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2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多年未出山,普及电影原声--查漏补缺篇 [复制链接]

查看: 140272|回复: 258
21#

终结者3

看来,这家伙前途无限。不过,比起终结者1和2的配乐,感觉还是差了些,估计还需要时间来练。


剧情将发生在《终结者2》的10年之后:虽然在《T2》中,少年时代的约翰·康纳与自己的母亲,以及来自未来的机器人保护者一道出生入死,最终摧毁了研制中的天网芯片,并且毁灭了天网计划。但是,(在好莱坞投资者的操纵下)“天网”计划还在地下秘密地进行中。命中注定的“审判日”终究无法破解,一场发生在机器人与人类之间的超级战争,由机器人向人类发动的毁灭性核子攻击宣告爆发。

就在“天网”向人类正式宣战同时,未来世界中的机器人军团又研制出了更高级的超级智能美女机械人——T-X。现在,拥有惊人隐身能力的T-X女机器人也来到“审判日”,目标瞄准已经成熟的反抗军领袖约翰·康纳,欲致之于死地。好在这场对抗中,约翰·康纳并不孤独,新的“老”战友——由阿诺扮演的T-800最新改装型,依旧忠实地站在约翰·康纳的身边,保护着他继续反抗“天网”的阴谋。

原声链接:

著名的惊悚片、动作片配乐大师Marco Beltrami担任本片的配乐。

美籍意大利配乐人Marco Beltrami出生在意大利的Fornero一个镇上,后与其父母亲在70年代 移居到了美国的长岛,并在那里长大。

从早期小成本的恐怖片到今天斥巨资完成的大制作,Marco Beltrami 在配乐领域的地位可谓与日俱增。

终结者3的主题音乐仍然延续了前两集的主旋律,风格上仍然融入了气势磅礴的交响乐。
albumpic_98865_0.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6/9 10:44:22 上传)

albumpic_98865_0.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22#

马克思.佩恩如果不仔细,会让人有他师父的感觉。这说明他还需要进步,光靠模仿是没有出息的。


对于《马克思·佩恩》这部游戏,我们无需多说,01年上市以后就成为动作游戏迷们心目中的神作,黑暗的、具有强烈代入感的剧情和子弹时间的视效,都让玩家们为之疯狂。7年过去,这部被称为“最像电影的游戏”终于被搬上了大荧幕,虽然结果不令大家满意,不过对于这款游戏的fans来说,有什么能比看到自己多年前的虚拟偶像活灵活现地投身荧幕更让人振奋的呢?

在普通观众看来,这部影片无非就是一个结构单线、剧情老套的复仇故事,加上黑色、子弹时间,甚至魔幻这些在大片云集的时代似乎已经略显过时的元素,整部片子在波澜不惊中滑向结局,确实不能算是一部好电影;但在粉丝们看来,这样一个7年的等待,却并非白白浪费,电影对游戏剧情和人物的另类改动和解读,如果摆脱第一印象的障碍,也可以算中规中矩;另外,整个电影的画面风格模仿游戏非常到位,足以令玩家们找不到挑剔的地方;枪械数量虽然由于评级原因大为减少,但由于声音制作很优秀,听起来非常爽快。

而谈到原声音乐,在电影中能被注意到的地方并不多,在影片的前半部分里,基本上都是以电子乐的低沉快速鼓点来营造气氛,而后半部分则稍显多样化,电子以及弦乐的合理利用,把马克思为取暖而嗑药、以及复仇成功后的状态临摹地非常成功。Marco Beltrami做惯了惊悚和动作类电影的音乐,去年还因为《决斗犹马镇》(3:10 to Yuma)的配乐而获得奥斯卡提名,来为这部电影谱曲当然手到擒来;至于Buck Sanders,能找到的资料实在有限,只知道他自1989年开始音乐生涯,到1997年成为Marco Beltrami的助手,专门为他的音乐做合成和额外音效。(
23321111.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6/9 10:48:12 上传)

23321111.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23#

55. Yann Tiersen 杨.提尔森
超喜欢他的天使爱美丽,相当动听有意思的配乐。人也长得帅,超有男人味的感觉。


杨·提尔森1970年7月出生于法国布勒斯特。6 岁开始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在很小的时候便成为当地音乐学校的一名童星,经过多年古典音乐的训练,最终成为一名指挥家。他年轻时就会演奏很多种乐器:玩具钢琴、钟乐器、班卓琴、曼陀铃、吉他、大键琴、铁琴、手风琴、口风琴等等,对每种乐器的内在特质有独到和精妙的把握。
      20 世纪80年代,正是欧洲后朋克音乐巍然成风的时候,杨·提尔森喜欢上了大卫·鲍伊、快乐分裂等乐队,在后朋克风潮里度过了青春期,叛逆的种子开始在身体里发芽,古典主义男孩走上自己的不归路。
     杨·提尔森往往喜欢把自己关在巴黎安静的住所里独自录制专辑。他将自己擅长的各种乐器,玩具钢琴、钟乐器、班卓琴、曼陀铃、吉他、大键琴、铁琴、手风琴、口风琴一轨一轨地合成成一首完整的曲子,他对这样的烦琐工作乐此不疲,在《天使爱美丽》之前,他已经独自制作了四张专辑。
      《野兽的华尔兹》是扬·提尔森的第一张专辑,主要运用小提琴、大键琴和钟乐,浪漫欢快,。
      《灯塔》在小提琴的主调外更加入了曼陀铃和大键琴,加入了更多丰富而变化多端的情绪情歌、舞曲……
      《一切平静》在保持惯用乐器如钢琴、小提琴、曼陀铃等营造“杨·提尔森”风格的同时,更加入贝司、吉他、键盘、打击乐,抒发日常生活的细小感受。
      《缺席者》,大量采用手风琴和玩具钢琴弹奏仍演绎着浓郁的法国风情,维也纳43人的交响乐团更是增添了专辑的底蕴。正是这张专辑,放在了让·皮埃尔·热内的汽车音响内,让杨·提尔森名声大躁。
       不仅如此,杨·提尔森还喜欢剧场音乐和摇滚乐现场演出,他和越来越多不同领域的音乐人合作,包括极地双子星的女主唱等很多先锋摇滚音乐人。
        2006年,他展开了全世界的巡演,也来到了中国。
 异想世界

  “什么是你心中的巴黎情怀?”

  “我不住在巴黎,也没有巴黎情怀。巴黎只是我工作的地方,巴黎情怀只是我的一种音乐形式被人想象成了那个样子?”

 “你怀旧吗?”

  “不怀旧,怀旧的人是可怕的,他们无法进步。”

  “你喜欢孤独吗?”

  “我不孤独,我只是在创作的时候喜欢独自一人。”

  “什么是你心中的浪漫?”

  “我不浪漫。”

  “你受到过哪些音乐的影响?”

  “被人影响的音乐家太糟糕了,我尽量摆脱任何人的影响。”

  “《天使爱美丽》……”

  “不想回答太多《天使爱美丽》的问题。”

  “你的玩具钢琴……”

  “它只是我喜欢的一种音色,我演奏它而已。”

  在采访中,杨·提尔森疲惫而简短地回答着问题,否定外界对他一贯地主观猜想。他拒绝别人以了解他的姿势询问他,因为他们其实根本不了解他。
    “我是用身体来表达我的音乐的,乐器就是我的身体伸出来的神经”。杨·提尔森回答了记者最后一个问题,当被问到他与他的音乐的关系时,杨·提尔森讲了一个法国式的黄色笑话。
     而当你看到他的演出,就不得不赞叹这个黄色笑话有多么精准。
9点,演出开始,那个在采访区疲惫得连话都不想说的杨·提尔森不见了,他充满了感情和精力,犹如被某种精灵附体,杨·提尔森垂目低唱了2首法文歌曲,然后很长的演出时间内,人声不再出现,吉他和插电的小提琴是这次演出中杨·提尔森使用的主要乐器,他赋予这两样乐器以生命并让他们唱主角,他和乐队以及大提琴配合得相当默契,一个有些癫狂的偏执的音乐人代替了用钢琴和手风琴在电影里制造浪漫怀旧气氛的音乐人,古典的、法国街头的,摇滚的,朋克的,先锋实验的各种音色被巧妙地混合在一起,按照杨·提尔森内心世界的样子一一排演,他和乐队有很多即兴演奏的成分,但都很耐听,似乎每一个音色都有早已在实验室里配定好的美丽成分。

  拿小提琴的弓去拉奏失真吉他,或者将插电玩具钢琴配合大提琴,或者用手风琴加低音贝司,或者在离麦克一个特定的距离用特定的方式发音,那么那些童话里才会出现的甜美、梦幻、迷离的音色就会变成现实,这是很奇妙的,杨·提尔森如同一个声音化学家,研究出了最动听的化学音符。
    两个小时,返场两次,从浪漫到疯狂,体力充沛的小伙子, 用身体演奏音乐的小伙子,声音化学家。
    所以,不要再把杨·提尔森的沉默当作法国人的高傲,因为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异想世界中,那里物品丰富,空间不大,行动自由,但容不得别人打扰。

  “你怀旧吗?”

  “不怀旧,怀旧的人是可怕的,他们无法进步。”

  “你喜欢孤独吗?”

  “我不孤独,我只是在创作的时候喜欢独自一人。”

  “什么是你心中的浪漫?”

  “我不浪漫。”

  杨·提尔森生活在自己的异想世界中,那里物品丰富,空间不大,行动自由,容不得别人打扰。
952_1.300.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6/9 11:22:29 上传)

952_1.300.jpg

2007070925546734_132_o.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6/9 11:22:29 上传)

2007070925546734_132_o.jpg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2-06-09 11:23:53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24#

天使爱美丽

超喜欢的电影音乐,动听无比,被很多中国的节目和电视盗用。


2001年,法国大导演让·皮埃尔·热内决定拍一部最与众不同的电影,把自己今生积攒的所有梦幻般的现实记忆串联起来,他通过一个小女孩自闭而又纯真的成长,来表达他心目中的巴黎情怀——那就是《天使爱美丽》(又译作《爱美丽的异想世界》)。《天使爱美丽》上映前两个月,配乐迟迟未敲定,导演助理告诉让·皮埃尔·热内,有个作曲家杨·提尔森最近蛮红的,回家路上放来听听看吧。结果车子还没开到家,导演已不停惊叹:这就是我要的巴黎感觉!
     让·皮埃尔·热内在他听到的这张专辑里挑选了四首曲目,并要求提尔森十五天之内赶工谱写新乐段,《天使爱美丽》于是诞生。层层叠叠的钢琴、小提琴、手风琴、鼓、口琴……构成杨·提尔森自成一格的异想世界,悠扬荡漾的旋律如同打在湖面轻泛涟漪的细雨,如同秋日微风中摇晃的秋千,如同午后阳光中街头艺人的舞蹈——巴黎的感觉被完美地展现。
    《天使爱美丽》那年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而电影原声专辑荣获比利时电影节最佳电影原声带、美国《娱乐周刊》A-的佳评、英国影艺学院电影奖提名。杨·提尔森也开始名声大噪,这位只喜欢一个人闭门造车的音乐家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展露头角。
      继《天使爱美丽》之后,杨·提尔森又在电影《再见,列宁》中担任配乐,这个讲述新旧时代交替的故事,被杨·提尔森的钢琴赋予了浓浓的怀旧和忧伤的味道。杨·提尔森用音乐谱写了一首关于永不再来的过去的美丽诗篇。
     《再见,列宁》问鼎2003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及柏林影展“最佳欧洲电影”奖,并让杨·提尔森赢得了当年德国奥斯卡奖的最佳原创音乐奖——杨·提尔森获得了流行明星般的国际性声誉。
9515.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6/9 11:27:45 上传)

9515.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25#

再见列宁

又一部超好听的音乐专集,电影也同样很有意思,推荐。


  再见列宁以喜剧的方式展示着一个儿子对于母亲强烈的爱.他的母亲一辈子都活在共产主义的信仰里,一次无意中发现自己儿子居然参加反社会主义示威活动直接被气晕过去,在医院里昏迷了8个月,但是在这个短短的8个月里,东德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柏林墙倒塌,东西德合并各国商品和文化蜂拥涌入东德,以前的那个国家和生活方式再也回不去了,可处在昏迷中的母亲对此一无所知。母亲苏醒后,在医生的告诫下,为了不刺激随时会有生命危险的母亲,儿子使出浑身力气拼命制造着以前的东德还存在的假象,可是外部的世界却在飞快地变化着,为了制造这个巨大的谎言,儿子费尽心机得重新布置了母亲的房间,除去了一切来自西方的时尚文化和产品,并雇用两个以前的少先队员为母亲唱那些被遗忘的歌,他翻遍了垃圾桶疯狂收集那些还贴着东德商标的瓶瓶罐罐,最后儿子又搞笑得炮制了曾经的那个英雄宇航员成为东德的总统,宣布东西德统一,柏林墙倒掉的新闻,母亲在幸福中死去...在这样一个社会巨变下的小家庭却通过一个随时可能被揭穿的弥天大谎上演了一个生离死别的感人故事!

   再见列宁,一个这样让你联想到政治的电影名字,而且在电影中政治无处不在,但这却不是一部关于政治的电影。小人物的命运,只不过是政治斗争中一个微小得不能再微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的小棋子, 却可以被演绎得如此生动如此深刻, 这就是对人性中美的一面的赞美,儿子为了母亲,是如此执著,他为妈妈做的每一件事放在我们任何一个人身上都是难以实现的.他却那么轻松且快乐的坚持得做着。需要提出来的是再见列宁的电影配乐非常好听,本片的配乐正是担纲《天使爱米丽》配乐的法国大师级人物Yann Tierson,本片的电影配乐CD也值得收藏!
2005127214133.673704.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6/9 11:34:40 上传)

2005127214133.673704.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26#

56. Klaus Badelt
Klaus Badelt,德国人,2000年被他的老乡Hans Zimmer看中并带到了好莱坞,在Hans的MV工作室工作,协助Hans完成了《The Pledge 誓言》、《Hannibal 汉尼伯》、《Invincible 纳粹制造》等电影的配乐。2002年,Klaus Badelt第一次独立完成了电影《The Time Machine》的配乐,依靠一曲曲气势磅礴的乐曲,一鸣惊人,确立了自己在好赖坞的地位。随后,Klaus Badelt再接再厉,在近几年里谱写了《K-19: The Widowmaker》、《The Recruit》、《Pirates of the Caribbean》、《Constantine》《无极》以及今年的《Poseidon 新海神号》。

Klaus Badelt 是近年来电影配乐的有名作曲家,先后为电影 Pearl Harbor(珍珠港), Hannibal(汉尼拔), Mission: Impossible II(不可能的任务2)以及 Gladiator(神鬼战士)配乐。可谓是大有来头。The Time Machine 的 OST 可以说是非常的雄伟壮阔,有些地方可以用惊天动地来形容(动态很大)。是那种典型的好莱坞管弦乐风格,这也继承了 Klaus Badelt 作曲的风格。比如 Gladiator(神鬼战士)和 Pearl Harbor(珍珠港),第一首曲子 01.Professor Alexander Hartdegen 一上来就是气势恢宏的法国号群奏。从 Gladiator和The Time Machine 这两张 OST 来看,Klaus Badelt 不但擅长管弦乐的配器,而且擅长穿插民族乐器,特别是打击乐。另外,人声合唱也是这两张专辑的一大两点,不过这点看来在 The Time Machine OST 裏表现得尤为突出,听听 08.Eloi 和 15.God Speed 就知道了,洒脱而感人肺腑的旋律简直让人欲罢不能...整个配乐基本上是围绕两个旋律在进行,一个是 01 中就可以听到那段法国号群奏的旋律,另一个就是 08.Eloi 中的女声合唱实在让人动容。整张 CD 音质应该非常好,用来做试音碟都绰绰有余了。另外,提醒大家一下,听 07.Time Traval 的时候小心不要被吓到了。
200910140045.30060805.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6/9 22:21:27 上传)

200910140045.30060805.jpg

200910140529.96991294.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6/9 22:21:27 上传)

200910140529.96991294.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27#

无极

说这部电影是垃圾确实有点过份,因为垃圾会很不高兴的。不过,中国人估计会比较熟悉。就音乐而言,相信是电影中少有甚至是唯一的亮点了。


无极的音乐制作动用了100多人的中国交响乐团,由德国籍作曲家克劳斯·巴代特(Kluse Badelt)制作配乐,音乐除了交响乐以外,还包括由李心草指挥的中国交响乐团搭配中国民间乐器二胡、古筝等中国乐器。
s300_56102838df3e282a289021e3129f9d05.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6/10 18:57:54 上传)

s300_56102838df3e282a289021e3129f9d05.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28#

K-19 寡妇制造者


很大气的配乐,推荐!听着更像首交响诗,动听并有气势。

派拉蒙电影公司、国家地理频道电影制片机构与德国Intermedia制片厂斥资一亿美金,女导演 Kathryn Bigelow筹拍五年完成的《K-19: The Widowmaker》,电影音乐由Klaus Badelt负责。 Klaus Badelt在《K-19》中特别以G小调为基调,以缓板、慢板、快板的方式点出K-19核舰上官兵的情绪主题--"Fear"、"Fate"、"War"、 "Soul",透过阴郁的提琴声、悲柔的弦乐声、急促的铃响鼓击、凝重的哀悼曲式,彰显出那份属于军人的使命感与赴汤蹈火的情操,"Heroes"、 "Journey"更是哀荣并蓄的英雄挽歌。 俄罗斯名指挥家 Valery Gergiev 和他率领的基洛夫交响乐团 ( The Kirov Orchestra and Chorus ) 担任音乐演奏。
s2758452.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6/10 19:09:15 上传)

s2758452.jpg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2-06-10 19:24:08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29#

时间机器

动听、流畅、大气的音乐,他的成名作,独立MV之后的作品。


时间机器
专辑英文名: The Time Machine
音乐作者 Klaus Badelt
音乐演奏 伦敦爱乐乐团电影
导演 Simon Wells
专辑介绍:
这部科幻题材的电影配乐是作曲家Klaus Badelt。The Time Machine的OST可以说是非常的大气,有些地方可以用惊天动地来形容(动态很大)。是那种典型的好莱坞管弦乐风格,这也继承了Klaus Badelt作曲的风格。比如Gladiator(角斗士)和Pearl Harbor(珍珠港),第一首曲子01.Professor Alexander Hartdegen一上来就是气势恢宏的法国号群奏。从Gladiator和The Time Machine这两张OST来看,Klaus Badelt不但擅长管弦乐的配器,而且擅长穿插民族乐器,特别是打击乐。另外,人声合唱也是这两张专辑的一大两点,不过这点看来在The Time Machine OST里表现得尤为突出,听听08.Eloi和15.God Speed就知道了,洒脱而感人肺腑的旋律简直让人欲罢不能...整个配乐基本上是围绕两个旋律在进行,一个是01中就可以听到那段法国号群奏的旋律,另一个就是08.Eloi中的女声合唱。整张CD音质应该非常好,只可惜我只在网上找到了128kbps的MP3版本,如果是APE版本的话,用来做试音碟都绰绰有余了。
电影简介1895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副教授亚历山大·哈德金博士,人近中年却仍抱有着孩童一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满脑子旁人看来稀奇古怪的理论。这些理论从来得不到校长的赏识,总是被看作“不切实际的幻想”而打入冷宫。纵使如此,亚历山大还是决定自行建造一部时间机器来向世界证明--人类完全可以在时空中穿梭旅行。  为了避免冒然改变过去所可能造成的逻辑混乱和时空崩塌,哈德金全力着手飞向未来的计划。整个建造过程都进展得非常顺利,亲手建造的机器终于完美地启动,时间如流水般划过,世界以惊人的速度变化,时间旅程展现出一幅幅奇丽而又壮观的景象。时间机器载着他成功地抵达了第一个目的地
--2005年的纽约。  时间机器的降落地点已经不是他出发时的实验室,纽约周遭环境的改变更是让他大吃一惊。公众图书馆变成了彻底的虚拟真人交互式访问系统。人们所热衷谈论的,是关于在月亮上建立新殖民地的雄伟计划。受到科学家本能的好奇心趋使,亚历山大迫不及待地动身前往另一个未来
--2007年。  谁也没有料到,在未来等待着他的是如此难以想象的险境。人类的殖民计划出了大问题,肉眼就可以察觉天空中的月亮已经变得比过去大得太多。事实上殖民计划给月亮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月球的运行轨道正在下降,很快将坠入地球。来自月亮的碎片轰击着纽约的曼哈顿区,人们匆忙逃入建立在地下的防空洞中想躲过这场大灾难……  为了逃离可怕的地球生物浩劫,亚历山大调整他的机器来到年代更加久远的802701 年。当然,跨越一个冰河纪的地球早已彻底改变了模样。不过人类顽强的生命力似乎使一部分人熬过了浩劫,生存下来。例如他首先遇到的,和平、友好、温和有礼貌的伊洛(Eloi)人。不过就在亚历山大以为地球的一切已经恢复了正常的时候,他们却又遭遇到穴居地底、近乎于怪兽、以捕猎伊洛人为生的莫洛克 (Morlock)人。  为了解救被莫洛克人掳走的伊洛人玛拉(Mara),亚历山大只身犯险,前往寻找莫洛克人的巢穴。在路上他得到了生化机械人沃克斯(Vox)的帮助,来到了被奉为神圣遗迹的纽约地下铁。在这个充满讽刺的地方,亚历山大却发现了隐藏在莫洛克人和伊洛人背后的邪恶秘密!
s300_22a7438fc480c2a8ee557be9ab4425b0.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6/10 19:32:46 上传)

s300_22a7438fc480c2a8ee557be9ab4425b0.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30#

插一张


雨果的电影原声  Howard Shore的作品,极度贴近电影的配乐,清心动听。电影唯美精彩,西赛西斯的力作。想找的一张好碟啊。

s300_71fd43ff4a901f498d855a7f9b600fef.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6/10 19:42:01 上传)

s300_71fd43ff4a901f498d855a7f9b600fef.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