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音响随笔之浅聊大箱子与小箱子 [复制链接]

141#

约翰李这个帖子可以顶
逗你玩儿
TOP
142#

晚上听了EMI老罗的BACH大无,感觉很舒服。

BACH的大无是我比较的曲目,从卡萨尔斯到王健,我有好些版本。不过老罗的版本听上去感觉最舒服,温暖柔韧。录音也不错。大公司的录音,比较平衡自然,不刻意做作。周围的朋友喜欢老罗的也挺多。
TOP
143#

晚上听了EMI老罗的BACH大无,感觉很舒服。

BACH的大无是我比较的曲目,从卡萨尔斯到王健,我有好些版本。不过老罗的版本听上去感觉最舒服,温暖柔韧。录音也不错。大公司的录音,比较平衡自然,不刻意做作。周围的朋友喜欢老罗的也挺多。
TOP
144#

来自英国著名的人像摄影师Andy Gotts的近期作品《偶像》,对象为好莱坞传奇明星,照片中的人物没有经过任.
标题: 来自英国著名的人像摄影师Andy Gotts的近期作品《偶像》,对象为好莱坞传奇明星,照片中的人物没有经过任何化妆和造型,真实地呈现面部的每一个细节

内容:
作品中的人物分别是:罗伯特·德尼罗(Robert De Niro)、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阿尔·帕西诺(Al Pacino)、劳伦·白考尔(Lauren Bacall)、杰夫·布里吉斯(Jeff Bridges
7f9e9b4dgw1dsut66bkfej.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5/14 22:24:41 上传)

7f9e9b4dgw1dsut66bkfej.jpg

TOP
145#

这组照片感觉很酷,类似的照片做成黑白的,本地的东方莱蒙影城里也大幅挂着。

网络上交流,还是视觉艺术最直观,最直接,打动不打动你,有没有意思,不管是在什么电脑上,一眼便知有没有感觉了。

不象用语言来描述声音,很多都是胡扯和瞎编,出于各种动机和原因。即使想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觉,也有个转换和损耗问题。就象读西文小说,读原文和读译本永远不是那一个味。
TOP
146#

现在对音响器材硬件评论不大感兴趣,即使上网基本上也不大关注这类帖子。  
港台音响杂志已经几年不买,“高保真音响”和“现代音响技术”到图书馆借书的时候随手翻翻,每本阅读时间不超过10分钟。即便是软件介绍文章也不大认真看,一来不少是唱片公司软文,二来也并不大系统,深入,大多是短短的泛泛而谈。古典音乐的介绍,我觉得备有朱伟团队编的上下两卷“音乐圣经”已堪足用。

倒是听音乐的时候,时常能想到点相关或不相关的想法,有兴趣和精力便在电脑上记录下来,要说有没有什么意义也谈不上,只是个记录而已。音乐还是要自己一部部听,写不写点什么倒是无所谓的。
TOP
147#

在浮躁的地方看看热闹,也算还不能尽脱小市民的浮世绘式趣味。
在安静的地方些点东西,也算是从象牙塔里的轻松远眺。

这样的生活,也是很好。
TOP
148#

音乐重播系统,一个还原像真度,一个艺术家的感情表达是音响重播最重要的。
没有一个艺术家(人声,器乐或乐团)的表演或演奏是呆木平直的。如果一套系统给你不像真,又感觉呆呆的,听得索然无趣,那一定是有问题的。
TOP
149#

是的,像真度是比较难达到完美的,因为牵涉到很多硬件条件。

实际上各大音响流派真能做到完全的,毫无隔阂的像真度也真是少之又少,无论多贵的,绝大部分听上去还是罐头音乐,音响味。大多数只是个感觉上接近多少的问题。

大部分音响品牌实际上卖的是另一点,就是他们对音乐还原感情还原的理解和表达,或者说就是风格。所以同一张唱片,用瑞宝系统听,就是瑞宝的感觉,用MARK听就是MARK的感情特色。其中又可以细分为音质,音色等等可分析项目,实际上归根到底就是一个感觉,出发点是自己的审美观和口味。
TOP
150#

有大快乐的人,必有大哀痛;有大成功的人,必有大孤独;这就是情感的节奏。
6a6b7068gw1dszb7r5wbfj.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5/16 20:22:52 上传)

6a6b7068gw1dszb7r5wbfj.jpg

TOP
151#

我觉得FIM唱片公司的唱片制作的痕迹浓了些。艺人的水平也不算高。(大多是翻制的一些不知名小公司的唱片)
偏音响性,感觉不是很有内涵和耐听。而且概念炒作得厉害,一会这个御碟一会那个宝碟,价格搞得很高。
TOP
152#



我原先也看了书买过不少FIM的唱片,努力地想听到杂志上描写的那种效果。

不过后来就越听越少了。我现在还是喜欢5大唱片公司的唱片,当然也不是全好。好的好在平衡自然,舒服耐听。不突出什么,但给你更自然像真的感觉。
TOP
153#



不过我发现发烧友中,喜欢这种制作性强的唱片的人还是满多的。

国内发烧唱片公司基本上都是FIM风格的徒子徒孙。人声三丽从表演到编配都是走这路子。

而爱乐者基本还是喜欢5大的多。这里面实际上有一个无形的分水岭。
TOP
154#



古典唱片中,我比较认同和推崇的是EMI为老切出的一个系列的唱片。

这些唱片其实还不是EMI唱片的录音师录的,是老切当年自己找的录音师现场录的。老切身故后其子授权给EMI出版发行,EMI在出版时重新作了一下后期。

老切的演绎这里就不展开说了,我各人非常喜欢。就是这些录音,也是自然平衡耐听的典范。一点没有国内发烧录音的那种咋呼劲,突出感,制作感,但是一切尽在其中,空间还原感和韵味均属一流,让人很轻易地就听进去了。
TOP
155#

此外汪德在RCA,腾斯泰特在EMI的一系列录音也是相当不错的,演录俱佳。

我买了后推荐给全套爱乐的朋友,他们的感觉和反响也都很好。
TOP
156#

刚才到常州大剧院去吧今年下半年的几场可以听一听的音乐会的票买了:

1,7月27日,东方雅韵----民乐系列音乐会。

2,8月23日,中国爱乐四重奏与民乐的对话。

3,10月5日,谭小棠钢琴演奏会。

4,10月12日,张乐小提琴独奏音乐会。

5,12月7日,中国歌剧舞剧院民乐音乐会。

提供一下信息,本地感兴趣的本地爱乐朋友也可去欣赏欣赏。我觉得爱乐者可以多在音乐厅碰碰头,不一定非只在器材面前论高低。


其他本地爱乐者有想去听以上音乐会的,也可自行去大剧院购票
TOP
157#

我的过程就是小箱子到大箱子,现在又回到小箱子,但心里还想着大箱子。真tmd纠结。最好是一妻一妾。一妻数妾?不敢想。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158#

原帖由 白了头一夜间 于 2012-6-12 17:58:00 发表
我的过程就是小箱子到大箱子,现在又回到小箱子,但心里还想着大箱子。真tmd纠结。最好是一妻一妾。一妻数妾?不敢想。


如果有足够的空间,财力,时间,又有合意的大,小系统,多弄几套也不错。

我觉得关键是无论大小,最重要是自己合意,中意。
TOP
159#

天天听古典,昨天晚上听了两张比较轻松点的。

一张是美国GRP唱片公司创始人,也是著名的JAZZ键盘演奏家戴夫格鲁辛的精选集。美式风格的节奏明快,表达直接,爽利劲挺。在流行的节奏下,也不乏优美之处。

然后又听了一张POLYDOR公司94年出品的杰出音乐剧家劳埃德韦伯的精选集。其中有我最喜欢的一首音乐剧歌曲,由克里夫理查德和莎拉布莱曼合唱的“ALL I ASK OF YOU".两把极富魅力的天生好声线,在优美旋律和情感的衬托下,听得我荡气回肠,不能自已啊!
最后编辑约翰李 最后编辑于 2012-06-15 10:59:06
TOP
160#

这首歌,芭芭拉史翠珊也唱过,但是没有英国的两人组合有味。我非常喜欢听,英国的猫王。他的《OCEAN DEEP》,是我接触理查的最早歌曲。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