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可以休矣 [复制链接]

查看: 31714|回复: 104
31#

原帖由 bruce1906 于 2011-3-1 23:53:00 发表
少安毋躁,大家都是喜欢黑胶的乐友,一起聊天多好,别打架。

分开来说,哪几张不错,哪几张很常见,没必要拿。这样也让我长长见识。一句话就定论了,还有帮腔的,说什么中肯。纯粹是误导。
TOP
32#





我以前曾经有多次胡说的经历,其中一次说道,卡拉扬的片子都不贵。错!卡爷有好多片子是很贵的。比如他的数码版的勃拉姆斯。这两张还是没开封的,处女。我也不准备听了,就这么摆在架子上供着吧。


米开郞基利在DG录的几张片子之中,有两张最少见,一张这个,还有一张Debussy,封面是一张发黄的照片。这是我在一家店里翻了一小时的垃圾,拿走的唯一一张盘。也算功夫不负苦心人。



这算是Mainardi的录音之中比较好找的一张了,而且还是二版。但是在店里能看到这等货色则很难得。



齐默尔曼的这张很有贵族气质。这碟少见。

这张在EBAY上看到过几次,都没拍到手。Frank的小提琴奏鸣曲是个好题材。



同样一首曲目的大提琴版。Shafran是票房保证。这张我其实已经买过一个Mylodia原版的了。



好片!而且不贵。柯达依的大无很有旋律感、民歌风。B面周立伟的那首曲子非常现代派,耳目一新的感觉,听了还想听。


法国小厂牌、舒伯特小奏、杜梅,这都是构成好片的关键因素。这是即可收藏,又能聆听的好典范。

同样的厂牌,钢琴独奏不知是何人。
TOP
33#

进错地方了。
最后编辑bruce1906 最后编辑于 2011-03-02 19:42:17
犀牛黑胶微信:rhino_vinyl
TOP
34#

我呢,平日最懒得发帖回帖,多年了,还是个论坛新手。今天却要再多句嘴,参照我这些年收藏古典黑胶的经验,谈一下我的认识。

老范贴的许多套唱片,有朋友觉得“在国内可以很便宜的搞到”,或者是”平常货色“,认为不值得购买,带回国内,应该弄些“不太好找的东西”。

确实,肖邦的Harasiewicz全套钢琴作品,Bernstern的贝五,在德国,是可以比较容易买到的,Brendel的两盒莫扎特钢琴协奏曲,难一些。我相信在国内也不难弄到这些唱片,不过价格定是要高许多的。

Jochum的大荷花全套单声道贝多芬交响曲和Philips 立体声贝多芬交响曲,以及Vegh的全套巴托克四重奏,在德国不多见,但若是出现,普通价格尚可以买到。国内,我想应该并不容易见到。

Haebler的两套钢协钢奏盒装全集,Brendel的Philips全套贝多芬钢奏,Accardo的帕格尼尼小提琴协奏曲全集,在德国,都是抢手货,店里基本看不到。在国内,我相信一定也是少见而很抢手的。

至于Jochum的首版DGG红头贴纸首版贝五,Fricsay的首版大荷花DGG贝五,Haebler和Szeryng的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全集,以及Judina的Eurodisc合集,在德国,如果不是和店主有点关系的老主顾,恐怕五年也见不到一次。这些片,就是德国这边的收藏老手见到,出高价买到了,也是要称幸的。

论坛上喜欢黑胶的朋友,少数人,可能收藏颇丰,但大部分朋友,我想还是起步并不久。老范贴这些唱片,大家同好看看,评评说说,何其乐哉,然而还是尽量要“中肯”,以免无心误导了后进,另外也打击了论友们的兴致。
古典留声二手黑胶网址:gudianliusheng.com
TOP
35#

我记得以前老范在这里的某个贴子也评人家, 说那些碟不值得收之类的
如果我记错了, 我自打嘴巴999999次

既然容不得不同意见哪怕疑问, 发誓以后再不参与

还是看清水亚当的贴稳当
最后编辑hopeman 最后编辑于 2011-03-02 08:02:49
TOP
36#

我觉得老范的贴子对不同层次黑胶收藏者都是有帮助的,所谓的“尖货”,就是通常说的“Collectable”吧,这东西还是有共识的。店里淘黑胶,最太的好处是有“惊喜”,而且对象我这样财力不足以在ebay搏杀的黑胶爱好者来说,是唯一的途径
TOP
37#

老范标题的意思是批评可以休矣,自己觉得是尖货就是,贱货也有贱货的好
我的淘宝http://store.taobao.com/shop/view_shop-3816db9bfba735d36fd466ff8e8ff6a0.htm?nekot=a3N6eGx5cDIwMDc%3D1270610206826出不听或重复的古典LP\CD
TOP
38#

齐默尔曼的肖邦很棒!
TOP
39#

贴几套最近在店里淘的歌剧,虽说不是尖货,但每套15澳元,折合人民币不到百元,自己觉得很值:
卡拉扬的名歌手,这是第一套黄色的SAN系列唱片


Decca 宽标 ED1 标注样本非卖品





其它几套



最后编辑zlot 最后编辑于 2011-03-02 16:51:18
TOP
40#

原帖由 jshakszx 于 2011-3-2 10:38:00 发表
老范标题的意思是批评可以休矣,自己觉得是尖货就是,贱货也有贱货的好

你这可就误导了。批评自可批评,但一要言之有理,这是个高要求;二是不要出口不逊,这是个低要求。比如那个提醒我注意我的腰的那位老兄,互不相识,没有过节,一张口就伤人,自损形象,何必。听了这么多年古典音乐怎么听出这么个修养出来。
什么才叫言之有理,首先要清楚什么是尖货。虽然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但也有一个客观的标准,这就是EBAY上的成交频率。最高价格并不证明尖货,价格这东西更多反映稀缺程度。小克莱伯的贝五价格不高,因为发行量大。老卡最后一版的贝多芬交响曲比62年版的贵,就是因为数码时代,由于CD的出现,LP的产量大大减少了。老卡数码版的勃拉姆斯更贵,也只是因为相比起贝交来,勃交出得更少。但是尖货一定是大家都想要的,而EBAY的成交的频率则反应了这张盘乐友对于这张盘的需求热度。人见人爱是好盘的硬道理。海布勒、谢霖的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的盒子有140多个成交纪录,价格也都是在200美元左右。说明这是上人见喜的好片子。Harasiewicz的那个肖邦的盒子,近年来有20个拍买的纪录,价格从二十多美元到快一百美元,这已经是个不错的纪录。至于说那些成百上千美元的天价盘,只是稀缺,和艺术价值并没有正比例关系。
辨别盘需要眼力。互联网上的盘见得多了,店里的盘见得多了,眼力就出来了。
说一张盘是大路货还是尖货,至少要懂得这些标准。如果只凭着你在家门口看到过几次这张盘,然后就说我带回来的都是大路货,还要让我虚心接受。我要不接受就是态度不好。这不仅强我所难,更坏的是误导广大碟友。
这些评论都是由无难兄的一句话引出来的,其实人家很客气,又是语气词,又是疑问句的,搞得很和缓。这位老兄是唱盘DIY的大高手,是我望尘莫及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