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13141516171819» / 5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调声心得汇总———————“四分频”的镁声旗舰电源线—... [复制链接]

查看: 910513|回复: 565
151#

满满的真知灼见,赞!
TOP
152#

.感谢lyliangyu 兄的鼓励。

.

.

回到主题,以工薪阶层烧友全套系统投入不超过10w为例,音响系统总投资中各个环节所占的比例大概是多少呢?每个环节中有没有超值的选择,最终组一套“性价比”高、音乐情感丰富、过得了老烧耳朵的音响系统呢?

.

镁声回顾自己30多年的发烧经验教训,谨慎给出以下建议:

.

1、根据自己听音环境的大小,和喜欢的软件及聆听方式,选择音箱的尺寸及风格。对于日常的音乐欣赏,以室内乐和人声为主的话,推荐选用传统英国箱。例如雨后初晴、pmc、金驰、ATC等等,虽然都有点箱音,不算很通透,但很耐听,也容易出好声(追求快速高解析大动态爆棚不合适);如果想既有音乐味,更快速通透一点,选美国箱,西湖、落魄等等;或者欧洲箱,世霸、BH,金调,k+h等等。从上面这些品牌中选取预算范围内的主力型号即可。

.

2、后级要选声音正路的。少数英国书架箱可以考虑用胆机推,其他还是建议以石机为主。喜欢听交响大动态的话,专业功放也可以考虑,解决箱子吃不饱的问题,但要选音色细腻自然的型号。二手市场大量专业场所淘汰下来的专业后级,如果不是很内行懂得修机的话,慎重购买。一些发热不大的经典品牌,例如高文,金嗓子,没有修摩过的话,可以考虑买二手,正常使用寿命较长,进出都容易。

.

3、在万元级的价位,民用好前级真不多,镁声玩了这么多年,还是推荐高素质的调音台。例如二手2千多的索尼小台子p**,可能就让很多万元前级汗颜了。(镁声玩过好多型号的索尼台子,很奇怪,只有这两个有输入牛的台子声音特别好,其他更贵的反而声音不好。)但玩这些老台子,需要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一来需要打理清洁,二来调整设置和配线,用起来没有民用前级方便。

.

4、音源方面,二手的日本本土CD机是性价比很高的选择,3-5千,万元左右,都有经典的产品,只要光头能找到,使用寿命会很长。至于数播,pchifi,技术还在进化中,镁声听过几款2-3w价位的产品,在密度、鲜活、润泽感方面都存在不足,很难赢过万元级的CD机。个人认为如果有一两万的产品,能够打赢5千左右的经典二手cd机,才值得购买。

.

5、至于线材和排插,最好在大件都到位后再进行调整。如果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鉴别经验,可以淘名牌二手线材,进出容易,折损低。如果不想折腾,就找能试听的商家,尝试多种线材组合,效果满意了再付款,然后就安心欣赏音乐。

.

如果镁声帮朋友配整套器材,这样组合下来的预算是:日本二手CD5k,调音台前级3k,高文入门后级2w,箱子3-5w,线材和排插1-2w。总价10w以内,已经可以退烧安心欣赏音乐了。

.

其实还有更加简单超值的选择,那就是后级和箱子用录音室有源箱代替。镁声有几年跟着老烧玩德国K+H有源箱,此箱现在在德国纽曼旗下,一度是欧洲录音室的经典标配。我们从德国Ebay拍了很多回来,先后玩过34个型号,都是很大气正路耐听的声音。也推荐周围的朋友买过很多套,价格从几千元到4万多元不等。这个牌子后来不在德国生产了,也取消了招牌的输入牛和线性电源,声音就变了。

.

最后镁声弱弱说一句:请有兴趣的烧友加镁声微信讨论,避免在此贴询问和讨论贴中提到的器材,也不建议在此贴跟帖发布其他的推荐组合。如果您觉得哪个品牌或组合更加超值可以另外发帖。

.

这个帖子镁声会静静汇报自己的调声和研发心得,不一定对,仅供参考。如果和您的认知不一样,请一笑了之,关贴走人。镁声忙着搞研发,不争论,不辩解。对于回帖鼓励的烧友,镁声都心领了,但很少寒暄致谢,是希望这个帖子里的内容都是干货。毕竟,要写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镁声不想网友们看帖的时候,要翻很多页才看到点有价值的内容。

.

再次感谢大家的关注和看帖。如果喜欢这个帖子,请把链接转到朋友圈或音响群,相信您的朋友看了帖子也会感谢您的。

.

.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153#

楼主的帖都非常有好,每次发帖都很用心,但奇怪响应的人不多,168是咋回事了?
TOP
154#

楼主的帖都非常有好,每次发帖都很用心,但奇怪响应的人不多,168是咋回事了?
bollerluo 发表于 2021/1/11 12:13:17
谢谢关注和鼓励!其实这样挺好的,不温不火,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静心写写心得。有意深聊的烧友加个微信,认知不同的烧友关贴走人。
早期有几年喜欢聚烧,每个周末不是请烧友来家访,就是在去家访的路上。把发烧当成事业,搞得轰轰烈烈。10几年过去,大家渐渐忙于生计,多数都相忘于江湖了。

所以,很多网友或者忠实粉丝客户提出家访要求,无论是来我家还是去他家,都被镁声谢绝了,在此一并说声抱歉!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155#

请楼主上点调好的美声,大伙欣赏一下,再介绍具体料子就有对应了。
TOP
156#

谢谢楼主的经验分享
TOP
157#

联想系列之一——从房间声学处理,到插座盒子以及发烧线线身的电磁波振荡处理——

.

前言——

.

镁声用了十多年时间,把脚钉器材架、房间声学处理、线材、插座、供电专线和电箱,全部都研究了一轮,最终发现,所有音响调声配件的机理几乎都是相通的。在一种调声配件理论和技术上取得的突破,很容易联想应用到其他的调声配件。所以,打算写几篇联想系列,一来希望烧友能灵活运用镁声文章中汇报的各种理论和调声技巧,少花钱甚至不花钱把自己的音响调整得更好,二来也给其他有志于研发调声配件的研发者提供一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技术路线,冲破玄学迷雾,共同把国产或者DIY的调声配件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

.

镁声不吝惜分享自己掌握的理论和技术,也会公布自己原创研发的各种产品背后的机理。作为开发者,看了镁声的文章,经过工程试验和优化后,是可以开发出类似效果的产品的。这个工程试验和优化当然是艰辛的过程,却是开发者的必由之路。

.

很多烧友加了镁声微信交流技术,聊着聊着就表示希望能直接购买原材料、半成品,或者要镁声告知购买渠道;又或者询问线材具体的编织图样、电气方向校准的方法、做音响排插和电箱各个细节的处理等等,很抱歉镁声不会进一步透露。实话说我有这样的“自私”想法:即使是多年的圈内好友,我可以不赚钱动手给您组装一个成品,也不会教您如何自己购买材料完成这个产品。还请谅解!

.

请允许镁声重复一下前面曾经表述过的观点,做为引言——

.

有几句老话: “玩音响就是玩供电”、“玩音响就是玩空间”、“玩音响就是玩线材”等等。其实说到底, “玩音响就是玩振动”!因为供电、空间和线材,都可以归结为广义的“振动”。

.

从最简明直观的现象着手:物理学有个概念叫“共振”,是指驱动力频率和系统的固有频率相等时,系统的振幅最大。利用相关理论,可以选择合适的脚钉和器材架,可以妥善安置器材。

.

同样的,电磁学有个概念叫“谐振”,是指电路中激励的频率和电路的固有频率相等时,电磁振荡的振幅最大。利用这个原理,可以设计供电专线,或选择各种电源处理器和各种线材。

.

声学有个概念叫“共鸣”,也是指两个物体因为共振而发声的现象。利用相关理论,可以做听音室空间处理,消除驻波。

.

所以最终来说,玩音响就是玩“振动”!

.

镁声早几年写过很多房间声学处理的帖子,168或者极品论坛都有。相关基础知识点老烧基本都知道,那就是:听音室三维尺寸要在波尔围线以内,反射、吸收、扩散要均衡,比例适当。自己动手制作过音箱的烧友也知道,箱体内部的处理也类似听音空间,也是要考虑适当的三维尺寸和吸收扩散比例。但更深一层,很少有人会知道,其实排插或者机箱外壳的内部空间,也会对电磁波吸收反射扩散,也需要做对应的处理,以避免反复振荡。

.

很早镁声就开始在插座内或者机箱内填充天然碎水晶,也多次在帖子里汇报过。这是利用了水晶对电磁波的扩散特性。包括各种调音水晶摆件、能量石、“量子”之类的玄品,底层逻辑其实遵循着同样的道理。

.

天然碎水晶十多元一斤,大家可以买来试试(请自己去问马云吧)。除了填充排插,机箱(包好,注意高温和吸潮,防止短路,具体方法脑补),还可以做为压镇,都能对声音产生可闻的变化,多数时候是正面的。

.

慢慢镁声发现,水晶固然可以扩散电磁波,如果再加上适当的吸收,是否效果会更好呢?于是就开始了不停的工程试验和优化。吸波材料大家百度一下就知道有哪些,可以都买来试验,最后组成一种安全、环保、持久的复合填料,对排插和机箱声音的改善是非常大的。

.

.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158#

请楼主上点调好的美声,大伙欣赏一下,再介绍具体料子就有对应了。
znd06 发表于 2021/1/12 7:28:14

谢谢提醒。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159#

.

对于电源线来说,也相当于一个房间,本身具备一定的阻抗、容抗和感抗,相当于房间的长宽高,即使最昂贵的电源线也无法消除。电源线的两端,连接的插座和器材尾座,以及器材内部的变压器,都是产生阻抗突变的地方,当条件满足时,高频杂波就会在电源线火零线之间反复震荡,造成模糊、染色、重影、哨声、鬼影(音场中同一件乐器的发声点分散)。

.

要解决这个问题,也是参考房间声学处理的方法:调整三维打散驻波、适当的吸收和扩散。比如说采用手编线,不断交叉,以抵消高频震荡的谐振;线与线之间设置电磁波散射功能层;线身采用吸波阻尼材料包裹等等,这些理论和技巧,全部都在镁声线的制作中得到运用,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

联想系列之二——从铜锣、音箱架、煲线机说起(朝花夕拾修改稿)
.


发烧友在音响发烧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从理论上无法解释的玄妙现象,例如电源线的作用、BYBEE(“量子”粉末)的奥妙、煲线处理的效果等等,还有神棍、魔钟、魔戒等等。既然理论上解释不通,很多人就把这些方法和附件归为音响玄学的范畴。但这些方法和附件在敏感的高档音响系统上,其效果是确凿无疑的。在所谓的玄学背后,必定有它的科学道理。

.

音响发烧,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除了涉及电子学、电声学、振动控制、材料学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了解音乐声学、环境声学、生理和心理声学等学科的内容。单是从某一学科的角度来看,很多调声的附件和方法似乎是荒谬的,但从另一个学科的角度来看,又可以做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

发烧友中普遍存在这样的观点:音箱架只要够重、够结实就行了,几百元的架子和几千元的架子,除了外观的区别,声音效果差不多的;线材买回来,能影响声音的相关参数——电阻、电容、电感是不会再变化的,用煲线机煲线是自欺欺人。

.
要纠正上面的这些观点,我们需要从原理上进行分析。本文所涉及的三样东西——铜锣、音箱架和煲线机,看起来是风马牛不相及,其实蕴含着同样的科学道理,掌握了这个科学道理,就可以举一反三,对我们的调声大有裨益。

.
铜锣

.
铜锣要发出浑厚响亮的声音,必须经过反复的锻打。锻打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内应力积累的过程。最后的工序是定音,是技术难度最高的工序。由大师傅一锤子下去,锣的声音就确定了,这也是成语一锤定音的来历。

.
铜锣用久了,声音会变得暗哑,需要由大师傅重新定音。这里有一个典故,是方潮盛铜锣第五代传人方绍贤介绍的:以前福建有个人背着一个大锣让我爷爷修音,我爷爷一锤锤下去就变好了,收他两个银元。他说这么贵,不要修了要锤回去。我爷爷就说好,太贵了就锤回去,就重新锤了一下,声音就变回去了。他再怎么恳求,我爷爷都不给他修了。

.
为什么铜锣用久了声音会暗哑呢?这是因为经过几个寒暑温度的变化、和反复敲打振动,铜锣加工过程中积累的内应力逐步得到释放,声音也就越来越暗。用现代机械加工的术语来说,这叫时效

.
如果想快速释放金属件的内应力,可以通过退火热处理工艺,把金属件加热到几百度的高温,并保温一定的时间,然后缓慢按照降温曲线冷却,就可以很好地消除内应力了。但铜锣如果这样处理一下,就会变成废锣。

.
音箱架(器材架)

.
    再来说说音箱架。由于木质音箱架接合部位太多,加上木材的刚度有限,难以给音箱的瞬态响应提供坚实的支撑,所以市面上的音箱架以焊接钢结构为主流。在焊接过程中,局部高温膨胀,冷却下来后架子内部会蓄积很强的内应力。外表看不出来,但轻轻一敲,就会像铜钟一样,发出清越悠扬的钟响。这个钟响的频率就是架子的谐振频率。

.

    虽然通过铅粒、石英砂、高分子材料等填料填充能够调整和降低谐振,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样的架子在使用时,遇到音乐中的同样的频率或倍频,就会激发共振,加强或削弱喇叭对该频率的响应,造成失真。表现在听感上就是声音发冲、刮耳朵、不耐听。所以,合格的钢制音箱架,焊接好之后必须经过退火时效处理。

.
    “
退火工艺虽好,但加工周期长、能耗大、成本增加较多,从外观上也看不出来,所以多数千元左右的入门级钢架子均没有经过上述处理工艺。镁声之前使用的意大利某品牌架子,不仅经过了整体退火工艺处理,还采用了铅粒混合高分子静音填料按比例填充、静音涂料喷涂等一系列的专有技术处理,这样出来的声音自然流畅、扎实饱满,和入门级架子的效果简直是天壤之别。

.
    有位同城烧友的钢制架子用了十几年,已经锈迹斑斑,他想换掉。问镁声国产架子中,哪一个好。我告诉他:哪一个都没有他正在用的好!因为他的架子经过了十几年的时效处理,内应力已经释放得差不多了。后来他按照我的建议,重新做了铅粒+高分子填料填充、外表喷上静音涂料进行处理,最终对效果非常满意。

.
    所以烧友买音箱架如果咨询我,我都是建议他们买二手的钢架子,然后自己做静音处理。近十年来,钢制音箱架的工艺几乎没有实质性的改进,而十年的时效,是花钱都买不到的。

.
煲线机

.
    线材的加工过程中,也会蓄积内应力。导体拉丝,伴随着金相组织的压延和扭曲,内应力积累较多,必须经过退火处理才能开展下一步工艺。在绞制和包裹过程中,也会积累内应力。所以当线材商家声称自己用了单晶铜的时候,我们心里要明白,拉丝之后已经不存在单晶状态了,除非拉丝后再入炉进行再结晶工艺。

.
    另外,线材导体内部,金相组织之间有着很多界面,哪怕是原始的单晶铜棒材,界面也是客观存在的,只是数量少一些而已。界面也是阻滞电子运动,产生失真的重要原因。

.
    加工好的线材,经过一个比较漫长的时间,内应力也会得以释放,界面会某种程度地融合。一些发烧友追捧的几十年前的西电品牌的线材,虽然这些线材当时并不是专为音频而设计的,但用在音响系统中后,会令声音有着独特的韵味,这就和几十年的时效处理密不可分。而日本顶级音响品牌KONDO,他们坚信30年老化的纯银是制作线材和变压器的最佳材料,所以他家的顶级产品都是采用在仓库里存放了30年以上的老银制作的,其声音也得到了发烧友的普遍认可。

.
    煲线机可以提供比正常使用条件大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电流,按照设定的程序循环高速扫频,对导体进行冲击,对界面进行打磨。能够使得内应力快速释放,并改善界面的传导性能。据测算,煲线机煲数小时,就相当于正常使用条件下几个月甚至一年的熟化效果。而大电流高频率的快速冲击,就像高压冲洗车清洁马路一样,对线材频宽的拓展效果,是正常使用条件下几年时间都达不到的。(但似乎也有个小小缺点,频宽扩展后,起伏感音乐味会降低。)

.
    煲线机的发展也历经了几代产品,镁声都试用过。一开始是白噪声或扫频信号煲炼;之后是宽频信号煲炼;而镁声首创采用宽频古典音乐信号煲炼,弥补了前几代煲线机的一些弊端。(镁声公开这个技术秘诀,估计很快就会有商家推出采用音乐信号煲练的新一代煲线机)。如果大家看到,会心一笑,知道这是镁声首次提出的观点就行了。

.

煲线机的技术门槛很低,镁声DIY了一台自己做线使用,不会开发这个产品,也放弃申请专利。有心人自己可以DIY
.

严谨的器材生产厂家,对于器材使用的主要零件,例如三极管、电容、电子管等,都要进行老化并测试后才装机,这其实也是一个煲练的过程。新机买回家,即使主要原件经过老化处理,焊点和机内接线仍然需要煲练,要有至少100小时以上的使用时间才能发挥出器材的真正实力。

.
    知道了上述道理,发烧友们在买器材、评器材的时候就会更有耐心,一套新系统组建起来,至少要听两个月,等着它的声音慢慢变好了,才能对系统给出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推而广之,新房间也需要煲,另外,耳朵也需要煲。呵呵,您懂的。

.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160#

——联想系列之三——从“音响系统热机后更好听”感悟到的——

.

音响热机后更好听,对于老烧来说,应该是个常识了。虽然没有人专门论述和测试验证这个观点,但似乎地球人都知道。镁声每次回到家听音乐,总要先开机然后去做事,过半小时或者一小时才开始认真聆听。

.

记得几年前,有位国外的著名音响设计师,认为发烧线材无用,并发文章驳斥关于音响的一些“错误”观点,例如“煲线之后声音更好”、“热机之后声音更好”等等。他说自己测量过,开机几分钟之后,和热机1小时后,功放的各项参数是完全一样的(大意如此,一时没搜到原文)。因为这位大师太有名了,所以后来镁声在测量“不同结构的电源线对谐波改变的规律”的时候,就也顺便测量了一下功放热机前后的参数。

.

大师测量的是功放自身的相关参数,而镁声另辟蹊径,测量的是功放热机前后,对供电线路的谐波干扰程度。镁声有两台电参数测量仪,一台接在专线源头,测量监控来电质量;一台接在功放前,测量监控器材工作时,对供电线路的谐波干扰。

.

测量结果表明:1、器材刚刚开机工作时,对供电造成的谐波干扰,要远大于供电线路来电的谐波干扰。2、功放热机之后,对电源线路的谐波干扰,比刚开机几分钟的时候要小。由于当时并没想过要发帖,所以没有拍照片,得到这个结论就结束了。

.

由此可以知道:虽然功放自身的参数和是否热机没有差别,但功放热机之后,对电源线路的谐波干扰,比刚开机几分钟的时候要小。而功放工作时对供电线路的干扰,会造成同一供电线路其他器材工况变差,最终会影响到音响系统的声音表现

.

(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多路专线的声音更好,以及器材不要同时插在一个插座上的道理。)

.

那么,为什么热机后功放发射的杂波辐射会变小呢?这个好解释,功放中的变压器只有在热机达到一定温度的时候,才能够更好地隔离高频杂波。变压器的隔离作用是双向的,热机后,也能一定程度地抑制自身产生的杂波。从网上搜了个图,可以清楚地显示这一点。

.


.

镁声玩了多年隔离牛,在前面的帖子里也汇报过:隔离牛一定要常开,维持一定的温度,声音才好听。如果断电冷却下来,再次开启隔离牛,要几个小时以后声音才能听,也是基于这个原因。

.

做了上述测试和推理之后,镁声一直想着利用这个发现做点什么。通过线材的编织和结构,能实现一定的抗串扰能力,但对于高频干扰的隔离效果有限。某些EMI尾插或者带有LC滤波的电源处理器,虽然对声底变黑有一定效果,但又会压抑高频、压缩动态、改变音色。相对隔离牛来说,LC滤波多数是按照单向参数设计的,只对来电起作用,对于器材自身产生的杂波,则无能为力。

.

镁声不断地研究测试,最后终于搞出来了双向隔离杂波的方案,这就是镁声品牌十周年推出的镁声“小专线”供电系统和“孔雀翎”。

.

用了这套“小专线”之后,音响效果的提升不需要镁声自卖自夸,有很多用户自发反馈的惊喜和听感,放在镁声的另一个产品介绍帖子了——http://bbs.hifi168.com/bbs/showtopic-253789.aspx。在这里只想提醒用户留意一下:以前要开机半小时热机后声音才好听,而用了镁声小专线或孔雀翎,现在是否一开机就很好听?原因就是小专线的隔离作用是时时在线的,一开机就能发挥作用。(当然,热机后变压器的隔离作用也会加强,声音还能更好一些的。)

.

结合“小专线”的使用经验,镁声认为,音响系统的电源处理除了考虑净化供电线路的来电,还应该考虑隔离(消减)器材本身产生的杂波干扰。另外,再好的电源处理,如果多个取电口之间没有进行杂波的电磁隔离的话,只要插上两件或以上的器材,效果立即大打折扣。

.

当然,这只是镁声的个人心得和观点,无论理论多么自洽,最终还要以产品的效果说话。因此,希望“小专线”和“孔雀翎”的用户,能把镁声的这套DIY小玩具,带去拥有顶级电源处理器的大烧家学习交流。如果发现缺点和不足,反馈给镁声改进,一定万分感谢,并有好用的调声礼品赠送。

.

.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