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赋格的艺术》随想 [复制链接]

查看: 18501|回复: 37
1#


音乐是根据某种约定俗成的规则构建起来的,同样,巴赫的《赋格的艺术》这部作品也是一部既受规则制约而又向往自由和随心所欲的作品,作品追求一种自由奔放的变奏效果。

巴赫的《赋格的艺术》是巴赫生平的最后一部作品,也就是他的音乐遗嘱。当时,巴赫的身体已经非常糟糕,眼睛将要完全失明,他是用他的本能写作了这部作品,但是没能全部完成……

对于这部《赋格的艺术》,巴赫生前没有规定采用何种演奏形式。今天,《赋格的艺术》主要有三种演奏形式。一是键盘乐版本的,二是罗伊.哈里斯改编的弦乐四重奏版,三是格拉萨改编的乐队版。这三种演奏形式,今天都非常流行。而第三种乐队版尤其富于神秘色彩。因为指挥家卡尔.斯特劳贝1927年第一次以管弦乐的方式演奏,编曲的就是格拉萨,格拉萨是个音乐天才,他18岁就将《赋格的艺术》改编成乐队版,22岁就自杀身亡,留给后人无比的遗憾……天才不是短命的,就是有所缺陷的……

《赋格的艺术》是复调音乐的集大成者,一般被看作是纯写作技术的作品。但后人的理解,更多是认为这是巴赫晚年倾注了感情的一部感人的作品。巴赫很多音乐作品,都曾经被看作是纯音乐技术作品,象平均律钢琴曲集,大无,小无等等。但今天我们一般理解这些作品,都认为是包含了巴赫情感的音乐作品。音乐作品是形式和情感的高度统一,音乐这种艺术现象本质上属于情感活动。平均律钢琴曲集虽然是关于律制的,但她表现了一种巴赫所特有的抒情方式,这部作品具有很多冥想性,很多激动不安,也有很多静谧的留白空间,令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平均律其实是一部抒情曲集,只不过这种抒情方式是巴赫式的。另外,象大无和小无,虽然是由一些当时的舞曲构成,但这些舞曲是各有性格特点的。象大无,实质上表现了一种气象万千的雄伟而又瑰丽的世界,小无的《恰空》在意境上与之类似。

对《赋格的艺术》的理解,我更倾向于将这部作品理解为带有情感色彩的一部对位法高级教科书。就我对我听过的一些不同版本的分析,都是具有一定抒情倾向的。不管是柯奇什,马里纳,还是尼古拉耶娃,他们的演绎都倾注了自己的理解和赋予了巴赫这部作品以一定情感。但《赋格的艺术》这部作品首先是技术性的,其实,对于这部作品,技术性和抒情性同样重要,相辅相成。

巴赫的这部《赋格的艺术》,我感觉巴赫就象在一幕幕地叙述和回忆着往事,这让我想起那部著名的圣哥隆布的电影《日出时让悲伤终结》。圣哥隆布独自隐居于一间小木屋,时而喃喃自语,时而演奏一会古大提琴,都是在回忆他五彩缤纷,多姿多彩的人生往事。其实,我们这些音乐聆听者,又何尝不是呢?在听音乐的时候,随着音乐一起回忆,流浪和漂泊…..生命是什么?人生又是怎样的?在音乐里我们可以找到注解……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14-05-04 10:40:17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4/11/22 10:11:43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





149_12043_4b0a4378f58d8c3.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4/5/4 13:59:02 上传)

149_12043_4b0a4378f58d8c3.jpg

最后编辑梁溪人家 最后编辑于 2014-05-04 13:59:10
来是偶然,去是必然;尽其当然,顺其自然。
TOP
3#

原帖由 梁溪人家 于 2014-5-4 13:55:00 发表
梁兄您好,这套黑胶我也有,是非常喜欢的一套。
这是最好找的乐队版。
乐队版最有名的版本是迪卡的门兴格尔指挥斯图加特。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

谢谢施兄,学习了。
我是几年前从听这套开始喜欢古典和巴赫的,所以有点特别喜欢这套。
来是偶然,去是必然;尽其当然,顺其自然。
TOP
5#

原帖由 梁溪人家 于 2014-5-4 15:35:00 发表
我是几年前从听这套开始喜欢古典和巴赫的,所以有点特别喜欢这套。

梁兄,不客气。我原来也不知道这部作品的,也是因为有168这个推广古典音乐的论坛,我看到网友的讨论,自己就尝试着听这部作品。这部作品非常适合自己,我收集有一些版本。
我也是从马里纳这个版本开始的,开始是听CD,后来买入LP。
马里纳的作品一般音乐性都非常好,这个版本是小乐队版,乐器分离度和质感都非常强烈。
菲利普这个系列的LP除了这部《赋格的艺术》,还有《音乐的奉献》,格洛米欧的巴赫小协等等。
是非常好的巴赫作品的选择。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6#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

上面梁兄谈到《赋格的艺术》的乐队版,我就从乐队版谈起,我争取把我所知道的一些内容和大家交流一下。

乐队版的《赋格的艺术》有代表性的版本主要有三个,上面已经谈了两个,就是马里纳和门兴格尔的版本,还有一个经典版本是古乐版,就是戈贝尔和科隆古乐团的版本。

大家对马里纳应该都比较了解,从他的版本入门是最好的捷径之一。大家如果喜欢马里纳,可以去看看那部奥斯卡大片《莫扎特》,因为这部电影是马里纳配乐的。顺便说一下,贝多芬的传记电影叫《不朽之情》,是索尔蒂指挥的配乐。说得有些离题了,呵呵。

其次,我谈一下门兴格尔,为什么门兴格尔的黑胶那么昂贵?这是有两个原因的,一个是演绎上的,另一个原因是音响效果。在上个世纪5,60年代,演绎巴赫最有名的是卡尔里希特,这也是今天我们都一致公认的,当时卡尔里希特一骑绝尘,所向披靡,只有门兴格尔才是他的唯一对手,门兴格尔麾下的乐队叫斯图加特室内乐团,以演奏巴赫的作品而闻名于世。第二个原因就是音响效果,玩黑胶的朋友都知道,在门兴格尔巅峰时期,那个时期迪卡的黑胶唱片普遍音质都非常好,这些黑胶唱片在今天都非常昂贵。门兴格尔的唱片不论演绎还是录音效果,都是数一数二的。

第三点,我谈谈戈贝尔和科隆古乐团。戈贝尔不仅仅是一位出色的指挥家,他也是一位著名的小提琴家。因为前段时间某杂志曾经评选过历史上最伟大的20位小提琴家,戈贝尔是榜上有名的,这可能会令人感到惊讶,因为排在前两名的是大卫和海菲兹。虽然戈贝尔和科隆古乐团大名鼎鼎,不过就我个人的喜好。我并非全部认同戈贝尔的,因为他的勃兰登堡协奏曲,我是有所保留的,我认为比不上卡尔里希特甚至平诺克。戈贝尔的《乐队组曲》也有同样问题。不过戈贝尔的《赋格的艺术》却是非常优秀的,也是公认的非常杰出的乐队版。

可能谈得有些主观,欢迎朋友们的不同看法,谢谢大家。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8#

舍尔欣的乐队版赋格的艺术也棒
我的淘宝http://store.taobao.com/shop/view_shop-3816db9bfba735d36fd466ff8e8ff6a0.htm?nekot=a3N6eGx5cDIwMDc%3D1270610206826出不听或重复的古典LP\CD
TOP
9#

原帖由 jshakszx 于 2014-5-5 10:01:00 发表
舍尔欣的乐队版赋格的艺术也棒

多谢兄台的补充,这个版本我知道,但我没听过的,我觉得你可以谈谈的,哈哈。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0#

回复 9# shinelb 的帖子

我要回家复习一下,反正很好,说不出的好
T1Y9iCXzRdXXXXXXXX_!!0-item_pic.jpg_310x310[1].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4/5/5 10:38:09 上传)

T1Y9iCXzRdXXXXXXXX_!!0-item_pic.jpg_310x310[1].jpg

最后编辑jshakszx 最后编辑于 2014-05-05 10:38:09
我的淘宝http://store.taobao.com/shop/view_shop-3816db9bfba735d36fd466ff8e8ff6a0.htm?nekot=a3N6eGx5cDIwMDc%3D1270610206826出不听或重复的古典LP\CD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