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俺的唱片心水集,涂鸦手扎 [复制链接]

101#

weiarc 在 2005-6-7 15:51:39 发表的内容
俺觉得相反,用箱子听历史录音更自然传真度更高,特别是用老箱子,有条件的话应该用大喇叭。用耳机的话太容易注意局部的东西了,不过有时候用耳机审查一下也是必要的。

基本同意,不过用耳机听单声道我可受不了。
TOP
102#

当然值得,这套唱片代表了EMI一个已经逝去的时代。如果不像收太多,找到这套后把其他的出掉就行了。
TOP
103#

江月 在 2005-6-9 16:33:28 发表的内容
我是买了NAXOS后把EMI老参考出掉了,经过反复比较,实在喜欢NAXOS的制作,EMI太粗糙了,耳朵经不起折磨。至今没有后悔。

怕锯木头的人应该会喜欢NAXOS的制作,MARSTON对声音做了适当的处理,也就是他常说的“音乐是它听起来应该是什么样子”而不是“听起来象老录音的样子”。EMI这个老版应该是所有版本里最贴近原始录音的一个了。KURA版应该也快了,到时再发表下听感。
TOP
104#

得到线报
OPUS KURA版出了问题,没能搞到
PEARL的可以,要不要?
TOP
105#

weiarc 在 2005-3-7 20:18:35 发表的内容
[upload=jpg]Upload/20053720172019800.jpg[/upload]



W....C:我拿的是这版,154。
TOP
106#

[upload=jpg]Upload/200561018455989894.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61018461179084.jpg[/upload]

NR-5006G
[upload=jpg]Upload/200561018463093326.jpg[/upload]
TOP
107#

[upload=jpg]Upload/200561018441680479.jpg[/upload]

NR-5006
[upload=jpg]Upload/200561018444562072.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61018445891312.jpg[/upload]
TOP
108#

可能跟天使版没太大差别,不知道是否仅仅remarstering过。拿到不妨过来研究下,^_^。
TOP
109#

说实话,我更喜欢用LP或SP转入的唱片
因为母带保存条件要求太高了.而且经历这么多年.又是战乱变迁.母带的状态很难保存很好.SP 或LP就很皮实了.现在还能找到很多状态很好的LP或SP.而且我自己更喜欢录在胶木上的那种温暖的沙沙声.(有点变态)
说到FURT的伟大,我最喜欢的是43年在斯德歌尔摩和VPO的现场.那是一个孕育惊喜的演出.虽然气势没有42年的猛烈.但是42年的演出感觉从一开始就可以预知一直到结束了.是那样的一往无前.43年的常常在一些地方会突然给你带来惊喜.只是好象43年只有TAHRA有出版.他们后期制作很多.低音声部被明显加强了.电平不高.感觉有些灰暗.期待更好的公司出版这个演出
TOP
110#

[upload=jpg]Upload/200561018305899877.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61018311412656.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61018312862317.jpg[/upload]
OPK 7010 Frutwangler/ BPO
Schubert: Symphony No.9 in C major AD944 'The Great' <1942>
Brahms: Haydn Variations <1943>

OPUS KURA,成立于2000年,按官方的说法有两重意思:一,classic在日本的发音类似于KURASIKKU,因此KURA有古典的意思;二,KURA在日本是一种古老的仓库,用木头和一些灰泥搭建而成,因此KURA表达了古老而内涵丰富的概念。它陆续发行了福特的战时录音,这张舒伯特第九和勃拉姆斯海顿主题变奏是较新近的一张。

“伟大”是充满英雄性的演奏,较少阴暗的色彩,它充满了光辉;强有力的节奏感,通常用果断、短促有力的节奏;急促盘旋的弦乐声部,广而气息悠长的管乐;甚至某些地方歇斯底里般。不论怎样,说起这个战时“伟大”,你们肯定比我要熟悉许多,因此我想关注的是OPUS KURA自身独特的地方。

聆听OPUS KURA的转制,第一印象是什么?肯定是它凌厉、强劲的动态而又不失自然的音色,是一个具相当音响性的转制。那么它缺点是什么,留意一下背景细节,你发现观众的动静实在清晰极了,显示出极高的分析力,但是你留意一下别的,例如第二乐章开始的单簧管,很漂亮对吧?但是不觉得音色有点呆板么,福特的错?NO!因为转制中缺少些“弱细节”,单簧管的一些柔和暗色彩不见了。为什么会这样,看看最最突出的例子,弦乐部分,或者在强音齐奏时候,留意到哪些爆裂了的、含糊不清的地方吗,这些地方完全没了层次感和细节了,这是工程师Kiyoshi YASUHARA过分提升了动态和分析力留下的祸根,他没有处理好那些含糊的部分。不是说在历史录音中就要出现含糊的低声部,一个高明的转制会相当程度上处理好这些难题。

转制使用的不是原始的母带,因此也可以当作是祸根的一部分。在1942年初,帝国电台(RRG)已经开始使用最新开发出来的磁带录音机为福特进行录音了,不过在苏军占领柏林后,很多母带被带去了前苏联。大概在1956-1960年间,Melodiya发行了一些LP,不幸的是绝版后官方没有再版,但是却有许多其他形式标签的再发行,例如这次转制用的blue torch。俄罗斯归还一部分母带时,没有包括许多重要的演出,也许莫斯科广播电台仍然保留着母带,也许Melodiya使用母带后掉了包。看来即使能够使用母带的复制品进行制作估计已经是相当幸运的了!(当真不幸)

不管怎样,OPUS KURA的转制相当特别而且质量很高,虽然我觉得还是有致命的弱点。但是如果在正常的渠道得到这些CD的话,价格当真是太高了,因此音质有必要再完善。

20050610傍晚
TOP
111#

[upload=jpg]Upload/200561018465812648.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6101847698322.jpg[/upload]
TOP
112#

这个战时“伟大”一些其他发行的版本:
[upload=jpg]Upload/200561018361676289.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61018362893834.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61018363627502.jpg[/upload]
TOP
113#

[upload=jpg]Upload/200561018404656966.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61018405756845.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61018431712581.jpg[/upload]
TOP
114#

一般LP转入的声音会粗一点,有些工程师会适当更改。其实俺觉得炒豆声不是问题,反而处理成类似抽风一样的噪音更可怕些。随着时代的进步,处理历史录音肯定会想办法弄掉些噪音的,尽管不做任何处理仍然是最理想。
母带这个概念比较笼统吧,磁带没出现前叫“母带”好像有点莫名其妙,处理母带是非常能体现一个工程师功力的地方,也是非常繁琐的工作,因此俺很佩服那些顽强的家伙。
作为另一方面,有些流氓公司就很讨厌了。例如大家都知道PEARL的东西噪音很大,有些公司就直接把PEARL的CD弄到计算机里去掉噪音出版,多省事啊,不喜欢噪音的人还会说,噢!比PEARL的还要好!俺鄙视!
TOP
115#

[upload=jpg]Upload/200561818214724314.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6181823252796.jpg[/upload]
找张唱片来唠叨两句,也当作是更新咯。
Achipel出的PUCCINI逝世30周年纪念音乐会(1954,11月29),Tebaldi 、Stefano和 Taddei三人的阵容是理想的,不过Tebaldi 和Stefano的表现并不太出色,有些唱段简直就是干嚎,虽然有些抒情的段落唱得很迷人(特别是Stefano),不过这还是在他们的黄金年代,这种表现实在谈不上有多出色。
唱片说明书简陋极了,只有简单的曲名列表,连哪段是谁唱的都没有标明,对俺这种菜鸟来说实在是太痛苦了。教人觉得有点意思的是有一小段PUCCINI重返意大利前的公众讲话,没听过他的声音也当是一乐。
最遗憾的是唱片的音质,标明24bit,96K,挺猛的样子,不过“HI-END RESTORATION TECHNOLOGY”字样令俺当初拿到唱片时一阵晕眩,感觉很可能又买了张垃圾。果不期然,推进CD机一放,混乱、模糊的音场立刻把俺打进了18层地狱。。。漂浮的弦乐,暗弱、纤细的低音,响亮而硬的人声。怎么也搞不明白这样的唱片怎么能出版发行。认真核对了一下,这个醒目的标记无疑又是一个“伪立体声”技术,实在令人深恶痛绝,它摧毁了美妙的音乐。如果非得让俺赞美一下的话,他们它比USD24要强那么一点。
TOP
116#

[upload=jpg]Upload/200562718191960483.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6271820631443.jpg[/upload]
ELMAN 1929老柴小协
ELMAN晚年已经被许多人认为是“过时了”,不过早年的音色仍然叫人念念不忘。他可真的是“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把同时代的对手远远抛在了后面(除了克莱斯勒),虽然有些处理方式我们仍然可以感觉到ELMAN立足于19世纪的伟大传统,不过说到他迷人的音色,却是完全不同于陈腐的19世纪了。这种崭新的小提琴音色是如此独特而闪闪生光,与其说是奥尔指点了ELMAN,不如说是ELMAN启发了奥尔了。

这个早年柴小协是如此的命运多桀,它1929年降临时,已经不幸地被HUBERMAN在哥伦比亚1928年的录音(另一个伟大的录音!)抢了先机,那时的人似乎更加关注基于传统的录音,ELMAN的被冷落了多年;更加灾难性的在于海菲茨1937年的录音问世(最惨的是指挥都同是巴比罗利),顿时,ELMAN这个录音被无情地打入了冷宫-即使是他其他一些想录的曲子也在海菲茨的阴影下得不到录音的机会了。

聆听这个录音,我们察觉到一个显然的特征,ELMAN没有用通常的快速、粗野的风格来处理,特别是第一乐章-在HUBERMAN和海菲茨的录音中你能清晰地知道这是什么意思。ELMAN取之的是一种凝重而缓慢的节奏,这是他的招牌特征,他的音色优美而充满阳刚之气,一种粗旷之气的老柴。在慢乐章中有种独特的妩媚和性感姿态,他坚持有条理而和缓不急的理念,即使在快速的第三乐章,也保持着曼妙的姿态,他温暖的琴音几乎让我忘记这是“老柴的音乐”!

Green Door的转制非常的有老唱片的感觉,噼里啪啦的杂音扑面而来,音色却是优美自然,我喜欢这样的转制。当然有些问题不能不提,乐器有些模糊,优美有余但是之感不足,杂音感觉象是从罐子里发出来的(有回音?!),因此整体音质有点罐子声。唱片上另外的FAURE第一号奏鸣曲虽然录于1941,却是聆听ELMAN之声的好机会,特别是第二乐章。还有精彩的两首ROMANCE,1932年的录音,ELMAN的“慢功夫”可谓尽情发挥,我特别喜欢其中的1号。最后唠叨一下的是唱片的说明,太简陋了,录音也只标明年份,其他相关资料一概欠奉,实在有些寒酸。

20050627傍晚
TOP
117#

[upload=jpg]Upload/20056271823998420.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62718235044309.jpg[/upload]
NAXOS的转制,便宜又好的一张,即使有了Green Door的也务必要备一张!NAXOS的ELMAN特征更加明显,一个不幸的事实就是Green Door的听起来节奏感削弱了,有时候甚至短促,而NAXOS的听起来就更加舒展而充分。值得注意的是老柴的第二、三乐章分轨点两间公司不同,所以时间上有明显差异。
而且NAXOS除了保留曲目Wieniawsk第二号小协,更加有精彩绝伦的Seranade Melancolique,要知道什么是性感,男人的性感,就在这里了!
TOP
118#

好片啊!
TOP
119#

[upload=jpg]Upload/2005761740739364.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7617402697855.jpg[/upload]
鲁宾斯坦早年录音集第一辑
1. Piano Concerto No. 2 in B flat major, Op. 83
Composed by Johannes Brahms
Performed by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with Artur Rubinstein
Conducted by Albert Coates ,1929,10,22-23

2. Piano Concerto No. 1, for piano & orchestra (or 2 pianos) in B flat minor, Op. 23
Composed by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Performed by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with Artur Rubinstein
Conducted by John Barbirolli ,1932,6,9-10

RCA1999年发行了82辑94CDS的庞大的鲁宾斯坦录音集,也许已经囊括了他全部的商业录音(未能一一核实),其中还包括了少量从未发行过的录音。全部录音对于我来说只能是敢望而不可及,所幸的是其中的早年录音部分收集了一些,最近整理CD发现已经很长时间没听过了,于是决定把这些CD逐一回顾,这是个浩大的工程,哪怕仅仅是听一次加贴图!

鲁宾斯坦早年最早的录音在1910年,遗憾的是基本找不到了(虽然没证据表明已经毁掉),原声时期的录音质量令他难以接受,所以没有再录音,这些遗落的录音很遗憾没有出现在这套合集中。此外在原声时期鲁倒是留下了不少的卷筒录音,按惯例,这些也没有出现在录音合集中(有兴趣的可以关注一下大K公司的两张)。因此,这套录音涵盖的录音时期是1928-1976,聆听这些早年的录音,你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与晚年大大不同的鲁宾斯坦。

第一辑是勃拉姆斯第二钢协和老柴第一钢协,这两部作品是鲁宾斯坦终身的保留曲目,两位作曲家也是他最紧贴的(虽然他只弹老柴的两部作品!),勃拉姆斯第二鲁老一生录过6次之多(4次收录在这套合集),这个录于1929年10月22-23的最早版本(也是他最早完成的协奏曲录音),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首先是它的速度,非常快,尤其是第一乐章14:33,真不知道是否还有对手?此外,这是鲁老跟英国老牌指挥Coates唯一的一次合作(Coates已经被遗忘!),Coates展示了优美壮阔的旋律,例如第三乐章的开头那种凄美的感觉。

录这个录音时时间非常紧迫,录音前两人就应该做充分的演练,结果变成了一见面就要录音,也许要诟病一下默契的问题,例如第四乐章1:50开始往后一小段,钢琴和乐队混乱得简直有点可笑。不过这些并不重要,关注到鲁宾斯坦来的话会发现他的触键非常刚健,有着宏浑扎实的低频,听他一开始的一个音就能感受到了。演奏也非常的自由,前面提到的混乱部分其实钢琴弹得非常“爽”(虽然乱^_^);再例如一乐章8:22开始这段如歌的旋律,流畅而自由,却有不失欲言又止的情绪。但是有时候过分用力的触键显得有些呆板,同样看看第一乐章,6:00附近,弹得太呆了点,虽然力度惊人。

老柴第一对爱乐者来说再熟悉不过了,有时候我真的怀疑,这曲子有听N个版本的必要吗,不外乎就开头“哐哐哐”几下。。。悲惨的是,鲁宾斯坦录了四次之多(三个收录在这套合集中),而且其中三个是早年的,更“悲惨”的是四个我都有,这意味着得再几次地重新聆听多次这部作品——虽然不乏快乐。

鲁宾斯坦1932年6月初正在繁忙的准备婚礼过程中,跟年轻的巴比罗利合作,这里再次印证了年轻的巴比罗利是多么称职的协奏者。这个录音在40年代一度受到霍洛维茨那个著名版本的威胁(什么,你没听过?残念。。。),但是这些早年的录音证明鲁的技巧毫不逊色于霍,他只是没有霍那些夸张火爆的表情罢了!第一乐章钢琴和乐队流利得叫人咋舌,高潮部分气势磅礴,听听华采乐段——眼花缭乱:骤雨急降,水珠弹跳,忽而晴空万里,转瞬乌云盘旋而下,劲风急至,雨珠夹面。

总的来说,这张唱片是鲁宾斯坦早年浪漫风暴的代表,虽然后面有录音更好的版本,这两个却不见得能替换。唱片的音质真是好极了,噪音也不大,转制的正是MARSTON,连带所有78S时期的大约20张CD都由他处理,出来的音质绝佳,虽然不知道RCA自己做了哪些后期处理,有时候会觉得略微“干”,不过放到哪里都是绝对出色的唱片。唱片的包装就比较叫人叹气了,虽然用料不轻,可惜全是纸质,CD也是夹在里面的,除非你买一大套放在柜子里摆着,不然真的担心变形损坏。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大套唱片不是通常再发行全集版本那样的“金线”系列中价,而是正价的“红线”,这样一来,这些纸片就有点对不起它的身价了。

20050706下午。
TOP
120#

[upload=jpg]Upload/200571317361966834.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71317352257144.jpg[/upload]
鲁宾斯坦早年录音集第二辑
1. Waltz No. 2, Op. 34, No. 1 In A-Flat Major
2. Waltz No. 7, Op. 64, No. 2 In C-Sharp Minor
3. Mazurka No. 23, Op. 33, No. 2 In D Major
4. Mazurka No. 35, Op. 56, No. 3 In B Major
5. Mazurka No. 39, Op. 63, No. 1 In B Major
6. Consolation No. 3 In D-Flat Major
7. Hungarian Rhapsody No. 10 In E Major
8. Liebestraum No. 3 In A-flat Major
9. Prelude, Op. 3 , No. 2 In C-Sharp Minor  
10. Preludes, Book I: No. 10: La cathedrale engloutie  
11. Pour le piano, No. 1: Prelude In A Minor  
12. Le tombeau de Couperin: Forlane  
13. Goyescas, No. 4: The Maiden And The Nightingale  
14. El Amor Brujo: Dance Of Terror  
15. El Amor Brujo: Ritual Fire Dance  
16. Prole Do Bebe, Book I: No. 2: Moreninha  
17. Prole Do Bebe, Book I: No. 6: A pobrezinha
18. Prole Do Bebe, Book I: No. 7: O Polichinelo

这些录音时间在1928-1937年间,全部是鲁宾斯坦的拿手小品。首先开场的是肖邦两首Waltz,也是早期各钢琴家录得很多的曲子。Op. 34, No. 1是他最早的一批录音了(共7首,但是只有2首得到发行),非常明显你能留意到他那马虎的经过句。我非常喜欢这两个早年录音,特别是摇曳而生动的节奏感,仿佛窥见了浪漫时期的光彩,如果跟63年的著名版本比较一下就更加明显了,那个太呆板了。实际两首曲子的录音没想象中多,除开53、63两个全集版,正式的商业录音就这么一次了。Op. 64, No. 2感觉最好,我特别喜欢它婆娑摇曳的节奏感;而Op. 34, No. 1则快得有点离谱,留意一下结束句那些快速到象口哨一样一闪而过的连音,当真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

接着是3首肖邦的Mazurka,跟上面的一样,也是全集外的孤本,这是鲁宾斯坦的领域,全集录了三次之多。其中35号在唱片扉页、里页、封底甚至唱片说明全部被错误地标成了Op. 56, No. 2,实际应该是No. 35,Op. 56, No. 3还是No. 34,Op. 56, No. 2?俺不知道,反正No. 35,Op. 56, No. 2肯定不对!这三首曲子鲁宾斯坦处理得充满了畅想和跳跃的特性,生气盈然,只是音色略显得有点干瘦。

三首李斯特的作品,Consolation No. 3和Hungarian Rhapsody No. 10都录过两次(Rhapsody不包括1910的),Liebestraum No. 3有多次,三首鲁宾斯坦都以一种诗意化的感觉去演绎,Consolation和Liebestraum有着暗弱急速滚动的低音部(想起了LIPATTI,hehe),不过Consolation的低音带着一种奇怪的“舞蹈的”节奏,似乎少些抚慰的味道(更象自恋);Liebestraum低音确实很有味道,而且它不会演奏得太响。Rhapsody则有着宏浑的开头,诗意的中间部分和狂野的结尾,整篇流畅无暇。

后面作品的六位作曲家生活的时代离鲁宾斯坦是如此的贴近,他经常演奏这些民族作曲家的作品(好像德国那些不碰),有的作品录下时离写完不过10年光景!Rachmaninov的Prelude C-Sharp Minor简直太流行了,搞得作曲家自己也很反感,事实我也不怎么喜欢,开头的钟声鲁宾斯坦弹得很强,还是渐强,后面接很弱的音,感觉落差太大,有取宠之嫌。

Debussy的La cathedrale engloutie和Prelude都是极好的演绎,前者教堂宏伟、庄严的形象(带破败之感),海水无边深沉的感觉都极好,这得益于他深不可测的低音,速度略快,因为没办法录得更慢了。Prelude是商业录音的孤本,流利而干净利索,丰富的色彩感,似乎是百变的形象。而另一个色彩大师Ravel的Forlane就象一首色彩斑斓的散文诗。

Granados的作品仅录过两首,The Maiden And The Nightingale演奏较多,鲁宾斯坦很年轻就开始演奏(才写成几年),当然有不幸的故事就是Granados的儿女在听鲁宾斯坦演奏这些作品时,正在赶回国的Granados夫妇海难去世。这首忧伤的作品弹得洗练而不沉溺,遗憾的是有些很弱的音几乎淹没在噪音里,得靠你的耳力了!

Falla的两首是鲁宾斯坦的改编曲,保留的炫技作品,特别是Ritual Fire Dance,跟Rachmaninov的C-Sharp Minor类似,如果音乐会上不演奏,听众几乎要把大师拉出去处决了!好听而且爽的曲子,不用罗嗦。Villa-Lobos写的一些曲子真是优美得很,听过Angelos唱他的歌曲一定印象很深。这里Prole do bebê组曲中的三首都是美轮美奂的小曲子,实际鲁宾斯坦并不喜欢作曲家题献给他的作品,舞台上基本就演这些组曲(2、6录了两次,7是三次)。 这次的2、6很漂亮,7则多少有点干巴的感觉,快到疯狂的速度。。。

这一辑录音是属于鲁宾斯坦最早年的录音,听起来确实令人愉悦,而且其中相当部分很珍贵,对于认识他早年的风格可谓范本。

200507-12、13。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