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虚
一部电影史上的经典,宾虚的配乐也是配乐史上的经典。

(转) 故事发生在古罗马时期。耶路撒冷新任总督的部下,护民官米撒拉凯旋回到故乡,见到了儿时好友宾虚。身为犹太人的豪门旺族,宾虚的言行在自己民族中具有一定的分量。米撒拉希望利用宾虚的影响力控制犹太人的思想,让犹太人臣服于罗马帝国的统治。但宾虚不肯出卖自己的民族和同胞,两个好友就此决裂。 新任总督带领部下巡街,宾虚的妹妹在屋顶观看时不慎将瓦片碰落砸到总督。在米撒拉的阴谋下,宾虚全家以谋反被定罪。宾虚从此失去了自由,也失去了家人的消息,被卖到军舰上开始了长达3年的奴隶生活。 一次军舰遭遇海盗被击沉,宾虚救出了舰队司令官阿里士,并被阿里士收为养子一同受到了罗马大帝凯撒的接见。宾虚勇猛顽强,被阿里士培养成了竞技场上优秀的角斗士。但宾虚并没有沉醉于奢华的生活和荣誉中,在他心里没有比找到家庭的其他成员以及向米撒拉报仇更重要的事情了。 宾虚告别阿里士回到耶路撒冷,令米撒拉既惊讶又妒忌,于是向宾虚挑战战车。在比赛场上米撒拉多次暗害宾虚,最终自己却命丧车轮下。 米撒拉的死并没有缓解宾虚对罗马帝国统治的仇恨,因为他始终没有找到家人,他确信他们已经丧生。而事实上宾虚的母亲和妹妹在狱中得了麻风病,被送到了麻风谷。深爱宾虚的老管家的女儿埃斯塔最后把事实真相告诉了宾虚,宾虚找到了家人,家人却不愿走出麻风谷面对外界的鄙视。此刻,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为世人受过,宾虚发现耶稣就是他在危机时刻的救命人。宾虚被耶稣的言行所震撼,复仇的火焰逐渐平息,内心也趋于平静。而宾虚家人的麻风病也在此刻奇迹般的康复了。
《宾虚》改编自卢·华莱士的长篇小说《基督故事》,影片场面壮观,气势恢弘,荣获了11项奥斯卡大奖,创下了奥斯卡史上前所未有的纪录。它以新约时代为历史背景,以犹太人宾虚同罗马指挥官玛瑟拉之间的爱恨情仇为主线,通过个人之间的冲突反映了罗马帝国对异族异域的侵略扩张和残暴统治,表现了犹太人民反抗压迫、争取自由的决心和不屈不挠的坚定信仰。当两个人几经波折,终在赛马场上重逢,借着一场空前的马车战,他们的恩怨随着滚滚黄沙湮没在风中……
对于神的谦恭之感和敬畏之情成为影片中最具张力的一种力量,影片以"基督在世时"为特定的历史背景,探索了在基督的故乡这一特定地域中的"动荡不安的政治及宗教形势",耶稣在主人公宾虚的一生当中反复出现,但从来没有露出过面容,"那只手仿佛从天而降,从银幕之外伸进来,递给苦难者一瓢水和求生的欲望"……浓厚的宗教色彩贯穿影片始终,但这种色彩不是神秘,也不是迷信,而是一种骄傲,一种信仰,一种坚毅而深沉的力量。
《宾虚》一片成功地表现出了基督教与罗马文化的融合过程。宾虚和玛瑟拉的斗争是两种文化的较量,前者代表着新潮的基督教文化,后者正是古罗马原有文化的维护者,后者的死亡说明守旧的东西总是要消失的。从深层意义上讲,《宾虚》还带有美国政治的冷战情结。
幕后制作 为了打造真实的海战场景,米高梅决定制造出以假乱真的古罗马时期战船,于是制片方找到了一位终生致力于研究古罗马造船技术的专家。然而当米高梅的工程师Mauro Zambuto看到设计图纸时,直呼:“太重了!肯定会沉的!”不过,制片方还是按照图纸建造了大船,起初下水是成功的,但经过的船只激起了海浪,大船居然被海浪推倒。最后,制片方只好将大船放进池塘中拍摄,为了让船身平稳,还从池底用绳索固定了船体。
虽然大船总算可以堂而皇之的在天空颜色的背景下在“海面”上航行,可水池中水的颜色又成为棘手的难题,因为深棕色的池水与海水大相径庭。制片方找来了一位化学家负责将池水染蓝。不过,化学家投放了一大袋染料之后,池水非但没有变蓝,反而在水面形成了坚固的硬壳,剧组又花费了高昂的代价凿去硬壳。最终,剧组终于找到了正确的染料,池水被全部染成蓝色。在拍摄战斗场面时,一位临时演员坠入水中,全身也被染成了蓝色。
在拍摄船内的场景时,剧组发现巨大的65mm摄影机无处容身,不得不将大船弄出池塘,纵向剖成两半,放在意大利的摄影棚中拍摄。然而摄影棚空间有限,剧组又不得不截断露在船外的船桨。不过一组镜头拍摄下来,剧组发现船桨骤然变轻,演员们的划桨动作很不自然,遂派人去购买弹力活塞装置,这种装置一般都安装在门上,可以让门轻缓的自动关闭。这种装置后来被安装在船桨和船体之间,其提供的阻力让演员们找到了划桨的感觉。
·为拍摄本片,一共训练了78匹白马。
·特技人员曾教给查尔登·海斯顿如何驾驭战车,在拍摄战车比赛的场景时,海斯顿挥动缰绳,而马儿却无动于衷,正当他无计可施之时,有人突然大喊:“驾!”一时间马儿奋蹄狂奔,而海斯顿则被甩在了车下。
·战车比赛的场景由传奇特技人Yakima Canutt提供指导,他的儿子Joe Canutt则是查尔登·海斯顿的特技替身。在拍摄宾虚的战车飞跃一辆撞毁的战车时,Joe Canutt被巨大的冲击力抛到辕杆上,他奋力爬回车厢,重新驾驭了战车。这段真实的场景被得以保留,最后出现在影片中。
·体育场中的“小岛”完全是剧组的巧妙构思,因为阻挡视线,不可能出现在真正的体育场中,这种设计的制作成本要远低于雇用几千位临时演员的费用。
·在影片拍毕后,米高梅惟恐意大利当地的小制片商会利用遗留的布景拍摄自己的小成本制作,于是毁掉了所有布景。
·Miklós Rózsa为创作影片配乐花费了8周时间。
·伯特·兰卡斯特曾拒绝扮演片中的宾虚,因为他是个无神论者,而且不喜欢暴力。
·保罗·纽曼曾拒绝扮演片中的宾虚。
·罗克·赫德森也曾为扮演宾虚的人选。
·截至2005年,只有1997年的《泰坦尼克号》、2003年的《魔戒三部曲:国王归来》和本片曾赢得过11项奥斯卡奖,而且本片是这三部影片中唯一一部赢得最佳表演奖的影片。
·1970年,米高梅公司的新股东柯克·科克莱恩(Kirk Kerkorian)在清算公司资产时曾拍卖本片中的道具和服装。萨克拉曼多的一位饭店老板以4万美元拍得一部片中的战车,在3年后的能源危机期间,这位饭店老板因在公路驾驭这辆马车而被警察逮捕。
·在拍摄战车比赛的场景中,有一部稀有而昂贵的65mm摄影机被毁。
·影片的全美票房高达7000万美元,挽救了当时即将倒闭的米高梅。
·莱斯利·尼尔森曾参加米撒拉角色的试镜。
·奥黛丽·赫本曾造访战车比赛的拍摄现场,由此有传闻称她出现在片中的人群中。
·制片人萨姆·津巴利斯特(Sam Zimbalist)在影片完成的两个月前不幸病逝。
·战车比赛的场景中出现了15000名临时演员,该处外景地占地18英亩,剧组共建造了18辆战车,整个桥段用5周才拍摄完成。
·本片是第一部赢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重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