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听刘雪枫的讲座 (文后增加了《文汇报》对本次讲座的记录) [复制链接]

查看: 14169|回复: 54
21#

专业人士和业余人士的视角有所不同,见仁见智吧
TOP
22#

回复 16# ludwig2000 的帖子

只看乐谱不听音乐叫YY,只听唱片是SY,自己玩乐器是与音乐ML。孰高孰低?
我的淘宝http://store.taobao.com/shop/view_shop-3816db9bfba735d36fd466ff8e8ff6a0.htm?nekot=a3N6eGx5cDIwMDc%3D1270610206826出不听或重复的古典LP\CD
TOP
23#

其实不走极端就可以理解为啥读不读谱都不是误区了。

曲子最先是怎么出来的?不就是在脑海中孕育的吗?

读谱在很大程度上是阅读者更希望去找接近作曲家创造的那个意境(演绎出来的东西与作曲家的期盼一定是有距离的)。

演奏出来的东东对你之所以有好坏之分,就是因为它和你脑海中对作曲家的意境期盼有差别。

所以,读谱至少给更多的人包括后期致聋的人提供了感受音乐的机会了。

我觉得没那么矫情,能听到音乐即使是一斑窥豹也该知足了。
乐迷乐茫
TOP
24#

原帖由 jshakszx 于 2012-6-27 9:53:00 发表
只看乐谱不听音乐叫YY,只听唱片是SY,自己玩乐器是与音乐ML。孰高孰低?

前两个同意,但是说自己玩乐器的是与音乐ML这个恐怕太抬举了吧?至少在中国,很多人玩乐器不是为了音乐而是为了名、利、养家糊口、被父母逼的,甚至是为了把妹。。。
TOP
25#

回复 19# 水仙老枞 的帖子

大师们写的作品想必不是只给和他们一样的专业人士去看看乐谱、做乐理分析之用吧?大师们肯定希望他们的作品更多的被乐团和乐师演奏、被更多的普通人听到、接受、喜爱,而不是被当做标本一样被少数专业人士拿来研究,你说对吧
TOP
26#

我觉得通过看乐谱欣赏音乐,只是少部分“高级”爱乐者的孤芳自赏的行为,他们可以陶醉其中,但是不宜把这种行为拿来标榜自己有多么的高尚、多么的专业。你只要玩你自己的就行了,没必要非要把你的高雅的欣赏方式推广给别人,也没必要说自己这样的欣赏比别人用耳朵欣赏更高级。就好像汽车是用来开的,有的人非得把他买来收藏或者拆卸研究其机械原理也没什么,但是毕竟这不是主流。
TOP
27#

回复 26# ludwig2000 的帖子

我发现大家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

据我的回忆,在回答提问时刘雪枫不是很赞成这种听法。他说他也尝试过拿着贝多芬奏鸣曲的乐谱边读边听,但没多久就甩开乐谱沉浸在音乐中了。
杨燕迪也没有太赞成这种听法,因为他搜藏了很多唱片版本并喜欢加以评论,否则他只要为每首曲子买一本谱子就足矣。
TOP
28#

我也认为那位女生已经到了音乐欣赏的最高境界。她除了会读谱以外,具有很好的内心听觉以外,对抽象(声音)的构成方式也有很好的领悟能力。佩服。
TOP
29#

个人 观点

在音乐上有所造诣的人士,不论创作者,演绎者,绝大多数是有天赋的,换句话说,除了喜爱因素,先天禀性也是欣赏者达到深入理解音乐的一大前提。
TOP
30#

以我个人的体会来说,要能欣赏得更过瘾,乐理肯定是要掌握的。这就是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的简单道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