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郎朗签约SONY古典,为了更广阔的在电子多媒体方面的发展 [复制链接]

21#

回复 19# channelclassics 的帖子

看了你的帖子,我仿佛觉得唱片业的2012提前到来。
TOP
22#

想起celi一句话:可乐受欢迎,但不是什么好东西
TOP
23#

几大厂要是把以前的录音重新整理发行(当然不是那些已经炒烂的陈饭,而是那些尘封在库房里、早已绝版的宝物),还是有很大吸引力的,实际上也比小厂牌的新录音更有价值,毕竟是音乐演绎黄金年代的产物,到底是不可替代的。。要不小厂牌能否把这些录音抢出来重新制作呢?这倒也不失为一件功德。

话说爱乐者也有代际更替的,老一辈爱乐者可能已经收的差不多了,但新成长起来的一批还需要补充新的存货。
最后编辑kbohm 最后编辑于 2010-01-30 10:30:34
Backhaus
TOP
24#

原帖由 channelclassics 于 2010-1-29 22:31: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tingpianer 于 2010-1-29 0:39:00 发表
[url=http://www.gramophone.co.uk/classical-music-news/gramophone-exclusive-lang-lang-signs-to-sony]http://www.gramophone.co.uk/classical-music-new


话说的是有一些道理但也不尽然。首先LL可算不上什么大师,和Mullova、Von Otter等跳槽比起来,这个档次显然差远了,而且他显然是跳到了一个品流更低的大公司(Sony在搞品味极低的跨界方面不遗余力,甚至要求Perahia和小甜甜合作舒伯特的改编版艺术歌曲,被Perahia一笑置之,当然Perahia牛啊,Sony没办法)。

其次,我觉得其实艺术家,尤其是一些比较有资历的艺术家纷纷跳槽,也不完全是因为排斥大公司。像Decca和Philips前些年跳槽的多,主要是因为公司经营不善,艺术家自觉出路无望,有先见之明的能跳就跳了。而Von Otter跳槽可能和DG目前已经臃肿不堪的声乐艺术家团队有关,可能觉得自己在DG获得不了足够的资源了,与其扎堆,不如到一个小公司对自己更有利,和DG本身是否太商业没关系,因为之前DG对Von Otter几乎是有求必应,她要录一些现代的、冷僻的、甚至是流行的都给她录了。

最后,大公司必须要兼顾商业化、大众化的录音这既是商业利益的诉求、也是不断增加的初级入门者的要求、更是年轻艺术家证明自己的重要途径。你能想象一个刚刚才在乐坛展露头角的年轻小提琴手去录潘德雷斯基会有人来买单吗?他/她当然要从贝多芬、老柴、勃拉姆斯这类已经无数次被演绎的曲目中证明自己的价值。从这个角度看,一些功成名就的老艺术家主动退出到更小众的圈子里去也是为后起之秀让出了一条出路,大家差异化竞争,各有各做,也挺好。

所以不要这类跳槽事件看的太悲观了,具体事情也要具体分析。像LL这样的无非是一个偶然的、个体的、孤立的事件,最大的影响不过就是DG未来几年内少赚些银子而已,反正这个摇钱树也被摇得差不多了。
TOP
25#

原帖由 punk 于 2010-1-30 9:26:00 发表
想起celi一句话:可乐受欢迎,但不是什么好东西

可乐之外还有很多不好的东西而且不受欢迎...
出私藏古典碟,请移步:
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64505585/
TOP
26#

DG踢走朗朗的主要原因是朗朗的唱片在欧洲销量不好,所以DG在合约期满后故意抛出一个新的唱片收入分成比例,据说是DG艺人中最低的,让朗朗的经纪公司难以接受,知难而退。在古典积淀比较浓厚的欧洲,朗朗一直就饱受批评,像法国的费加罗报和快报等一直把他当成江湖小丑。如今朗朗的经纪公司替他签约sony,主要也是为了固守美国市场。
TOP
27#

回复 21# 音乐的奉献 的帖子

潜水多时
看到你的种种帖子,你绝对是比90后还要NC的大NC。
TOP
28#

原帖由 chrisspher 于 2010-1-30 10:44: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channelclassics 于 2010-1-29 22:31: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tingpianer 于 2010-1-29 0:39:00 发表
[url=http://www.gramophone.co.uk/classical-music-news/gramophone-exclusive-lang-lang-s

环球近年来艺人变动很大(包括许多古乐的),个人觉得大多数情况下还是环球主动解约艺人居多...LL个案也许是个例外...
出私藏古典碟,请移步:
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64505585/
TOP
29#

原帖由 音乐的奉献 于 2010-1-30 9:06:00 发表
看了你的帖子,我仿佛觉得唱片业的2012提前到来。
我倒是希望唱片界的2012年尽快到来,最后幸存那些尊重艺术和尊重艺术家的厂牌。金钱包装和媒体包装的时代即将过去,以艺术和艺术家名誉骗名骗钱的唱片公司和伪艺术家将被淘汰。法拉利满大街都是也就成夏利了,LV进了菜市场也就是帆布书包了,古典音乐就是精神粮食中的绿色食品,承认不承认都是如此。不承认是还没有感受到。音乐家与音乐的关系,是恋人情侣关系,最高境界是人与神的关系,音乐家与听众之间也是如此。今天的商业炒作下,音乐家与音乐及音乐家与听众之间被搞成了嫖客和娼妓的关系(哎!俺宁可与哑巴交欢,也绝不愿听娼妓叫床!!!)
TOP
30#

回复 29# channelclassics 的帖子

说得好呀!
我心中只有感恩,平凡而充满乐趣的人生。
TOP
31#

原帖由 秋天 于 2010-1-30 11:59:00 发表
DG踢走朗朗的主要原因是朗朗的唱片在欧洲销量不好,所以DG在合约期满后故意抛出一个新的唱片收入分成比例,据说是DG艺人中最低的,让朗朗的经纪公司难以接受,知难而退。在古典积淀比较浓厚的欧洲,朗朗一直就饱受批评,像法国的费加罗报和快报等一直把他当成江湖小丑。如今朗朗的经纪公司替他签约sony,主要也是为了固守美国市场。
郎朗的演奏和唱片能在欧洲畅销,那就真的意味着古典音乐寿终正寝了。郎朗的这种表演只会在美国和中国受欢迎,去日本和韩国试试看,可能遭遇比在欧洲更惨。还是那句话,艺术的本质是心心相应,什么样的听众就听什么样的音乐(在这一点上不能用好与坏来区分,也许用高低区分合适些)。习惯了逢场作戏的人自然可以接受逢场作戏的东西。无病呻吟的音乐和演奏与发自内心的音乐和由衷的演奏,听得出的人肯定不会被忽悠,听不出的也不在乎,只要排场做到位就是。看看ECM那张La Scala唱片中Keith Jarrett说的经历吧,小册子第一页里的那段话。人骗人容易,音乐不会骗人,人也骗不了音乐,能骗也只能骗看热闹和听热闹的。我很羡慕郎朗的才能和他捞到的商机,但绝对唾弃他对艺术的态度 以及他对音乐的诠释,他对音乐的理解始终停留在儿童时听故事而来的联想和想象,他的演奏除了让我兴奋之外还是兴奋。就其舞台上的行为和对音乐的态度和艺术造诣,我个人认为他不过是古典音乐里的小沈阳而已,对普通听众哗众取宠,对音乐家同行是傲慢和固执----源于无知的傲慢和固执。
最后编辑channelclassics 最后编辑于 2010-01-30 23:28:59
TOP
32#

回复 31# channelclassics 的帖子

嗯,比小沈阳那个脑残还是好多了吧。。。
TOP
33#

回复 32# foralmighty 的帖子

差不多,残的程度稍有差别
TOP
34#

回复 27# TOD4K 的帖子

谢谢你的关注,让你受累了。
TOP
35#

希望看到你们对LL被“踢走”一事的独家采访报道,否则,老跟这儿瞎猜,多累多雷....
TOP
36#

回复 27# TOD4K 的帖子

第一次看到你出现,你一张嘴骂人,果然厉害
TOP
37#

回复 36# 音乐的奉献 的帖子

1.以前也在这个论坛发过帖子,你没看到而已,平时喜欢潜水。
2.你不也发消息骂回了么?只不过我正大光明的骂而已。
3.我只骂你。

LL这种人必将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章子怡现在就已经遭报应了。
TOP
38#

回复 31# channelclassics 的帖子

我看过的报道说LL在日本好像比Argerich还要受欢迎.不过有可能是指年轻一代吧.

"他对音乐的理解始终停留在儿童时听故事而来的联想和想象",这一点我深有同感.以前看In search of Mozart,里面有段LL的采访,谈他对Mozart的理解,确实是还停留在联想阶段,流于表面.
TOP
39#

哎,就知道这个帖子最后要变成这样。

恩,郎朗在欧洲口碑不好,销量不好。可为啥人家在柏林维也纳的音乐会提前好几个月就sold out?现在的古典音乐演出市场里能做到这样的有几个?

音乐的诠释:骂郎朗音乐上怎么不好不好的几位,扪心自问一下,诸位在音乐方面自己有多educated?比一般人,除了多听过几张唱片,多知道一些音乐家的故事,还多出些什么?在这个基础上,一个演绎你们能听出多少细节?多少诠释?而听一个曲子和弹一个曲子,在理解这个曲子上会有多大差别,你们了解么?说个最简单的测试,放上两张唱片,不告诉你哪张是郎朗,哪张是某前辈大师,你们真能听出来谁是谁么?

于是有人又说,郎朗人品不好,哗众取宠,这种人做出来的音乐不可能是好音乐。其实做人与做音乐又有多大关系呢?我见到的大音乐家里做人差的多了去了,Starker做人在音乐学院里的口碑很差,很多人说他就是个jerk. 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的小提首席,辛辛那提的大提首席,吃喝嫖赌。可Starker这种jerk拉出来的“神圣”的巴赫,不照样也让诸位趋之若鹜么?我还是那句话,古典音乐并没有诸位想象的那么神圣。演奏者不需要多少所谓“高尚的情操”,“深厚的文化积淀”。
TOP
40#

楼上的说得很对,古典音乐当年也就是流行音乐而已.
人品和音乐没有任何关系.以前常说的做学问,要先学会做人,没什么太大的意义.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