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89101112131415» / 5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闭关两年,呕心沥血,誓把ATC SCM7推烂熟 [复制链接]

查看: 716619|回复: 523
111#

回复:闭关两年,呕心沥血,誓把ATC SCM7推烂熟

又学习了!!!谢谢!!
TOP
112#

回复: 闭关两年,呕心沥血,誓把ATC SCM7推烂熟

 
sprs
论坛博士后
UID: 77463
来自: 北京市
精华: 6
积分: 1268
帖子: 1234
注册: 2003-12-4 16:49:00
状态: 在线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只看楼主 2007-11-02 12:17
回复: 闭关两年,呕心沥血,誓把ATC SCM7推烂熟
 


引用:
原帖由 szlghyj 于 2007-11-2 10:12:00 发表
云子是什么?

云子是一种高级围棋子,以一种天然石头做成,透明有纹理,不知道是不是云石做的。
 

人生应该是多彩的,我愿以我有限的生命去体验生活的五彩斑斓。
    人生又是有限的,我将用永不满足的精神来充实自己的生命。
#109  

明白
最后编辑szlghyj 最后编辑于 2007-11-02 13:54:36
TOP
113#

回复:闭关两年,呕心沥血,誓把ATC SCM7推烂熟

只有音响疯子才能推好音箱只有用箱子的几倍价钱才能推好它
TOP
114#

回复: 闭关两年,呕心沥血,誓把ATC SCM7推烂熟

3.2.3 调整高频相位进而改变声场表现,调整高频响度,进而改变高频表现。

高频单元是有指向性的,虽然球顶高音的指向性已经很弱,不过依然有用。如果觉得高频弱,就将高频内倾,直接指向人的双耳,这样的高频是最直接的。如果高频本身比较多,可以将音箱高音单元的指向避开双耳,可以内倾小一点,也可以内倾大一点。


不知道有没有人这样玩法,将音箱的内倾角大到两个音箱正面对的方向在人的前面交汇,这是听者可以看到两个音箱的外侧面,如下图

这就是我要说的调整声场表现,此时的声场非常具有舞台感,整个舞台浮现在音箱后面预留出来的空间里,甚至还穿后墙而出。而一般的小内倾角的白发如下图的声场则是比较包围感,不同的体验,不同的感受。


最后编辑sprs 最后编辑于 2007-11-02 16:03:27
人生应该是多彩的,我愿以我有限的生命去体验生活的五彩斑斓。
人生又是有限的,我将用永不满足的精神来充实自己的生命。
一个奇妙的世界:http://sprsong.taobao.com/
TOP
115#

回复:闭关两年,呕心沥血,誓把ATC SCM7推烂熟

回复kq:贵族木艺网址,www.guizu.com.cn.我用扬声器脚架型号为wwt_6.
TOP
116#

回复:闭关两年,呕心沥血,誓把ATC SCM7推烂熟

不错的文章!
TOP
117#

回复: 闭关两年,呕心沥血,誓把ATC SCM7推烂熟

原帖由 一方火 于 2007-11-2 16:05:00 发表
回复kq:贵族木艺网址,www.guizu.com.cn.我用扬声器脚架型号为wwt_6.



谢谢“一方火”的详尽答复。
TOP
118#

回复:闭关两年,呕心沥血,誓把ATC SCM7推烂熟

继续学习!!
TOP
119#

回复:闭关两年,呕心沥血,誓把ATC SCM7推烂熟

3.2.3 调整高频相位进而改变声场表现,调整高频响度,进而改变高频表现。

高频单元是有指向性的,虽然球顶高音的指向性已经很弱,不过依然有用。如果觉得高频弱,就将高频内倾,直接指向人的双耳,这样的高频是最直接的。如果高频本身比较多,可以将音箱高音单元的指向避开双耳,可以内倾小一点,也可以内倾大一点。


不知道有没有人这样玩法,将音箱的内倾角大到两个音箱正面对的方向在人的前面交汇,这是听者可以看到两个音箱的外侧面,如下图

这就是我要说的调整声场表现,此时的声场非常具有舞台感,整个舞台浮现在音箱后面预留出来的空间里,甚至还穿后墙而出。而一般的小内倾角的白发如下图的声场则是比较包围感,不同的体验,不同的感受。

我就是这样摆位的,箱子内拗角度超过45度,看得见箱子外侧,而且也是将箱子放在黄金分割点上的。这是刘汉盛螺孔摆位法,与楼主的主要区别是箱子紧靠两侧墙,它的音场效果也和老兄描述的差不多,宽抵两侧墙,偶而出墙;深度远远超出前墙,舞台感很好。另外,我对扩散和吸收的理解和处理也和老兄比较象,所以严重关注此帖。
TOP
120#

回复: 闭关两年,呕心沥血,誓把ATC SCM7推烂熟

原帖由 houwei 于 2007-11-2 22:44:00 发表
我就是这样摆位的,箱子内拗角度超过45度,看得见箱子外侧,而且也是将箱子放在黄金分割点上的。这是刘汉盛螺孔摆位法,与楼主的主要区别是箱子紧靠两侧墙,它的音场效果也和老兄描述的差不多,宽抵两侧墙,偶而出墙;深度远远超出前墙,舞台感很好。另外,我对扩散和吸收的理解和处理也和老兄比较象,所以严重关注此帖。


哈哈,果然遇到高人了,握手。看过很多的听音室,摆位正确的不多。

刘汉盛螺孔摆位法一前倒还真不知道,我是自己吓试出来的,之所以要离侧墙有距离,还是防止有反射加强低频造成整体不平衡。
最后编辑sprs 最后编辑于 2007-11-02 23:21:00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