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910111213141516» / 2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不惑声中的激情——我的勃拉姆斯交响曲之旅(1)(2)(4)(5)... [复制链接]

查看: 118266|回复: 233
121#

回复 120# shenming 的帖子——勃交之旅(7)勃拉姆斯与德奥声

我们在听音乐时常说德奥声,其实质到底是什么呢?我理解,主要是指它厚重音色下的史诗性,重理性结构的思辨性,外表冷峻内里火热的两重性,如山脉和森林一样广阔和博大的客观性;按这个标准来理解,那勃拉姆斯就是这种德奥声的最纯正代表——或者,也可以这样说,德奥声在勃拉姆斯这里发展到了顶峰。如果说贝多芬开创了这种德奥声,那由于他强悍的性格及太鲜明的个性特征,其强烈的主观性已成为一种你必须接受的客观性——所以,我们说他属于全世界,而不把他只看作是属于德奥的。布鲁克纳由于在他的音乐中加入了太多的信仰方面的个人体验和感受,并不能向我们透露太多的德奥声的秘密。德奥声的最后一个传人——理查-斯特劳斯,正好我刚听完他的音乐会——呈现给我们的是色彩斑斓的巨大招帖画或大幅幕布,其夺人的声势让我们期待其幕后一定有什么更精彩的内容,但当音乐结束,我们走到幕后的时候,我们看见里面空空如也——说到底,这位“梯尔恶作剧”的作者除了给我们的耳朵贡献了一场音响盛宴外实无什么更精彩的理性内核。临了,我们只能在勃拉姆斯的音乐中找到这种德奥声的最佳门径。马勒可能比勃拉姆斯更庞杂——马勒自己说过,他要把整个世界都放进他的交响乐(我对这想法只能撇嘴,音乐又不是编写百科全书),但他绝不会比勃拉姆斯更深刻。在内容的深刻性及音响的结构性上,我只能说,无人能超过勃拉姆斯——包括乐圣。出乎意料地,舒曼是第二个这种德奥声的显赫代表。那莫扎特呢?我们也认为他属于全世界而不属于哪一小块。(个人观点,纯属瞎说,如有不同观点,尽可把我驳得体无完肤,洗耳恭听)
最后编辑shenming 最后编辑于 2009-05-10 21:28:12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122#

原帖由 shenming 于 2009-5-10 18:04:00 发表
天下美物,用关羽的话说——有“道”者得之,放在原地兴许还保存不下来呢;对于那些文物来说,也不见得是坏事。

对对对!!!
圆明园是俺们自己放爆竹不小心点着了的,八国联军是千里迢迢特地抗着“水枪”赶来“火中救宝”的~
还特别要感谢洋大人把俺们窝了千年的敦煌掏一毛干爪净,下回各位受受累把故宫、兵马俑也全搬了吧~
埃及人土老帽儿,金字塔底下埋那么些好宝贝,自己不说挖出来摆玻璃柜子里供着,非麻烦人家英国大叔大婶儿~
狮身人面像长一鼻子多累赘啊,还得劳动拿破仑大大拔山涉水跑过去做整容手术~
......
有“道”,有“盗”,孰“dao”?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123#

原帖由 bodyheat 于 2009-5-10 23:49:00 发表
原帖由 shenming 于 2009-5-10 18:04:00 发表
天下美物,用关羽的话说——有“道”者得之,放在原地兴许还保存不下来呢;对于那些文物来说,也不见得是坏事。

对对对!!!
圆明园是俺们自己放爆竹不小心点着了的,八国联军是千里迢迢特地抗着“水枪”赶来“火中救宝”的~


大概可以用佛教东传的例子来引证一下。不过,bodyheat兄的这些例子确实不太好反驳。呵呵,关羽还是生得早了点。
TOP
124#

原帖由 qsyd 于 2009-5-10 2:20:00 发表
我听勃拉姆斯的室内乐,会经常联想到他的交响曲或协奏曲中的某一段,并想象这段的乐队版会是怎样的效果。听其交响曲或协奏曲也会联想到其室内乐的某一段。


不难发现,在以交响曲著称的几位顶级作曲家里(除了俩人),室内乐和歌曲都有几乎等量齐观的成就,分别在结构与主题旋律两方面为创作交响曲时提供基础实验经验和保障。特别典型的是贝多芬在动手No.9以前,先用“七重奏”与“合唱幻想”作了详细的实验,所以No.9才如此禁得住历史的检验。
个人认为,历史上有两位作曲家不曾创作交响曲未免可惜了,一个是Ravel,另一个是Bartok。
也由此,布鲁克纳和马勒师徒二人的交响作品其质量上原本曾经确实存在过的较大争议如今几乎凭空消失了,这不得不令俺常常起疑。在这个问题上,“时代的进步”与“时代的妥协”哪一个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了呢?!值得继续探讨和观察。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125#

无知者,大无畏:

       德奥声?!没听说过。只听发烧友常叨叨美国声、英国声。
       那么布鲁克纳、理查、斯特劳斯的音乐只是个人的感受或者干脆是一场音响。就这么简单把二位从德奥音乐中开除了。
    马勒说了一句您不爱听的,也被您撇嘴排在了勃拉姆斯的后面。您还忘了二位:舒伯特、瓦格那呢。

    还有新维也那乐派的三个人该往那儿站。贝多芬、莫扎特您给搁到全世界了,巴哈呢。
    您还给德奥音乐定了个标准。

    建议您写本全新理论的德奥音乐史。让大家学习。
在G弦上……
TOP
126#

回复 122# bodyheat 的帖子

我这道是加了引号的,您 把它改成“盗”也可以,反正是那些东西有些放在法国,有些放在美国,上次我在维也纳也看到了一些。中国的事太复杂,我啥都不想说。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127#

回复 125# 万众 的帖子

言辞激烈的批评我最喜欢,——你说我有受虐狂也可以,温文尔雅的唠叨对我这样的人根本不起作用。德奥声如果你不理解,我可以把它改成叫“德奥音乐传统”——这德国人以之傲世的资本。我根本没把谁开除,我只是说他们不太“最”;马勒的话我也没说我不爱听,我也没说他的音乐不“好”,我只是说他的没勃的“深刻”;舒伯特我暂时没想到合适的词——但他肯定不能说是典型的德奥声——因为他不坚定,也太年轻。瓦格纳,这位比贝多芬还要强势的牛B人,他只写歌剧,或者说是戏剧——我看用后者更贴切,所以许多烧友只听他的碟听不出所以然来,那正是原因所在,他的作品不看现场实在难以领略其效果——“剧”不在我的探讨之内。您说的新的三人,抱歉,我从来就不想听——您有什么高见,我听着。巴赫我已经谈过了,——他是不写交响曲的啊——我还觉着,他要是写,他可能就是勃拉姆斯这样。莫扎特和乐圣——那确是全世界的,我这看法不对吗?任何一个初级烧友都会回答你这个问题。还有,我已经说过了,这是我个人的标准,我说话不按我个人的标准,还按你万众的标准不成?还有一事,我说德奥声,是说其特点,我没有说它就比法国声或美国声就好。事实上,别的“声”我也喜欢,有时要超过德奥声。承蒙您抬举,我倒真想写本德奥音乐史,但俺不懂德语,更搞不清德式德语与奥式德语的区别,——按贾博士的说法,我连听音乐的资格都没有,你还是找贾博士去写吧。让他先别写亨德尔,先上这本吧。
最后编辑shenming 最后编辑于 2009-05-11 07:20:49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128#

原来圆明园是央视的后花园呀。

原帖由 bodyheat 于 2009-5-10 23:49:00 发表

对对对!!!
圆明园是俺们自己放爆竹不小心点着了的,八国联军是千里迢迢特地抗着“水枪”赶来“火中救宝”的~
TOP
129#

原帖由 qsyd 于 2009-5-11 12:37:00 发表
原来圆明园是央视的后花园呀。

原帖由 bodyheat 于 2009-5-10 23:49:00 发表

对对对!!!
圆明园是俺们自己放爆竹不小心点着了的,八国联军是千里迢迢特地抗着“水枪”赶来“火中救宝”的~


呵呵~大过年的那件糟心事也惊动您啦? 八成儿大家是当“喜讯”汇报来着。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130#

这贴有意思,mark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