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6-2 19:54:00 发表 这个事情已说过很多次了,使用USB、1394、网口作为音频信号通信,在中转接口处是通过多次音乐文件原信息重新编译和反译的,在这些数据被打包和反译的过程中,会对原数字数据排序有所改变或丢失,与此同时也会产生数据延缓传递的制约,所以我一向也是喜欢用平衡同轴直接输出。不要忘记音乐文件播放是受时制约束的,与我们日常在无时制约束的数据文件传输时有所不同。这个事情与日常我们所说的jitter 概含是不同的。 |
呵呵,先生,如果说是别人看到了就不说了,今天遇上我算是撞枪口上了。
直接摊牌地说,我就是学这个的。可以这么讲,先生所说的“所改变或丢失”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精心设计并制造(其实并不需要花费很高的成本)的异步传输系统可以说根本不存在先生所担心所谓的“传输错误”,因为只需要在传输协议中添加检错和纠错机制即可解决这个问题。相反,同步传输系统一旦出现传输错误,则连修复的机会都没有。说起来,异步传输系统的误码率反而可以大大低于同步传输系统。
我猜先生是没有理解什么叫“异步传输”。所谓“异步传输”,简单来说,实际上就是让发送方以一个高于所需数据传输速率的速度发送数据。每次传输一定的量,当一次传输完成以后便暂停传输,等待接收方向发送方发出继续传输信号的请求。每次传输的数据都被接收方缓存在一个缓存区里,而不是直接送给DA转换器。而每次进行传输的时候,实际上信号线上的数据依然是同步传输的方式传输的;而且,即便是传输暂停的时候,信号线上很可能还会有“空帧”在不断传输,以便保持传输载波同步。
在利用异步传输线路将音频信号传输给解码器以后,解码器便可以在内部时钟(或外部输入一个时钟)的指挥下,进行DA转换。不难理解,这里的Jitter水平肯定很低,因为在这样的系统设计中,时钟发生器与DA转换器之间几乎就是紧挨着安装的;而同步传输系统则不然,同步传输系统中,DA转换的时钟来自发送端,需要经过传输线传输,不但存在传输畸变,还会受到被传信号本身的影响而进一步畸变。
---------------
我猜在有些烧友的心目中,“隔离Jitter” 听起来更像是修建一堵墙来隔离细菌和病毒一样。进而会产生“越隔离越糟糕”的想法。
其实这样想是错误的。其实“异步传输”与其叫做“隔离Jitter”倒不如叫“重建时钟”,而且是崭新的,不受任何外部干扰的“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