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728293031323334» / 4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多年未出山,普及电影原声兼总结贴--37页 20. Gabriel Yared [复制链接]

查看: 283686|回复: 415
301#

98. 剪刀手爱德华
这部电影非常的感人,而其中的音乐也很童话,如冰雪世界般的清凉动听。比较适合圣诞节听。
(转)《剪刀手爱德华》一部带有童话式浪漫温馨色彩和忧伤的悲剧式结尾的电影,浪漫到让Johnny Depp和Winona Ryder坠入爱河。它的原声配乐可以说完美的契合了电影童话式浪漫的一面——在节日温馨的气氛中,对着飘雪的窗口它会将你带入梦中才会出现的美丽仙境,而结尾的Tom Jones演唱的‘With These Hands’又充满了一种自我牺牲式的感人的爱的力量。
试听页面:http://www.ssjj.com/musiclist/17651.html
调整大小 B000002OFD.01.LZZZZZZZ.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11 21:27:01 上传)

调整大小 B000002OFD.01.LZZZZZZZ.jpg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1-01-11 21:28:13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302#

99. 大鱼
我喜欢大鱼超过剪刀手爱德华,Tim Burton的童话般的电影,非常感人!劝每一个没有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找来看一看,绝对好看。这部电影的配乐我一直认为是Danny Elfman最好的配乐,温馨、浪费而动听。但是单听始终没有看电影时,配合场景的音乐来得更感人!
(转一篇很棒的评论)
波顿实际上是在告诉观众:不要在意你过的到底是什么样的生活,重要的是你对待生活的态度,想象力与率直的乐观是幸福生活的法宝……
  看电影之前,有人告诉我,说这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基于导演提姆·波顿以往鬼马的风格,我信了,于是便以为本片是一个充满奇幻经历的人生传奇。走出电影院时,我在心里狠狠地骂了那个小挨刀的,但又忍不住嘴角露出微笑:本片的确充满幻想,也的确是一部人生传奇,只不过不是你想象的那种“传奇”。

  原来,本片与魔幻现实主义无关。《剪刀手爱德华》是魔幻现实主义,《天使爱美丽》是魔幻现实主义,但《大鱼》不是。《大鱼》中的魔幻现实主义只存在于主角爱德华·布鲁姆的脑海中,但不存在于影片整体的叙事逻辑中。然而,在影片的大部分时间里,编导确实是有意混淆观众的意识的。

  表面上看来,本片是关于“故事”的故事。前一个故事是指主角口述的关于自己的人生传奇,后一个故事是指编导围绕前一个“故事”而组织起的一个有关父子关系的情节。依照大家对于提姆·波顿的一贯印象,似乎他的主要精力应当放在前一个“故事”上,因为那样魔幻的东西,是他一贯擅长的。

  的确,本片魔幻的部分拍得很有风格。那如香摈酒瓶塞般冲出来的小baby,那丑陋而善良的巨人,那世外桃园般的Spectre小镇,那光怪陆离的马戏团,那童话般浪漫的求爱历程,那调侃搞笑的“兄弟连在朝鲜”场景,那车窗外裸游的美人鱼……无不体现出丰富而有趣的想象力。虽然没有了提姆·波顿以往标志性的黑色因素,但同样是充满创意的画面。这些场景无疑采用了大量的CGI效果,包括部分场景的色彩重新调合,但观众的注意力显然不会被那些特效本身所分散注意力,而是会心欣赏特效所融入的场景带来的愉悦感受。

  其实,如果关注画面风格的话,会发现本片实乃提姆·波顿突破以往的作品。波顿在以往风格比较突出的作品中,总是极力营造一种略带恐怖气息的妖艳氛围,从《蝙蝠侠归来》中的猫女,到《火星人进攻》中的外星美女,从《剪刀手》中的爱德华到《无头谷》中的搞怪医生,无不同时透着黑色诡异的凉意与另类诱惑的魅力。至于布景方面更不用提,作为搞美术和动画出身的导演,他特别在意场景的神秘感觉。到了《大鱼》,这些怪异的风格有了实质性的转变,从内容来看仍然是那么鬼马跳脱、不拘一格;在形式与风格上则褪去了黑色诡异的外衣,披上了一层温馨浪漫的轻纱。只有在那关于女巫的少许场景中,我们才能感觉到波顿拿手的玩弄神秘;即使是那样的场景,他也加入了不少喜剧因素来冲淡场景的黑暗,使观众稍微加快的心跳,为随即而来的哈哈大笑所抚平。

  当年在迪斯尼打工的时候,老板总是嫌波顿的作品不仅不够童话,简直是儿童不宜;而波顿在他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里,也埋头从事他“黑暗怪趣”王国的营造,不把积极明亮的色调放在眼里,使得人们总以为他就是个专爱拿童话开黑色玩笑的主。可《大鱼》的推出证明,波顿不仅可以把握光明美丽的童话题材,而且可以做得比迪斯尼童话更吸引人。因为真正吸引人的童话,一靠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二靠纯真率直的童心,这两点都表现在波顿以往的作品中了;《大鱼》所要做的,只不过将影片的部分色调变成梦幻般光明而已。我敢说,如果将本片主角口述的故事情节独立剪切出来,也是一部深受小朋友们爱戴的经典童话。

  那种童话般的感觉当然不只是靠布景与角色设计,更重要的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加强非现实的趣味感。波顿找伊万·麦奎格来演青年布鲁姆算是找对了人,伊万的表情可以变幻出非常纯真的、孩子般的笑容来,这样阳光的笑容正是影片中那个永远积极面向人生的主人公所需要的。这种表情其实很难说得上帅气,甚至可以说有点憨气,但却比那些帅哥似装酷的笑容更具有感染力,每当他在银幕上展开笑容时,整个影厅都好象被照亮了,当真是如沐春风的感觉。正是他的笑容赋予角色无所畏惧和永远乐观的精神气质,而这种气质正是本片打动和激励观众的主要因素之一。

  优秀的童话不仅仅是童心与想象力,如果《大鱼》是一部彻头彻尾的魔幻现实主义电影的话,那它的意义也就仅仅在于丰富了人们的想象力而已,但影片后半段儿子追寻早年父亲生活真相以及最后的结局改变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基调,使得本片的重心完全转到关注现实生活中人物的感情与生活状态来。这一转变过程,不仅使得儿子终于了解了父亲的生活轨迹——原来那一切童话并非完全是虚构的童话——更重要的,和片中的儿子一起,观众也终于明白了主人公的生活态度及其意义。片中,儿子以父亲的方式结束父亲的人生“传奇”固然是高潮之一,但个人以为最后那个结尾才是意味深长:观众虽然听不到银幕上的角色在谈什么,但肯定能猜到他们都在谈同一个人,都在谈主人公爱德华布鲁姆的一生。从他们兴奋热烈的神情中,我们更应该感觉到,那个人的一生,肯定要比片中以童话方式讲出来的丰富得多……

  直到这最后一刻,观众才会明白编导提姆·波顿的用意:《大鱼》看似和他以前的风格截然不同,其实在精神层面是一脉相承;波顿实际上是在告诉观众:不要在意你过的到底是什么样的生活,重要的是你对待生活的态度,想象力与率直的乐观是幸福生活的法宝。布鲁姆的一生其实很普通,他见过形形色色的人,经历过各种不同类型的事情,但其实没有一样是和魔幻挂钩的;只不过,他将对待每一件事,和每一个人交往,都视为一个充满奇幻的愉悦经历;尽管那些是再平凡不过的事,他都以童话般率真积极的心情去面对与处理。因此他的一生充满了童话,充满了魔幻的经历,他永远生活在童话般快乐的心境中;他也愿意用他这样乐观的心境去影响周围的人,他的朋友,他的家人。他的妻子是一直理解他的,并且保持着和他同样快乐的心情;即使长大后的儿子不明白,她也不解释,因为她知道生活态度是需要自己去发觉与体会的;布鲁姆的朋友们是被他感染了的,要不他们谈论起他来怎么都是那么兴奋而赞赏的神情?最后,儿子终于也理解了父亲一生的意义,也许他在延续父亲的故事时还只是猛然觉醒,等到最后看见父亲的朋友们陆续出现时,他才露出了拈花一般的真正会心微笑:生活真是如此美好!

  布鲁姆的这种充满想象力的率真乐观,既不同于阿甘“傻人有傻福”式的执着,更不同于阿Q“儿子打老子”式的自我安慰;其实在布鲁姆的每一段奇幻故事背后,包含的都是最现实不过的特质:勇敢、真诚、热心、顽强、自信,以及永远从逆境中看到光明的乐观。布鲁姆的乐观不是靠希望来支撑的,而是靠建立在勇敢、真诚、热心、顽强、自信基础上的实际行动,没有这些行动,他的一生真的只能是想象的一团泡影。以无穷的想象力乐观地对待人生,积极地创造人生,也许,这才是提姆·波顿在《大鱼》中真正想说的。童话的感染力不正在于此吗?

  看完这部电影,那些成天哀叹为什么只有电影里的生活才那么精彩的同志,我想可以歇一歇了;更不要再去呻吟什么“电影才是我的生命”,仿佛只有通过感受电影虚幻的精彩自己的生活才有意义,那你感受到的永远只是虚幻。如果只顾在电影中感动得流泪,走出影院却对真实的生活没有半点激情,那不仅电影中的阿布死不瞑目,提姆·波顿也是要气得吐血D!你怎么对待生活,生活就怎么对待你,《大鱼》中阿布的故事只不过更加神奇化地说明了这一大俗话。

  生活中的你,也许会像电影中的阿布那样说:“我是一条困在小池塘中的大鱼”。但你是要一辈子在哀叹中度过呢,还是像阿布一样让自己的生活插上翅膀?其实,只要你愿意,生活每天都可以像童话般精彩。
bf160.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11 21:41:20 上传)

bf160.jpg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1-01-11 21:48:26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303#

100. 蜘蛛侠1,2,3
终于到100了,看样子这个连载还可以继续下去很久,呵呵
蜘蛛侠的配乐很刺激,很发烧,很爽!典型的好莱坞式的东西,我记得看DVD时,忍不住不看后面的情节,而把这一段看了好几遍。非常火爆的配乐!不过一定要曲版,千万别拿到歌版,那感觉差太远。
(转)

为配合蜘蛛侠引人入胜、高潮不断的电影情节,原声大碟号召一竿摇滚泱泱大团,令人兴奋不已,坚强阵容包括:摇滚老大哥史密斯飞船(Aerosmith) 将风靡 20世纪60年代蜘蛛侠卡通主题曲「Theme from Spider Man」改头换面,颠覆传统的摇滚曲式;而单曲「What We're All About」和「Hero」分别由声势如日中天的Punk Pop团Sum 41和著名摇滚歌手Chad Kroeger等演唱;不仅在原声大碟献声也参与电影演出的梅茜葛蕾(Macy Gray)则是挑选她个人专辑中的单曲「My Nutmeg Phantasy」并特别重新混音;为电影黑衣人(MIB)及心灵捕手等作嫁音乐而获得奥斯卡最佳电影音乐提名的Danny Elfman也特别注入2首新作。总之,该原声大碟火力十足的摇滚力道,绝对震撼你所有的想象!
8588539561093340715689_0.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11 22:04:26 上传)

8588539561093340715689_0.jpg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1-01-11 22:06:16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304#

原帖由 zjize 于 2011-1-11 21:14: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邓瑞 于 2011-1-11 19:03:00 发表
真没有想到有那么多人喜欢电影音乐,这些CD在美国唱片店是以专门的类别(电影轨道录音)卖的,非常好找,一般的都有,价格也不贵,几块钱,各位同好大虾有需要的国内......
图片3.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11 22:05:37 上传)

图片3.jpg

7cb5650a7d98612994ca6bea.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11 22:05:37 上传)

7cb5650a7d98612994ca6bea.jpg

图片5.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11 22:05:37 上传)

图片5.jpg

e8e37735442a250e91ef39fd.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11 22:05:37 上传)

e8e37735442a250e91ef39fd.jpg

http_imgload.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11 22:05:37 上传)

http_imgload.jpg

TOP
305#

101.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部电影的配乐主题写得非常棒,和007系列的主题异曲同共,其它的配乐也不错。
(转)片剧情发展跌荡起伏,紧张刺激的气氛和悬念的卖弄都掌握得相当好,而精彩的配乐无疑发挥了烘托之功。 丹尼 埃夫曼(Danny Elfman)接掌本片的配乐工作。他自小喜欢英雄电影,这个爱好并一直影响了他的多部创作。埃夫曼在配乐过程中偏好使用电子人工配器,用大量不存在于现实的声音勾勒出暴力黑暗的幻想英雄形象,这使得他的配乐独立于影像之外,从而舍弃对管弦乐队的依赖,可谓是独树一帜。为这部以悬疑惊险着称的动作片配乐,再次体现了埃夫曼在乐坛的地位与影响力。音乐采用了目前电影音乐较少使用的迪斯可式风格,令人耳目一新。主题曲虽然是原来电视影集的既有旋律,但经重新电子化编曲处理后显得更加紧凑有力和富有时代感。

剧情概梗:
中央情报局的一个小组在布拉格执行任务,结果要抓的人死了,要保护的机密资料也丢了,整个行动小组只剩下组长吉姆和伊顿。事后伊顿从特工队长处了解到,这次行动是个骗局,目的是为了查出内部的叛徒。现在看来,死去的人不会是叛徒,而活着的则都有嫌疑。尤其是伊顿,因为他的银行户头上突然增加了十二万存款。伊顿自如冤枉又有口难辨。于是他自组人马要查个水落石出。男主人公不但能从高空悬吊下来窃取档案、在巨浪里逃生、在时速近300公里的列车搏斗,而且利用电脑网络也是驾轻就熟。
images.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11 22:09:32 上传)

images.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306#

原帖由 burt5177 于 2011-1-11 22:06: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zjize 于 2011-1-11 21:14: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邓瑞 于 2011-1-11 19:03:00 发表


想抢僵尸新娘与查理的巧克力工厂!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307#

原帖由 burt5177 于 2011-1-11 22:06: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zjize 于 2011-1-11 21:14: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邓瑞 于 2011-1-11 19:03:00 发表
真没有想到有那么多人喜欢电影音乐,这些CD在美国唱片店是以专门的类别(电影轨道录音)卖的,非常好......
90ef2fc4f8788bdf38db495c.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11 22:23:17 上传)

90ef2fc4f8788bdf38db495c.jpg

e8b84400175d3093e850cd20.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11 22:23:17 上传)

e8b84400175d3093e850cd20.jpg

37faf0088f5a00c563d98621.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11 22:23:17 上传)

37faf0088f5a00c563d98621.jpg

a6d1bdc282658f20e5dd3bfa.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11 22:23:17 上传)

a6d1bdc282658f20e5dd3bfa.jpg

635e7fb1ae595c4009230284.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11 22:23:17 上传)

635e7fb1ae595c4009230284.jpg

TOP
308#

102. 僵尸新娘
Danny Elfman为男主人翁写的钢琴曲和男主人翁和僵尸新娘一起弹的那段也漂亮动人。音乐的长度和电影差不多,基本完全反映了电影的情节走向,单听也很好听。
(转)提姆波顿(Tim Burton)的最新作品《地狱新娘》(Corpse Bride),与十二年前同样作成黑色基调的Stop-motion动画电影《圣诞夜惊魂》(The 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 1993)有许多共通点,单就音乐上来说,担任配乐创作,兼写词、曲的丹尼叶夫曼(Danny Elfman)都亲自替剧中角色配音、配唱,而且剧中人物的唱做方式,皆颇有音乐剧的质感。《地狱新娘》与《圣诞夜惊魂》故事里,也都存在着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配乐创作若要依样画葫芦倒也可行,然而丹尼叶夫曼对两者投入的概念却不尽相同。 《圣诞夜惊魂》的Overture,很清楚地展现出叶夫曼与波顿首度合作的Pee Wee's Big Adventure那种欢闹气氛,一连串上行音符,配合明显的铃声节拍,带出高昂情绪,直指圣诞节前夕的时间点。用来与之相对照的歌曲This is Halloween则是剧中万圣节世界的灵魂所在,三个下行音符,被用来对应Halloween一词的三个音节,强化音乐动机与故事主题的连结性。清楚确立主题后,This is Halloween与其它几首歌曲的旋律,就成了整部《圣诞夜惊魂》配乐的主干。《地狱新娘》跳脱了这种以歌曲旋律主导配乐的方式。Main Titles一开始即导入一个a小调的哀伤旋律,忧愁的动机不但交代了男主角Victor的心理状态,往后更透过转调以及不同的诠释手法,不断于电影中再现,是整部配乐最重要的音乐主题,在作品的情绪上,和充满Oingo Boingo狂气的《圣诞夜惊魂》有很大不同。虽说叶夫曼亦为这部动画电影作了几首歌曲,让剧中人物发挥,但没有俗气地将这个中心旋律也填上歌词,让主角高歌一番。波顿和叶夫曼采取更高明的手法,让Victor配合带有肖邦「幻想即兴曲」(Fantaisie-Impromptu, Op.66)浪漫风格的左手伴奏,在钢琴上将转成d小调旋律弹奏出来,让这个主题首度与主角产生关系。这样的音乐伏笔,随后在The Piano Duet一幕发酵;地狱新娘Emily在钢琴键盘上起了一个与Victor钢琴主题相关连的旋律,接着Victor加入,将旋律转化成自己先前弹奏过的主题,开始了两人的四手联弹,男女主角一起坐在钢琴前透过乐音交流,效果比什么深情的对唱都要来得强烈。本次叶夫曼担任配音与配唱的角色,是属于地狱世界的Bonejangles,该角色不但像《圣诞夜惊魂》的Jack Skellington一样唱得卖力,还率领Bone Boys大玩摇摆爵士乐,以鬼魂的热情狂欢,反衬阳间的灰暗色调。Remains of the Day段落中木琴(Xylophone)的音响有相当抢眼的演出效果,如同圣桑「动物狂欢节」(Le Carnaval des Animaux)中的「化石」(Fossils),强调出骸骨相互碰撞的诙谐意象。音乐进行中,肖邦第二号钢琴奏鸣曲(Piano Sonata No. 2, Op.35)第三乐章的「葬礼进行曲」动机突然被插入,提醒大家这是属于阴间的狂欢。The Wedding Song段落也从别的音乐作品挪用了具有象征意义的旋律。叶夫曼将音乐剧的唱腔与轻歌剧大合唱样式融合在一起,热烈的场面对婚礼气氛的提示已经足够,却在音乐行将结束前悄悄地将华格纳歌剧《罗恩格林》(Lohengrin)第三幕婚礼进行曲的动机,并合在自己的旋律中,尾声的音乐谐仿,只为搏君一粲。音响设计方面,音色轻盈且古意盎然的大键琴(Harpsichord)让时代设定于十九世纪的《地狱新娘》之古代气息加分不少(虽然那个时代大键琴已注定被钢琴所淘汰)。被一些恐怖电影配乐用到浮滥的管风琴,也出现在作品中(如Victoria's Escape),所幸只是用来调和音乐氛围,而没有过度装神弄鬼;事实上,对于处理鬼怪题材早已建立出一套自我哲学的叶夫曼,亦用不着那样媚俗。整体而言,两部作品虽各具趣味,但《地狱新娘》着实玩出较多的花样。之所以能够如此,即因为配乐与剧中的歌曲保持着适当距离,避开被歌曲旋律牵着鼻子走的尴尬,而挣得更大的音乐表现空间,是相较之下的突破.
调整大小 images43232.jpg (, 下载次数:4)

jpg(2011/1/11 22:26:58 上传)

调整大小 images43232.jpg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1-01-11 22:26:58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309#

原帖由 zjize 于 2011-1-11 22:10:00 发表
101.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部电影的配乐主题写得非常棒,和007系列的主题异曲同共,其它的配乐也不错。
(转)片剧情发展跌荡起伏,紧张刺激的气氛和悬念的卖弄都掌握得相当好,而精彩的配乐无疑发挥了烘托之功。 丹尼 埃夫曼(Danny Elfman)接掌本片的配乐工作。他自小喜欢英雄电影,这个爱好并一直影响了他的多部创作。埃夫曼在配乐过程中偏好使用电子人工配器,用大量不存在于现实的声音勾勒出暴力
8e9d7501de52f7c1267fb517.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11 22:26:03 上传)

8e9d7501de52f7c1267fb517.jpg

TOP
310#

原帖由 burt5177 于 2011-1-11 22:26: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zjize 于 2011-1-11 22:10:00 发表

这张配乐没有听过,不知道怎么样,看样子应该值得抢!
看样子老师也是Danny Elfman的乐迷,呵呵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