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2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多年未出山,普及电影原声--查漏补缺篇 [复制链接]

查看: 135979|回复: 258
31#

楼主论坛老鸟了,好帖
TOP
32#

57. Erich Wolfgang Korngold 康古德

Korngold Erich Wolfgang 科恩戈尔德(1897—1957)美籍奥地利作曲家,一生中创作过各类题材的音乐作品。出生在维也纳,他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音乐评论家。科恩戈尔德是二十世纪初的音乐神童,著名指挥家,作曲家Gustav Mahler (玛勒)惊讶之余推荐給著名的Alexander von Zemlinski为学生,Korngold 十二岁時就由Felix von Weingartner (温加特纳)指挥他的作品首演于维也纳皇家歌剧院,当时著名的音乐家如Bruno Walter,Arnold RosFriedrich Buxbaum 等都曾演奏小Korngold的音乐首演。二十四歲時以歌剧Die Tote Stadt奠定他的音乐大师的地位。自1934年康果尔德到美國後,受好萊塢之聘,为好莱坞电影配乐,其音乐被誉为”极富创造行的电影配乐”。在作曲家的电影配乐创作的黄金岁月,为18部故事片电影配乐( 他自称其配乐是“没有人声的歌剧—operas without singing”) ,两次获得奥斯卡音乐奖。此首作品是作曲家在1937年开始完成首稿,1945年重新。结构为快慢快三个乐章。在这部作品中作曲家引用了大量他创作的电影音乐素材,颇有好莱坞大片的风格。1947年,由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大师Jascha Heifetz与St。 louis 交响乐团合作,进行首演,指挥Vladimir Golschman。 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大师Anne-sophie mutter 穆特说道:“对这首音乐我个人的感受是这样的:‘体现了小提琴无限制的音色’”。作为一个听众,无论是喜欢还是不喜欢这首作品,你都会被它感动。
  科恩戈尔德于30年代末到美国,受华纳兄弟影片公司之聘,担作电影音乐作曲。他凭Anthony Adverse《风流世家》(1936/美国)和The Adventures of Robin Hood《罗宾汉历险记》(1938/美国)而两度荣获奥斯卡最佳原创电影音乐金像奖。接着,又以The Private Lives of Elizabeth and Essex《江山美人》(又名《伊丽莎白女皇和埃塞克斯的私生活》,1939/美国)和The Sea Hawk《海鹰》(1940/美国)分别获奥斯卡最佳原创电影音乐金像奖提名。他于1943年加入美国籍。


几乎没有哪位位作曲家能象埃里希·沃尔夫冈·康科尔德(Erich Wolfgang Korngold,1897-1957)那样在音乐舞台上戏剧般地死而复生。这位音乐史上最令人吃惊的神童曾靠着他在好莱坞的电影创作将自己从纳粹手中拯救了出来。然而这样做的代价是惨重的,在当时人们的眼中,康科尔德不再是位受尊敬的古典音乐作曲家,充其量是个与故事情节打交道的“好莱坞音乐家”。
直到1997年他百年冥诞,情况才终于有了变化,一股康科尔德热突然间冒了出来,并且五年来没有减弱的迹象。现在康科尔德的古典音乐作品造就了一大批当红的表演艺术家,如安德列·普列文、安妮·索非·奥特尔、吉尔·萨哈姆等。他的影响已不再局限于电影音乐范畴,尽管那些电影音乐创作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经典,然而在协奏曲和歌剧方面,他的影响正在迅速蔓延开来,他被忽略的才华正在音乐舞台上复苏。
1897年康科尔德出生在布尔诺。4年后他的父亲朱利亚斯被任命为当时维也纳颇为著名的杂志《新自由》(Neue Freie Presse)音乐评论主编爱德华·汉斯利克的副手。在汉斯利克去世后,朱利亚斯成为了这个音乐喉舌的掌门人,与他的前任一样,朱利亚斯·康科尔德的音乐观点十分保守。也许正是这些保守的观念对小康科尔德产生了不经意的影响,妨碍了他对当代音乐尤其是当时呼声极大的勋伯格无调性音乐的接触,特别是当康科尔德早年那部迷人的钢琴三重奏流露出这种时代共鸣时,朱利亚斯站出来竭力干扰这些音乐对儿子的影响。
1906年朱利亚斯带着康科尔德去见古斯塔夫·马勒,马勒被这个站在他而前的孩子惊呆了,他当即宣布康科尔德为天才。1909年10月,朱利亚斯将康科尔德的钢琴作品印成册子分发到当时德国一些重要的音乐家手中,这些作品得到了普遍的认同。理查·施特劳斯后来写到,“当我得知这些作品出自一个I1岁的孩子时,第一个反应是震惊和担忧,这样一个早熟的天才显然没有经受一般意义的训练,我诚挚地祝愿他得到发展。”正是施特劳斯的赞赏,1910年就在比利时国王访问之前小康科尔德的芭蕾舞哑剧《雪人》(Der Schneemann)在维也纳宫廷剧院上演了。
康科尔德14岁开始着手创作他那了不起的《小交响曲》(Sinfonietta),与此同时,在他的钢琴套曲中就已经能够窥见到他特有的开放式风格;另一部钢琴曲《童话》(Marchenbilder现名:欢愉的心境动机)被看成是康科尔德的音乐标签,此外,他的独幕歌剧《波利克拉提斯的指环》(Der Ring des Polykrates)和《维奥兰塔》(Violanta)于1916年在慕尼黑首次被搬上舞台,其中《维奥兰塔》是一部心理描述的情节剧,发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创作出这样一部作品,对于一个涉世不深毫无竟争力的年青人来说实在令人吃惊,但它充满激情的管弦乐效果让人们感到了康科尔德的份量。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康科尔德开始有条不紊地创作他的歌剧《死城》(Die tote Stadt),这部取材于比利时象征派作家乔治·诺登巴赫小说的歌剧满是潜在的弗洛伊德式的意识。它华丽的结构使得它的演员阵容配置要求极其强大。这是康科尔德成功的代表作之一,虽然《死城》一开始并未受到重视,但几年后它的魅力开始散发,欧洲几家歌剧院几乎同时开始上演这部歌剧。在今天,除了NAXOS的CD版本,最引人月毛口I司时也是唯一的一部全剧录音版本是莱恩斯多夫在瑞典指挥的现场录音版本。虽然它作了大量的音乐删减。
康科尔德的另一部歌剧《赫利亚纳的奇迹》(Das Wonder der He.liane)甚至更为雄心勃勃,更加复杂和更富于表现主义。它采用了多调性和丰富的管弦乐机制。剧中赫利亚纳的咏叹调“我向他走去”通常被看成是瓦格纳《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Tristan und Isolde)中“爱之死”的翻版。
不幸的是康科尔德的《赫利亚纳的奇迹》由于父亲朱利亚斯有问题的倾向而受到了连累:奥地利作曲家恩斯特·克热内克以黑人为主角并采用爵上乐创作的歌剧《容尼奏乐》(Jonnyspielt auF)使正在抬头的纳粹信徒大感不快;而出于音乐上的偏见,朱利亚斯也去竭力贬低对方,而这种指责正好迎合了当时纳粹的需要;《赫利亚纳的奇迹》与《容尼奏乐》的学术之争不幸变成了政治争斗的工具,而最后的获胜者却是《容尼奏乐》。
《赫利亚纳的奇迹》上演时,康科尔德已经有了一个小家庭,他需要一定的经济来源以应付开支,他在维也纳一家剧院谋得了一个指挥职位并在那少L排演小歌剧。至少那时他认为约翰·施特劳斯和理查·施特劳斯都是天才。后来他遇到了伟大的德国歌剧指挥家马克斯·莱恩哈特;1929年他们合作编排了施特劳斯的轻歌剧《蝙蝠》( Die Fledermaus),这个新版《蝙蝠》上演后在柏林热闹了好几个星期。
1933年当希特勒上台后,莱恩哈特离开德国去了美国。在好莱坞,华纳兄弟曾邀请他指挥莎士比亚名作改编的影片《仲夏夜之梦》(A Midsummer Night Dream)的演出,但莱恩哈特却推荐了康科尔德,应年恩哈特的要求,演出具有门德尔松式的轻松风格,然而它还是浸透了康科尔德特有的那种幽暗般的魔力。
1936年,康科尔德适时地推出了他在好莱坞的首部电影配乐《布拉德船长》(Captain Blood),这也是影星埃罗尔·弗莱恩和奥利维亚·哈维兰德在好莱坞的首次亮相。片中的音乐融合了康科尔德的歌剧配乐技巧;微妙的煽情与排山倒海般的气度在当时的好莱坞影片中实属罕见。康科尔德开始走上了理想主义的电影配乐创作路途。通过电影这个特殊媒体接近更力11厂一泛的听众。1946年康科尔德在一次采访中曾说到“音乐就是音乐,无论是在舞剧院、音乐厅或者影片中都是如此。形式或许改变,写作风格也许不同,但作曲家不会在他认同的音乐形态中让步。”
多年来,康科尔德不断地往返于好莱坞与维也纳之间。出于某种有远见的考虑,1936年他开始巾请加人美国国籍。1938年德奥合并时,他正在好莱坞创作电影配乐((罗宾汉历I记》。(The Adventures of Robin Hood)在当时的政治形势卜,作为犹太人,康科尔德被迫流亡美国。那个时期,由于在电影配乐中的巨大成就,他成了这个领域最具影响的作曲家。华纳兄弟公司将他看成是一名有特殊公民权的人物。他的名字在片头中耀人眼目,他可以随意挑选剧本进行创作。应他的要求,导演们不得不恢复那些本已删去的乐段。一部部山康利一尔德精彩伦绝配乐的影片不断地流向市场:如具有史诗意义的影片《海鹰》(The Sea Hawk)以及《王子与贫儿》 (The Prince and the Pauper)、《伊丽莎白与埃塞克斯的秘史》(Elizabeth and Essex)和《圈套》(Deception)等。此外以《圈套》配乐为蓝本,康科尔德还创作了他的大提琴协奏曲。
康科尔德电影音乐创作中的理想主义、敏锐的才思和特有的悟性获得了电影圈内同行和追随者们的尊敬。这当中包括了他父亲的老对手阿诺德·勋伯格。一次,勋伯格问康科尔德为什么不用十二音序来创作,康科尔德拿起一支笔反问道这是什么,勋伯格回答说这是一支笔,然后康科尔德将笔调了个头,让笔尖向上又问道是什么,勋伯格还是回答说是支笔。“现在你看”,康科尔德说,“你不能用它来书写”。
长期的劳作和心脏疾病使康科尔德的健康受到了严重伤害,50岁对一个天才来说似乎老了点,他开始平静地看待他的电影配乐创作,假如电影不再走红,川S么他的电影音乐也将随之消亡。I钱后,康科尔德开始寻找机会重返音乐大厅;不过老朱利亚斯并不这样看,他直到1947年逝世之前都认为儿子会再次创作电彤音乐,他最喜欢电影《再度黎明》(Another Dawn)中那辉煌的旋律。1948年康科尔德写出了他那首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同大提琴协奏曲一样,其旋律也源自他的电影《Juarez,Anthony Adverse》和《王子与贫儿》。1945年这部小提琴协奏曲由小提琴家海飞兹在圣路易公开首演。尽管演出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但评论却非常刺耳,它被形容为“好莱坞协奏曲”、“虚有其表”等等,这些病态的反应给康科尔德不小的打击。1949年当他回到维也纳时,发现情况更为痛心,人们把他的音乐称之为“落伍”,康科尔德感到非常沮丧,几年后他又回到了好莱坞。
升F大调交响曲是康科尔德重要的晚期作品,是他自我流放时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部充满强烈悲哀与痛苦情感的挽歌,然而在他有生之年这部交响曲都未受到重视。他感到被世人遗忘了。但是康科尔德并未因此而停止创作,1957年当康利,尔德在好莱坞逝世时,差不多完成了他的第二交响曲初稿。
在音乐创作上或许康科尔德走到了时代的前而:他明白不管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音乐终归是音乐。庆幸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了这种观念,康科尔德的电影音乐、严肃音乐和歌剧被看成了一个不可分离的音乐整体,它展示了康科尔德音乐创作的非凡技巧、天才和多样的个性。
korngold.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6/10 22:07:48 上传)

korngold.jpg

images (1).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6/10 22:07:48 上传)

images (1).jpg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2-06-10 22:11:17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33#

原帖由 morefeel 于 2012-6-10 21:14:00 发表
楼主论坛老鸟了,好帖


彼此彼些,转眼已快在168上呆了近十年了,这个坛子里有太多自己年青时的回忆。
希望能把这个贴子作完收山。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34#

海鹰

我的不是这张,而是RCA的那张美国版,如第二张图,古典音乐迷会比较喜欢的。
由安德烈•普列文指挥伦敦交响乐团演奏的《科恩戈尔德:海鹰》,2009年的《企鹅古典唱片指南》中推荐为三星。
埃里希•沃尔夫冈•科恩戈尔德(Erich Wolfgang Korngold)于1897年生于布尔诺,1957年卒于加利福尼亚好莱坞,是出生于奥地利的作曲家、指挥家。1943年入美国籍。音乐评论家朱利叶斯•科恩戈尔德之子。曾在维也纳师从策姆林斯基、R.富克斯和格拉德纳。是钢琴和作曲神童。施纳贝尔曾演奏过他13岁时所作的一首钢琴奏鸣曲。1919年任汉堡歌剧院指挥;1927年任国立维也纳学院教授。歌剧《死城》(Die tote Stadt)在汉堡、维也纳和纽约都获得成功,在纽约上演时由玛丽亚•耶里察唱主角。1935年定居美国,为许多优秀电影配写音乐,至1947年。
科恩戈尔德与好莱坞电影也有着不解之缘,其无拘无束的浪漫主义风格证明非常适合如《风流世家》、《侠盗罗宾汉》这类神气活现的故事,其它十七部电影也是如此—1939年的《江山美人》(The Private Lives Of Elizabeth And Essex)和1940年的《海鹰》(The Sea Hawk)分别获奥斯卡最佳原创电影音乐金像奖提名等等。《船长血》(1935年)、《海鹰》(1940年)、《人性的枷锁》(1946年)等电影也是科恩戈尔德谱曲。其它经典之作有管弦乐组曲《无事生非》(1919年)、《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947年)和《升F大调交响曲》(1950年)等作品。
安德烈•普列文是二十世纪乐坛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音乐全才。他是举世公认的指挥大师,成功统率伦敦交响乐团11年之久,并曾担任多个欧美著名乐团的首席指挥。他也是成就超卓的古典和爵士钢琴家,在DG公司录有爵士乐唱片。身兼指挥家与作曲家、钢琴家的普列文在严肃音乐方面的表现比较传统,经常在钢琴协奏曲中同时身兼指挥与钢琴独奏。安德烈•普列文指挥的这个录音收录了科恩戈尔德为电影《海鹰》、《船长血》、《江山美人》等的配乐。
2009788503847316.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6/10 22:52:11 上传)

2009788503847316.jpg

425425720455.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6/11 2:27:59 上传)

425425720455.jpg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2-06-11 02:27:59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35#

风流世家

这是我最珍贵的康古德的原声,可惜,连介绍都没有找到。相信古典音乐迷都会喜欢这样的配乐,他后来的小协就取材这部电影。
s1812834.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6/10 23:01:43 上传)

s1812834.jpg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2-06-11 02:28:53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36#

58. Francis Lai 弗朗西斯.赖


弗朗西斯·莱(Francis Lai,1932-,法国-阿尔卑斯滨海省-尼斯)是法国的手风琴演奏家和电影配乐作曲家。
  在他二十多岁时,弗朗西斯·赖离开了家,去了巴黎加入到热闹的蒙马特乐坛。 1965年,他结识了导演克劳德·勒鲁什(Claude Lelouc),为他的电影《A Man and A Woman》配乐。 这个电影在1966年发行,取得重大的国际上的成功,赢得了多项奥斯卡奖,并为年轻的弗朗西斯·赖赢得金球奖“最佳原创配乐奖”提名。 这个初步的成功带来了更多的工作机会。1969年,他为导演勒克莱门特的电影《Rider On The Rain》配乐。于1971年9月被授予金碟奖。
  1970年,弗朗西斯·赖为电影《爱情故事》配乐,赢得了奥斯卡奖的最佳音乐,配乐奖及金球奖【最佳原创奖】。 在美国,他的《Original Soundtrack》专辑进入【Billboard album charts】排行榜的第二名,由卡尔西格曼填词、传统流行歌手安迪威廉斯演唱的影片《Where Do I Begin》的主题曲作为主打单曲大获成功。 这首歌曲也是他与亨利·曼奇尼和雪莉·贝西合作的结果。弗朗西斯·赖还为1978年的爱情故事名为奥利弗的故事续集配乐。
  在他四十年的职业生涯,一共创作了超过六百首歌曲。
70330299_37908280_middle.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6/11 2:33:10 上传)

70330299_37908280_middle.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37#

爱情故事动听得不能再动听的音乐,少见的电影原声,推荐下!电影嘛,我都没有兴趣找来看。



    关于病魔夺走爱情的电影数不胜数,而且很多都是流俗之作。我以前看过韩国的《菊花香》,由于拍摄唯美浪漫,因而深深打动了我。相比而言,《爱情故事》应该算这种类型电影的鼻祖级代表了,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感人,却足以纯洁透彻。
    故事发生在美国著名高校哈佛大学里。奥利佛和珍妮在图书馆相识,起初两个人还因为图书的事情争吵,结果一个镜头切过来,变成了奥利佛在餐厅里请珍妮喝咖啡。转换速度之快让人难以捉摸,这种缺乏过渡的剪接成为第一个败笔。后来他们迅速坠入爱河。恋爱中的男女的娱乐生活自然会十分丰富,奥利佛专攻他的冰球,珍妮一直在支持着他。这期间有很多的小波折,就不一一赘述了。
    奥利佛带珍妮去见自己的父母。奥利佛的父母是百万富翁,可是奥利佛却与父母之间有很深的隔阂,他养成了叛逆的习惯。父母得知珍妮的家庭是个烤面包的,就犹豫了起来。可是奥利佛还是毅然与珍妮结婚。
    婚后的生活依旧琐碎,我都很难归纳。终于,重点来了。珍妮患上了绝症,在那最后的日子里,奥利佛无时无刻不在守候着她。为了给她治病,奥利佛向父亲借钱,父子两人也因为这件事拉近了距离。但是可惜的是,珍妮还是被病魔带走了。只剩下奥利佛一个人面对着茫茫白雪发呆。

是瑕还是瑜
    这部电影的剧情属于大学生原创DV剧的水平,简单平实,波澜不惊,即使是面对病魔也依旧是那样沉静、那样孤寂。剪辑方面也是有很多瑕疵,除了上述的那一处以外,还有很多貌似擅自插入的段落,拼凑的很生硬。这也难怪,这样一部没有名导演、没有名演员、更没有强大制作班底的电影也就只能这样了。
    尽管如此,电影中还是有一些场景拍摄的比较好。例如电影中的故事发生在冬天,校园里都积满了厚厚的雪。奥利佛和珍妮在雪地里打闹翻滚、堆雪人,珍妮甚至在吃雪。两个人的脸冻的通红,却掩盖不住他们的笑容。仰面朝天的躺在雪里,愉悦的心情从他们心里弥漫到镜头里,在感染到每一个观众的心里。羡慕那样的大雪啊!我今年居然没有见过雪的样子。而在电影结尾依旧是纯白的背景,失去了真爱的奥利佛只留给我们一个孤独的背影,独坐在雪地上,缅怀着那些逝去的美好时光,或许他们唯有在记忆中才会再次重聚。哈佛的雪景成为了本片的一个重要标志,暗示了他们的爱情如同雪花一般纯洁美丽,可是又是短暂易逝,终究是要融化在春天的。尽管有着悲伤的结尾,但是导演却把这种悲伤处理的特别低调,甚至都不被人察觉。我们没有看到珍妮离开人世的情景,我们只有在男主角的背影里意识到什么,而当字幕出现,观众就会猛然领悟到一种难以名状的酸楚。
   绝大多数观众知道这部电影是因为那首同名歌曲。在影片当中,那段非常耳熟的音乐时常响起。钢琴声略带着爱意,又有一些悲壮,与剧情配合的丝丝入缝。后来这首《爱情故事》的歌曲风靡了全世界,尤其适合作为花样滑冰比赛的伴奏音乐。
  
历史意义
     假如没有那首歌曲,我们还会不会想起这部电影呢?会的,因为与逊色的剧情相比,《爱情故事》这部电影的历史意义更为重要。
     众所周知,20世纪60年代世界陷入冷战时期,这一时期的美国社会出现较大的转型。文化动荡、信仰危机、精神危机,于是年轻人成为这个时期的主角。他们渴望追求幻想中的反叛与自由,就如同片中的奥利佛一样,与家长在思想观念上出现严重的代沟,并逐渐走向对峙状态。这一时期,吸毒、摇滚乐、迷幻乐、性解放、民权运动、越战等等就是此时的关键词。可以说整个60年代都是在游行口号、歌声枪炮声中度过的。世界变得非常疯狂,乱成一团,似乎完全改变了原来的模样。
    而就在这时,一部《爱情故事》诞生了。虽然讲述着一段关于年轻人的并不复杂的故事,却一下子带给人们一种久违的美好感觉,仿佛一股来自田园的清新空气,让人们回到了战前的那种平静生活。正是这部电影为人们提供了精神上的乌托邦世界,所以在那个时代显得独树一帜,也因而写入了历史。进入70年代之后,年轻人们追求的独立和自由的脚步停滞不前了,或许与这部电影的关系不是太大,但是本片在70年代初带给观众的心灵震撼是可想而知的。
200810231451477728.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6/11 3:05:09 上传)

200810231451477728.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38#

少女情怀总是诗

我就知道他两部,法国的香颂,优美动听的典范。虽然很多人没有听说过赖,然而爱的故事和这部电影的主题,却基本已是人人皆知了。
影片改编自法国同性恋作家 Pierre Louÿs 的原着小说《比利蒂斯之歌》,关于原声唱片
这部影片中的主题曲可谓历史上最着名的爱情旋律之一,它由法国电影音乐大师 Francis Lai 创作,是许多乐迷们的最爱。而音乐家提姆"莱斯对这部配乐主旋律非常激赏,特别征得 Francis Lai 的同意,填上了英文歌词,改编成流行歌曲“The Second Time”,由世界音乐剧名伶 Elaine Paige 唱出,成了她的招牌歌曲之一,Elaine Paige的另外一首招牌曲也许中国听众更熟悉,那就是
  这首曲子带给我的是无限的遐想,可以在音乐里飞。
4c0b98596eb0e3e606eed.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6/11 13:43:05 上传)

4c0b98596eb0e3e606eed.jpg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2-06-11 13:51:31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39#

59.  Michel Legrand  李格兰
米歇尔•勒格朗(Michel Legrand),1932年2月24日出生于巴黎,法国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和钢琴演奏家。他担任的电影配乐制作作品多达200余部,从1964年的《秋水伊人》、1966年的《天罗地网》,而1971年的《往事如烟》的配乐制作让他夺得了当年的奥斯卡金像奖,在法国影坛上也让他大放异彩!同时他也是位出色的爵士作曲家和钢琴演奏家,他多次与菲尔伍兹等人合作,其中《What Are You Doing The Rest Of Your Life》和《The Summer Knows》被许多爵士音乐家演奏并收集在唱片里。
p129778579-1.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6/11 14:10:07 上传)

p129778579-1.jpg

p129778579-2.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6/11 14:10:07 上传)

p129778579-2.jpg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2-06-11 14:11:12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40#

1942年夏天

这部电影还有其它译名,不过,记不清。


这部电影大致是描述第二次大战期间的1942年夏天,在某一个度假海岛上,住着一位丈夫赴海外参战的美国少妇,一个邻居的少年暗地里迷恋着她,却不敢开口,少妇知道少年的心事,仿佛少年是她战死的丈夫,两人春风一度,第二天一早,她就远离他乡,只留下一张纸条--温和的告诉少年不要会错意了,他们之间不可能有任何的发展和结果。

Michel Legrand是当代最受推崇的电影配乐大师之一,以本片获得1971年奥斯卡最佳原作配乐。片中其实没有任何插曲,但是由于他的配乐主旋律非常优美,因此被填上歌词,改编成the summer knows这首歌。并且被很多实力派歌手争相灌录成流行音乐的经典。
23343444.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6/11 14:18:01 上传)

23343444.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