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3132333435363738» / 4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多年未出山,普及电影原声兼总结贴--37页 20. Gabriel Yared [复制链接]

查看: 283623|回复: 415
341#

121. 日瓦戈医生
里面的Lala主题曲已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了。
(转)荣获奥斯卡最佳电影配乐等5项大奖之经典影片30周年纪念重新数字录音发行
收录主题音乐"Lara's Theme"及之前未发行的版本
内附珍贵电影照片与电影配乐家莫里斯·贾尔(Maurice Jarre)写的前言

《桂河大桥》、《阿拉伯的劳伦斯》、《印度之旅》都是擅拍大场面、大制作、史诗钜作型电影的导演大卫·里恩 (David Lean)的名作,当然别忘了这部1965年的《日瓦戈医生》。这部电影由1932年出生于埃及的奥玛·沙里夫 (Omar Sharif)主演,将近200分钟的故事藉由主人翁日瓦戈医生以倒叙法帝俄时期、一次大战、无产阶级革命等半世纪来的遭遇,也藉由儿女私情牵出苏联的部份历史,而且是动荡的时代轨迹。

《日瓦戈医生》名列美国电影学会在1998年选出的美国影史百大电影的第三十九名。本片也在奥斯卡上获得最佳改编剧本(原著作者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Boris Pasternak),1957年出版)、电影配乐、摄影、服装设计、艺术指导等五项奖。

本片原声带共收录四十五曲,每首歌几乎都很短,但音乐性丰富:有雄壮的军乐、俄国民谣、爵士、华尔滋…,其中大家最熟悉的旋律莫过于后被填上歌词的"Somewhere, My Love",在片中曲名是"Lara's Theme",而Lara是日瓦戈医生爱人的名字。配乐的作曲与指挥是1924年出生于法国里昂的莫里斯·贾尔(Maurice Jarre),他后来还帮大卫·里恩的电影《雷恩的女儿》配乐,1990年的《第六感生死恋》原声带也出自他手笔,而大家对他印象最深的歌曲就属"Lara's Theme"了。
t344.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14 21:03:57 上传)

t344.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342#

转一篇文章给大家。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cb91f70100bote.html
80年代初,因为听到一首“重逢有日”歌曲,从此开始电影日瓦戈医生和主题曲对我十多年魂梦萦绕的风魔。留学美国后,在93年一次偶然,终于圆了自己的儿时梦想。又过了十三年,2006年,我把当时初次看日瓦戈医生的感受写了下来,放入我刚刚开设不久的博客中,题为“重逢有日-我和日瓦戈医生”。



    写完这篇回忆性文章后,感到自己终于把这次人生寻梦,做了一次比较圆满的总结。



    只有一个小小的遗憾,一直没有找到电影主题曲的原声音乐。



    几位网友都给我找来了不少网上不同演奏版本“重逢有日”,但演奏风格都过于柔弱哀伤,和原来电影中恢弘的演奏风格差异太大。在我心中,日瓦戈医生的悲剧应该是古希腊史诗一般,而不是那种小资情调的故事。但是今天的乐队对“重逢有日”演奏,都是悲悲切切、哭哭啼啼的,没有了原来的雄壮。



    一天无意中,搜索到一段“日瓦戈医生主题曲”的音乐,仔细一听,却是我一直在寻找的电影原声带上的演奏。着实给了我一个意外的惊喜。为此我开通了博客的音乐播放功能,并把这首音乐放了进去。



音乐链接地址:http://xinsha.net/KELLY/KELLY/niuyang/DoctorZhivago.mp3



    多年未听到这首电影主题曲的原声音乐,刚刚一听,很多回忆开始涌现。看着过去写的那篇“重逢有日-我和日瓦戈医生”,不知不觉二十多年过去了。



    一位朋友和我曾说,一次他的老父亲和几位美国朋友一起看电影日瓦戈医生,看完后,这位经历坎坷的中国老知识分子,已是满脸泪水。我的那位朋友和美国友人轻声问候老人是否安好,老人沉默了半天,说:“你们无法理解,无法理解这部电影,无法理解我现在的心情。”直到今天,那位朋友还深深记得当时那一幕。



    什么是能够穿越时空的经典艺术品,这部电影,这段音乐,就是经典。它不仅深深打动了一代人,还打动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年龄的人。这就是艺术的穿透力和感染力。



    每次听到音乐中那段雄壮的结尾,心情总会如海潮起伏,难以尽述。随着旋律,轻轻哼唱着“重逢有日”



Somewhere my love

There will be songs to sing

Although the snow covers the hope of spring…..



Someday, we’ll meet again, my love

Someday, whenever the spring breaks through…..



我曾经以“重逢有日”的歌词为蓝本,写过一首小诗,一直保存在身边。



    我的爱人,你来自何方,
    在冰封的世界里,
    你为我带来春天的希望

    远在大地的一角、一座美丽的山旁
    鲜花开满原野,青青的绿草茫茫
    那是你我初次相见的地方
    是我们热恋的天堂

    相信总有一天
    我们会回到属于自己的天堂
    相信总有一天
    沉默的大地将冲破冰雪
    重新带回生命的希望

    你从遥远的地方走来
    走到了我的心上
    你的双手如春风拂面
    你的亲吻将我心中的冰雪融化

    让我们再次紧紧地拥抱
    永远、永远不要将我遗忘
    相信我们终会重逢有日
    一起重温往日美好的时光

     80年代的上海,刚刚改革开放,优秀的外国文艺开始慢慢进入我们的生活,海外的亲朋好友们来上海时,常常会留一些国外的歌带。一次在我姑妈家听一盒新的欧美歌带,其中的一首歌,以抒情的开始,高昂的主题,结尾如空中浮叶渐渐飘散的旋律,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歌曲一完,大家如梦初醒,异口同声在问这首歌的名字。一看,英语名字叫Somewhere My Love,不知道如何翻译才好。后来上海立体声电台在播放同样歌曲的时候,给这首歌一个非常适当的译名---重逢有日。
      后来,通过各种渠道我们知道,这原是一个电影插曲。电影是关于苏联革命中一个医生的悲惨遭遇。尽管当时较为开放的中国社会已开始对文革进行反思,但这个话题和电影,仍然是一个禁区。听着这如梦如幻的旋律,我暗中说,总有一天,我一定要看到这部电影。并从此牢牢记住了这部电影的名字---日瓦格医生。

      后来生活中一系列戏剧性的变故,把我从中华大地带到了北美。留学生艰辛和拮据的生活,使我为能省下一美元都高兴不已。天天在校园打工,夏天除草,冬天铲雪,同时拼命啃着自己并不喜欢也不熟悉的商科作业,让我这个原来国内学英美文学的,几乎冷却了对所有中外文学的兴趣。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看任何文学书籍或体验所谓的浪漫情怀。幼年的梦想从此深埋。

      到美国两年多后,生活才逐渐习惯并稳定一些,开始和美国同学偶然出去看看便宜电影或合租录像带。一天我和几个美国同学来到一家租录像带店。我慢慢扫描着那些刺激的动作片、恐怖片等能让我们娱乐的片子,转着转着,我来到了没有人看的经典电影部,在架子的最下一层,一部电影的封面引起了我的注意,只见一个英俊的东欧男子在大雪中,依依不舍地拥抱着一位美丽忧伤的女人。被这个封面所吸引,我不禁上前又看了看,录像盒上面赫然写着“Dr. Zhivago”。当时我只觉得一阵滚雷轰顶,愣住了。尽管我从来不知道日瓦格医生的英语如何写,但这个封面和Zhivago的字音,已足够让我猜出来。二话没说我租下这部电影。回到宿舍后,先轰跑了我的美国室友,霸下他的电视和放像机,拆掉电话线。坐在椅子上,心还在怦怦直跳。开启了电视和放像机后,慢慢地把影带放入,静静地直盯着屏幕。当电影的片头曲开始奏响,我的手都不由自主地在发抖。

      年幼的日瓦格刚刚失去母亲,母亲留给他一把巴莱赖卡琴,但他并不会弹。收养他的阿姨说,你的母亲有着与众不同的的天赋,所以才能将巴莱赖卡琴弹得像古典吉他一样的美妙动听。带着母亲的那把有着艳丽红色的琴,日瓦格开始了他颠簸的一生。俄国经历了一战和沙皇残暴的统治,大革命铺天盖地而来,改变了大家的生活,就在战火纷飞的时候,已婚的日瓦格和一位美丽的平民女子拉瑞莎(昵称为“拉拉”)相遇,两人在前线互相帮助照顾病人,渐生情愫,但面对各自的家人和孩子,日瓦格和拉拉只能相互凝视着告别。之后,日瓦格发表的诗歌被禁,为躲避革命对他这个没落贵族的伤害,日瓦格带着一家和母亲的琴,来到了乌拉尔山附近的乡村,寻求宁静的生活。没有想到却在附近的村庄,意外地又遇到拉拉,在那个胆战心惊、孤独无助的年代,两个寂寞的人暗暗相恋。

      白军和红军的交战,结束了日瓦格宁静的生活,在任何人都不知道的情况下,他被红军从回家的小路上截去当随军医生,因为忍受不了长期对妻子冬妮娅和孩子的思念和强烈的内疚,日瓦格做了逃兵。他在雪地走了不知多少天,终于回到家中,却发现没有任何妻子和孩子的踪迹。在日瓦格医生悲苦交加之时,只有拉拉给他以温暖和安慰,两人同病相怜,终于走到了一起。但作为逃兵,日瓦格正被通缉追捕,短暂和拉拉的相聚,马上又要告别。日瓦格和拉拉在茫茫雪原中互相偎依,临行前,日瓦格将母亲传给他的那把红色的巴莱赖卡琴,交给了身怀他们爱情结晶的拉拉。两人从此天各一方。

      多年后,日瓦格医生的哥哥,一位年老的红军将军,冷冷地看着一位来自远东的俄罗斯姑娘。她的名字叫冬妮娅,和日瓦格的妻子同名,但她却忘了自己亲生母亲的名字和长相。一直在寻找弟弟日瓦格医生和拉拉的孩子的老将军,慢慢地讲述了日瓦格和拉拉的故事,但当他看到这个怯生生、长相平平而毫无教养的姑娘,他失望了。尽管所有证据证明冬妮娅就是他一直在找的侄女,但老将军不敢想象眼前的农家女子会是日瓦格和拉拉的女儿。就在冬妮娅起身告辞的时候,老将军忽然发现,冬妮娅的男友递给冬妮娅的一把陈旧不堪、完全退色的巴莱赖卡琴。老将军马上追问,“你会弹巴莱赖卡琴?”,冬妮娅的男友骄傲地说,“她会弹?她是演奏巴莱赖卡琴的艺术家”。 “谁教你的?”冬妮娅的男友说,“从来没有人教过她,她自己生来就会”。听到小伙子的回答,老将军原来冷峻的双眼和面容,露出一丝欣慰的泪光和微笑。他沙哑着喉咙,对冬妮娅说,“这是上天给你最好的礼物”。

      电影的结尾,就是那萦绕在我耳边长达十几年的日瓦格医生主题曲,又名拉拉主题曲,改编成歌曲后又称“重逢有日”。在十几把巴莱赖卡琴和乐队的合奏下,震撼人心的旋律和老将军最后的那句台词,结束了我的这次人生寻梦。


电影点评

      大卫-里恩是电影史上一位杰出的英国导演,作为该片的导演,他从未想把这部电影拍成政治片。在他的回忆中,他只想讲述一个人在大时代变迁中的坎坷命运。为了制作这部电影,他花了三年时间,从北欧到西班牙,以他一贯气势磅礴的风格,制作了这部被誉为“冷战时代的乱世佳人”。在日瓦格医生之前,他分别以“桂河大桥”和“阿拉伯的劳伦斯”连续两次(不是连续两年)获得奥斯卡最佳电影和导演奖,两部电影一共获得14项奥斯卡奖。当日瓦格医生拍完后,美国电影学院的主席对他说,“他们不会让你第三次获奖”。果然在1966年,他没有再此获得最佳影片和导演,而击败他的对手,则是好莱坞另一部辉煌杰作“音乐之声”。

      日瓦格医生的男主人公,大卫-里恩原想让“阿拉伯的劳伦斯”中的男主角彼得-奥图出演,但彼得-奥图的经纪人擅自告诉大卫,彼得为了“阿拉伯的劳伦斯”劳累了三年,不可能再那么做了。在没有直接与好友彼得-奥图联系下,大卫将日瓦格的男主角,给了“阿拉伯的劳伦斯”中的埃及演员奥玛-雪里夫,让原来只希望扮演拉拉丈夫的奥玛-雪里夫喜出望外。而彼得-奥图得知此事后,与大卫-里恩从此断绝友谊。日瓦格的哥哥,由大卫-里恩的终生搭档,英国著名演员阿里克-基内斯扮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1-01-14 21:14:45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343#

122. 人鬼情未了
这部电影里的歌曲可能比原声更有名,但是原声音乐同样动听!
(转)
山姆与未婚妻美莉搬进了由朋友卡尔帮忙换来的一套漂亮公寓,年轻的银行职员山姆与未婚妻美莉相爱至深。他们正在进行结婚前的准备。一天晚上他们看戏归来时,却受到了歹徒的抢劫。在搏斗中山姆中枪身亡,美莉悲痛欲绝。而山姆变成了一个幽灵。他很快就发现原来是朋友卡尔竟然是导致他死亡的主谋。为了窃取银行里面的巨款,他想要获得山姆所掌握的秘码。如今他又对美莉展开了追求。山姆渐渐地学会了如何使用力量。他便常常游荡于美莉的周围,时刻保护着她,但却无法交流。为了制止卡尔,他找到了一位能与幽灵沟通的灵媒奥塔,并通过她使之与美莉取得联系。起初美莉并不相信。但事实终于使她感受到了山姆的存在。然而深深相爱的两个人却无法直接接触和交流。为了保护美莉,惩罚凶手,山姆同时对卡尔展开了报复。他取出了被卡尔窃取的巨款,并且使卡尔的几个手下遭到了报应。气急败坏的卡尔想要伤害美莉。幸亏奥塔和山姆及时赶到。面对充满了仇恨的幽灵,卡尔终于自取灭亡。完成了心愿的山姆终即将前往天堂。在消失之前,美莉终于见到了显出身形的山姆。两人紧紧地相拥……
20001492-1_b.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14 22:18:42 上传)

20001492-1_b.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344#

123. 证人
惨得很,如此重要的电影,没有听过原声,也没有找到电影来看看,汗!

(转)  八岁的山姆在火车站目击一宗谋杀案,死者是一名扫毒组探员。卜克接手调查,从山姆口中得悉凶手竟是扫毒组探长。扫毒组的凶手务求杀人灭口,于是千方百计查出卜克的下落,并展开追杀,幸布卜克利用熟悉的环境,将凶手一一消灭。

  韦尔的第一部好莱坞电影就大获成功,既恰到好处地迎合了好莱坞,又不失自己对美国文化的理解。哈里森-福特在片中扮演一个调查一起残忍谋杀案,性格坚韧的费城警察,在调查中,他爱上了一个漂亮的寡妇、阿什派教徒凯莉。“我决定不落入好莱坞为从澳大利亚来的导演设置的陷阱。我不想妥协,而好莱坞总想叫你妥协。[目击者]中的一个孩子在浴室里目击了谋杀的镜头就是我据理力争才留下来,他们说这样表现谋杀太‮裸裸赤‬了,会使观众心烦意乱的。但这场要表现的就是谋杀对孩子纯真心灵的深重伤害,因此我必须用‮裸裸赤‬的画面。”

本片获1985年奥斯卡8项提名,并最终获得最佳剪接、最佳电影剧本两个奖项。
cda9fafaea1c0dffb58f314a.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14 22:37:51 上传)

cda9fafaea1c0dffb58f314a.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345#

124. 梦系非洲
大气、宽广的配乐,非洲味差些,本长老之最爱之一,呵呵
(转)库娘利·恩高尔钧曼肇还是一个敖孩子的时候绿,屉他离随家人一疵起前往令非猫洲,她被那美丽的姓土鹊地甄及无数姚的尼野生动谣物蓑所深恕深吸引蓖。雪成旱年之近后,已呸经崭二十五稻岁的昭她和牌丈夫保罗(兄文裹森喜特·佩雷涣斯引饰贺)戌及鱼儿很子伊炒曼纽嫡尔(舷利亚耍姆·震艾氛肯饰)戌再次返回非抠洲,回到那材他们崭梦帜寐阅以玲求的神糖奇译土衙地垮。库利姓和保丘罗滥建起图了一宇座拥牧衙场,矢立疚志要保篷护收非洲洁的大樱象、秀犀操牛这焉些濒尽危动赃物凝。档对库利来说双,非洲既是寓个美繁丽诵的充满悍神奇胖的耐土驰地轿,但它新也观处脏处存在跪无情揪的危颠险活和肖灾难介。不挽久保罗硷因意舆外事故而伐去世猛,种库利车独自一尚人坚啪持恼着留掌下向来,继酚续躬他们的音事祥业,条并腿艰难陇地承痘担起寄照许料儡伊曼鲁纽焊尔及奶未出世起孩子的重任。
试听页面:http://music.sina.com.cn/yueku/a/84393.html
84393_150150.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14 22:48:51 上传)

84393_150150.jpg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1-01-14 22:50:09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346#

原帖由 zjize 于 2011-1-14 21:04:00 发表
121. 日瓦戈医生
里面的Lala主题曲已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了。
(转)荣获奥斯卡最佳电影配乐等5项大奖之经典影片30周年纪念重新数字录音发行
收录主题音乐"Lara's Theme"及之前未发行的版本
内附珍贵电影照片与电影配乐家莫里斯·贾尔(Maurice Jarre)写的前言

《桂河大桥》、《阿拉伯的劳伦斯》、《印度之旅》都是擅拍大场面、大

赞助黑胶一张
c66c59644e87fbedf6365403.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14 22:53:10 上传)

c66c59644e87fbedf6365403.jpg

TOP
347#

125. 漫步云端
听了一遍,很舒服的配乐!可惜没有找到CD
(转)《A Walk In The Clouds》原声由 Maurice Jarre 作曲。二战结束后,思乡心切的大批美军士兵踏上旧金山港即投进久候的亲人的怀抱,但保罗•萨顿(基努•里维斯)久等仍不见其妻子的踪影,夕阳西沉时,他拖着孤单落寞的身躯走回家中,发现妻子早已改变,她的眼里只剩金钱不再有他。  眼看家中已毫无温情,保罗也无心留恋,只是他再次外出离家是为工作。在火车上,保罗结识美丽的姑娘维多利亚•阿拉贡(Aitana Sánchez-Gijón),因为投缘,保罗将她一路细心照顾,而维多利亚在感激之余,向保罗倾诉了自己的不幸,听过她的遭遇后,保罗决定陪她返回家乡,尽其所能帮助她。
试听页面:http://www.77mp3.com/Album/81440.Html
5d15b1cc5be45a0d00e92847.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14 23:33:05 上传)

5d15b1cc5be45a0d00e92847.jpg

20106730023349.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14 23:33:05 上传)

20106730023349.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348#

原帖由 burt5177 于 2011-1-14 22:53: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zjize 于 2011-1-14 21:04:00 发表
121. 日瓦戈医生
里面的Lala主题曲已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了。
(转)荣获奥斯卡最佳电影配乐等5项大奖之经典影片30周年纪念重新数字录音发行
收录主题音乐"Lara's Theme"及之前未发行的版本
内附珍贵电影照片与电影配乐家莫里斯·贾尔(Maur


谢谢赞助,请邮寄给偶,到付没关系……嘿嘿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349#

126. 春风化雨
不知道是哪个白痴居然译为[死亡诗社]!记得最深刻的是那个老师讲诗的分类,照书讲一遍,然后撕掉,告诉学生:胡扯!
中国的教育,实在太需要这样的老师了!
(转)
1959年,威尔顿预备学院以它凝重的风格受到了当时人们的尊敬。在那里,教育的模式是固定的,不仅单调而且束缚了思想。然而这一切在一个新教师的手中发生了改变。John Keating 反传统的教育方法给学院带来了一丝生气:在他的课堂里,他鼓励学生站在课桌上,用一个崭新的视角去观察周围的世界;他向学生介绍了许多有思想的诗歌;他所提倡的自由发散式的思维哲学在学生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渐渐地,一些人接受了他,开始勇敢地面对每一天,把握他们自己的人生。不幸也在这时发生了……

  这部影片是Peter Weir的上乘之作,曾得到四项学院奖的题名,并且赢得了最佳电影原创剧本奖。另外,罗宾·威廉姆斯的出色演技,也为本片增色不少。
电影中的Keating老师完全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鼓励学生“尽信书不如无书”,让他们撕掉书上分析诗歌的“狗屁导论”,
他鼓励学生倾听自己的声音,让他们站到桌子上“不同高度”去思考世界,
他鼓励学生学会独立地思考,让他们去中庭练习怎样“和别人走的不一样”,他鼓励学生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让他们“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死亡诗社]故事中最核心的东西其实就是自由,毫无疑问这绝对是最具有煽动性的那种题材,所以看到,那一群黑夜里穿行于迷雾间的血气方刚渴望摆脱绝望的少年,那些在激情里颤栗的诗歌,那些黑暗中的点点荧荧之光,都会让人无比的激动。
  莫里斯•雅尔为《死亡诗社》谱写的电影音乐。作曲家莫里斯·雅尔(Maurice Jarre)1924年出生在法国里昂。他曾经是世界名导演——英国的大卫·里恩爵士(Sir David Lean)的作曲搭档。自60年代两人合作以来,他三次荣获了奥斯卡最佳原作音乐奖:《阿拉伯的劳伦斯》(1962),《日瓦格医生》(1965)和《印度之旅》(1984)。80年代,在他的合作者名单中,出现了一位生机勃勃的澳大利亚人彼得·威尔。从1983年的《危机四伏的年代》(The Year Of Living Dangerously)开始,彼得·威尔在美国拍摄的几乎每一部影片都由莫里斯·雅尔作曲。在1985年的《目击者》中,正直的警官约翰·布克被迫隐居在阿门人村庄里。伤势痊愈之后,他参加了村民们共同为一户人家建造谷仓的行动。影片的这一场景中,著名演员哈里森·福特充分施展了他的木匠手艺。而让观众最难忘的还是镜头中令人感到温暖激动、心如潮涌的主题音乐:“建造谷仓”(Building the Barn)。莫里斯·雅尔为此获得当年学院奖的最佳音乐提名,而这段音乐也成了这位法国作曲家80年代的代表作.。
    影片《死亡诗社》音乐整体构思的丰富多彩,古典音乐段落使用贴切,苏格兰风笛的应用让电影更增添几份悲壮感。
thumb33343.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14 23:51:25 上传)

thumb33343.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350#

好全面的帖子!
OST我还是最喜欢007的,改天上图.
时间就像乳沟,挤挤总还是有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