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俺的唱片心水集,涂鸦手扎 [复制链接]

61#

enescu 在 2005-4-13 18:59:32 发表的内容
[upload=jpg]Upload/200541318562593712.jpg[/upload]

5月日本公司将要发行的Goldberg和 Krauss 的春天和克鲁采

这个录音单独出的话已经绝版很久了
前段时间ADANTE出版了这两个曲目的历史录音合辑,里面也有这个录音

这个已经纳入我的收购名单了

再把这贴给顶上去 嘿嘿

ADANTE出的那套音质不是很理想,不知老兄怎么看。而且价格确实太贵了,买了这套后总有点芥蒂。
TOP
62#

enescu 在 2005-4-13 0:14:36 发表的内容
[upload=jpg]Upload/20054130142017951.jpg[/upload]

我来帮你顶上去,嘿嘿

这张是什么公司的?没见过。
TOP
63#

我也顶!

季雪金到底是如何像神一样的钢琴家去看看《春风风人—郑延益乐评集》就知道了。

可惜平均率现在买不到了,呜~~~
TOP
64#

买的到的
国际版就很困难了
日本DG还是可以在日本HMV买的
而且这套日本的制作更好
只是太贵了
但是还可以买ARKADIYA公司的.那是4张.还加了法国组曲,英国组曲等一些.价钱也比日本DG的要便宜一些
至于音效嘛.这个录音本来就不好,所以制作再好也好的有限.
但是只要听到老吉那美妙的琴声,这些都算不上什么了
做个广告,好象企鹅就有这套ARKADIYA的录音
可以去问他
TOP
65#

[upload=jpg]Upload/200542021232197943.jpg[/upload]
Ravel: The Complete Works for Solo Piano
CD1:
1. Menuet antique
2. Pavane pour une infante défunte
3. Jeux d'eau
4-6. Sonatine
7-11. Miroirs
CD2:
1-3.Gaspard de la nuit
4.Menuet sur le nom d'Haydn
5-12.Valses nobles et sentimentales
13.Prélude
14.A la manière de Borodine
15.A la manière de Chabrier
16-21.Le Tombeau de Couperin

Walter Gieseking, piano
Recorded Abbey Road, London 1954
EMI 7243 5 74793 2 5 [2 CDs 117.42]

虽然季雪金在50年代被拉进了录音室进入了填鸭式的录音时期,水准比不上之前,但是留下的录音仍然不可忽略,这张拉威尔就是这样的录音。鉴于曲目太多,选CD1来开刀说说。

1.Menuet antique(古风小步舞曲)这首是时间最早的一首,季雪金以一个极其清晰干净的弹奏开始,然后踏板逐渐加入,季雪金保持着有力、坚决的节奏,风格很古朴。在这里可以留意季雪金神奇的力度和踏板处理,例如在低音弱音时牢牢踏住踏板,形成持续的低鸣,接着松踏板加速演奏,听了真是心血彭湃!
在1'22开始季雪金保持右手行进,低音加踏板奏出的三个强力的低音,力度依次微减,然后在弱音重复时也是微减,就像微弱的灯火一般。也许乐谱就是这么要求的,但是季雪金的演奏确实动人。
在2'左右季雪金形成了一个有力的高潮,音乐接着完全沉寂,在2'06,死一般的寂静中,圣咏般的旋律徐徐出现,当真张驰有道啊.也许你有时会觉得这个处理有点刻板,但无疑它是严谨而独一无二的。

2. Pavane pour une infante défunte(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常见的管弦乐版实际是由此改编过去的。季雪金这个演绎相当惊人,琴声一出就让人浸入了哀痛悲伤的情绪中,这个演奏当真是多说无益,完全得靠你静静品味,季雪金流露出了优雅幻想般的诗人气质。
注意到他出神入化的踏板应用了吗?例如一开始,他靠什么营造氛围?除了音色,得益于他无暇的主旋律和低音配合,最惊人的在于他完全不用踏板就达到了平衡,不用踏板的结果又营造除了特别宁静的效果,这可不是能“吹”出来的,得真功夫!再例如,在3'15开始达到一个小高潮,季雪金开始用扎实无比的踏板效果,但是在3'25踏板忽然终止,就在你愕然间,极弱的旋律出现,就象心破碎了般。震惊!

3. Jeux d'eau(水之嬉戏),快速流畅的演奏,到处可听晶莹剔透的音色,季雪金的处理似乎不在于水的流动感,而是着力于表现飞溅的水珠,也许他的速度有点叫你晕眩,觉得他的演奏有点“儿戏”?绝对不,表现力可是实实在在的,在2'左右季雪金开始加速,2'16处就如竖琴拨奏般,然后单音连奏达到最强,紧接着在2'19出现滑奏,不对!也许别的钢琴家叫滑奏,认真听听吧,季雪金“毫不含糊地”、“闪电般”把每一个音弹出来了,形成一个小渐强,就如竖琴拨弦般,音色袅袅不绝。怎么样,听到这里下巴掉下来没?什么,你没注意到?赶快把CD搬出来听听!

嗯,没时间写了。光上面说的这三首就有足够的理由把CD请回来,更何况其他的也毫不逊色!唯一的问题在于EMI的处理并不高明,音色被处理掉了不少,就像扒掉了肉的骨头般,琴音有时候更惨,就象“梆梆梆”般响,这是叫人痛恨的行径。我这张是D版,比起EMI的转制质量,那完全不是问题,要是有更好的转制绝对值得注意,没有之前这套仍然当仁不让。什么?你仍然不感兴趣?天,得错过多少宝贝!
最后编辑weiarc
TOP
66#

顶!!!!!!!!!!
终于到了我心目中的钢琴之神了!!!!!!!!!!
他的印象派作品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特别是他的DEBUSSY的前奏曲.虽然说50年代技术大不如前,但是他30年代录制的DEBUSSY我反而觉得没有50年代的好
事实上他的技术再衰退,也没有任何一个钢琴家可以象他那样去弹西风所见!!!!!!!!
有人说米开兰杰里的DEBUSSY可以和他一比,我认为简直是两个层次的表演.米开在钢琴上完成的东西老吉在木板上就可以完成.
不要认为老吉只会弹印象派,他的BACH BEETHOVEN MOZART都是精彩之极!!
他的平均律只花了两个晚上就录制完成,并且是教了一白天的课.坐了几小时的火车到了录音棚洗完手马上就录,中间没有一次重录.
就是这样匆忙之下的录音到今天都是属于启示录一般的演绎
他就是神!!!另外一个是BACKHAUS!!!
TOP
67#

这么好的帖子都没人顶啊
没天理
比那些玩小资情调的所谓美文好多了
我顶!!!!!!!!!!!!!!!!!!
热烈期待楼主更好的文章!!!!!!!!!!!!
TOP
68#

多谢老兄大力支持,水平所限,多多指点啊!
他的平均率还是只能听APE,问的CD到现在还没有消息。
TOP
69#

[upload=jpg]Upload/200543020103345760.jpg[/upload]
他自己还是一位作曲家呢
至于晚年他的技术嘛?嘿嘿
谁会去注意太阳上面的黑子呢
TOP
70#

[upload=jpg]Upload/200543019395699361.jpg[/upload]
现在我们来怀念一下神奇的钢琴大师霍夫曼,他的资料可以自己查看,我只说两句。霍夫曼1876年6月20日出生于波兰Podgorze(有资料说是一月20,甚至地名也有异,我谨慎地引用IPA的资料), 1957年2月16日逝世于洛杉矶,孩童时代跟随父亲学习,后来是Moritz Moszkowski和Anton Rubinstein,10岁已经名动天下,留下了名家中的第一个录音,而且他居然还帮爱迪生改进设备。这里还有个惊人的事实,一个慈善机构担心繁重的演出会摧毁这位神童,开价$5万给霍夫曼的父亲制止他18岁前在舞台上表演,要知道这是个天价,相当于当时普通家庭100年的收入!因此霍夫曼的父亲马上卷钱收山了。

霍夫曼留给后世的录音财富,除开卷轴录音,我现在说的这套共8辑计14CDS,除开未发行的第八,D版出了其中的6辑,计10CDS,我手上就是这套,正版的暂时只有其中第四辑。这是多年来D版出的宝贵财宝之一。这次单说第一辑,藉由VAI、IPA、MARSTON三者的完美联合,这张CD不论是演绎还是转制音质都传达得非常完美,当然了,由于是D版,许多资料我只能推断了。

第一辑是单CD,收录了肖邦的两首协奏曲,来自1938年的广播录音;还有一段76岁生日第二天的采访录音(有资料说是1956年,似乎不确切),听声音霍夫曼底气不是很足,健康状况欠佳;最后是1935年11月6号的第一钢协节选短波录音,BBC Symphony Orchestra,指挥Sir Hamilton Harty。跟同时代那些放浪的浪漫艺术家不同,霍夫曼的情感更为节制,连踏板的使用都显得节制,在某种意义上说,我认为他是纯净音色的完美主义追求者,他有着无与伦比的晶莹剔透、清晰纯净的音色,轻灵而又稳健的触键,毫无障碍的技术……而且保持着独特的音乐品味,因为他总是保持着一种神圣的纯洁音色。也许在某些角度,米开朗杰利也有类似执着,但是比起霍夫曼……

这两首霍夫曼演奏的钢协,正正适合初春的感觉,和暖的阳光,带着凉凉的微风,新鲜亮丽的大自然……就像春日之梦,迷糊懒散中喝了一口冰泉。第一号第一乐章,简短地,乐队奏完一二主题后,1'12霍夫曼给出有力、稳健的开始,跟着的小串花奏带着晶莹的一音色,把主题装扮得华丽非常,就像一股喷射出的山泉,飞散又重聚,然后开始慢慢流动。特别是第二主题,霍夫曼弹奏得极为温柔宁静,有时带着伤感气息,但非常节制,比起现在泛滥的情感宣泄,多么的宝贵!霍夫曼响亮清澈的音色总是不经意间从指尖流出,例如2'49由宁静中开始突发的音阶式的弹奏,没有踏板的纯净音色,全靠手指头功夫,乐队强奏打断行进后是一连串流畅无比的下行,一段华丽的承接然后3'32“自然地”进入副题,梦幻般地的色彩,既庄重又漂亮动人。不要以为霍夫曼的音色就是这般楚楚动人的样子,他的爆发力可是惊人的,留意一下最末尾的强奏部分,有着爆发性的力度,飞脱钢琴般,可惜当时录音技术的限制大大地削减了。第一乐章完观众就鼓掌了,这可跟现在完全不同啦,鼓掌会被鄙视了。

第二乐章几乎就是一首钢琴独奏曲,肖邦几乎撇开乐队了,叫它一首夜曲完全不为过,尤其是出自霍夫曼的手下。引子的弦乐暗弱而忧郁,在圆号的呜咽声中,霍夫曼敲出第一个音,独立的,他让这个音符完全冲破冲破宁静的夜色,然后才让别的音符接着表演,就像乌云密布的夜空忽然裂开了缝隙投下银色的月光般,生动极了。中间段落乐队部分仍然显得和缓,但是钢琴部分就多变,琴音一盘珍珠般滚来滚去。末段又开始变得宁静,6'39后到7'前的高音表演就像拨动了水晶琴般,弹跳着出来的音色,仙境中飘出来的音!这小段音有着漂亮微妙的自由速度控制,不由你不赞叹!你还没在这段中回过神来,这一乐章就在慢慢宁静中趋向结束了。

RODO是活力四射的乐章,霍夫曼让音符弹跳起来了,很奇怪,他弹的主题不是那种醉人的感觉(例如弗朗索瓦),却也醉人。音乐还没结束观众就忍不住开始鼓掌了。这个录音虽然是1938年的录音,音质却相当的不俗,MARSTON处理得实在出色极了,霍夫曼的独特音色神奇般得以重现了,就算是响亮的高音也没有失真,鉴于但当时器材的频响限制还不能充分展现高音,要是你的器材高音夸张的话那可能有一种要暴烈的感觉。乐队也象模象样,一点也没夸张的成分,你听听霍夫曼强奏时出来的声音就可以知道声音被完整保留到什么程度了。可能是母盘保存不太好,第一乐章有点声音不稳的现象,看来MARSTON非常谨慎地处理了,因为我没有发觉在钢琴部分有此问题。这个优秀的转制我敢说胜过以往同曲的一切制作了,要想得到更好的效果,可预知范围内只能把D换成Z。
当然工程师对许多问题也无能为力,例如这个节选的第一号第一乐章短波录音,这实际上是个更强有力的演奏,遗憾的时由于短波的特性,声音起伏不定,甚至有中断的地方,不能指望这能纠正,万一纠正了,天知道这会变成什么怪胎了?

虽然霍夫曼不喜欢录音,却也留下了不少广播录音,精彩的广播录音,相比起齐名的拉赫,已经是十分的慷慨了,我们得十分感谢那些商人的不断游说!

第二钢协?……哇,已经写了太多了,把机会让给别的唱片吧!
TOP
71#

有时间有心情再继续!
几张照片
[upload=jpg]Upload/200543019562460845.jpg[/upload]
[upload=gif]Upload/200543019564116084.gif[/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43019565730213.jpg[/upload]
TOP
72#

40年酗酒太厉害了,而且也已经近70了,不过要是象鲁宾斯坦般长寿,连立体声录音可能都留下不少呢!当然这也是个小遗憾就是了。
TOP
73#

[upload=jpg]Upload/20055121956251966.jpg[/upload]
Leonid Kogan = BEETHOVEN: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61
13,14.VI.1957
MOZART: Violin Concerto No. 5 in A Major, K. 219 "Turkish"
Leonid Kogan, violin
29,30.VI.1957
Andre Vandernoot conducts Paris Conservatory Orchestra
Testament SBT 1228

很早就想说说科岗了,可惜一直闲不下心来,这两天被大家一提起,不由得兴致大发,遂写两段。作为苏俄的两大名家之一,可悲的是一旦想找他的一些代表录音听听,居然发现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不过到了2002年,形势不同啦,在科岗去世20周年之际,TESTMENT一口气重新发行了6张科岗早年的EMI录音,这批录音也是科岗早年的西方商业录音,大部分是MONO的,只有一小部分是立体声。这些都是经典作品,包括全四大小协,遗憾的是没有发现那些题献给科岗的作品,例如Vainberg的小协,可能是因为这些不属于“早年”的范畴了;再例如西贝流斯,科岗重来没有在舞台上演奏过,然而这是十分契合他气质的作品,原本幻想着能在TESTMENT找到,结果也失望了。

那么再次张望科岗的拿手范畴,这一张贝小协是最吸引眼球的了,原因在于这是首次发行的录音。这是科岗5个贝小录音里的第一个,跟莫扎特第五一样都是1957年,立体声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不过这两个录音都没有应用立体技术(对我来说这真的不是问题),后录的莫扎特第五却幸运地得以发行。估计是贝小实在太重要,因此科岗很快在1959年在立体声重录了,这就是不断流传的版本,然而悲剧性地,就像原声时期过渡到电声时期一样,早前的MONO版本一下被尘封了近50年。

科岗在贝小协的三个乐章里处理得惊人地一致、均衡,是的,我们很多时候重银幕上他大刀阔斧的形象去理解他的演奏风格,不过应该更深入一点,看看他手中的兵器,神往一下“人剑合一”的境界,要知道,不像其他一些大师(例如肥肥的老奥,hehe)科岗一生只用法国弓,而且一定是音色沉稳饱满而又穿透力强劲的Peccatte(1810-1874)弓,这种弓子比较沉重,但是演奏却不太费劲,而且可以表达出比较细腻的情感,非常符合科岗胃口。不浪费大家时间,举两个例子,第一乐章3'15小提琴第一次出现,你只听10秒就够了,科岗并没有形成一个强烈的进入,而且进入后只有极少量的加速进入一个很小加强声响,表现得非常的沉着平稳,有没有留意到那种弓子和弦之间有种“粘粘的”感觉?对了!就是Peccatte弓的感觉!再来,也是10秒,第三乐章一开始,漂亮!科岗拉得轻灵而有带点严肃的成分,清晰,毫不含糊,不是那种欢快狂奔的感觉对吧?留意一下那种惬意的“粘粘的”感觉,漂亮啊!什么?科岗刚好没有用这种弓子?……还是耳朵收货好了。

接着是琴,科岗有一把早年用的斯特拉底和后来两把吉苏,肯定是吉苏更对他胃口了,可惜我不清楚他何时用哪一把,不过在贝小协听来,我想他应该已用上吉苏了,比如你留意一下第二乐章科岗所表现出来的深沉感,那种音色巨大的深度,广阔无边的特质,贵族般的、抒情性,这会是用了别的琴?如果,不幸地,又说错了……还是从音乐上理解我的推测吧!

写了这么多你还是搞不清楚我想说科岗这个版本有什么特色?恼火啊,再来:第一乐章华采乐段,19'30开始,受西盖弟的感召,科岗一般遵循古典原则,因此这里也是用的Joachim版,有没有觉得一开始科岗拉得就如卡尺的刻度般均匀?在这短短的70秒里,科岗既处理得充满了力度又富色彩变化,更加不失古典得庄重感,严格控制速度、力度变化,形成和缓的行进曲线,你听到的绝对不是仪器上看到的充满突变的“心电图”!他的弓子就像粘在弦上一样,线条连绵不绝,平缓,清晰,但是不断!这种形象就像一条线,三个乐章完整统一地连在了一起(留心一下第三乐章跟前两个乐章的对比,跟其他名家有什么不同?)。

其他……?快交卷了,赶快来说说音质问题。TESTMENT的质量一贯有保证,转制Paul Baily,细心的朋友一定会在EMI的指挥家系列里发现他的踪迹,遵循TESTMENT的一贯风格,Baily非常谨慎地平衡各方利弊,小心地处理中音区,显得尤其优美;少量地控制低频和高频;为了改善听感,极少量地进行混音(非常谨慎地),当然略有恶果就是音色微量地变薄了;最显著的缺陷在于高音区域,小提琴音色被削去了一点点,察觉到有毛刺感,工程师显然意识到了,因而极少量的混音抹去这种毛刺(当然还能听出来)。虽然我认为还有缺陷,但是总的来说音质仍然不俗,知足吧,想找到更好的并不容易!

一个有趣的体验是,曾经那这张更2002年的样本CD做了比较(里面有第三乐章开头),原本以为这张CD应该胜出或者至少分不出才对,意外的是,我发现样本CD的音色要略微地饱满一点,听起来更迷人。写文章时我没有再比较,因为这是比讨论刻录跟原盘更为危险的事,还是撇了。
TOP
74#

俺现在学聪明了,定时作业,时间一到马上收尾交卷,不管还有哪些曲子没写,哈哈。
照片上的弓子看不清楚吧?俺贴个样板瞧瞧:
[upload=jpg]Upload/20055122015482796.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5122022579810.jpg[/upload]
TOP
75#

稍微顶一小下
对KOGAN兴趣不大,老毛子的贝多芬一直没有感觉
但是WEIARC兄的好贴还是要顶一下
谈到贝小协,还是我亲爱的MENUHIN加FURTWANGLER
库伦肯普夫也很牛
原来很喜欢西盖蒂早年的,现在特别不喜欢这个人的演奏
不管是贝小,勃小。门小还是BACH无伴奏
他的那种演绎方式被人称为理解深刻
但是我觉得太死板了,不喜欢
个人意见,仅供批评
TOP
76#

继续!
琴……?自己看照片,哈哈。
[upload=jpg]Upload/2005512206143112.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5122061734411.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5122064311699.jpg[/upload]
TOP
77#

这里写心得的朋友不少啊。呵呵,有收获。
TOP
78#

再来几张:
[upload=jpg]Upload/20055131615249484.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5131622276291.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5131623488848.jpg[/upload]
TOP
79#

回enescu兄,如果钟情于非凡的演绎,当然还得找那些光芒四射的天才人物,贝小协毫无疑问俺还是倾向于海菲茨1940年的。西盖弟的揉弦太慢,情绪激烈起来时还是比较狼狈,不过他30年代的发音是很漂亮的!
科岗俺觉得受到西盖弟和海菲茨的影响很大,一方面是音乐的处理方式,另一方面是力度和色彩的变化。据说Arlecchino有他不下30张的录音发行,可惜俺一张也没,TESTMENT好是好,只是那点美化的倾向有点点抹去科岗的音色特点。看到有大侠说TESTMENT用ART技术,不知道真假(俺没有任何资料),如果是真的,那再次证明了技术和工具能否发挥作用,掌握在谁的手里至关重要啊!
[upload=jpg]Upload/200551315202763906.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51315204172833.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5131521564873.jpg[/upload]
TOP
80#

Excellent.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