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56789101112» / 2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朝花夕拾:贝多芬年50张唱片 [复制链接]

查看: 108832|回复: 203
81#

张璐诗:通过这次展览,你最想对观众传递什么信息?

托马斯•莱布尼兹:我最想向观众展示贝多芬与他人的关系与联系。尤其在维也纳,贝多芬大半辈子都住在这里,他与他的资助者、学生、出版商、其他音乐同行,以及他与家人,尤其是与侄子卡尔的关系都很重要,这是展览的主题所在。

张璐诗:我们经常会读到,在这次展览中也提到,贝多芬给人留下的印象总是一个孤僻的人……

托马斯•莱布尼兹:但现实未必就是这样。他写过很多书信,跟很多人都认识,他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独来独往。

02

“很难说贝多芬是不是属于支持法国大革命的自由派”

张璐诗:我正是想确认这一点:这次的贝多芬特展中,你希望稍微打破大家对贝多芬“灵魂孤僻苦闷”的固有印象。我还留意到,这次展览的标题:“世界子民,上帝的光”。请介绍这背后的想法?

托马斯•莱布尼兹:是的。“上帝的光”是我们所展示的贝多芬手稿。他的音乐是传世之作,这早已经被证实。如果你熟知贝多芬的音乐,你也会知道他有十分重要的作品,但也写过没那么重要的音乐。比如说1814年的时候,他为维也纳会议写过一首《荣耀时刻》(Der glorreiche Augenblick)。这部作品并没有广为流传,只是为一次特别的场面而写下的。这样的作品,或许就不会传世了。除此之外,我们希望去呈现背后一些人与人的紧张关系,包括了他与别人的意见分歧和争论,还有一些解决不了的矛盾。

张璐诗:在展览中显示,贝多芬一方面大方接受王公贵族资助,另一方面又对占领自己家乡波恩的拿破仑军队表示赞赏,对歌德路遇贵族时的毕恭毕敬嗤之以鼻。你怎样看待这种矛盾?

托马斯•莱布尼兹:要去判断贝多芬的政治观点不太容易。他确实很喜欢拿破仑、张开双臂拥抱法国大革命,但同时又一直喜欢跟伯爵、公爵这些贵族们保持友善而密切的关系,而且尤其在意与奥匈帝国皇太子鲁道夫的关系。鲁道夫既是他的学生,也是他的朋友。所以很难说贝多芬是不是属于支持法国大革命的自由派。这个话题有点复杂。

张璐诗:你在策展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一些过去没有注意到的史实?

托马斯•莱布尼兹:我在处理贝多芬与侄子卡尔的关系这一章节时,发现贝多芬曾跟这位侄子的母亲争抢对卡尔的抚养权,两人因此而吵翻了脸,还闹上了法庭。很多细节我之前都不知道。两人的对峙,直到1826年时卡尔不胜贝多芬对其“望子成龙”期望的压力而试图自杀,贝多芬才放弃了争夺抚养权。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82#

奥地利国家图书馆举办贝多芬诞辰250年特展。张璐诗 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83#

粘着一簇月桂叶的贝多芬肖像画。张璐诗 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84#

奥地利国家图书馆举办贝多芬诞辰250年特展。张璐诗 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85#

特展上展出的贝多芬手稿。张璐诗 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86#

贝多芬不同时期的钢琴奏鸣曲风格赏析

王堃

摘 要: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在西方音乐史上被奉为“圣经”,他每个时期所创作的音乐作品都体现了其独一无二的艺术价值和魅力,都是其一生音乐和精神之旅的真实写照,也将不同时期的社会特点真切的反映在其艺术作品中,它的钢琴奏鸣曲有着深远的影响,促进了现代钢琴艺术的发展,其所蕴含的价值和魅力值得我们去学习。本文重点分析贝多芬不同时期钢琴奏鸣曲风格。

关键词:贝多芬;钢琴奏鸣;艺术风格

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在西方音乐史上增添了浓重的一笔,其鸣奏曲的强大艺术表现力,使其跨越了**,成为了人类文化中宝贵的财富之一。

一、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的艺术风格

贝多芬早期的钢琴奏鸣曲共8首。这8首钢琴奏鸣曲有两个鲜明的特点:第一,把传统的创作风格和贝多芬自身的独特风格结合起来进行创作。第二,由于社会背景和历史文化的发展,维也纳古典音乐派的作曲家们的经历、社会地位、思想发生了变化,从而也影响了他们创作的音乐风格。海顿的闲适没有被赋予精神内涵;莫扎特用优美、热情的表达体现了他个性化的个人思想感情;贝多芬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和自由博爱的理想赋予自己的作品之中。贝多芬早期的钢琴奏鸣曲在继承海顿、莫扎特质朴、富有哲理性、严谨等古典主义传统的同时又有所创新,他把海顿的动机开展手法和莫扎特旋律深沉的特点结合起来,创作了简洁、质朴、粗狂、热情的艺术特色,英雄性也在他早期的作品中有了初步的体。除此之外,贝多芬使作品的节奏不断的变换、休止、切分造成了动力性、不平衡感;力度的大幅度起伏等,使贝多芬的音乐作品有了个人的独特色彩。

二、贝多芬中期钢琴奏鸣曲的艺术风格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的第9首至第27首是在中期创作的,这也是贝多芬创作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贝多芬在钢琴奏鸣曲的技法上和艺术上都进行了大胆的创新。17到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反对封建传统,倡导思想自由;反对宗教束缚,倡导个性发展。这一思想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贝多芬的意识,因此,他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充分体现了追求真、善、美,摒弃假、丑、恶,倡导世界和平,人类幸福的观点。为了追求这一主题,贝多芬投身于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中,把社会的实际用作品真切的记录下来,他把自己所追求的理想和全部思想全部融入到了他的作品中,因此他的作品也是他人格的体现。在贝多芬创作的关键时期,他又把奏鸣曲的套曲结构功能和奏鸣曲的表现力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风格。

贝多芬中期的奏鸣曲中《d小调(暴风雨)》,是他所有奏鸣曲中最具有争议性的一首作品。这首奏鸣曲的思想、内容、甚至地位都受到很大的争议。关于这首作品的思想,罗曼·罗兰认为,《暴风雨鸣奏曲》中贝多芬把自己的思想直接表达了出来。这充分说明贝多芬在《暴风雨鸣奏曲》把对立性独具一格的表现了出来,它突破了《月光》中在达到高峰时感情的动荡、心灵的苦难的特点,而是把民间的曲调和社会的悲欢结合起来,充分肯定人民的作用,这首奏鸣曲同时也是美学和伦理学的新突破。

三、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的艺术风格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的最后五首及第27首至第32首是在晚期创作的。这五首鸣奏曲是贝多芬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奏鸣曲的基础上创作的,体现了他炉火纯青的艺术创作境界,因此每一首都堪称经典。贝多芬晚年在进行创作时要克服精神危机、家庭纠纷等困难,但他用无比坚定的意志进行创作。贝多芬晚期的奏鸣曲感**彩浓厚、思想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个人主观意识,是其复杂、内省、深沉等内心世界和动摇与坚定并存、痛苦与希望并存等复杂感情的真实写照。这一时期的奏鸣曲中英雄性削弱,取而代之的是抒情内省性;标题性减弱,取而代之的是抽象和复杂性。在曲式结构上,这一时期的奏鸣曲结构摆脱了传统的规则,形成了完全自由化的結构。这一时期的作品注重对心理的探索,浪漫主义思维、深刻的哲理性被充分赋予到作品中,形成了这一时期作品的风格特点。在贝多芬的最后五首钢琴奏鸣曲中,《将B大调第二十九(锤子键琴)奏鸣曲》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的特点有:第一,对于创作的主题和动机,是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得出的,并且要把主题和动机的最大潜力挖掘出来。第二,有意使分界线模糊从而获得持续性。这一时期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音乐极大的超越了之前的所有音乐,改变了之前的形式和风格,更加具有独特性和独立性,使情感和思想得到了彻底的解放。他的作品中蕴含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社会的思想。

贝多芬的32首奏鸣曲贯穿于他的音乐创作生涯的不同时期,反映了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变化,他通过自己高超的创造技巧把每个时期的社会现实真实的反映出来。他的钢琴奏鸣曲的风格特点也随着**的发展不断创新和完善,他对钢琴奏鸣曲的革新和完善对现代钢琴艺术的发展依然有着重大的影响。它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和精神魅力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和学习。

四、结语

贝多芬一生所创作的音乐体裁很多,但钢琴奏鸣曲在他的音乐遗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创作的钢琴奏鸣曲这一艺术形式推向了巅峰,他的32首钢琴奏鸣曲也成为了今天钢琴学习者必练的曲目之一。以上本文介绍了贝多芬早、中、晚三个时期钢琴奏鸣曲的不同风格,旨在让我们获得贝多芬钢琴奏鸣的艺术价值和魅力。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87#

维也纳贝多芬博物馆重新开放:

http://picture.yunnan.cn/system/2020/07/03/030763897.shtml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88#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89#

贝多芬生平不断搬家,因此,今天,贝多芬故居应该是很多的。
但贝多芬最有名的故居应该有两个,一个就是波恩巷20号。
另一个就是上面这个,在维也纳郊区。
如果没有搞错的话,就是海里根斯塔特小镇的故居,
这个故居之所以这么有名,是因为贝多芬在这里写了海里根斯塔特遗嘱。
贝多芬在这里的时光,是他一生的转折点,他在这里战胜了绝望,从死亡的边缘走了回来。。。。。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90#

波恩巷20号是贝多芬的出生地,也是今天最有名的贝多芬博物馆。
但贝多芬17岁就去了维也纳,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维也纳渡过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