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http://hk.rd.yahoo.com/blog/mod/art_title/*
http://hk.myblog.yahoo.com/chankaiming/article?mid=621]
是最真確還是最不真確Beethoven Symphony No.3 Eroica[/url]
網誌分類:Beethoven |
網誌日期:44分鐘前
自八十年代起,「本真運動」(Historical Informed Performance)如火如茶,音樂家從考古學家中得知貝多芬時代的樂器構造,又指出貝多芬的古典時期樂隊人數比較小;他們又批評前一代指揮捧下的貝多芬音色過於厚重,速度過慢,揉弦過多,和貝多芬原意相違。
先是Norrington 一石激起千重浪,以全古代樂器演奏,隨之較出色有Gardiner。到九十年代初,人們對古樂尖酸又無情的演奏感厭倦,Harnoncourt 率先以現代樂器,室樂小樂團的編制,奏出透明輕快的音樂,一時大受歡迎。隨之David Zinman 更進一步,找來全新較正的樂譜演奏,影響所及,Abbado 和Berlin Philharmonic ,Simon Rattle 和Berlin Philharmonic 的貝多芬交響樂全集也是以此手法演奏。
我選取David Zinman 和蘇黎世音樂廳樂團的版本。由於小樂隊關係,音色清晰透明,聲部對位清晰。速度也驚人地快,樂段風一樣飛過,演奏也很出色,輕重得宜。
雖然David Zinman 想將我們帶回貝多芬的時代,但我實在對這「本真運動」的英雄交響曲有甚多微言。在此高速演奏之下樂曲聽來輕快,但音符背後的深意就忽略,第一三四樂章還可,但第二樂章只用十二分鍾演奏就令人感覺缺乏足夠時間去探索這偉大音樂的深意。是更真確的演繹還是更不真確?還望指揮們反思這問題。
但是Zinman 在貝多芬第一,二,四,七交響曲的表現卻是出色的,真是比Karajan, Klemperer 等聽來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