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珂宜 | 从小提琴中看到世界的美丽!
蔡珂宜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小提琴天才。
继上次我们讲过2018年梅纽因国际小提琴冠军李映衡后,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当时与他一同被列为冠军的小提琴天才蔡珂宜。
蔡珂宜人送外号新加坡“莫扎特”、“蔡教授”……这无一不是在说她是音乐天才,她的音乐才能超越她的年龄。
“她站着都比坐着的人矮,可演奏起来却像个巨人!”
“这个女孩拉琴好像她已经练了50年了,但她才11岁……”
“她的妈妈说,希望珂宜学习音乐,看到世界的美丽。我想当我看到和听到珂宜演奏时,我也看到了世界的美丽。”
这是网友看完“蔡教授”拉琴的评论。
《联合早报》曾对珂宜和她的父母做了专访,林妈妈说当初希望女儿学音乐只是为了培养她发现美的能力。
珂宜两岁半开始接触钢琴,四岁开始学习小提琴,自那时起,她每天练习五小时,脖子上都是深深浅浅的疤痕。
勤奋和天赋让珂宜在多个国际比赛上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2017年,她在意大利Andrea Postacchini国际小提琴比赛获奖,2018年,她在瑞士梅纽因比赛上与澳大利亚的李映衡共同获得了少年组一等奖。
记者问她,站在世界顶级赛事的舞台上演奏是否紧张?
珂宜说:“我没有紧张,我一直在想要怎样更好地表达音乐,我想把美的东西分享给大家。”
珂宜这样纯粹的心态离不开父母的悉心教导。
林妈妈说:“我的教育理念中有四个不可或缺的元素,要学一门艺术,要参加一项运动,要有一个信仰,要有可以养活自己的一技之长。因为这些都不是短期的,而是可以陪伴孩子到老的东西。最初让她学艺术只是作为生活上的点缀,让她知道什么是美。只有当一个人会欣赏美的时候,他的生活才是富足的。”
每当有人问珂宜,为什么这么爱音乐,她笑着说:“因为音乐很美呀,就是让人听了很开心,很舒服,有时候会起鸡皮疙瘩,有时候又觉得暖暖的,像喝了一杯温水那样舒服。”
珂宜不仅有着极高的音乐天赋,而且她对音乐的执着和痴迷,甚至让父母不解。
妈妈问她:“为什么在台上拉琴让你这么兴奋?”
她说:“因为我想在台上表达音乐,让观众感受到我的心情和想要表达的东西。不管三七二十一,我就是要拉琴。”
“有一天你拉完琴台下没反应,没有掌声你会怎样?”
“我还是会继续拉,拉我准备好的曲子,不管有没有掌声,可以拉琴就很快乐。”
林妈妈喜欢用讲故事的方式,把乐曲要传递的情感编成孩子熟悉的故事讲给她听。“像她拉的《冬》中高潮刺激的部分,我就跟她讲猫追老鼠的故事,让她感受那种紧张。有时候讲一个很有趣的东西,两个人就笑翻在地上,这样的过程很享受,很好玩。”
蔡爸爸说:“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身、心、灵、个性方面都要健康。一个人哪怕再有才干,身心灵的健康是本,才干能力是扩音器。如果你的本不好,你的才干再好只会把恶的东西放大。若是本性好,才能借助才干把好的价值观传达出去。所以本一定要对。为人父母要以身作则,成为榜样。”
在妈妈陪伴珂宜练完琴之后,爸爸就会时常带她去玩呼啦圈、骑自行车或者游泳,陪伴女儿玩耍是一家人最快乐的亲子时光。
作为家中独生女,父母对珂宜并不娇惯,从小教导她凡事要亲力亲为。有爱心、懂礼貌、谦卑是父母格外重视的品德。
摘得梅纽因的桂冠之后,妈妈以平静的心态告诉女儿要谦卑。虽然拿了大奖,但这并不代表其他小朋友不优秀。她说:“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当一个人会反省自己,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才能成长。心灵的骄傲只会阻止一个人前进,但是如果懂得谦卑,心地会很宽,海纳百川,虚怀若谷。”
珂宜的父母希望女儿未来可以好好提升自己,开阔眼界,不仅丰富曲目,更要加强音乐感受力和艺术品位。希望她的生活可以丰富多彩,在未来可以看到一个情感上更加成熟的珂宜。这不是课上能学到的东西。
“她需要经历的她都要经历,无论酸甜苦辣。因为有些经历如果把它拿掉,人生就不完整好像蝴蝶破茧而出,你不可以为了帮助蝴蝶出来而把它的蛹撕破。我们帮不了她一辈子,但有些基础打牢了,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她就可以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蔡爸爸这样说。
珂宜说,在她眼里,爸爸就像柴科夫斯基的《1812序曲》,强壮有力量,站在身后给她勇气。而妈妈就像《天鹅湖》,很柔软,很温和。(转载自搜狐,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