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单声道老录音才是真正原汁原味的高保真! [复制链接]

61#

qy123 在 2007-3-2 16:55:19 发表的内容

欣赏老一辈音乐家的艺术,除了单声道老录音别无选择啊,但单声道老录音的确是低保真:)


和您一样无奈。
TOP
62#

小提琴是最难录好的.我也知道老录音的种种缺陷,包括前面各位所讲的都有道理,但奇怪的是"超级小提琴之声"却能完美的保存下来,而现代录音却不能.很明显的,克莱斯勒,海菲滋,胡伯曼,西盖蒂,年轻梅纽因,蒂博,奥依斯特拉赫,每个人的Tone都不一样,都美,却美的不同,这就是我所谓的"超级小提琴之声"尽管转成CD损失不小,但还是可以明显分别,唯一一次听78转,那个声音啊,好的让你不相信是70年前的古董,现代转制的CD简直没法比,差距太大了!
试问现代新录音能做到吗?现在的克莱默,帕尔曼,阿卡多,穆特,明茨,郑京和,穆络娃的代表录音我都听过,大多数不看封面的话我真的不知道是谁拉的.除了这辈的修养不如老大师,没有个人标志性的Tone 以外,现代录音难辞其究!其中的两位我曾在同样的距离听过现场,发音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唱片好很多.为设么老录音能做到的现代录音做不到?





classicrach 在 2007-3-5 1:52:56 发表的内容
hyao 在 2007-3-4 22:25:47 发表的内容
[

什么是美好的小提琴音色与音质?


楼主的这句话实际上是我们分歧的实质,你追求的是小提琴音色与音质的“美好“,并将之等同于所谓的象真度。但很不幸————美与真不总是同义的。

录音技术的进步,单声到立体,模拟到数字,这些追求的是真。至于你听到的不美好,有多种可能,如所谓艺术标准的下降、如过分应用现代混音技术等等。将这些问题归罪于录音技术的进步就不合理。

说到底,美是一个主观的概念,你可以喜欢这喜欢那,但真却是客观的标准,不能随你高兴地说。真的声音可以听来很美,但也有可能很糟。这不可怕,可怕的是糟糕的声音都听来很美,那才有问题。

早期的单声录音事实上都有极明显的高频损失,这往往会造成音色的讨好,因为这相当于加强了中低频,楼主喜欢这种音色,相信也会找到很多同好,但说这叫真实,进而说现代录音技术如何如何,那就变成了一种奇谈怪论了。
TOP
63#

一夜九次郎 在 2007-3-2 17:16:48 发表的内容
我不理解音乐意味着什么

我只是一味地消遣

前辈听碟已经到了柏拉图精神听碟的境界

俺还是处在听消闲且不需要加入谁谁谁精神的初级阶段

现在你的路还不适合俺


Don't pretend to be modest. You know yourself.
TOP
64#

ludwig2000 在 2007-3-4 21:53:54 发表的内容
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井水不犯河水。

听历史录音的人用不着说听新录音或者发烧的人浅薄,发烧的人也犯不着说听爆豆音的虚伪,只要大家都能各自乐在其中就好了。为什么总有人想争出个子丑寅卯?
TOP
65#

转隔壁可能是录音师朋友的
“支持楼主的话题。
单声道录音好搞啊!立体声录音总是让我在摆位、环境上折腾个不停,什么声场啊、定位啊等等,最明显、头痛的是有些立体声的独奏录音,两个喇叭出来的声音总是耦合不出独奏乐器的位置和形体(只能听到乐器在厅堂的混响声),越是晚近的录音越是这样,另外,单声道录音听起来也暖厚、舒服一些。
我最近也喜欢起了早期录音,除了声音好搞以外,还有那个时代大师们的艺术素养和独特个性使我着迷。 ”
为什么简单又好声的单声道大家都看不起?是技术进步还是退步?
TOP
66#

楼上的理解比较客观,尽管还不是我的原意.
TOP
67#

hyao 在 2007-3-2 15:19:19 发表的内容
。。。。。。而资深乐迷则偏好克莱斯勒,艾尔曼,海菲滋,米尔斯坦,奥伊斯特拉赫,年轻梅纽因,追求的是音乐的诠释.泾渭分明.。。。。


楼主有统计?资深乐迷都偏好单声道?
我开始听古典音乐,就喜欢单声道录音,但听了几年,无所谓了。什么好听什么。
别太偏激。
TOP
68#

hyao 在 2007-3-4 22:47:20 发表的内容

您注意我的观点单声道好于立体声的前提是5件乐器以下的室内乐,不包括大乐队和交响乐。就我的实践,5件乐器以下的根本就不需要立体声。如钢琴独奏还有巴赫的大提琴小提琴无伴奏,用单只麦克风拾音,不用加入任何味精,单声轨制版,重放时用单只的全频音箱放声是最完美的方式。单件乐器本来就是点声源,要立体声干吗?多件乐器,只要是不大于5件的,重点在于各件乐器之间的音量平衡,单只麦克风也要好于多只麦克风的。


我注意到了,您是不是觉得您的实践就能代表科学?您知不知道为了探索声音奥秘,世界无数的科学家经历了多少次的实践?现在的声学发展哪一项不是无数次的实践结果?

在您的意识中,是不是单纯的把“立体声”定义为声源范围,我觉得您对“立体声”本身的认识是有偏差的。

立体声是根据双耳效应原理进行录制的,也就是说,我们是用两支耳朵听分辨声源的,我们的两支耳朵其实就是两支拾音器,声音由声源传到左、右耳的时间产生微小的时间差,形成声源的真实位置。这就是人为什么要长两支耳朵的道理。因为一支耳朵不能使我们得到真实的声音,同样,人长两支眼睛,也是为了重叠来得到真实影像。


我们听耳机,如果只使用一支耳朵听单耳机,您会发觉非常的不舒服,如果使用两支听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我们去电影院,如果音箱的摆位稍有差错,我们都能听出来,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我们的双耳效应。如果只摆单声道的音箱,我想这个电影院就不用做生意了。

回到您讲的5支乐器的问题,您的想法非常天真,也很幼稚。以为声源少就不需要左右拾音,这其实根本不在于声源多少的问题,而是在于声音有没有很好的被还原。按照您的逻辑,其实应该讲,只有一件乐器的时候才应该听单声道,如果有第二件乐器,那么你单声道就不能反应两件乐器的位置?除非此二件乐器的位置是重叠的。

但问题在于,即便一件乐器,如果按您的逻辑,为了得到真实感,我们应该用一支耳朵去听,为什么呢,两支耳朵的位置不同,其中相差您一个脑袋的距离,这样是不是不完美了呢,所以,我建议您以后听单声道,不仅要只用一支音箱,而且只能用一只耳朵。

祝您得到您的快乐。
最后编辑lzyyj
TOP
69#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最后编辑plczj
TOP
70#

克莱默、帕尔曼、阿卡多、穆特、明茨、郑京和,穆络娃录制的这些东西,想是主要为了愿意用两只耳聆听的人灌录的吧。先入为主的观念使人不可能明鉴是非,既然有观念了,那又何必在乎以上所列糟粕之间的差异呢。不知道是谁拉的,很正常,因为你至少知道这拉的人是在为立体声拉。
TOP
71#

从明天开始听矿石收音机:)
TOP
72#

appreciate! A.B.M.
before the microphone appeared (1925),the enginers used a large horn to focus sound and dumped in disk direct. so that is a sound we listen artists face to face.
they dont understood me not due to my very bad English,the must is they dont know the recording history and characteristic.so,they dont like mono are due to not be familiar with history sound.
when i use Chinese,that is a DIRECT way like mono,and when i use English,that is DDD,it come to me not direct ,even i mark them clearly,but surely not quite fit what my idear.
最后编辑weiarc
TOP
73#

我的阅读理解:

[单声道老录音才是真正原汁原味的高保真!

本人是上海的历史录音爱好者,家中购入的正版CD,七成以上是1960年前的单声道录音,主要是弦乐,钢琴,爵士重奏,人声.不听交响. 就拿小提琴录音来说,烧友喜欢的一般是帕尔曼,穆特,阿卡多,拉卡杜斯之流,追求的是"松香味".而资深乐迷则偏好克莱斯勒,艾尔曼,海菲滋,米尔斯坦,奥伊斯特拉赫,年轻梅纽因,追求的是音乐的诠释.泾渭分明.前者一般是中,新生代,最新的4D录音技术;后者都是老掉牙的古董,很多CD都是从78转唱片翻录的,暴多的"炒豆声"又是MONO.但只要琴音一出来,那个味道啊,让您忘却所有的音响性,只有音乐,感人心扉的音乐.这才叫音乐性.]

乐器少的名家历史录音尽管是单声道却较现代名家的录音更能让人忘却“音响性”而专注于音乐性。

[之所以发生上述情况除了老大师的诠释更有个性音乐修养更高以外,主要原因我觉得是现代录音技术的误区,首先麦克风靠的过近,导致的结果小提琴的声音一个样,分不清是谁拉的;其次美学追求有偏差,过分追求频响,动态而忽略音色的表现.曾听过某发烧小提琴录音,提琴手的呼吸声都录的一清二楚,但主角的提琴声实在录的不真实.这点老录音的工程师好的多.咨询了专业录音师也验证了我的猜测, 现在流行的4D、3D录音,拾音后,都是用D/A和A/D,再加上激励器、等化器、均衡器等等器材,通过各个录音器材上各个按键的推上推下推出来的,按照他们录音的朋友们说法,发烧友们本身就是在听罐头音乐。相比较老录音才是真正原汁原味的高保真.]

现代录音有误区,技术过剩。但无法理解:"过分追求频响,动态而忽略音色的表现"。 没有频响, 动态,何来标题所说的:原汁原味的高保真?也许作者的意思是:不追求频响, 动态的历史录音,更能给人“原汁原味”的感觉。


[受本坛某大侠的启发,组建了一套单只喇叭的单声道听音系统,用来听历史录音和小编制室内乐.箱是DIY的5寸Goodmans全频(上面高音不发声的,内部已旁路),功放是北京高人的两分体2A3单端直耦,CD机是老CEC的五牒连播.其实除了本身就是单声道的老录音,小提琴/大提琴无伴奏,吉它独奏,钢琴奏鸣曲等单件乐器(包括人声)的立体声录音如用单声道系统放音效果反而更好.除了少数的发烧录音(特强调定位,声场,现场感的),5件乐器以下的室内乐都是一个喇叭好过两个喇叭的.这是我的真实听音感受!当然大型交响乐爵士大乐队不推荐单声道.欢迎各位讨论!]

小规模乐队单声道作者认为“更好”。


总结:

乐器少的名家历史录音尽管是单声道却较现代名家的录音更能让人忘却“音响性”而专注于音乐性。

现代录音有误区,技术过剩。不追求频响, 动态的历史录音,更能给人“原汁原味”的感觉。

小规模乐队使用单声道录音,作者认为“更好”。

请原作者更正。
TOP
74#

hifi40cn 在 2007-3-5 13:58:24 发表的内容
hifi40cn 在 2007-3-5 13:55:33 发表的内容
这张的第一首是单声道,的确不错!!!
[upload=jpg]Upload/200735140351098.jpg[/upload]
TOP
75#

1
最后编辑hifi40cn
TOP
76#

classicrach 在 2007-3-2 18:52:20 发表的内容
楼主的乐器的像真度不知所谓何来,没有频率响应的准确,那里有什么小提琴正确的音色,动态范围受限的钢琴录音也不可能谈得上什么逼真。

喜欢这种阉割的声音,本来也没什么,但说这叫做逼真,这就是叶公好龙了。



我始终觉得,听高保真,定位可以马虎一点,分析力可以差那么一些,可是有一点,乐器性质的本身却一定要真,男高音要像Tenor,钢琴要像钢琴,提琴就得像提琴,要不然保真度就失去了真的意义。可是恰恰就在这点上出了问题,尤其是小提琴。究竟什么是美好的小提琴音色与音质?现代都倾向于亮,但却是硬的音色与音质。除了现代审美观念的变化,也有录音技术的“进步”,听惯了镀铬的小提琴声,已使很多人逐渐忘记,甚至不知道真正美好的小提琴声是怎样的。不但如此,甚至认为这种镀铬式的琴声,就是正规的小提琴琴音。正是久入鲍鱼之肆不闻其臭。
TOP
77#

hyao 在 2007-3-5 11:22:01 发表的内容
楼上的理解比较客观,尽管还不是我的原意.


我也觉得你真诚地想去客观一下,但可惜还不是mono的原意。
TOP
78#

根据您的解释更证明我的观点.单一声源,用单麦克风拾音,无分频器的单只全频箱还原是最保真的.人的两只耳朵是在声还原的时候才起作用的(特别对单一乐器)录音的时候用得着提前用两只麦克风分别录然后再混音成所谓的根据人的双耳效应所以要录两声轨吗?还没到这一步呢!录音在于真实记录现场的声音(客观存在的声音),人耳的原理构造是在声音还原的时候才起作用的.
立体声刚出来那会儿,老乐迷很不习惯,因为现在都是立体声了,不习惯也不行了,但并不是说听惯的声音就是对的..丝毫没有否定立体声的贡献,但有其适用范围.并不是都好,典型如单件的乐器(包括人声)就是单声道录音更符合人耳的构造.人耳是很复杂的,用的着你画蛇添足在没到人耳之前就为人耳考虑这考虑那吗?
5件乐器以内的室内乐,好录音的标准是什么?不是要反映每件乐器的位置,我们听的是音乐,而不是定位!重要的是声平衡,也就是小提琴的声音不能盖过大提琴的声音.这点对单麦克风的摆位要求极高.用多麦克风的唯一理由是偷懒,可以靠后期"做"到平衡.这就是典型的罐头音乐!





立体声是根据双耳效应原理进行录制的,也就是说,我们是用两支耳朵听分辨声源的,我们的两支耳朵其实就是两支拾音器,声音由声源传到左、右耳的时间产生微小的时间差,形成声源的真实位置。这就是人为什么要长两支耳朵的道理。因为一支耳朵不能使我们得到真实的声音,同样,人长两支眼睛,也是为了重叠来得到真实影像。


我们听耳机,如果只使用一支耳朵听单耳机,您会发觉非常的不舒服,如果使用两支听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我们去电影院,如果音箱的摆位稍有差错,我们都能听出来,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我们的双耳效应。如果只摆单声道的音箱,我想这个电影院就不用做生意了。

回到您讲的5支乐器的问题,您的想法非常天真,也很幼稚。以为声源少就不需要左右拾音,这其实根本不在于声源多少的问题,而是在于声音有没有很好的被还原。按照您的逻辑,其实应该讲,只有一件乐器的时候才应该听单声道,如果有第二件乐器,那么你单声道就不能反应两件乐器的位置?除非此二件乐器的位置是重叠的。

但问题在于,即便一件乐器,如果按您的逻辑,为了得到真实感,我们应该用一支耳朵去听,为什么呢,两支耳朵的位置不同,其中相差您一个脑袋的距离,这样是不是不完美了呢,所以,我建议您以后听单声道,不仅要只用一支音箱,而且只能用一只耳朵。

祝您得到您的快乐。[/quote]
TOP
79#

我力求客观.以上都是我的实践,您可以不相信,但如果有条件试一下的话,可能大多会同意我的观点.爱好单声道历史录音的话可以试着拿掉一个音箱,听听有何不同!喜欢单件乐器的,也可比较拿掉一个音箱的立体声录音听上去如何?两者都应该有所该善的.喜欢折腾的还可以比较到底几件乐器以上是立体声的好,我试下来是5件.
我的观点一直是音乐类型决定器材类型,除了卧室的这套单声道听音系统,客厅和听音室的都是双声道系统.配置都是全频箱加单端单管胆机,机器的档次也在同一层面,综合考虑器材搭配,听音环境,录音优劣听下来的结论就是如我所说:大部分情况下,单只喇叭+单声道录音(或者立体声录的单件乐器)都是最好的;5件乐器以下的立体声录音也是单只喇叭放音好于两只喇叭放音的.有兴趣有条件的可以实践!道理以上我也讲了些,个人理解和大家讨论!
TOP
80#

hyao 在 2007-3-5 13:18:14 发表的内容
我从未说过现在的大师是糟粕.只是奇怪他们的录音怎么听上去都差不多,但听过两人的现场是完全不同的,这点差异老录音就能捕捉到!而新录音却做不到!


老录音水平参差,光听炒豆声就能区别是哪个录音了。
新录音没有一定听音经验的初哥很多时候难以分出演绎的区别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