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3334353637383940» / 4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多年未出山,普及电影原声兼总结贴--37页 20. Gabriel Yared [复制链接]

查看: 283622|回复: 415
361#

原帖由 bodyheat 于 2011-1-15 17:20:00 发表
俺这儿能显示啊~
不行就"右键>显示图片", 能看见不?

还是看不见啊!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362#

原帖由 zjize 于 2011-1-15 17:23:00 发表
130. 大力士
本来想说阿拉丁的,不过这张原声好象找不到了吧。
(转)搞笑魅力十足的希腊神话

《大力士》是迪士尼公司第三十五部年度长篇动画,整部电影的创作风格与阿拉丁及狮子王较相似,不但充满滑稽爆笑的情节、叹为观止的动画打斗场面、尤其是电影配乐部分,值得一听再听!



奥斯卡金奖制作阵容

亚伦·孟肯Alan Menken再度展现奥斯卡金像奖配乐
c1826045498ede2a879473f9.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15 17:29:12 上传)

c1826045498ede2a879473f9.jpg

TOP
363#

二十、 Gabriel Yared 雅赫
又一位古典基础好的配乐家,喜欢他的英国病人和抱拥等配乐。
(转)
盖布瑞.雅德(Gabriel Yared)


 Gabriel Yared(盖布瑞尔·雅德),1949年10月7日生于黎巴嫩贝鲁特,年轻时放弃法律学科,专攻音乐,1972年转往巴黎潜修作曲与管弦乐,初入乐界先为Gilbert Bécaud、Johnny Halliday等法国歌手担任专辑制作与编曲,再转为电视、电台、广告界谱写音乐,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涉猎电影音乐以来,已完成近60部的作品,包括:1983年的《The Moon in the Gutter》(明月照沟渠)、1986年凯萨奖提名的《37o2》(巴黎野玫瑰,又译:激情37.2度)、1988年的《Camille Claudel》(罗丹的情人)、1990年的《La Putain du roi》(国王的娼妇)、1992年获澳洲影艺学院最佳原著音乐提名的《Map Of The Human Heart》(心灵地图,又译:爱在我心深处)、1992年勇夺凯萨奖最佳电影音乐奖的《L'Amant》(情人)、1996年囊括奥斯卡、金球奖、葛莱美奖、英国影艺学院4项音乐大奖的经典作《The English Patient》(英国病人)、1998年葛莱美奖提名作《City of Angels》(天使之城,又译:X情人)、1999年的《Message in A Bottle》(瓶中信)与2000年蝉连奥斯卡、金球奖、英国影艺学院3大音乐奖提名的《The Talented Mr. Ripley》(天才雷普利)及《The Next Best Thing》(好事成双)……等。最新的作品为《Chansons De Films》。 在配乐风格上,Gabriel Yared向来以辽阔乐音将影像弥漫出一份寄语无限情怀的空间意境,优美典雅的乐风经常在安静肃穆的气氛里泛起幻变无尽的情绪,酝酿出爱情海间阳光普照的温软,或是翻云覆雨的波涛……如荣获奥斯卡赞誉的《英国病人》那种回荡在记忆深处的眷恋,《天才雷普利》精美景致下晦暗的心机…… 可以说,Gabriel Yared是电影配乐界又一位充满古典浪漫主义精神的大师级人物。
凭《情人》   和《罗丹的情人》两夺法国恺撒奖最佳电影配乐奖,凭《英国病人》夺得奥斯卡最佳电影配乐,金球奖原创电影配乐、格莱美奖最佳影视器乐作曲奖等殊荣。在风格上,他喜欢用辽阔的乐音营造深远的意境,优美典雅的乐风在安静肃穆的气氛里泛起变化无尽的情绪。他总是能通过不同的音乐类型风格,发挥自己的浪漫情感,从古典到摇滚,从民谣到爵士。

《情人》无疑是G.Y最好的配乐作品之一,华丽优美,充满深邃穿透力的主题音乐分别以钢琴、竖琴、大小提琴弦乐等不同配器演绎的四个版本,原创配乐与引用曲目的编排错落有致,使杜拉斯这段半自传式的法兰西少女的初恋情怀缓缓“道”来,倍添追忆似水年华的刻骨铭心,恍然若梦之唏嘘,令人感慨良多。
    在《英国病人》的音乐中,G.Y根据影片的时代特征和地理环境,将音乐风格划分为具有复古气息的巴洛克音乐和展现北非土人风情的阿拉伯音乐两大类,还安排了不少富有时代特征的既成音乐歌曲,其中包括老牌爵士乐艺人和乐团深情演绎的插曲。尽管这些插曲在电影中总是断断续续的出现,但这些时代音乐小品却让乐迷不知不觉沉醉在当时的背景难以自拔。继《英国病人》之后G.Y再次与安东尼.明格拉合作,为《冷山》担纲音乐制作。G.Y以钢琴、提琴、弦乐编制,完美的捕捉了阳光下意大利人的魅力和人性底层阴暗面蠢蠢欲动式的紧张感。


Gabriel Yared代表作品:《巴黎野玫瑰》、《情人》、《罗丹的情人》、《英国病人》、《冷山》、《天使之城》、《纽约的秋天》、《瓶中信》。
200921892033.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15 21:30:29 上传)

200921892033.jpg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1-01-15 21:33:41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364#

131. 英国病人
这部电影的原声是许多人的最爱!非常感伤的音乐,故事也非常感人。

(转)根据加拿大作家 Michael Ondaatje 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英国病人》,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
以北非撒哈拉沙漠为背景,描述了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位匈牙利贵族和他理想中的女人的爱情故事。这部由沙漠、飞机、地图、战争、壁画和匈牙利歌谣所构筑的影片被誉为"如油画般的柔美",而在音乐上又时刻弥散着沧桑、悲苦和多情的风貌,仿佛是向人们诉说爱情的无奈和痛楚。
我喜欢电影音乐,就是喜欢这点,好的音乐总让我想起电影里某些画面,那些画面一定是我喜欢的。记得看到那一幕,伯爵的爱人在山洞里用手电筒记下生命里最后的文字,我哭得泪流满面。
“亲爱的,我在等你,多少个漫长的白天黑夜过去了……我在等待……”
“……一周的时间过去了,我知道你走远了,但我真的很冷。我走到洞外,让阳光温暖我,想着我们过去的事情。我们曾共同沐浴在爱河之中;我们从这个山洞里开始……
“……我希望把吉祥符带在身边,国家在哪里,离国界有多远……知道你会来接我的
……那依然是我所希望的,和你一起在丛林中漫步,也和朋友们一起,不再理会那些地图……”
“我快要走了,我在黑暗中写着……”
从此爱上了这部电影,爱上了这部电影音乐。
从此日记在我心目中开始不一样了,再也不是小女孩的惺惺作态。
而那些美好的原声音乐配合下的某些画面能够准确的击中我心里的某一块软骨,让我的伪装整个被打败。

音乐在这部影片中可以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28个乐段,75分钟的长度让影片充满音乐的律动。当年同时获得奥斯卡金像奖、英国演艺学院奖及金球奖三个大奖的最佳配乐.本片中的音乐语言给人深刻印象,音乐是这部影片难以把握的环节,但却十分成功。一处是宁静的修道院,一处是荒芜的撒哈拉;一处田间庭院绿树成荫,一处广阔无垠黄沙漫布;一处恬淡安详,一处热情似火。在剧情画面来回穿梭的同时,音乐却担负着将他们融为一体的作用。为影片《英国病人》担任配乐的是曾以《巴黎野玫瑰》而蜚声世界乐坛的法国著名电影配乐大师加布里尔杰拉德。他根据影片的时代特征和地理环境,将其音乐风格划分为具有复古气息的巴洛克音乐和展现北非风土人情的阿拉伯音乐两大类,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令人难忘。尤其是那段空灵、凄美的女声独唱,是由享有“匈牙利国宝”之美名的女歌手玛塔表演的匈牙利民谣“爱情,爱情”。这与影片中的这位“英国病人”的匈牙利国籍不谋而合,值得观众细细品味……

这是最美的一片沙漠,它见证了一场伟大的爱。 喜欢Michael Ondaatje 小说中的爱情,总是那么凄美:
In memory,love lives forever;In love,there are no boundaries.
他问她:what do you hate most
她说:  A lie
她问他:what do you hate most
他说:  ownership,being owned
他说: When you leave,please forgive me.
她听完起身离开。
“我最不喜欢的是谎言。”但是凯瑟琳却为了爱情向丈夫隐瞒、撒谎。
“最不喜欢占有和被占有。”艾马殊在说这话的同时,已经有了占有之心,他要把凯瑟琳锁骨中间的凹陷,命名为艾马珠海峡。爱情,本来就需要占有。
艾马殊伯爵最憎恨“拥有与被拥有”,讨厌给形容词,给标签。他说:东西就是东西,不论你在前面放什么形容词。大车,慢吞吞的车,司机开的车,破车,都是车。(A thing is a thing, no matter what you put in front of it. Big car, slow car, chauffeur-driven car, is still a car.) .
凯瑟琳反驳道:“那爱情呢?浪漫的爱,伯拉图式的爱,儿女对父母的爱,都大不相同吧。”(Love? Romantic love, platonic love, filial love, quite different?)
凯瑟琳的丈夫接口道:还有丈夫对妻子的狂热的爱(uxoriousness , excessive love for one’s wife).  
三个人的爱,三种不同爱的方式,三种对爱的理解。
  
凯瑟琳的“最不喜欢”以及艾马殊的”最不喜欢,都在这场爱情里显现得淋漓尽致,爱情犹如烈火般冲昏了人的头脑,让人失去理智!“心如烈火”,这种感情在凯瑟琳的遗言里体现无遗了。
“ ……We're the real countries, not the boundaries drawn on maps with the names of powerful men. I know you'll come and carry me out into the Palace of Winds. That's what I've wanted: to walk in such a place with you, with friends, on the earth without maps. The lamp has gone out and I'm writing in the darkness.”
  
在爱情里没有人是清醒的,原则对于爱情无计可施。在她选择要离开以后他表现得那么失态,他失去了他的原则:他说他讨厌占有,他却想占有她。这算不算是一个谎言,而她却讨厌谎言,所以他们的结局注定成为悲剧。

正如ALIEN在他的关于这部电影的原声音乐的评论上讲:
 无伴奏女声独唱。委婉的装饰音,近似阿拉伯风格。完全错了。解读《英国病人》的过程,如同破译一系列的谜:身份的谜、命运的谜、文明的谜。《爱情,爱情》不是阿拉伯民歌,“英国”病人实际上是匈牙利籍。
  安达杰(原著作者)和闵葛拉(电影编导)企图玩关于国籍的文字游戏,于是作曲者雅瑞德煞费苦心地调和了三种风马牛不相及的声音:“阿拉伯”风格的匈牙利民歌,巴赫的键盘乐,以及三、四十年代的蓝调、爵士和摇摆舞曲。
  这些声音以自然的“画内音”形式出现,成为情节的有机成份。护士初识工兵,是在钢琴上弹奏巴赫的《戈德堡变奏曲》之时;探险家和伯爵夫人听着唱片,沉迷于《爱情,爱情》的神秘与忧郁气氛之中。至于那些应景的舞曲,或者回响在开罗的旅馆大厅,或者发自修道院里的留声机。

  幻想唱片公司出版的《英国病人》配乐录音揭示了一个秘密:雅瑞德的创作灵感很大程度上来自《戈德堡变奏曲》。长达七十五分钟的录音中有一支未被电影采用的钢琴独奏曲《圣安娜修道院》,酷肖《戈德堡变奏曲》中的咏叹调,甚至亦步亦趋地摹仿其中的倚音和颤音。它远没有巴赫的变奏那么丰富动人,却也囊括了大多数场景音乐的动机。这也算一种变奏:同一主题配以管弦乐,可以烘托各种情景——肃立在暮色中的修道院,蜗牛壳做成的油灯路标,烟火照耀下的教堂壁画……巴洛克式的古风竟能依靠配器而摇身一变为抒情的口气。
  巴赫的最末(第三十)变奏是一段所谓集腋曲——同时结合两支民歌曲调。雅瑞德在电影的尾声处把管弦乐、钢琴和女声独唱交织在一起,未必不是受了《戈德堡变奏曲》的启发。这种借鉴是符合闵葛拉的意图的:他的电影里处处涉及对古代文明的敬畏——希罗多德的《历史》伴随着探险家出生入死,走过沙漠和绿洲、爱情和生命。他
把对自然和文明的思考,把自己的历史写在了远古的《历史》书页空白处。
  “英国”病人的身份是匈牙利人,这个安排也许含有深意。匈牙利民族是欧洲人中间与东方密切相关的一支。西迁的匈奴人不仅把中国乐器(如排箫,匈牙利名Nei与古汉语的说法“籁”相近),而且把中国五声音阶的某些特点也传到了西方。匈牙利民歌与裕固族、蒙古族民歌有颇为惊人的共同之处,例如,《爱情,爱情》里面前短后长的节奏型就常见于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歌谣。匈牙利音乐学者柯达伊(Zoltan Kodaly)言“时间虽然可以模糊匈牙利人在容貌上所具有的东方特徵,但在音乐产生的源泉——心灵深处,却永远存有一分古老的东方因素。”《论匈牙利民间音乐》)
  在更广阔的背景上,匈奴迁徙在丝绸之路的纷繁活动中仅是一分子而已。既然从西北非洲直到中国西部、印度次大陆都有某种音乐文化上的连续性,匈牙利民歌近似阿拉伯风格也就不是巧合的现象。闵葛拉说,《英国病人》“一脚踏在非洲,另一脚踏在欧洲”,其实不止于此。影片里还有一个来自印度旁遮普的锡克人、两个分别来自加拿大英语区和法语区的人物,牵涉到亚、非、欧、美四大洲——如此布局,实际上反映了小说作者的文化背景。加拿大籍的安达杰是斯里兰卡移民,其族谱含有荷兰、锡兰两支渊源。当锡克工兵与加拿大护士结合时,书中比喻说,“两块大陆相遇了。”
  闵葛拉和雅瑞德都是类似的边缘文化人。闵氏一般被认作“英国”剧作家,但他对父辈的祖国意大利有一份天生的认同感。雅氏在东西文化交汇的黎巴嫩成长,在巴黎立业,浪迹于中东、拉美和西欧。《英国病人》里,探险家被英军恶待,终于投向德方。装备德国燃料的英国飞机被德军击落,阴差阳错地成了“英国”病人。这一通关于国籍的文字游戏,嘲弄的对象是爱国主义。“英国”病人在《历史》书上写道:“战争中的变节比和平时代的背叛更幼稚”。地老天荒,惟有一份爱情凌驾于国际纷争之上。伯爵夫人在绘有远古壁画的岩洞里,也把自己对地理、历史和人类的感悟写在那本《历史》上面:“我们才是真正的国家。它不是那些强权人物在地图上画出的图形。”——这也许是《英国病人》的最终结论。
  沙漠岩画是文明的谜,消失了的泉水、绿洲是自然的谜,爱情的劫数是人的谜。初识探险家,伯爵夫人表示久仰其名:能够写如此长的文章而只用如此少的形容词。他淡淡地举例说明形容词的确不重要:大车慢车破车终究是一辆车。她不假思索地举了反例:爱情——罗曼谛克的爱,柏拉图式的爱……
  《英国病人》不是一部简单的电影,然而它又有某种谦逊品质。男女主人的历史,仅仅是古希腊“历史之父”的著作上的几段补白。雅瑞德的作曲法基本上属于低调的一类:清淡的配器,宿命的色彩,避免戏剧冲突。不过,也有激动人心的时候:锡克工兵把魁北克护士带到小城的教堂,用奇特的滑轮绳索装置让她遨游空中,点燃火把观赏文艺复兴时代的壁画。《圣安娜修道院》里略为呆板的主题没有比这时候更感人了——短促的几声拨弦之后,曼陀林以连续的颤音映衬出在火花和烟雾中飞翔的弦乐齐奏。主题反复时,有些变化,竖琴一阵灿烂的琶音,弦乐一级级向上模进。到达最高潮时,低声部却有一个对位的下降音型……人影、画影,相遇、离散。电影是一个梦,电影音乐是她的形容词:伯爵夫人说得有理,某些时候形容词也很重要。
20100527164747A63111.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16 0:49:06 上传)

20100527164747A63111.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365#

有篇短的,看起来舒服些。


根据加拿大作家 Michael Ondaatje 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英国病人》以北非撒哈拉沙漠为背景,描述了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位匈牙利贵族和他理想中的女人的爱情故事。这部由沙漠、飞机、地图、战争、壁画和匈牙利歌谣所构筑的影片被誉为'如油画般的柔美',而在音乐上又时刻弥散着沧桑、悲苦和多情的风貌,仿佛是向人们诉说爱情的无奈和痛楚。音乐在这部影片中可以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28个乐段,75分钟的长度让影片充满音乐的律动。 当年同时获得奥斯卡金像奖、英国演艺学院奖及金球奖三个大奖的最佳配乐。

为影片《英国病人》担任配乐的是曾以《巴黎野玫瑰》而蜚声世界乐坛的法国著名电影配乐大师 Gabriel Yared。他那极具人物个性和地域性的配乐,加上导演 Minghella 精心挑选的既成音乐作品,给听者的感觉是这张专辑试图用音乐向人们讲述又一个二战故事。熟悉 Gabriel Yared 音乐的朋友可能知道,他的音乐一向很讲究气氛,在表现手法上,喜欢采用双簧管货单簧管独奏加之行云流水般的弦乐配合来体现一种'孤独之美',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影片的主题曲有较为明显的感受。从《英国病人》原声专辑中的音乐,我们不难发现,Gabriel Yared 根据影片的时代特征和地理环境,将其音乐风格划分为具有复古气息的巴洛克音乐和展现北非风土人情的阿拉伯音乐两大类。据笔者看,这样的安排正符合导演的意愿。专辑当中有一首很特别的巴赫的'戈尔德堡变奏曲'选曲叫'Aria',这是由来自北加利福尼亚的著名演奏家 Julie Steinberg 为片中 Juliette Binoche 扮演的女护士 Hana 特别演奏的。从这首曲子当中,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到 Hana 所要表达的那份充满孤寂的情意,曲子的选用与 Yared 所创作的巴洛克式的乐章浑然一体,直指人心,具有催泪的效果。

除了以上提到的具有复古色彩的巴洛克音乐以外,专辑的另外一处精彩之笔便是传统匈牙利民谣的选用。原声唱片的一开始,您即刻能听到一段空灵、凄美的女声独唱,这是享有'匈牙利国宝'之美名的女歌手 Marta 和她的乐队 Muzsikas 表演的一首匈牙利民谣'爱情,爱情'。据影片导演 Anthony Minghella 所说,他当初在创作剧本时,曾专门聆听了这支匈牙利民歌复兴运动中颇具代表性的组合表演的歌曲,对其中主音歌手 Marta 那发自灵魂深处的特殊嗓音大为赞赏。他认为这首'爱情,爱情'对于电影及原声专辑具有关键作用。正如剧中人 Katharine 所说,这首歌乍一听就象是阿拉伯地区的歌谣,其实这首常常让你联想到广阔无垠的非洲大沙漠的曲子竟然是一首地道的匈牙利民谣,如此奇特的效果与影片中的这位'英国病人'原来是匈牙利人带给观众的意外如出一辙,实在妙不可言!说到这一点,倒使笔者想起导演说的一句话:'《英国病人》喜欢在人物的国籍上作文章,我想音乐同样可以在地域性上玩一些花招,有时这种做法会有出奇制胜的效果。'

作为一部堪与《日瓦戈医生》相媲美的爱情史诗片的电影原声专辑,《英国病人》除了在巴洛克和阿拉伯式的整体音乐风格上令人动容之外,还安排了不少富有时代特征的既成音乐的歌曲,其中包括老牌爵士乐艺人 Ella Fizgerald、Benny Goodman、Fred Astaire 以及 The Shepherd''s Hotel 爵士乐团深情演绎的插曲。尽管这些曲子在影片经常是断断续续地出现,但这些时代音乐小品却让乐迷不知不觉沉醉在当时的背景而难以自拔。与现今不少靠商业性的歌曲来拼凑的所谓电影原声专辑,Minghella 和 Yared 用心良苦是显而易见的。两座电影配乐大奖也是当之无愧的。

众所周知,与气势恢弘的美国电影配乐相比,欧洲的电影配乐一向学院气息很浓。它们讲求的是小中见大,即以简单朴素的旋律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以静态的音乐来表现动态的场景。这样有时虽会给人一种沉闷枯燥的感觉,但也值得乐迷长时间地细细咀嚼。Gabriel Yared 说:'《英国病人》的主题曲本可以象《辛德勒的名单》那样感人肺腑,只是它的主旋律不如后者令人印象深刻。虽然,人们都认为这张专辑中的音乐十分符合影片的内容,但我总觉得少了些什么。由于曲目上的限制,一向擅长演奏巴洛克音乐的圣马丁室内乐团的表现也不如他们在《莫扎特传》当中的尽情发挥。但无论如何,我对乐队的钢琴师 John Constable 和音乐歌曲的编排还是很满意的。'

作者资料:

蜚声世界乐坛的著名电影配乐大师盖布瑞·雅德(Gabriel Yared),1949年10月7日出生于黎巴嫩。虽然生在黎巴嫩,盖布瑞·雅德却是在法国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他的代表作包括《纽约的秋天》、《天使之城》、《英国病人》、《情人》、《巴黎野玫瑰》等等。熟悉盖布瑞·雅德音乐的朋友可能都了解,他的配乐极具人物个性和地域性,并且一向很讲究气氛。

这个在黎巴嫩出生的法国人,刚出道的时候是个流行歌曲作者,1973年接了第一部电影配乐,而让他真正入行的是1979年为戈达尔的影片《人人为自己》(Sauve Qui Peut (la Vie))作曲,之后接到大量订单,最多的一年里同时为7部电影配乐,但他总是能通过不同的音乐类型和风格,发挥自己的浪漫灵感,从古典到摇滚、从民谣到爵士。他的第一个代表作是《37.2℃》,而由杜拉斯小说改编的电影《情人》为他赢得了法国恺撒奖。当然,最厉害还是《英国病人》,让他捧回了1996年的奥斯卡金像奖和金球奖两座奖杯。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366#

132. 情人
主题比较优美。我也喜欢最后肖邦的那首 告别华尔兹,几乎想哭。
(转)法国着名女作家杜拉斯的《情人》以其沧桑感伤的笔调叙述了一法国少女与中国阔少的凄凉动人的爱情故事,至今影响着一大批中国女性作家(如安妮宝贝)。而依此拍的电影《情人》(梁家辉主演)也是如此唯美,充满了时间感,和来自灵魂深处的声音。纯粹的艺术是否都应当如此呢?<BR>  <BR>  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Jean-Jacques Annaud)于1991年将此片搬上了荧幕。饰演其中的中国情人“他”的是获得过香港金像奖和台湾金马奖的双料影帝——香港影星梁家辉,女主角“我”的饰演者则是法国女星珍·玛琪(Jane March)。后来《情人》曾入选法国戛纳电影节,获得了舆论和媒体的广泛好评。让·雅克·阿诺将这段异国之恋处理得伤感而唯美......<BR><BR>  《情人》的电影音乐由黎巴嫩出生的法籍资深配作大师盖布瑞·雅德(Gabriel Yared)作曲,他曾谱写过37°2 le matin / Betty Blue(1986)《巴黎野玫瑰》、Camille Claudel(1988)《罗丹的情人》、The English Patient《英国病人》(获得1997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电影配乐等奖。)、《天使之城》等片的原声配乐,近作为《冷山》、《一路顺风》。<BR><BR>  在影片中和原声大碟里,二十世纪上半叶远东法国殖民地里纸醉金迷的浮华声色,西方少女情窦初开的意乱情迷,异国情鸳的浪漫缠绵,年少轻狂的肆意纵情、灵欲春宵,多情总被雨打风吹去的绵绵恨、无尽怨,生离的怅惘与感伤,悉数被盖布瑞·雅德(Gabriel Yared)以感人肺腑的笔触和委婉悠扬致远的音乐,结合当时得令的经典歌曲,一一娓娓“道”来,使玛格丽特·杜拉斯半自传式的这段法兰西少女毕生难忘的初恋激情、这个绝望的异国爱情故事,倍添追忆逝水年华的那种刻骨铭心,亦令人抒似水流年之感慨,发蓦然回首恍然若梦之唏嘘。本碟歌曲编排错落有致,如鱼得水……
试听页面:http://m.mop.com/albums_9728317.html
s300_2ddde1c2ef62a.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16 0:57:02 上传)

s300_2ddde1c2ef62a.jpg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1-01-16 00:59:16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367#

133. 巴黎野玫瑰
比较懒散的配乐,很动听。电影也看了,没有留下太多印象。
(转《巴黎野玫瑰》(《37.2℃》)的色彩异常浓郁,但情调却异样地冷清,它的主题音乐也是一样,萨克斯奏出的旋律,清淡得像秋天早晨的一点薄云,空旷,悠远,终究不知所终。就像影片中那些小人物,贱若蝼蚁,却有爱与梦想,而且热烈到不可收拾,最终却只有大梦化小,小梦化了,直到没有梦。

betty和zorg卑微的爱情像长在沼泽地里的野百合妖娆而黯淡。那个充满欲望和流离气息的夏天,那个门窗和墙壁漆成新鲜的蓝色和粉色的小镇,两个周旋于热烈的理想与残酷的现实中的男女在此间颠沛流离。萨克斯、口琴、吉他、钢琴、弦乐交替在他们的故事之中,清淡而绵细。为此片配乐的是盖布瑞•雅德(Gabriel Yared),《巴黎野玫瑰》是他首度为电影主理配乐。

03----Cargo voyage[试听曲目]

betty亲手燃起一场烈火,让过去彻底成为过去,她和zorg乘车离开,在风里欢笑。音乐并没有因为激烈的举动而变得狂躁不安,口琴与民俗乐器的协奏,依然是细水长流式的缓慢而柔软,带着感恩般的和谐与细腻。

11----C'Est le Vent,Betty[试听曲目]

隔着一个枕头,Betty在zorg那双曾经无数次抚过她身体的手中失去呼吸。记忆中的钢琴孤单地响起,在那充满爱情气息的钢琴店里,像一束蓝光散开,以电吉他效果器进行变奏,口琴独领,BASS与鼓和应出热烈的气氛,悲伤不再明显……

试听页面:http://m.mop.com/albums_9702419.html
20070806104016_87641779.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16 1:07:05 上传)

20070806104016_87641779.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368#

134. 罗丹的情人
我最喜欢的依莎贝尔.阿佳妮的代表作之一(另一部是玛戈皇后),推荐大家有机会一定要找来看看,阿佳妮的演技一流,人那是超级漂亮。音乐也配得很美。拼死以求的一张碟。


(转)看天才女子和大师的爱情故事总让人唏嘘,许是因为他们比平常人多了几分敏感、灼热,所以感情的撞击似乎更痛楚,更致命。卡蜜儿的天才则几乎已经到了让人震慑的地步,罗丹说:“于是你成了我最强的敌人。”在我看来,她甚至比罗丹的雄性荷尔蒙要多。一个刚毅敏感天才的女子,面对犹疑的男人,还要面对男人背后的女人,还要身处这个天才男人巨大的阴影中,疯狂似乎是唯一的结局。不是所有的女人都可以象汉娜·阿伦特那样从致命的与海德格尔的爱情之中完善自己,一直爱这个世界,爱她一生所爱的男人。

  影片从她对泥土的痴迷开始,到她为和泥土石头有关的感情疯狂结束。我不能无动于衷的看一个如此美丽,如此执著的女子怎样为了一次致命的爱情,被自己的天才折磨。卡蜜儿曾经拥有让人震惊的天才,是罗丹唯一的灵感源泉。她感受力超绝,但是在与罗丹的合作和感情里她迷失了自己,也失去了自己的孩子。为了摆脱罗丹的阴影,她用了整整一生来挣扎。在她的最后一次个展上,她华服盛装,却已经失去了往日的清丽,厚厚的脂粉掩盖不住她脸上岁月留下的成行成市的皱纹。那些支持她的男人:父亲,弟弟,罗丹,基冈迪,经纪人……纷纷离开她的生命,对她失望,甚至为她感到羞辱。而她只是在挣扎,旁人和她自己都无能为力的挣扎。

  在这样没有什么花哨,按时间顺序叙事,古典干净的影片里,演员的演技就至关重要。伊莎贝拉·阿佳妮和杰拉尔·德帕迪约的合作可圈可点。但是阿佳妮的演出!简直美丽的摄人心魄。她好像天生和那些美丽脆弱敏感有天赋的女子有冥冥中我们看不见的联系,每次看她表演这样的角色,都忍不住震惊,不管是看她在阿尔及利亚满是灰尘的阳光下踯躅,还是看她在大雨中象幽灵一样看住自己情人的脚步,直到看见他被妻子接走。泥土和敲凿大理石带来的灰尘也不能掩盖她湖蓝色眼睛的灵光,就算是运河水涨,她醉倒在阁楼上,宛如灰姑娘,她也一样美丽惊人。没有什么可以掩藏天才和美,阿佳妮总是可以完美的把灵魂带给这些角色,她们满身伤痕,为爱挣扎。在所谓正常人看来,她们疯狂偏执,好像男人的天才和爱情给他们带来成功,而女人的天才和爱情只会毫不留情的毁灭她们。只让我们这些不相关的人悚然心悸。我见犹怜又如何?卡蜜儿被岁月和爱情摧残的身体微微发胖,苍白的手和脸出现在一辆写着××精神病医院的车窗上。影片结尾她安静的近乎绝望的坐在椅子上,依然神经质,可是她,已经老了。

  嘉布里埃尔·雅尔德(Gabirel Yared),这个名字越来越成为一部电影有完美配乐的保证:《巴黎野玫瑰》,《英国病人》……在这部影片里他用了德彪西的音乐,如果没记错,似乎德彪西也是那个时代的人。印象派的音乐不循常规,激情四溢。雅尔德的音乐则有一种难以驯顺的柔情,暗暗流淌,直到恣肆横流。在巴黎昏暗的街道上,卡蜜儿踏过泥水去见自己的情人,音乐响起,那音乐和夜色一样温柔而危险。

  卡蜜儿终生没有结婚,保留了自己的姓氏。她曾经有过一个未出世的孩子,难怪她雕塑的小女孩温情脉脉已极,而她不会有自己的孩子。突然想起了丽芙·乌曼,她说要摆脱一个伟大男人的阴影,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她是幸运的,她终于可以在伯格曼之外有自己了不起的成就。而卡蜜儿,她最后只变成了黑白照片上的一个身影,一个老妇人,象她年轻时在舞厅里看见的那个那样坐着。她是少女,也是老妇人,也是男人,空虚的三位一体。就象DVD封面上的卡蜜儿,眼神怅惘迷茫,风吹起来的头发也挡不住她望向远方的蓝色眼睛。她不属于任何人,包括她自己。  
试听页面:http://www.vvpo.net/google/po_3482.htm
9ba380af.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16 1:19:21 上传)

9ba380af.jpg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1-01-16 01:35:23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369#

135. 冷山
很多年没有看冷山了,相当不错的一部电影。音乐也不用说,Yared的音乐总是能打动人。

(转)电影原声带分成歌曲与原著音乐两部份,歌曲部分由以《霹雳高手》原声带横扫葛莱美奖的老牌制作人T-Bone Burnett操刀掌舵。
坐拥11座葛莱美奖的女声Alison Krauss献唱“You Will Be My Ain True
Love”,是15座葛莱美奖得主Sting继金球奖最佳电影主题曲(“穿越时空爱上你”)得奖作“Still”后的最新手笔,同时获得本届奥斯卡及金球奖最佳电影歌曲提名;另一首由Alison Kraus所唱的“Scarlet Tide”也获金球奖最佳电影歌曲提名。
扬名全球的白线条合唱团(The White Stripes)主唱Jack White在专辑中献唱四首。原著音乐部分则由以《英伦情人》囊括奥斯卡、金球奖、葛莱美奖、英国
影艺学院等4项大奖尊荣的旅法的黎巴嫩籍音乐家Gabriel Yared担纲,获得本届奥斯最佳电影配乐提名。Gabriel以钢琴/提琴/弦乐编制,谱写出一篇强忍
悲怆的柔美乐章,深沉的烙印剧中人物的内心创痛。
附电影介绍:
导演:安东尼·明格拉 Anthony
主演:妮可·基德曼 Nicole Kidman
出品:米拉麦克斯影业 Miramax Films
首映:2003年12月25日
新科影后妮可·基德曼在捧走小金人后,接连上映突破形象大胆表演的新片,先在<狗镇>里演绎一位被残忍村民欺负的女子,后和霍普金斯在《人性的污点》
中出演露骨性感床戏,这次,妮可又携手好莱坞性感男星裘德·洛,一起走进美国南北战争年代,情落《冷山》,上演一部现代版的古希腊俄底修斯“回
家”神话。
爱情让战争走开
  
在古希腊的神话世界里,传说有一个名叫俄底修斯的勇士,离开妻子远离家乡到海外打战,战后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回到妻子身边的故事,妮可·基德曼和朱迪·
劳在<冷山>里要演绎的就是这个古希腊神话现代版的“妻子”和“勇士”。
  
那是在美国南北内战的时候,连年的战争令一个名叫英曼(朱迪·劳)的南部士兵疲惫不堪,在最近的几场战斗中,英曼身受重伤倍受折磨。他感到自己的生命所
剩无多,毅然决定拖着病弱的身体逃离部队,回到遥远偏僻的故乡寒山,只为了见上心爱的妻子艾达一面。
  
英曼就此踏上了漫长艰险的回家路。与此同时, 妮可·基德曼饰演的妻子艾达,在家乡寒山也正遭受着残忍的煎熬,在生活的最底线痛苦的挣扎。艾达原本是当
地山区传教士的女儿,内战爆发后,父亲离开人世,奴隶们起来反抗,连她唯一栖身的庄园也被烧毁.柔弱的艾达面对被生活无情抛弃的痛苦,只能把一切希望寄
托在等待战争结束,丈夫能够回到自己的身边……
  
走向2004年的奥斯卡
  
还记得那部让我们无比惊叹的《英国病人》吗?还有那部刺到灵魂深处的《天才雷普利》这次把妮可·基德曼和朱迪·劳带进《冷山》的人,便是这两部电
影的导演安东尼·明格拉。 安东尼是个对文化气息痴迷的导演,他拍摄的影片往往都染上浓郁的文艺味道,善于在不显眼的地方独劈蹊径,给人惊醒和心灵
震撼。
  
《冷山》无疑会延续安东尼的文化厚重感,成为一部非常主旋律的美国电影,加上今年12月底的上映档期,肯定会受到2004年奥斯卡的青睐,很有可能又像当年
的《英国病人》一样,捧走不少小金人。
  
《冷山》实际上改编自美国作家查尔斯·弗雷泽的同名小说,是作家花费7年的呕心沥血之作,为此还被一起生活了21年的妻子抛弃了。1998年该书曾入围全美
十大畅销书之列,第一版售倾后,米拉麦克斯电影公司立刻以30万美元购买了该书的电影改编权,然后将导筒交到了安东尼·明格拉的手上。
  
罗马尼亚的小村庄
  
2002年7月的时候, 妮可·基德曼和裘德·洛等主要演员,以及整个<冷山>剧组来到了偏僻的罗马尼亚南部,带着庞杂的拍摄器材走进一个古老的小村庄。这个
小村庄还保留着许多原始森林和古朴建筑,具有古老浓郁的风格,非常适合拍摄美国南北战争时代的影片。
在这个小村庄里,一个多世纪以来人们过着宁静的田园生活,这里常年饱受干旱之苦,农民们习惯从井里打水,用马车运送供饮用和灌溉.这个美国古老的村庄,
就是妮可·基德曼守侯丈夫和朱迪·劳梦想归家的《冷山》。
  
妮可、朱迪假戏真做
  
披上轻纱的妮可·基德曼,在《冷山》里扮演落难的乡村贵族女子艾达,衣着质朴却反而更显示出她的风情万种。妮可这次饰演的角色有相当的挑战性,要
把一个处在绝望边缘的女人展现出来,演技得有不错的水准才行。自从今年捧走斯卡影后桂冠后,我们已经看到妮可已经彻底的抛弃了花瓶的“美称”,演
技越来越精湛,相信她在这部再度冲击奥斯卡的<冷山>里照样有不俗的表现。
  
这次和妮可饰演对手戏的是性感的裘德·洛,裘德身上有种非常迷人的忧郁气质,这种气质很适合他在《冷山》中思念爱妻的角色英曼。有趣的是,遭受离婚
失意后的妮可,在《冷山》开拍初期,就传出和裘德·洛假戏真做,在片场卿卿我我,而朱迪也常常在妮可拍戏的时候,用深情的目光望着她。
151863.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16 1:40:48 上传)

151863.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370#

136. 抱拥
这部电影也很不错,情节很有意思。音乐实在太美了,这张碟估计不好找。
(转)【无可救药爱上你】改编自A.S拜亚特畅销小说「Possession」,故事描述两位理智、不 相信爱情 也不愿意谈感情的现代文学学者,在一同发现一个久远不为人知的秘密恋情后,两人无法自拔地陷入一场激情爱恋中。
  贝茉德( 葛妮丝派特萝 饰)是一名优秀的英国学者,专门研究维多莉亚时代诗人葵丝柏拉莫(珍妮佛艾尔饰演)生平及作品。另一名美国学者米罗伦(亚伦艾克哈特饰演),在伦敦研究伟大诗人蓝道夫亨利艾胥(杰洛米诺森饰演)。艾胥为维多莉亚女王亲自授封的桂冠诗人,晚年献给妻子许多情诗,正在伦敦举办诗作百年庆。
  艾胥给妻子的情诗为后人所称颂,他对爱妻的专情与执著,情意绵绵地流露在他的诗词文字中,但是罗伦却在无意之间发现艾胥写给妻子以外的女人一封情诗
  对方是葵丝伯拉莫,与艾胥同一时代的女性作家他们的恋情文学史上也没有记载,因此从来不为人所知,就连茉德也不认为他们两个人曾经产生过情愫,但是罗伦手中的艾胥原稿肯定将是文坛破天荒的大发现,吸引著茉德与罗伦踏上寻觅这对百年前秘密恋人不为人知的旅程。
  他们发现艾胥与葵丝的私密恋情深刻且动人,让这两个来自不同文化与背景的年轻人也不觉动容,在穿越百年情感的渲染下,罗伦与茉德渐渐地为对方打开心扉,不仅深深地爱上对方,同时解开茉德身世之谜。
2133441122.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16 1:49:37 上传)

2133441122.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