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家说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干巴巴的历史录音还值得听吗? [复制链接]

查看: 18382|回复: 91
1#
听古典乐也有好几年了,收碟也有上千张了,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就是现代的录音技术那么先进,重新混音制作技术又是那么花样层出,什么SACD、SHMCD、XRCD、HQCD,现在又推出K2HD系列等等,再加上留存有那么多发烧的立体声录音,干巴巴的历史录音还值得听吗?
在进来论坛之前,我从没有仔细听过海飞兹、克莱斯勒、斯乃贝尔等人的单声道录音,我听的都是一些新人推出的新录音,或许是因为我是个年轻人,所以容易收到唱片公司包装的影响吧。进入论坛后,看到那么多人对历史录音的神奇赞颂,我也不由的买了些历史录音来听,但是干巴巴的音质把原本音乐中有的美好意境给活生生的吞掉了,尤其是交响乐,单声道根本无法营造那种气势,于是我听来听去还是听回了现代录音。

当然,我不可否认,那些历史上名垂千古的大师,确实演奏得很好,比当代新一代的演奏家要好,这点相信没人有异议。但是当代的演奏家真的和他们相比,相差很远吗?他们没有能力还原作曲家的思想和作品的意境吗?比如布鲁赫的小协,大家会认为是“属于”海飞兹的,郑京和的运功和技术都不如海飞兹,但是郑的布鲁赫的小协差很远吗?不见得吧。

于是,问题来了,如果有两张相同曲目的唱片,一张是干巴巴的历史录音,另一张是新出的一个新录音,演绎上历史录音要优胜些,但是新录音也不错的那种情况,你会怎么选择?比如季西金的德彪西,和最近NELSON FREIRE的德彪西,你更倾向于哪张?不要回答什么“两个都收”之类的,因为事实上你没那么多时间精力去听完所有的录音,总要有所抉择的。


我在这里所指的“干巴巴”的历史录音,指的是一些录音年代比较久远(20--40年代)的由于当时条件限制而造成的音质比较粗糙、单薄的录音,对于50年代的单声道录音,因为50年代录音技术已经发展得不错了,我觉得50年代的单声道录音耳朵还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我也承认有不少优秀的单声道录音,至于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之后的立体声,就更加可以认同了,因此不属于我所提的“干巴巴的历史录音”。
最后编辑古典之最168 最后编辑于 2010-09-11 01:27:27
分享 转发
多建一间学校,就少建一间监狱。
TOP
2#

我的话。。。历史听得多些。。。。
详解zxw2216:
Z:我的名字;  X:希望,信心,信念;  W:Winer;
22:四平八稳,二二得四,二四得八,音译“嗷嗷” ;16:要顺;顺利,无阻;
连起来:我相信我的成功是嗷嗷顺利的!我在获得成功的路途上稳健而畅通!势必达成!
TOP
3#

季西金的德彪西 一点也不干巴巴!
TOP
4#

海飞兹、克莱斯勒、施纳贝尔的经典演绎,其韵味、内涵是现代高科技录音不能比拟的。
TOP
5#

小伙子,不是你的器材不对,就是你的阅历不够。感谢你转让的那套Anthology of the R.C.O.听了其中的几张,我已爱不释手。
TOP
6#

俺水平低,如果必须2选1的话,肯定会选择现代录音。呵呵!
TOP
7#

我觉得录音低到一定水平之后,就没什么意思了。
在一堆严重失真的声音里面寻找韵味是很扯淡的事情,我情愿在现代演奏家里面去寻觅那些美好的被继承下来的传统。
TOP
8#

吉泽金的德彪西非常丰润浑厚啊,怎么可能会干巴巴??
欢迎光临上海小古唱片屋: http://shop37048759.taobao.com/
http://gustav.taobao.com
TOP
9#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10#

老录音有怀旧作用,这个不容置疑。但是老和新的区别,用一句俗话来说也不为过:距离产生美。
新录音的详尽展示使人轻易看到不足的地方;而老录音的一些缺失展示有时候更人让人捕捉到其优美之处。
犀牛黑胶微信:rhino_vinyl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