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莫扎特和巴赫的相似与差异 [复制链接]

1#
周末和同好一起品茶赏乐,听的是贝多芬、莫扎特和巴赫,谈得很泛很广。突然间发现自己在168发帖:“专家"对“专家”的看法----乐界趣闻多一转眼已经二年过去了!在此期间舍去了什么?又收获了什么?
2年多里一边爱着HiFi一边爱着钟意的古典音乐,在这当中不知不觉走了2 年多……恍惚间,发现现在自己更喜欢着让自己走进古典大门的乐仙莫扎特并以日俱增,随着听音时间和内容的增加,原来不太“入耳”被自己戏骂为奸商(J.S)的巴赫也逐步“坐得住”,越来越感受到“音乐之父”的广博,平均律、歌德堡、大小无也逐步进入自己的CD柜,蓦然回首,发现他俩的作品和其他作曲家是这样的不同,而在他俩之间,既有相近又有差异,在音乐上他们是否可用“父子”相称呢?

还想再次引用专家们的评论来表达对这对“父子”的敬意:
“如果像山峦般的罗列伟大作曲家的名字的话,我认为,巴赫就是高耸入云的顶峰,那里,太阳在雪白耀眼的冰峰上永远发射出炽热的光辉。巴赫就是那样,像水晶一样莹洁、透明……”----高尔基
“他是大海,不是小溪”----贝多芬

我对贝多芬充满了敬畏,但我一点也不爱他;
布拉姆斯这下流胚不过是贝多芬的蹩脚模仿者;
巴赫的键盘音乐还是蛮有意思
的;
享德尔是个四流音乐家,他的音乐连有意思
都称不上;
瓦格纳则是个误入歧途
的艺术家;
他们所有人在莫扎特面前都黯然失色,因为莫扎特,我才把一生奉献给音乐!
----
Peter Illytsch Tschaikovsky
最后编辑爱hifi 最后编辑于 2009-11-08 17:42:36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09/11/13 18:18:28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15发烧,30人声,40古典,50而立,60不惑,70耳顺,80随心所欲不逾矩。
TOP
2#

莫扎特、巴赫和很多作曲家不同之处,就是在他们的音乐中极少加入外来的内容,不像贝多芬个人思想的追求,不像风景大师雷史毕基德彪西的刻意描绘,也不像言情专家老柴的直率抒怀. 2人要完成的就是音乐本身的任务,音乐就是音乐(这里不包括为主题服务的歌剧配乐而作的音乐),共同点就是为音乐而作!
最后编辑爱hifi 最后编辑于 2009-11-08 17:45:14
15发烧,30人声,40古典,50而立,60不惑,70耳顺,80随心所欲不逾矩。
TOP
3#

    巴哈是所有作曲家音乐人的“父亲”。莫扎特是向海顿学习过。可以称做海顿的学生。巴哈和莫扎特在音乐的风格、音乐特征上没有父子关系。
在G弦上……
TOP
4#

莫扎特、巴赫的音乐除“纯音乐”“和谐”这一共同特征外,个人感觉他们的差异在于:
听莫扎特的音乐,除感觉纯、美之外,就是没有压力(呵呵,谁会对小孩的童真有压力呢?),你可以自由放松,在它的氛围中随意翱翔,没有边界。
听巴赫的音乐,却感觉是在听一位长者智者在对你諄諄教导,他要告诉你这是什么不是什么,你的思想是要在音乐之父的框架内去感受,这也许是听复调音乐需要高度精神集中的原故吧。复调、对位、卡农等音乐技术元素需要你去学习、感受。在巴赫的音乐里,连绵不断的交织、对比、发展往往让你感受到乐海的浩瀚广阔,音乐之父让你认同并肃然起敬。
在“纯音乐”与“和谐”这种“血源”背景下,长者与孩童,是不是像一对父子呢?
呵呵^_^请允许我的牵强和愚见^_^。
15发烧,30人声,40古典,50而立,60不惑,70耳顺,80随心所欲不逾矩。
TOP
5#

牵强和愚见是自巳给自巳戴上的锁链

     首先要搞清“纯音乐”的概念。巴哈莫扎特也写了不少“非纯音乐”。如弥撒、康塔塔、安魂曲、歌剧等。
   再次要弄明白“和谐”的含义。德彪西的音乐巳完全革新了,全新的和声感觉,旋律时有时无。不会有人给他定义为不和谐的音乐。

   巴哈是近代音乐规则的制定者。莫扎特更如天神般令人费解。用长者与小孩显然大大地曲解了二者的伟大。“由其视莫扎特为孩童。让人无语了”

   牵强和愚见还是不要了吧。扔掉它们,会得到的更多更深更美。
在G弦上……
TOP
6#

西方古典音乐贝多芬是一个大的分界线。最求思想性的音乐也就是从他开始的。在他之前的都因该是音乐性为主的(巴洛克和古典)。
那评语真是老柴说的?虽然知道他很崇尚莫扎特,但把亨德尔贬成四流不如好像也过分了,而且上面他对巴赫的评论也只是键盘还不错,呵呵。
向来觉得大都是喜欢音乐性的不太听思想性的(贝多芬之后的),喜欢思想性的看不起音乐性的(巴赫之前的,当然不包括巴赫)。
虽然都是非思想性作家,但巴赫是当时时代的另类和先锋,发展的宗教性复调带有一种神圣的哲理和威严,莫扎特则是一种苦涩的微笑。也许就是因为他们同时兼有音乐性和某些思想性才为大多数乐迷所接受和喜欢。
最后编辑fatelf 最后编辑于 2009-11-09 10:12:48
TOP
7#

比如歌剧听到最好就是莫扎特与瓦格纳非常极端的对比,因为他们就是自然香气与人工香气的对比,但是巨人们的思想却是相同的就是真实的音乐,看看意大利的歌剧和德国歌剧的区别就知道了意大利歌剧怎么听都是小品。
TOP
8#

原帖由 小数点 于 2009-11-9 10:11:00 发表
比如歌剧听到最好就是莫扎特与瓦格纳非常极端的对比,因为他们就是自然香气与人工香气的对比,但是巨人们的思想却是相同的就是真实的音乐,看看意大利的歌剧和德国歌剧的区别就知道了意大利歌剧怎么听都是小品。
巴赫和莫扎特比较有时就像这种极端的对比,最简单和最复杂的对比,但却都是最好的,最受欢迎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9#

柴科夫斯基是个自恋狂的下五流:-)
TOP
10#

我对贝多芬充满了敬畏,但我一点也不爱他;
布拉姆斯这下流胚不过是贝多芬的蹩脚模仿者;
巴赫的键盘音乐还是蛮“有意思”的;
享德尔是个四流音乐家,他的音乐连“有意思”都称不上;
瓦格纳则是个“误入歧途”的艺术家;
他们所有人在莫扎特面前都黯然失色,因为莫扎特,我才把一生奉献给音乐!
老柴的心理有问题

Gino Bechi 我的最爱!
TOP
11#

凡是在艺术领域有所成就的,一般在人格上都有一些缺陷,大家何必苛求呢。
TOP
12#

呵呵,楼上各位前辈说得都是,愚人虚心学习,在此谢过^_^
其实不要误解。莫扎特5岁作曲,6岁随父出游欧州,7岁为女皇演奏, 11岁开始创作…荣誉无数,神童与天才的称呼他当之无愧。在我心里,莫扎特就像上帝派到人间的天使,给繁复的人类送来纯真和快乐,说他像小孩,更不是改变乐仙在自己心中的喜爱和地位,乐仙的伟大早早就已经有他的老实人“海顿爸爸”向上帝发誓给予了肯定,用不着我们指手画脚。相反,自己在听着欢快明朗,洋溢着青春活力的莫扎特音乐时,心里就想,短短35年的时间多么可惜,如果再给他10年、20年…但也许这就是天意,因为上帝怕他长大后写出“成熟”的东西违背了初衷,所以“按时”召他回去了(这样一想心里反倒是多了几分自慰)。
莫扎特幸亏没有长大——童心伴随他走完在人间的时间,才会给我等俗人留下忙碌之余休闲身心的美乐。从史记上看,实际上,莫扎特一辈子都没长大,一辈子都是顽童之心。他喜欢跳舞、骑马、击剑、打台球;他喜欢打扮,贪图热闹,嗜好养鸟,甚至还教八哥唱歌;他爱讲粗话,恶作剧,身上总有释放不尽的能量。莫扎特的好友、小说家卡罗林•皮希勒在回忆录中记述了一个生动的情节:“一天,我坐在钢琴前弹《费加罗婚礼》中的‘不要再去做情郎’,莫扎特刚好在我家,他悄悄走到我身后,对我的演奏颇为满意,禁不住跟着轻声哼唱,还用手指在我肩膀上打拍子。忽然,他拎过一把椅子坐到我旁边,让我继续弹低音,他即兴弹了一段优美的变奏,每个人都屏息静气地倾听从这位乐神手下流出的曲调。但他突然感到厌倦,跳起来,陷入那种经常发作的神经质。翻过桌子,跳过椅子,像猫咪似的喵喵怪叫,还像顽劣的孩子一样翻筋斗。”  
1777年12月3日(那年莫扎特21岁),莫扎特给表妹写的一封信,童玩之心尽显字里行间:“亲爱的表妹,在我坐下写信之前,先去了趟茅房。现在,已经解决了。感到轻松无比!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我又可以填满我的大脑了……如果你闹肚子,抬腿就往厕所跑,如果你憋不住,那就拉到裤裆里……代我向我们的朋友们致以比臭屁还要臭的问候。”呵呵,各位在听乐仙音韵的时候,是不是又亲近了一点。 ^_^
15发烧,30人声,40古典,50而立,60不惑,70耳顺,80随心所欲不逾矩。
TOP
13#

相似都系作曲家  差异寿命
TOP
14#

哎, LS 的朋友们, 要发表关于音乐家相似性的观点, 我想起码要学过乐理, 音乐史, 理解基本的西洋音乐作曲法... ...
上海王先生: 买片听片卖片 信用比TAOBAO还要可靠的自用片卖家
TOP
15#

哦,音乐原来是作给学过乐理, 音乐史, 理解基本的西洋音乐作曲法... ... 听的。
TOP
16#

原帖由 wangweish 于 2009-11-9 16:40:00 发表
哎, LS 的朋友们, 要发表关于音乐家相似性的观点, 我想起码要学过乐理, 音乐史, 理解基本的西洋音乐作曲法... ...  

作曲法是作曲(音乐)的手段,不是目的,音乐才是目的。作为业务爱好恐怕不善此道,我们作为音乐的受众,大多只能感性地加以选择,在品味与共鸣间作出千差万别的理解和评判。


古典音乐并不适合每个人,大家的性格脾气、人生观、文化观仍至阅历各不相同,因此古典音乐对不同人的吸引力也就不尽相同。同样在喜欢古典音乐的人当中,也各有所好,但相信只要你和古典音乐结了缘,总有一天你会找上巴赫和莫扎特,这点我原来将信将疑,现在我接受了。不知这是不是他们的又一个相同之处?


哈,终于下班了,今晚已想好,要“点”听莫扎特的A大调钢琴奏鸣曲》(K331号),此曲作于1778巴黎,就是小莫写了放屁信的第二年所作。
15发烧,30人声,40古典,50而立,60不惑,70耳顺,80随心所欲不逾矩。
TOP
17#








唔同嘅乐器有唔同嘅风味,重要嘅系music。
TOP
18#



吉无,无品还是有创意呢?
最后编辑丹丹 最后编辑于 2009-11-09 22:50:42
TOP
19#

好K331。

    你对莫扎特音乐的理解是从上面说的那些趣事中得来的吗!
  那么K331第一乐章的主题是一个什么调皮举动呢。随后的多少个变奏又是多少个顽皮?

   这是一首旷世无双的奏呜曲。正如爱因斯坦言,人类毁灭后,唯一可以留下的只有莫扎特。

    K331可以听一辈子,之后再听K364,再之后………
在G弦上……
TOP
20#

又一个收藏大无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