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122232425262728» / 4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多年未出山,普及电影原声兼总结贴--37页 20. Gabriel Yared [复制链接]

查看: 283803|回复: 415
241#

原帖由 zjize 于 2011-1-6 1:10: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xiaobaxi 于 2011-1-6 1:00:00 发表
似乎是被遗忘了的电影配乐大师——武满彻[table][tr][td]单听听曾跟他合作的日本导演名单已经掷地有声:小林正树、筱田正浩、大岛渚、勅使河原宏、黑泽明、成濑已喜男、今村昌平、市川昆……但其实配乐家武满彻本人的名气早就受人注目,音乐才华也不单止依附于电影之内。
img090.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7 0:57:44 上传)

img090.jpg

img089.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7 0:57:44 上传)

img089.jpg

img088.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7 0:57:44 上传)

img088.jpg

img088.JPG1.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7 0:59:22 上传)

img088.JPG1.JPG

img086.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7 0:57:44 上传)

img086.jpg

0929acdfacd993224854037f.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7 0:57:44 上传)

0929acdfacd993224854037f.jpg

90ef2fc40abad9fa38db4977.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7 0:57:44 上传)

90ef2fc40abad9fa38db4977.jpg

8f90611321637a9e6538dbda.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7 0:57:44 上传)

8f90611321637a9e6538dbda.jpg

8b7ca066031cec04ab184cc9.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7 0:57:44 上传)

8b7ca066031cec04ab184cc9.jpg

7ba2fbf71f301134720eec9f.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7 0:57:44 上传)

7ba2fbf71f301134720eec9f.jpg

最后编辑burt5177 最后编辑于 2011-01-07 00:59:22
TOP
242#

原帖由 zjize 于 2011-1-6 23:55:00 发表
下一个是偶喜欢的一个美女作曲家,Eleni Karaindrou 卡兰卓
(转)Eleni Karaindrou (1942 - ?)
[img]http://bbs.hifi168.com/upload/2011/01/06/5/6793167111996.jpg[/img
add36a225e29e2e0d7cae2d9.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7 1:10:01 上传)

add36a225e29e2e0d7cae2d9.jpg

091af13b189327f915cecbd8.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7 1:10:01 上传)

091af13b189327f915cecbd8.jpg

f514234344da0f0472f05d4f.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7 1:10:01 上传)

f514234344da0f0472f05d4f.jpg

TOP
243#

墨西哥电影《叶塞尼亚》有没有出过原声?
TOP
244#

原帖由 素数 于 2011-1-7 1:47:00 发表
墨西哥电影《叶塞尼亚》有没有出过原声?


这个以前很多同志都关心过,包括<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沸腾的生活>甚至<追捕>大家都拼死以求过,是真没有!!!国内也许有过个把主题改编的零散小东西,实在是没多大意思了.
最后编辑bodyheat 最后编辑于 2011-01-07 01:58:07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245#

回复 244# bodyheat 的帖子

谢谢。今晚我去了白云国际会展中心听了一场《中外影视名曲音乐会》,节目单共有十六首影视曲子,不能一一介绍了。最喜欢的是电视剧《大宅门》的配乐,那个琵琶太棒了!最不喜欢却是企望最高的《时光倒流七十年》,搭配电子合成器模拟的钢琴,全变了味。但,我还是给广州交响乐团很高分的!
《追捕》的《杜丘之歌》是我在钱柜K歌时必唱的。《叶塞尼亚》的主题曲每次听了,我会泪光闪闪,呵呵,闪着泪光想一个人是一种幸福。
TOP
246#

原帖由 bodyheat 于 2011-1-7 1:56:00 发表
原帖由 素数 于 2011-1-7 1:47:00 发表
墨西哥电影《叶塞尼亚》有没有出过原声?


这个以前很多同志都关心过,包括<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沸腾的生活>甚至<追捕>大家都拼死以求过,是真没有!!!国内也许有过个把主题改编的零散小东西,实在是没多大意思了.

用DVD抓轨制作。
TOP
247#

73. 尤利西斯的凝视
看见卡兰卓的照片,可以想向她年青时有多漂亮(有大佬愿意上传一张么?),没有去演电影简直有点浪费人才。回想起第一次听到这张CD时,简直觉得这样的音乐不应该属于人间,而应该属于天上,属于希腊的诸神。如同冰雪一般纯洁、冰清玉洁般的音乐,不食人间烟火,美到一种极致。
(转)


专辑名称:《Ulysses' Gaze》
专辑艺人:Eleni Karaindrou
专辑类别:原声音乐1CD
发行公司:ECM 1570
发行日期:1995

相关评论:

海伦卡兰卓(Eleni Karaindrou),被称为希腊大导演安哲罗普洛斯(Angelopoulos)的御用作曲家,因为他们自1982年的相识之后便开始了超过20年的长久合作,卡兰卓去年最新的作品,一张标题为“Weeping Meadow”的唱片,也是安哲罗普洛斯的同名影片的中的音乐,这已经是他们的第七次合作,而此前几乎他们的每一次合作都广受好评。尤其是1995年的《尤利西斯生命之旅》,以及1998年的《永恒与一天》。无论是艺术电影的角度,还是从纯音乐的角度,或者是从电影与音乐的相互配合,这两部作品都可以被称为经典了。

《尤利西斯生命之旅》

神话与电影

尤利西斯,其实就是希腊神话中的奥德修斯(Odysseus),是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的人物。他在神话中是一个大智大勇的英雄,岛国伊萨卡的国王,传说在特洛伊战争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木马,就是他设计的。他也是《伊利亚特》的续篇《奥德赛》的主角;《奥德赛》这部史诗,就是讲述特洛伊战争结束后,他与其他众位希腊英雄在海上漂流十年,经历各种磨难之后终于得以重新回到家园,重新被国人接受,与家人相认、团聚的故事。

而这部《尤利西斯生命之旅》则是借喻了尤利西斯这个神话人物的形象,描述一位希腊电影制作人,A,在离别故乡三十五载之后重回家园,走遍战火纷飞、饱受创伤的巴尔干半岛,寻找一对兄弟导演在世纪初拍摄的三卷已经失落的未冲印电影胶片。

就如同卡兰卓其他几张在ECM公司制作的电影音乐唱片一样,这张《尤利西斯生命之旅》中的曲目也并非是简单地按照在电影中出现的顺序排列,而是在她与唱片制作人弗雷德•艾歇尔(Manfred Eicher)的深思熟虑下,经过重新选择、编排的。经过从音乐的角度重新考虑和组织那些音乐素材之后而产生的这张唱片,具有自身的思想, 是不需要作为电影附庸而存在的。

音乐意象

在她的音乐中,卡兰卓遥遥向我们伸出手来,引导着我们的目光,在历史的废墟中踯躅而行。在她的音乐中,我们的思绪穿越地域,凝视河流,山脉和旷野;穿越历史,凝视文明,战争和杀戮。聆听着这张唱片,仿佛就像跟随着电影中的主人公A,在跋涉与寻觅中,体验磨难中的苦痛,经历成长后的淡然。而这些影像这些思绪,就那么不动声色地被记载,用旋律,用和声,在唱片的每一条音轨里,仿佛一个自己珍藏的容纳记忆的盒子,可以让自己常常逆行于时光长廊,回首翻检记忆的片段。

这是一张智慧而淡雅的唱片,里面音乐有一种凝神静思的美,不知为什么会让我想起各种各样的黑白照片,有时候,我甚至会因此联想起卡兰卓年轻时候的模样。

卡兰卓的这些音乐,大部分都由一把中提琴奏出主题,或许是因为中提琴音色的厚度和绵延可以表现出那种追忆和失落的情怀,表现出岁月的积累和沉淀,而又不失之于悲痛和忧郁吧。除了中提琴以外,卡兰卓还在音乐中加入了手风琴、双簧管、小号、法国管和大提琴,通过不同乐器的音色,或交织,或对比,营造出相似音乐主题的不同感触和情绪。

唱片中的音乐一共分为十七个乐段,其中的主要乐段称为“尤利西斯主题”,而唱片的结构就是由这个主题和它的分散在唱片中的六段变奏所支撑起来的。唱片里的音乐一上来就是尤利斯西主题,中提琴在高音区独奏出这个主题,在管弦乐伴奏的背景下显得分外冷清透明,仿佛是某个夜晚从海面上缓缓升起的一轮明月。

从第二乐段开始,尤利西斯主题的各个变奏时隐时现地贯穿于整张唱片,以各种不同的形象和情绪出现于或者悲凉或者温暖的旋律与和声中,也许象征着那淡然凝注于磨难与成长的目光。唱片中有一首超然独立于尤利西斯主题之外的乐曲,标题叫《河流》,是这张唱片中唯一一首以管乐为主的乐曲,法国管低沉悠长的音色从弦乐的和弦中淡入淡出,如同茫茫水天之间的一叶扁舟,或者是记忆中的一块残片。是在时间之河中轮回?还是在记忆之河中忘却?我不得而知。小到个人,大到家国,也许是都一样,每一次磨难就是一次轮回,而我们总是不断地在这种或那种轮回中,经历着苦痛和成长,见证着失落、追寻和遗忘。

音乐的风格
  
试图对于现代作曲家的作品进行归类好像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情。我们可以很容易把巴赫、莫扎特、勃拉姆斯的作品从其他音乐作品中区分出来,贴上古典音乐的标签;但对于像卡兰卓这样的作曲家,也许我们只能够通过音乐的风格、使用的乐器、对于大众的迎合度这些标准,含糊地把她中后期的音乐作品归类于严肃音乐,或者,“古典音乐”。

然而用“严肃”二字,或者“现代”二字,来对卡兰卓的音乐进行归类,恐怕会吓跑一大批将听而未听的听众。事实上,至少从字面上来看,用这两个形容词来形容她的音乐实在是不太公平。当然,我也并没有打算为之开展什么“正名”或是“重分类”的运动;我只是想用她的音乐来说明一下,“严肃”音乐其实可以是优美绝伦、荡气回肠,而“现代”音乐其实也许隐含着比传统古典音乐更为古远的乐思。

在这张唱片中的某些音乐中,我们确实可以找到一些早期音乐的痕迹。

有一首标题为《拜占庭赞美诗》(“Byzantine Psalm”)的短歌,是一首无伴奏合唱形式的赞美诗;而这种节奏自由的单音清唱曲,正是一千多年前早期宗教音乐中的典型形式。这一首拜占庭赞美诗用古希腊语唱出,柔和温暖的女声在持续低音的伴唱下如同幽谷回音,不带一丝一毫的烟火气。

在这首拜占庭赞美诗中出现的持续低音,其实在卡兰卓的音乐中十分多见。比如在这张唱片的几乎所有其他乐段中都可以找到相似的持续低音,只不过不是由人声唱出,而是由乐器所演奏。卡兰卓曾经回忆自己童年时在故乡的山村所听到的那些美妙的声音:风声,雨点在屋顶上的敲击声,潺潺的流水声,下雪时寂静的声音,还有在教堂中听到的持续的男声吟唱及其所伴随的拜占庭圣咏旋律。。。也许,那些音乐中的行云流水般的低音和声,正是那些千年前曾经回响在古代希腊上空的音乐,却经由卡兰卓的聆听和记忆的折射,穿越了时空,将我们感动。
试听页面:http://music.jschina.com.cn/detail/8/1858.html
B000025XD6.01.LZZZZZZZ.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7 19:29:04 上传)

B000025XD6.01.LZZZZZZZ.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248#

74. 永恒和一天
这是我买的第二张卡兰卓。相对于尤利西斯的凝视,更动听,稍有一丝温暧。但卡兰卓标识性的惆怅并没有因此减少。
始终觉得,任何喜欢音乐的人,都会喜欢这部电影的音乐。而古典乐爱好者更是可以从中听到更多的东西。

(转) 音  影  交  融  的  诗  篇
                             ————《永恒的一日》电影配乐
                 作 者 : Kyrie

     当数字时代的大牌导演们热衷于以层出不穷的科技手段以及超乎寻常的高速拼贴令观众头晕目眩时,希腊电影诗人安哲洛普洛斯仍然一如既往地用滞缓凝重的长镜头延续着他对民族、生命、时间和爱的沉思。与之相随的是女作曲家海伦·卡兰德萝(Eleni Karaindrou)清新脱俗、凄婉动人的旋律。卡兰德萝的配乐永远不是电影可有可无的附属式装饰,“配乐”的传统内涵在此被彻底颠覆,它成为电影不可或缺的血液或灵魂。她与安哲洛普罗斯的亲密合作始于《塞瑟岛之旋》(Voyage to Cythera),并贯穿了安氏近二十年的创作,在这些极富诗意和哲思的杰作中,音与影、声与色相互交融,将听者召唤到灰雾弥漫的希腊。

    在安氏晚年作品《永恒的一日》中,那气息宽广、如泣如诉的旋律呼应着饱育哀愁的近乎凝固的镜像,一如爱琴海裹挟于浓浓雾气中的风景:潮湿迷蒙,一缕淡淡的难以释怀的忧伤。它延续了安氏对一系列重大哲学问题的追问,通过对诗人亚历山大生命中一页的创造性再现将一切关注的目光凝聚于一点:“明天能够延续多久?”它直接指向有限生命与永恒时间之间的巨大裂隙,以及往昔、现实与未来之间的巨大张力。亚历山大在现实与历史的交织之中身心俱疲,死亡的阴影悄悄地跟随着身染重病的他。“时间”是他生命中难以承受的重负。然而,一个阿尔巴尼亚男孩的出现改变了一切,两人从偶然的相遇到相知,再到全身心的相爱,在纯净的生命之爱中,诗人第一次体验到有限生命的当下超越,以及过去与现实的和解。

    卡兰德萝的音乐有如山间林中的涓涓细流,“别离”(Depart)与“永恒”(Eternity)的主题旋律缓缓地追随着亚历山大的生命足迹。在钢琴、弦乐器、木管和极富地域民间色彩的手风琴上流动,宁静深邃一如夏天宁静的海,宽广生动则有如冬日冰雪覆盖的大地,曲调优美、哀婉动人,却未曾沾染一丝媚俗的煽情。“音乐在一种深具穿透力的沉静气质中慢慢起伏,没有突兀的高潮和悲喜”。沉静中同时浸透着挥之不去的忧郁,一如影片灰蓝的底色。在题为“致亡友”(To a Dead Friend)的一段音乐中,卡蓝德萝更是将单簧管悲鸣哀诉的声音特质发挥到极致。生命的短暂与无常扑面而来。冰冷潮湿的废弃建筑内一团孤寂的火,阿族男孩守着朦胧的火光,低声为他逝去的难友祈祷,音乐和影像将时间紧紧的凝固于此时此地,巨大的悲伤笼罩一切,所有的言语都显得乏力而多余,唯有音符在说,镜头在说。“永恒”主题首先呈现于卡蓝德萝自己演奏的钢琴上,疏朗的琴声欲言又止,参杂着记忆的忧伤,叹息声隐约可辨。它静静地守护着那间封存着亚历山大无数美好记忆的海边别墅。它同时也是诗人晚年与外界交往的唯一美景。它引领着诗人在现实与记忆中穿行,同时也温暖着一老一少两颗孤寂的心灵,直到诗人的目光停留于无限迷蒙地水天相接处,音乐也在弦乐的低声吟唱中走向静默。

    卡蓝德萝精炼内凝而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大多取自希腊民间音乐素材,带着希腊大地的潮湿与清新,精致而毫不做作的配器使这些富于表现力的巴尔干民间曲调更加凝练含蓄而深具穿透力,淡淡的色彩、舒缓的节奏,不事渲染却丝毫不曾减弱的悲剧力量,正如安哲洛普洛斯所承继地希腊史诗和悲剧的厚重传统。卡蓝德萝用她的音乐刻画着她记忆深处希腊天空、海洋、大地的诗意图景,一切都是如此地平静而自然,从心灵深处缓缓流泄,不染一丝尘埃和人为的雕饰。“希腊”对她而言永远不是一个外在的符号和身份标志,而是内在的无从效仿的与生俱来的气质,她曾经这样写到:“这是我的宿命,无论我履行到哪里,希腊总是仅仅缠绕着我。”
classical253.19112.bt.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7 19:45:32 上传)

classical253.19112.bt.jpg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1-01-07 21:56:25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249#

索性转多点吧。
(转)「永恒与一日」是希腊导演Theo Angelopoulos的作品,描述一位老者晚年生活,藉由一封信引发过去的记忆,在错落的片段生活里,交杂着记忆的回溯。这部意境深远的影片,也同时为他赢得了1998年坎城影展金棕榈最佳影片奖。

导演以其一贯的诗意风格和类魔幻写实的手法,陈述老者行至生命终极的感触,老者看似漫长的现实生活其实短暂,那些逝去的过往,反而在追忆的瞬间,被停滞的时空无限延伸,追忆似水年华瞬间亦是永恒……
希腊女作曲家Eleni Karaindrou与Angelopoulos的合作,自八O年代中期开始至今,累积长达十数年的默契;能将Angelopoulos影片中深沈的人文反思气息,藉由音符完整呈现出来的,也非Karaindrou莫属。在Angelopoulos的电影中,人物常是巨大历史构图中一抹微小的身影,是游移的大气中一丝微弱的叹息。许是合作已久,Karaindrou连音乐起伏的呼吸都与其影像近似,甚至有风格迭合之处。

这张专辑也不例外,它延续了影片一贯深沉的疏离,器乐选择上以黑管和竖笛为主体,映衬淡雅的弦乐旋律。影像与音乐的对位时而喜悦时而低荡,形成矛盾的张力。铜管的沉重与弦乐的闲逸代表诗人的沉重迟暮与活力青春,在梦境中持续对话,老者忽忽悠悠的梦境,彷佛就从这些音符间隙中缓缓蔓延开来…… 除了类似回旋曲形式反复梦境之外迭宕的旋律,Karaindrou也适时选用了部分希腊传统民谣,专辑里并收录片中老诗人的独白,阐述对生命深沈的思索,在这样的音乐背景中,独具另一番动人魅力。

安氏曾经形容Karaindrou的音乐为「电影里没有流出来的血」

[关于配乐]

"Eternity and a Day",是Eleni Karaindrou这位女作曲家为1998年嘎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获奖电影《永恒与一日(Eternity and a Day)》 又译《永远的爱》谱写的电影音乐作品。是女作曲家继《电影音乐》、《鹳的踪迹》、《尤利西斯的关注》后在ECM灌制的第四张电影音乐的新专集。其中《尤利西斯的关注》发行后,更是获得了广泛的好评。《时代》杂志誉Eleni Karaindrou为“希腊最动人的作曲家”,评论家甚至将其和荷马做类比,说如果荷马也创作音乐,那么也应该是这样的声音,“神秘而引人遐思;有红酒的芬芳和大海的气息;蕴涵的激情将激发人们去完成各种伟大的事情”。很少有主要为电影作曲的作曲家得到如此的赞扬。
与导演Theo Angelopoulos长期的艺术合作,为Eleni Karaindrou带来了为电影《永恒与一日》作曲的特殊角色和独一无二的责任。作曲家和导演非常默契,在这样的意义上,很难将音乐的品质和闪亮在电影中的自身画面割裂出来。导演说,“这是一种感觉,作品创造了两人之间的粘合剂”。 正因为这样的默契和理解,导演常常保留传统的方式,将场景来配合主题音乐的意境,甚至长度。可见这些电影音乐在这部电影中的重要性。 这张音乐专集的制作与电影音乐相比又有一定的发展,由原来的电影音乐片段创造出一件新的作品。是女作曲家继《尤利西斯的关注》的辉煌后,又一打动人心的作品。特别是主题音乐流畅而不晦涩,在电影中,主人公播放这首乐曲时,不知名的邻居总是播放同样的曲子回应,优美、神秘,引人无限遐思。

[追忆]

今天又重看安哲的永恒与一日,随着熟悉的旋律响起,又忆起当初的感动,这个旋律没有摧枯拉朽的气势,却让我的心翻动起来,而又出奇的平静,掉入对往昔种种的怀念中。这个片子讲了老人生命的最后一天里发生的事,不时穿入老人对妻子安娜的回忆。“最后时刻,我和这个世界唯一的联系,是一个对面的陌生人,他总是用相同的音乐回应着我”,那段音乐,告示着一个老迈身躯和孤独心灵的即将结束。他曾经想出发寻找那个人,又放弃了。

他把狗带到女儿那里恳求她收留,可是她丈夫不会同意,她读着安娜给他的不曾拆封的信,回忆从前。

最后,老人把狗给了他佣人,那里有一对新人在举行婚礼,音乐响起,跳着动人的舞蹈。
老人和小孩之间的情谊,老人救了可怜的孩子,带他一起上路。小孩到别人那里听得老人不知道的词汇,告诉他,这是种共鸣。

要分离时,小孩追上了老人的车,陪他度过最后的时刻,途中上来一对恋人,同样的,女的对男的说,你只注重你的文学,然后走了,男的追了出去,好象昨日的重现,望着窗外,迷茫的灯光。然后上来三个年轻音乐家,演奏着动人的音乐,此时的音乐是有朝气的,令人愉悦的,突然发现老人和小孩这时候的神情惊人的相似,不知是导演刻意的安排还是意外的巧合,这时候很容易引起观者的共鸣。接着是那个诗人,他吟诵着他的诗篇。
最后离别,小孩和老人都哭了,小孩说了个老人不知道的词汇,意思是太晚了。

最后的告别,老人一直想知道的答案,明天会有多久,永恒或者一天。

只是听着老人的呼唤,看着 永恒的一天 最后的片段一遍又一遍。

繁华落尽,一切都太晚了。

[影评]

比永远多一天

——希腊电影《永恒与一日》Eternity And A Day


送你苹果会腐烂
送你玫瑰会枯萎
送你葡萄会压坏
给你我的泪水
——阿尔巴尼亚少年

如果明天你将离去,今天你会做些什么?医生告诉过你,当你受不了的时候,要去找他,谁都知道,那不过让你剩下的旅程少些痛苦,你不可能重新回到这个世界了,也不可能继续你未完的诗作,当明天的朝阳升起,你不会睡在躺椅上,也许邻居仍然会播放同一首乐曲,但已经与你无关,海浪也许还会拍打你门前的沙滩,但只有空旷的房间在倾听回响,你必须告别这一切,只有妈妈,仍然在你的梦里呼唤:亚历山大,亚历山大。

如果明天你将离去,今天你会做些什么?你要把狗托付给女儿,但你们如此隔膜,她甚至不想知道你要去哪里,女婿要卖掉海边的老房子,对此你无能为力。你把妻子安娜的书信留给女儿,上面写着关于爱情的一切,也许你认为,这是唯一可以被称作遗产的东西。你仍然牵着你的狗,黯然离去,这是一个冷漠的世界,好在你已决定离开,不期然地,也许是上苍的安排,让你遇到了一位阿尔巴尼亚流浪少年,你的人生从此被改写,虽然仅仅只有一天。

如果明天你将离去,今天你会做些什么?回顾自己的一生,以及自己的历史,于是你向少年讲述自己的父亲,他是索洛莫斯吗?这位生长在意大利的希腊诗人,为了祖国的独立事业回到希腊,向普通的劳动者购买词语,并终于用母语写出了《自由颂》,作为希腊国歌传唱至今。少年在希腊遭遇蛇头拐卖,是你冒险去把他救了出来,他同时面临警察和军人的危险,你想送他回到阿尔巴尼亚,于是他向你描述,一群少年如何穿越封锁线,如何躲避地雷,你看到雾气蒙蒙的边境上,铁丝网上挂满了人体,于是你决定带他返回希腊。当少年瑟缩在墙角,轻轻地唱道:“流浪的小鸟在异乡悲鸣/幸运的异乡,我思念著你/蔻芙拉,我的小花。”你终于明白了父亲,蔻芙拉,这是你愿意花钱去买的词语。

如果明天你将离去,今天你会做些什么?你回忆起女儿满月的那天,亲友欢快的聚会,妻子如此美丽,阳光如此明媚,你们出海并在沙滩上跳舞,安娜不愿与你须臾分离,而你总是神情恍惚,当你问她:明天是什么?安娜答道:比永远多一天,你没听清,比永远多一天!她欢快地跑开了,她在信中声明只要你陪她一整天,那其实就是永远之后的那一天。妈妈那时候还不算苍老,她喜欢这样欢快的场面,在你此世的最后一天,你必须去看看妈妈,她已经不认得你了,但是仍然叨念着:亚历山大,亚历山大。

如果明天你将离去,今天你会做些什么?阿尔巴尼亚的流浪儿中,一个出了车祸,那是带着他们踏过雷区的赛林,虽然稍长几岁,可仍然是个孩子,他们焚烧他的衣物,并且每人讲一句告别的话,哦,赛林,当你扬帆出海抵达彼岸,哦,赛林,他们就这样感叹着,每个孩子都瞬间长成了大人。最后,夜深了,运载孩子们的船只还有两个小时才能到达,于是你与这个天赐给你的少年,这个卖词语给你的少年,一起去乘一次环线公车,孩子兴奋地看着车窗外的夜景,你则观看着上上下下的人群,车子经过政治车站,游行示威的人群散去,上来肩扛红旗的青年,但是他很快就睡着了;车子经过音乐站,上来了弦乐三重奏,你又听到了熟悉的乐曲;当车子抵达学院站,索洛莫斯上车了,并向你倾吐了他未竟的诗篇:


黎明后最后的星辰
昭示了朝阳的来临
浓雾和阴影都无法沾污
那万里无云的天际
清风抚慰万物众生
犹如内心深处的绪语
生命是甜美的
而且
生命如此甜美


如果明天你将离去,明天的朝阳已经升起,你再一次来到老房子的海边,吟诵着从少年那里买来的词语:蔻芙拉/放逐者/我/深夜/放逐者/蔻芙拉/蔻芙拉,你再一次见到了美丽的妻子,你决定不去医院等死,你充满希望的对着大海,讲述了一个诗人的最后的安排,过不多久,你就会与妻子在另一个世界相拥,而且总会有人卖词语给你,在那个异乡,仍然有你熟悉的旋律,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在此世做你未竟的工作,等待那一天来临。
310525_2.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7 19:52:11 上传)

310525_2.jpg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1-01-07 19:52:11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250#

75. 哭泣的绿地(哭泣的草原)
这张也是第一次听就感动了我,想哭却又哭不出来。
(转)
  作为长达九个小时的《希腊三部曲》的首部曲,《哭泣的绿地》也是我一直期望的,作为希腊百年近代史和电影史最辉煌极致的完美结合,这样的宣传总让人期望,能把影象与时间做到无缝对接的,也只此一人!
  
    一个民族的命运,一段百年沧桑的历史,通过一部电影来表达,实在是过于短促。最后艾连妮抱着丈夫哭泣的结尾,正应了哭泣的草原这个让人心碎的词。一个民族的命运就是由这些背井离乡,远离自己家乡的游子颠沛流利的生活构成,这样的民族的历史,总是充满了伤痕与悲伤。电影虽然依旧的闷,但中间那些歌舞,手风琴独奏,提琴独奏,吉他独奏都是那么的美妙,这部电影的音乐依然是手风琴为主,主旋律“Young Man's Theme”不断反复,这同样是一首美妙而悲伤的曲子,和电影里的历史很符合氛围。
  
    里面好多的表演总是让观众处于真正的享受,女白男黑的服饰也是安哲电影一贯的作风,在海滩边的几次歌舞,演奏是希腊民族独有的特质,也是安哲电影里最动人的地方。其实,我最喜欢的民族是吉普赛,同样充满流浪,无根的民族,这个民族的所有人似乎都有天生的乐观与能歌善舞,看他们的电影,你会觉得生活多么美好,不管处在什么样的环境。而《哭泣的绿地》给我触动最大的地方不是最后妻子盼来的是死去的丈夫,而是中间十几个人站在海边一排,演奏着乐器,后面有海鸥飞翔,你可以想象那是多么美好的场景,可突然一声炮响,战争近了,所有人惊慌失措的逃走。  

试听页面
http://classicmusic.blogbus.com/logs/12042024.html
305401.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7 20:01:43 上传)

305401.jpg

thumb3454.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7 20:01:43 上传)

thumb3454.jpg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1-01-07 20:04:54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