1956)、《七武士》(1960,又译《七侠荡寇志》)、《夏季和烟雾》(1961)、《独眼龙双枪歼四虎》(1969)、《黄金》(1974)等片歌曲谱写,获得过十次以上奥斯卡金像奖提名。1967年,他以《非常摩登的米利》获得第四十届奥斯卡最佳音乐配乐金像奖。此外,他还因1962年的《梅岗城的故事》和1966年的《夏威夷》两片获得好莱坞外国新闻记者协会授予的最佳电影配乐金球奖。
 埃尔默·伯恩斯坦的电影音乐创作具有音调优美以及活泼、风趣、热情的特点,在美国电影界称埃尔默·伯恩斯坦为“西部的伯恩斯坦”,而称居住纽约的另一位电影作曲家伦纳德·伯恩斯坦为“东部的伯恩斯坦”。作为卓有声望的电影作曲家,埃尔默·伯恩斯坦也曾担任过“青年音乐基金会”主席、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第一副主席兼音乐部主席,还担任美国作曲、作词家公会主席五年。

Elmer Bernstein 代表作:《七侠荡寇志》I/II,《纯真年代》、《成为马尔科维奇》、《造雨人》、《我的左脚》,《蜜莉姑娘》、《杀死一只知更鸟》、《远离天堂》、《恐怖角》、《十诫》

和其他配乐大师一样,即使在七八十岁的高龄,他也不断有新作问世,伯恩斯坦2002年为影片《远离天堂》谱写了催人泪下打动人心的乐章,当即获得当年奥斯卡提名,这已经是他第14次获得奥斯卡提名了,他第一次获得提名是1955年的《金臂人》,其他提名作品还有:《七侠荡寇志》、《夏日烟云》、《杀死一只知更鸟》、《大地惊雷》、《夏威夷》、《纯真年代》、《七侠荡寇志II》、《交易所》以及《夏威夷》和《铁金刚大破黄金党》里的三首歌曲。

除了电影,伯恩斯坦还在电视方面做过配乐,加起来获过无数奖,金球啦、艾美啦……值得一提的是他和杰瑞·戈德史密斯经常为动画片作曲不同,他只为迪士尼“另类”的动画片《黑神锅传奇》谱过曲。伯恩斯坦对电影配乐的最大贡献是开始了配乐的“现代化”,他之前的电影配乐还停留在古典阶段,是他引进了爵士乐使电影配乐更通俗流行化。有趣的是,他拿到毕生唯一一座金像奖的作品:1967 年的 <蜜莉姑娘> (Throughly Modern Millie) ,却在他的精选集里缺席了,虽然得奖,传说中 Elmer 却对这首作品非常不满意。

听名字或许会错觉 Elmer 只擅长为动作片配乐,其实Elmer 一样受过正统古典音乐训练,出身著名的茱莉亚音乐学院,算是曲风相当广的作曲家。有趣的是二次大战期间 Elmer 在军队里服役,或许这段经历可解释后来他为何如此擅长为战争片配乐。Elmer Bernstein 算是多产的作曲家,1951 年正式踏入电影配乐领域。第一部作品是 ,但是他的成名作应该是 1956 年的 <十诫> ,多产的 Elmer 作品超过百部,到 90 年代都还有 <纯真年代> (The Age of Innocence) 等知名作品问世。

杰瑞·戈德史密斯的离去引发的唏嘘还未消散,又一位配乐大师艾尔默·伯恩斯坦于2004年8月19日下午在家中睡觉时静静辞世,享年82岁。
thumb545454.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5 13:19:10 上传)

thumb545454.jpg

34077359.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5 13:19:10 上传)

34077359.jpg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1-01-14 18:26:54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177#

原帖由 burt5177 于 2010-12-31 22:08:00 发表
一支悠扬的苏格兰风笛
应该不是风笛而是另外一种乐器,可以看看总谱。


这已经是一则老生常谈的谬误了。
JH用的是“爱尔兰肘风笛(也叫哨笛)”,这位Irish boy宁愿用日本人的尺八,也不会去用苏格兰风笛的。
无论是在Brave Heart还是Titanic的OST唱片小册子里,都明确标明了Uillean Pipes、Kena&Whistle(Kena是安第斯山系中的一种缺口骨笛)。国内媒体乐评仿佛从来都不看这些,宁愿靠自己一拍脑袋胡猜。

苏格兰风笛又叫高地大风笛,声音听起来比较闹腾,类似咱乡间婚丧嫁娶时竹笙+唢呐那类动静儿。通常情况下,仪式感挺强,“悠扬”嘛,就算了。每场冰壶比赛前给选手开路的那玩意儿就是苏格兰风笛。
最后编辑bodyheat 最后编辑于 2011-01-05 15:23:17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178#

原帖由 zjize 于 2011-1-4 22:36:00 发表
58. 银翼杀手
......
Tears In Rain虽然安排在原声带的最后,不过它并不是电影的结尾,但它是电影中最令人深思的一刻,杀死科学家的人造人和”银翼杀手”在阴冷暗夜中缠斗,人造人占尽上风,最后却在生死关头拉了”银翼杀手”一把,他坐在雨中说了一段引人深思的话,这段对白也收录在音乐中,你可以感受到人造人对生命的渴望,和生命被摆布的悲哀,然后人造人在雨中静静的死去,他手中的白鸽也在他生命终结的一刻展翅高飞,没入漫天阴雨中......   


[Roy] "I've seen things, you people wouldn't believe, hmmm.
... attack ships on fire off the shoulder of Orion.
I've watched C Beams glitter in the dark near the Tannhauser Gate.
All those moments, will be lost in time like tears in rain..."

"... time to die ..."

这一幕是影史上一则无可争议的经典!吴宇森老师从中偷师了一招“暴力场景中飞舞的鸽子”,后来竟俨然成了他作品中一个重要“签名”。

注:Tannhauser Gate是个天文学专有名词,是指当宇宙空间某一点产生时空扭曲时的临界形态,这种形态下理论上可以实现时空跳跃,到达遥远星系。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179#

原帖由 bodyheat 于 2011-1-5 15:20: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burt5177 于 2010-12-31 22:08:00 发表
一支悠扬的苏格兰风笛
应该不是风笛而是另外一种乐器,可以看看总谱。


这已经是一则老生常谈的谬误了。
转过来的文字还是检查一下,168高手那么多,你的原声精品很多啊。
TOP
180#

回复 179# burt5177 的帖子

一直还算重视这一门类资料的收集和研讨,因为实在找不到任何理由轻视这一块。
依俺个人的意见,Morricone与Mozart一样伟大,而俺竟有幸与其中的一位生活在同一个时代。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