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大多数爱乐者一样,收藏唱片以“演录俱优”为衡量标准,不过也接触过一些爱乐者特别喜好历史录音的,和他们接触了一段时间,发现其中有一些是资深乐迷,而且已经有很深的造诣,对于音乐作品的内容甚至许多如交响作品配器,独奏作品的音色速度等变化之类细节已经非常熟悉,有些甚至能做到读谱聆听,他们听历史录音时,所关注的东西和我们这类入门级爱乐者往往不尽相同,所以他们能够从历史录音中听出乐趣来。如同楼上听京剧历史录音的网友ccjbt,他肯定是在聆听过大量现代京剧录音,对京剧欣赏已经有丰富的经验,所以才能听出民国时期用钢丝录音的历史京剧录音的内涵。
另外一部分历史录音爱好者,我觉得“附庸风雅”成分多一些,他们发现一些高水平资深乐迷喜爱历史录音,于是觉得听历史录音会显得自己高水平,如此而已。不过装装可以,当真正交流时,三五句对话下来,真实水平如何其实是瞒不了人的。欣赏心得这东西既虚无缥缈但又很实在,靠背书绝对骗不了真正积累了聆听经验的爱乐者。而且我觉得音乐欣赏对绝大部分人来说只是业余爱好,装高深既不能增加自己收入,也不会增加自己欣赏音乐的乐趣,完全没必要。
还有一种情况,曾经在一唱片店见到一位顾客说要找EMI富特文格曼的《贝九》,并说自己如何喜欢这个版本,我觉得奇怪,既然喜欢为什么还要买?于是和他交谈,结果发现他家中居然还没有任何版本的贝九录音,他只是按照《音乐圣经》推荐来购买,于是我多口建议他不妨先听听立体声录音的版本,等自己对作品熟悉一些后再听这个版本不晚,结果当然是我自讨没趣。不过我这样想:如果开始就听这个果类似矿石收音机收听单声道广播声音效果的版本,能听清这部作品相对复杂的配器来吗?能听出那些潜伏于暗部的主题吗?如果连这些基本的东西都不知道,又如何去理解这个经典录音的伟大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