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多年未出山---重作为电影配乐的作曲家(中日部分) [复制链接]

61#

原帖由 pighifi 于 2014-1-28 22:34:00 发表
梅林茂还为《芳香之旅》(范伟、张静之)写过配乐。他把这部电影的品味提升了一大截。

这没找到这张,有机会试找找看。
你的头像是我最喜欢的马勒,嘿嘿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62#

06. 坂本龙一
坂本龙一(1952年1月17日-),是一位在西方国家有影响力的日本音乐家、作曲家和演员。
坂本龙一出生于东京都中野区,自小就学习古典音乐,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研究所,主修电子音乐及民族音乐,渐露头角始于他与细野晴臣以及高桥幸宏组建的合成器摇滚乐队Yellow Magic Orchestra(YMO);该乐队在1980年代晚期和1990年代早期对acid house和techno运动有着开创式的影响,另类搞怪风格也令人侧目却广受欢迎(例如:早年1970年代末黑胶唱片封面三人着邻国共产党服红星帽黑布鞋,与一名金发美国比基尼泳装美女,同桌翘、缩脚在长板凳打麻将)。他和大卫•西尔维安(David Sylvian)合作了一系列单曲和大部分西尔维安的专辑。
1992年,坂本与纽约音乐怪客DJ Spooky为超过十亿观众通过电视收看的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幕仪式谱曲。
1998年为三共制药EB锭所制作的广告配乐-Energy flow,于日本大卖百万张,疗效远胜于EB锭;坂本说:这首歌献给呈受社会压力的人。
他在大岛渚1983年的影片《俘虏》(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 或译《战场上的快乐圣诞》)中出演出一在印度尼西亚战俘营营长、跋扈日本军官角,此片的演员有英国摇滚歌手大卫•鲍伊(David Bowie)和北野武等。他还为此片写了电影音乐,其中由西尔维安演唱的主题曲“禁色”(Forbidden Colour)引起了一定的轰动;此片在世界获得极大成功,大受各界影评好评,且荣登坎城影展评审团激赏大奖殊荣,并再次将上述三位演员演艺生涯再次捧上高峰。
1987年,他为柏纳多•贝托鲁奇(Bernardo Bertolucci)的影片《末代皇帝》所作的音乐获得了奥斯卡奖,并再度饰演监控溥仪的日本军官。他还为佩德罗•阿尔莫多瓦尔(Pedro Almodovar)的影片《高跟鞋》(High Heels)以及奥利佛•史东(Oliver Stone)的《野棕榈》(Wild Palms)作曲,此外,基努利瓦伊主演的《小活佛》(the little buddha)及大岛渚的闭门之作《御法度》之电影配乐,亦出自坂本之手。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63#

《活着》和《霸王别姬》是看过的国产电影里最难忘,最精彩的。没看过的快找张盗版碟收藏。
某种意义上,盗版碟保留和传播了近代中国电影艺术的一些精华。
《花样年华》的电影音乐找了很多年没有找到,无奈之下收了张盗版的。美,实在是太美了。
久日让的电影音乐在金海印也偶尔能看到。只是楼主贴的版本还是第一次见。
HIFI168一定要好好保留楼主的贴。电影音乐的评论,楼主的贴是最珍贵的。
以前光注重电影的情节和音乐,却忘记了它的创作人,有楼主的贴,终于让我可以了解伟大的电影音乐背后的创作故事!
谢谢!
TOP
64#

原帖由 shotchen 于 2014-1-29 6:54:00 发表
《活着》和《霸王别姬》是看过的国产电影里最难忘,最精彩的。没看过的快找张盗版碟收藏。
某种意义上,盗版碟保留和传播了近代中国电影艺术的一些精华。
《花样年华》的电影音乐找了很多年没有找到,无奈之下收了张盗版的。美,实在是太美了。
久日让的电影音乐在金海印也偶尔能看到。只是楼主贴的版本还是第一次见。
HIFI168一定要好好保留楼主的贴。电影音乐的评论,楼主的贴是最珍贵的。
以前光注重电影

非常感谢你的回帖!可惜在HIFI168上不支持flash,没有试听少很多信息。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65#

01. 未代皇帝

这部电影并不是坂本龙一一个人的配乐,而是由苏聪老师、坂本龙一和戴维·伯恩一起配乐的结果。但坂本龙一的配乐占的比重最大,电影最重要的主题就是由他写的。电影部的主题写得是如此中国味十足,谁能想到竟然是个日本人的杰作呢。
最后提一下,本片的音乐监制是Hans Zimmer,他这嫁衣作得实在是……





转: 坂本龙一在影片《末代皇帝》的配乐中主要负责中西音乐风格的混合,与苏聪和戴维伯恩相比,坂本龙一的配乐占的份量更多一些。有九段音乐《The Last Emperoror(Theme)》、《The Last Emperor(variation1)》、《The Last Empe ro r(Variation 2)》、《First Coronation》、《Qpen the Door》、《Where Is Armo》、《The Baby(Was BornDead)》、《Rain(I Want A Diverce)》、《Picking Up Brides》
  《The Last Emperor(Variation 1)》、《First Coronation》是第一个主题的变奏。《First Coronation》、《Open the Door》、《Where is Armo》是第二个主题的变奏,《The Last Emperor(Variation 2)》中先后出现了两个主题的变奏。
  这两个音乐主题以不同的乐器、速度、节奏、织体在影片中反复出现,贯穿了整个影片的始终《Open the Doo r》用在影片开始溥仪自杀处,以大气的管弦乐为主。演奏主题旋律时加入了中国的琵琶和二胡《FirstCoronation》是“登基”的意思,这段音乐用在幼年溥仪登基大典时,古筝与笛子演奏的引子过后,管弦乐与中国民族乐器交织,衬映百官朝拜的壮观景象。隆重中透着可悲与无奈的情绪《Where is Armo》,“阿嬷在哪”,音乐伴随着溥仪的奶娘被送出宫去的一幕:小皇帝意识到最亲的人被带走了,哭喊着追寻奔跑找他的奶娘,小提琴齐奏第二个主题旋律,其中夹杂了悲伤的二胡音色,古筝、琵琶和西洋管乐的交织,渲染了影片中溥仪和奶娘的悲伤情绪。
  《Rain(I Want A Divorce)》,“雨(我要离婚)”仍旧是一段管弦乐的演奏,小提琴的齐奏表现了溥仪的妃子文绣反抗的情绪,她痛恨封建皇族婚姻,不甘于做皇帝的小妾,她跑到雨中,寻求属于她的自由。《The Baby(Was Born Dead)》婴儿的出生本来是喜事,但溥仪的皇后婉容的孩子(是婉容和别人的私生子)刚出生就被日本人弄死了,所以这段音乐在温馨的钢琴声中夹杂着大提琴的阴霾旋律,喜悦中的痛苦情绪表现的很贴切。
  最后,影片在《The Last Emperoror(Theme)》的音乐声中结束。
  总而言之,这部影片的音乐和画面丝丝入扣,浑然天成,产生了很好效果,这也是本片能获奥斯卡最佳作曲和最佳音响效果奖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66#

02. 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
《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一直被视为坂本龙一的代表作,虽然这也是他最初的一部电影配乐。当然拿到这张碟时,因为风格太冷,弦律也很简单,并不是很喜欢,就和别人换了张其它的碟,等看了这部电影,想再找一张时,却始终无果,只好拿了张打口的,很来火!
坂本龙一当时非常年青,且超帅,不信可以看看他在电影中的剧照。




转:《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这首曲子是坂本龙一为大岛渚的同名电影谱写的,是他电影配乐的处女作,也是他最经典的作品之一。电影原声中同时收录坂本龙一与前 JAPAN乐团主唱David Sylvian合作的歌曲版,但被命名为《Forbidden Colours》,如诗般的歌词配以空灵婉转的旋律,不禁使人身心涤荡。

《Merry Christmas,Mr. Lawrence》大抵算得坂本龙一的传世绝唱(这也是一个人一辈子里不可回避的一首歌,如果你没有听过,那你的生命也死掉了四分之一),美丽琴音里流淌着生命永远无法选择的宿命的悲剧感,对人性纯粹的追求与矜持,对异样情欲的纠缠与否认,对真理信念的盲目与回避...所有这些有时沉重得无以承受,有时又是那般虚弱无力,孰对孰不对的选择更是令人应接不暇、心力交瘁。当面对死去的人们只留下或深或浅的记忆,所有生命的美丽化作一句"圣诞快乐",然后满天飞舞起洁白的雪花,飘落这世间每个干净与不干净的角落。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67#

03. 小活佛

坂本龙一在这部电影中,用飘渺不定的音型加上高音区的和声塑造出了神秘的感觉的音乐。坂本龙一的音乐初听可能不感觉好,但多听绝对让人耳目一新,让人心旷神怡。



转:
    意大利导演贝托鲁奇执导的【小活佛】,描述Norbu喇嘛前往西雅图寻找先师Dorje的转世,寻找的过程中,Norbu分别找到名叫杰西的小孩、来自Kathmandu的男孩与一位印度女孩,Norbu带着这三个小孩到不丹王国接受转世的试炼,寻找真正的小活佛,在这趟从无知到开化的心灵精神旅程,杰西在父亲狄恩的陪伴下,重新置身2500年前的佛教境界,与当时的Siddhartha王子分享成为活佛的神奇经验。
  以"Wicked Games"走红的男歌手Chris Isaak、「龙吻」女主角布莉姬芳达、【黑客任务】耀眼小生基努利瓦伊与童星Alex Wiesendanger领衔主演,音乐工程请到驰名国际的日本音乐大师坂本龙一担纲谱奏,坂本龙一84年以大岛渚执导的电影「俘虏」荣获英国影艺学院最佳电影音乐,88年以与David Byrne、苏聪合作的「末代皇帝」勇夺奥斯卡、金球奖与葛莱美奖最佳电影音乐奖,90年继续以贝托鲁奇执导、约翰马可维奇与德博拉温姬主演的【遮蔽的天空】获得金球奖与洛杉矶影评人学会最佳电影音乐的肯定,92年荣任巴塞隆纳奥运开幕式的指挥,历年代表作包括:【高跟鞋】、朱丽叶毕诺许与雷夫范恩斯主演的「新咆哮山庄」、「蛇眼」、「铁道员」、「双面惊悚」。
  在【小活佛】中,坂本龙一以日本音乐调性的电子旋律与印度宗教、民族音乐素材完美融合,衬上恢宏浩瀚的交响乐声,营造出神圣、神秘且又弥漫着希望感觉的撼人乐章,充分发挥世界音乐、电子实验乐风、新世纪音乐与宗教音乐的特质,再度展露大师的电影音乐神韵。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68#

04. 御法度

御法度的电影原声是偶然的一次机会拿到的,当时听了下,然后就收起来没有怎么听过。说实话,不动听,怪怪的。大岛诸的电影都有点变态,这种音乐也许最适合了。




转:坂本龙一的这一张TABOO让我不寒而栗,可以感到作者所言的那种害怕。

大岛渚对于禁忌这个主题十分偏爱。特别是他的东方身份,使得他演绎的这个母题散发着迷人的诱惑力。(美国人在我看来无聊之处就在于生在自由的国度这种自诩,不了解违逆禁忌时那隐秘的快感)这部电影个人看来是对这一主题的极致表现。我不经意的和我电脑里的另一个坂本龙一的原声作对比——《战场上的快乐圣诞》的原声。刚好都是大岛渚的片子,刚好都有北野武参演。而且都是有关于男色的电影。真是巧~

对于我而言这两个原声都帮助塑造了电影中那份因为恐惧禁忌而产生的疏离感。快乐圣诞的疏离感来自于一种异国的,特定时代的旋律。而这张专辑的疏离感来自于那代表自我审视时理性与感性,自我与外物之间不同的音色的交相闪烁。仿佛是平静外表下的忐忑不安的心情。钢琴尖锐而清澈,弦乐稳重而绵长,主旋律与钟表滴滴答答的声音交缠,流水声时隐时现。时间紧张又漫长,把电影精致而不安定的气氛烘托到极致.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69#

07. 胡伟立
  香港武侠影视配乐有两位宗师,一位是黄沾,而另一位就是胡伟立。《鹿鼎记》系列、《黄飞鸿》系列、《太极张三丰》、《醉拳2》、《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等数十部经典武侠电影,近千余集TVB剧集,使胡伟立无可争议的成为香港配乐领域的佼佼者。

  在很多人印象当中,胡伟立应该是个地道的香港人,其实直到他五十多岁之前都一直在大陆进行音乐创作和教育工作。此后决然来到香港,从无人所知的音乐人,通过玩命般的努力,短短几年即成为香港配乐界的首席大师。胡老的音乐特色就是运用合成器与民族乐器相结合,将剧情,画面,音效和音乐有机地的结成了一体。今年徐克的《龙门飞甲》也是邀请这位老朋友来制作配乐,给大家带来了不小的惊喜。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70#

01. 太极张三丰

太极张三丰这张原声CD是我唯一一张胡伟立的配乐,确实是精彩纷程的一张CD,中国元素应用到让人感动的程度。极喜欢这部电影的配乐,全力推荐!



转:在本片,他用音乐勾勒了另一份的意境。从开头的悠扬,到剧中的幽怨和相思,再到后来沙场对决时的激昂,最后大决战时的宏伟,而且主题曲的浑厚,灵动,与太极意境丝丝入扣,合成一曲真正的电影原声音乐。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71#

02. 笑傲江湖--风云再起

虽然电影没有前两部好看,但仍是香港电影最顶峰的好电影之一。更重要的,出了原声CD。刚才出了错,这张是我第二张胡伟立。
那种味真是武侠味,听着这样的音乐就感叹……  那个时候三天作出来的,都已成了绝唱了!当然,还有陈淑华在里面唱的那首“笑红尘”。




转胡伟立自述:
初看毛片就知道音乐的工作量不少,而且出一张原声带 CD 起码要有五十分钟以上的音乐,最要命的是片中还有一场戏,一个弹着吉他唱着歌的西班牙水手要对画面配乐!唱的是什么?只有天知道。要做完这一切一切给我的时间仅仅只有三天!

接受,还是逃避,摆在我的面前等着我抉择。这是部重头戏,我在香港的电影事业正处于上升的阶段,尤其还是我的第一张电影原声带 CD,纯粹的音乐在没有对白和音效的遮掩下那怕有一点点瑕疵都无可遁形,不能马虎更不容有失。再有,这可以说是我和徐克之间合作的第一部即将正式公演的电影,他能如此地把这个通常人们认为不可能完成的重任交给了我,这里面有着他无可奈何的原因也有着对我这个初识的人孤注一掷的极大信任,这样这部片子就把我和徐克的命运戏剧性的紧紧地绑在一起了,士为知己死,惺惺相惜之心油然而起,我清楚地知道只要签了合同就再也没有任何退路了,但我还是毫不犹豫地接受了挑战,承担了这个责任,毅然地签下了我的名字。

小卒子过河只有拼命向前,置之死地而后生。在巨大的压力下我的唯一出路就只有开足马力的动脑筋,发挥天马行空的想像力,挖掘出自身和设备的所有潜力,无眠无休地玩命干活儿了。一边看着样片,一边确定影片所需要音乐的主要和次要段落,调动热烈的感情并绞尽脑汁地去设计那无中生有的主题和付题旋律,然后配置和声和安排不同的声部,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但还是需要冷静地一步一步,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去编曲配器,在电脑上编程序,做出有磅礴气势富有人性的大乐队效果,再细腻地平衡各个声部的音量比例,合成录音。

有一丁点儿不满意就马上推翻重新来过,不能投机取巧更不能草率从事,除此之外还要参考西班牙风格的音乐资料写那首要命的西班牙歌曲,花费了极大的力量托关系打电话去找会西班牙文的专业歌手来试唱,然后编歌词配歌录音,使出浑身解数,昏天黑地的七十二个小时连续拼命工作,终于不辱使命完成了任务。把母带交给滚石唱片公司送去台湾赶制 CD 后,我紧接下来进录音室对着画面进行音乐混录,徐克亲自坐镇,还特地介绍他的夫人施南生和我认识,当在几场主要的段落配乐我看到徐克对施南生竖起他的大拇指表示满意时,三天三夜的辛苦和劳累都是值得的了。

周末的午夜场空前成功,和公演同时推出的电影原声带 CD 也在各地卖得相当好,再版了好几次,得到一张满意的成绩单。我和徐克也通过这部影片确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并且成为极好的朋友。

这张台湾滚石唱片公司出版的电影原声带 CD 中有很多段音乐曾经出现在很多不同的电影和电视剧中,也让很多朋友通过这张 CD 认识了我,直到今天在网上仍有很多人记得它喜欢它,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不过我自己心里非常清楚,毕竟是因为时间仓促,没有时间去沉淀去反复推敲,不乏不足之处,有的地方自己听了都汗颜不已,深深体会到“电影是遗憾的艺术”这句话的真意。不过我的确是尽了我最大的努力了,是非功过由大家来评论吧。 本帖最后由 zjize 于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72#

03. 唐伯虎点秋香

这个片头音乐实在经典,听到就想笑了。中间也有相当多能让人笑得出声来的片段。不过,这张没有原声CD,那时的周星驰还不太懂音乐对于电影的重要性的。




转自胡伟立的自述:
我前面曾多次提到过,香港电影留给后期工作的时间从来就不富裕,一般来说也就是十天或两个礼拜,这次也不例外,音乐合成的那天,有一段唐伯虎在华府的两分半钟的戏:唐伯虎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其实是在念快板,但当时我手头的工作带是无声的,只能看到他的嘴在忙碌地动着),一边敲打着面前一大堆不同的凳子和灯罩,一般这种情况是由动作效果的配音员来做的,所以事前我也就没去理会,但是混录那天导演突然告诉我这场戏的音响要作为音乐来处理,让我为这段画面配上一段打击乐独奏,按常规这种情况应该在拍摄前用先期录音预先将音乐录好,拍摄现场再放音乐,演员根据录音的节奏去作动作来拍摄,是件很容易做到的事情。但在拍摄期很短,拍喜剧片又经常会有即兴的想法出现,很多时侯也就顾及不到了,再加上时间紧迫出现了沟通上的问题,这下子可就苦了我了。要配合上说快板的节奏,又要和手型配合,还要有音乐的动感,更没有足够的时间给你,真是件近乎不可能的事了。形势摆在眼前,除了想办法完成任务外别无它法,只能先把这段跳过去放在一边,先继续配下面的音乐。


凌晨四点放工后回家后,不敢休息,马上将工作录影带反复看了十几遍,因为动作实在太快太花捎,试了好几个方案自己都不满意,觉得根本无从下手,虽说对观众只有短短的两分多钟,但也不愿敷衍了事草草交差,海报业已打出,首映的时间已迫在眉睫,绞尽脑汁不得其门。在这种频临绝境的巨大压力下,忽然让我想到将两分半的画面从录像带输入到电脑的硬盘,这样就可以将每秒二十四格的画面逐格逐格仔细观看,任何细部一览无遗。从当时电脑的技术水平来说这样做是很费时间的,但我已经清楚只有这样做才能保证质量,所以当机立断马上自己焊线把录像机和电脑连起来将画面转过去,下一步再把音乐软件和画面用时间码连锁起来,根据动作以及敲打不同的东西,配上不同的打击乐器的音色,等大的架子搭好之后,再一点一点逐步加工成一段和眼花缭乱画面配合得简直是天衣无缝的完整打击乐独奏,电脑科技又一次帮了我一个大忙,解决了一个近乎解决不了的难题,整整一个不眠之夜终于完成了任务时已经到了要赶去上班的时候了。

进了录音棚,马上放片子,混录打鼓这一段,大画面加上放大音量的敲击鼓声,乒乒乓乓和快板节奏配合得丝丝如扣,把周星驰表演的喜剧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场的导演及录音师还有来自澳大利亚,英国参观的同行都因知道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而表示赞赏,我自己则为整个事情的过程而忘掉了疲惫,也为又掌握了一个新的工艺感到欣慰。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73#

04. 济公

周星弛这部电影影响力并不大,但个人却非常喜欢,属于他搞笑同时又有意义的电影之一。里面的配乐写得非常有味,一直不知道是谁写的,现在才知道是胡伟立的作品,推荐下。想买CD的同学趁早打消念头吧,很多电影都没有出配乐CD的,包括这部。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74#

05. 鹿鼎记

鹿鼎记算是周星弛顶峰时的电影之一,也是他的经典之一,尤其是邱淑真在里面的表演,窃以为是星女郎中最好的一位。配乐保持了一惯的风格,但听多了都差不多,在香港作电影音乐估计都是赶催逼出来的东西,想要出经典真很难。虽然图片看起来像CD,但我肯定应该是PS的杰作,这部电影十有八九是没出过CD的。



转:他为电影《鹿鼎记》配的音乐,却没有出原声带。今次有空,顺便就把它为《鹿鼎记》的配乐都整理出来了。
里面那首《开心做出戏》。很多人一直以为是黄霑词曲。其实是胡伟立的曲,黄霑的词。很多人一直找了这首歌很久。但是都找不到。今年七月份的时候,我单独混音出这首歌单独发布过。在今次发布的原声带中。第一首便作了收录。
在香港,有很多精于中西乐结合的音乐名家。黄霑提及过,胡伟立精于西洋电子乐。跟戴乐民一样。在《鹿鼎记》的配乐中,我们可以听到他这种中西结合的音乐风格。
不过有些不幸,他跟很多配乐名家一样,跟黄霑是同时代的。在黄霑的光芒下,很少人留意到胡伟立。我也希望通过再次整理他配乐,让更多的朋友认识他。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75#

找到了个胡伟立的详细介绍,转给大家看看:
  祖籍中国江苏无锡的胡伟立,1937年出生在香港,那年正好打仗,在香港呆了两年后便展转到了桂林、重庆,胜利了以后回到上海。1955年他去了北京师范大学读书,1960年毕业即留校任教;在北京艺术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相继执教。1973年又到北京电影学院教书,一直教到1986年他出来,到了香港打拼。

  那时他已经将近50岁了;胡伟立笑言:“我这个人不太爱重复自己,总想变化一下自己的生活。”刚到香港,一切从头开始,没有认识他,尽管出来前,在北京已写了10几部电影,还有很多电视剧和卡带等;早在1958年,他写了一个小提琴曲,叫《农村小调》,发表后被选入上海音乐学院官弦系编的《小提琴曲集》。接着又被选为全过的音乐学院的教材,那个时代音乐学院的学生,学习小提琴的都拿着他的课本来研读;之后也写过不少东西,由于自己是资本家后裔,出身不好,加之又热衷于创作,被扣上了“白专道路”的帽子。

  他的不少作品只好挂着“集体创作”的名字公之于众,象《古筝弹唱》等都进了中南海,为国家领导人演出,为此,《光明日报》还给这个曲子写了一个整版的评论;之后的一些年月,他又写了《明姑娘》、《相思女子客店》、《铁道游击队后传》、《花园街5号》、《归宿》等等作品,创作已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在国内也小有名气。他认为,自己放弃已有的成功,从新开始新的人生不是件坏事,1986年到香港后他开始重新学习,再塑自我;一到香港,一股商业气息扑面而来,原本在国内教书时的学院派思维受到很大冲击,而回过头来看,他认为商业的东西还是有独到之处的;虽然在国内,对好莱乌的商业手法和操作一直持偏见。但在香港,这一切又变得何其自然;无奈,为了生存和发展也得入乡随俗。

  胡伟立以为,一些俗的东西要真正做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部片子要让老百姓喜闻乐见、要打动他也要花不少工夫。繁华而快节奏的香港社会,人们比较讲究即时的东西,忙碌的人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消受作品的深层底蕴和内涵;过去他在电影学院教书时所吸收的“新浪潮”等现实主义手法,到了这里便显得曲高和寡。在香港,他发现,它还是延续了好莱乌“讲故事”的手法,基本上是封闭结构,而在封闭的结构里,音乐就起到一个很大的作用。它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情绪,给人以震撼,音乐的发挥就很有效。

  在香港,他领略了商业氛围中的艺术表现方式,一切都具体而现实,追求实效;在此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让人去思考和尝试;他写一个总谱,当时香港会看音乐总谱的导演没几个。这里要的是时代感极强的东西,没办法只好逼着自己学电脑,去香港前从未接触过电脑,是个“电脑盲”。那时写的总谱有一个桌子那般高,现在已20多年没写了,但手上的茧子依然故我,残留在手上。在香港问人家学,人家是靠此吃饭的,他要教会你他的饭碗就丢了,所以基本上不会教的;到琴行去买电子设备的时候,他们只告诉你必要的操作和功能后就扔给你一本说明书让你自己去看。

  胡伟立大学里学的是俄语,查英文字典时,十个字有九个字典里没有,都是专业词汇;就靠自己猜了,设备买回来,他自己边看边琢磨,每天要干到凌晨4点多。第二天一早7点多就要去上班,所以在香港他平均一天只睡3、4个钟头;50岁起步的他,从大陆出来,兜里又没钱,一无所有地在一个陌生环境里奋斗生存,今后老了怎么办?在他看来时不我与。玩命的干,是胡伟立在香港的写照,他认为,到这里比他有学问的人、有才能的人很多,但要论拼命干活,他算是首屈一指的。

  在香港,他是大小通吃,什么事情都干;第一份工作是去芭蕾舞学校为小孩弹芭蕾舞伴奏,别的老师都是拎着一个大书包,拿着好多谱子,而他则是空手去的,人家问他:“你的谱子呢?”他说:“我不用谱子,我的谱子都在脑子里。”人家赶忙在边上放个录音机,担心他要是记不住或支持不下来,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课堂上,学生做什么动作,胡伟立就弹出相应的乐曲来配合,他演奏得十分娴熟,象是合作很久的;一堂课下来,获得校方极大的好感,本来一个小时给他35块钱,随即增加至38块。他很快慰,弹两分钟挣一块钱,再弹两分钟,又挣一块钱;这种感觉是他在大陆从未有过的。大陆他大学毕业后就是4、5十块工资,一拿就是20多年;到这里一想到什么东西都要钱,就特没面子。然而,要知道,家里开饭、买菜,什么东西能少了钱呢?太太先到的香港,在此教钢琴,为孩子们挣出国留学的学费,孩子们也很争气,相继到美国和加拿大发展事业;胡伟立是家里最后一个出来的。夫妻俩在香港开始了新的人生征程。

  在香港,教小孩钢琴、小提琴、为芭蕾舞学校伴奏、给合唱团伴奏、参加演奏等等都是围绕着胡伟立本人的特长和专业来做的工作,目的先是养家糊口,只要能挣钱,他都乐意干。三个月只有,他去了香港TVB(香港无线电视台),当时它是远东最大的电视台,很有名气。他有个哥哥,那时在香港立法局工作,认为象胡伟立这样的音乐人才,到此发展会有前途,于是,便给“亚视”和“无线”都写了推荐信,举荐胡伟立。

  那时,TVB正好在跟国际唱片协会香港分会打官司,为了版权费的问题;唱片公司对他们进行封杀,唱片协会的唱片不准TVB使用,而TVB大部分节目都需要音乐支持。到这里后,看到这种情形,胡伟立觉得,要是再这样下去便是死路一条;于是,倾囊买了台音乐合成器,又添制了录音机等音乐设备,来根据它的主题歌的旋律变成不同的情绪,做不同主题的变奏,一摆到节目中便与主题的风格相统一了。

  他还带来不少自己在大陆时创作的音乐和录音资料,无偿地提供给TVB;从此,TVB(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的很多电视剧如:“火玫瑰”、“赤脚绅士”、“怒剑啸狂沙”、“大时代”、“燃烧岁月”等等大片和大制作都出自胡伟立之手。在这里他一年要写300多集电视剧的配音配乐,可谓高产作曲家,他的时间表叫:“08-26”,即早晨8点钟进棚,晚上夜里2点钟,24里头26,26才出来。而那些小年轻每天“08-17”都叫苦连天。

  同时打好几份工,根本没有礼拜天和休息日;很多活儿都是“火烧屁股似的赶着催,有一部片子叫《东方不败》,他72小时没合眼,赶出来。从看片子到音乐段落的设计,配曲、录音到找人唱歌以及合成,一气呵成。记者问他如此高强度的工作身体是否吃得消?他以为:“我就觉得,我们这个背景的人是经过千锤百炼过来的,意志力起了决定作用的。”

  因为他很清楚自己在这个阶段不这么拼命的话,不可能存活下来,更别提向前迈进了。在为数千集的电视剧作曲配乐的同时,他还担任香港泛亚交响乐团副首席,并为香港泛亚交响乐团、香港中乐团、香港舞蹈乐团、香港话剧团、香港艺进会、台湾交响乐团、台湾中乐团、以及大量的广告、电影作曲配乐;主要作品包括:“神州行组曲”、“北国风云”、“C大调中胡协奏曲”、等大型合奏曲。还创作了“一起走过的日子“等流行歌曲,以及“至尊无上2”、“审死官”、“鹿鼎记”、“东方三侠”、“黄飞鸿3,4”、“东方不败2”、“唐伯虎点秋香”、“新不了情”、“醉拳2”、“破坏之王”、“九品芝麻官”、“股疯”、“中南海保镖”、“梁祝”、“花月佳期”、“天若有情2,3”、“新上海滩”等近百部电影作曲配乐。

  胡伟立到香港的第二年回了一次大陆,到音乐学院探访时支部书记就问他:“胡老师,你去香港以后,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他答道:“最大的感触是,在大陆我只有10%的时间做自己的专业工作,而90%的时间用来应付政治学习、人事的扯皮、要为了争取一点工作而去打通路子和关节。”到了香港他告诉人家他90%是干他想干的事,这么多年来,一直很低调的胡伟立不大爱谈论自己,也绝少在公共场合露面;因为经历得太多,反而令他十分平和地坦然面对世事。这次「和你一起走过的日子」胡伟立作品音乐会实在是因为他70大寿,让人们推到了台前。移居加拿大后他更喜欢平时钓钓鱼、打打网球,或是上网、在家弄弄电脑等;1997年,胡伟立退休了,这是他自己所做的决定。他把两个学生培养好、并将其扶植好之后便决定“退出江湖”,到加拿大定居。

  在香港胡伟立那两个学生时是不收学费的,这主要是源于当初他师从马思聪先生;1962年的时候他找到马先生上课,马先生听了他拉琴,了解了他的情况后便不收他的学费。胡伟立觉得这是一种人和人之间最真诚的互信,马思聪先生当年是爱才的,对他有期望;胡伟立一直跟了马思聪先生3年,直到马先生到了美国,此后便没有见面,86年他们通过一次电话,马先生一听到胡伟立出来以后,很是欣喜。说起音乐大师马思聪先生,胡伟立充满感激和情致;学生对老师的那种感恩之情都永远刻在心中,不曾泯灭。

  1964年中国音乐学院要成立,组织上让胡伟立改行,他原来的专业是小提琴;那时他已联系了上海电影交响乐团,人事档案也都准备过去了。结果在一次合校的演出中间,他上台一会儿小提琴独奏、一会儿手风琴伴奏,乐队他又是首席,又演奏自己的作品,可谓综合出击登台亮相。其时中国音乐学院的正副院长是安波和马可,看完演出他们决定不放这个人,他跟院长讲,自己是搞西洋乐器的,留下来派不上多少用场,不如到上海电影交响乐团去发挥长处。他们告诉他今后可能会成立亚非拉音乐系,“你是有特别发挥的。”于是,胡伟立就被留在了中国音乐学院,用他自己的话讲叫:“万金油,打杂”。理论课没人上,他就去上,作曲课、和声课没人上,他就去顶;64年“四清”的时候,他便到西安去下乡。去了几个月后,在一次访贫问苦的走访行程中不慎掉到井里,把腰摔坏了;回来养了一年。从那时起,他基本上脱离了小提琴,一直在学校打杂。

  以后到了电影学院时,他主要教学外还搞创作,那个时候主要是搞电影,电视剧和盒带,象李谷一、刘秉义、苏小明、关牧村等著名歌唱家,他给他们写了很多歌曲。谈到他移民加拿大后的创作,胡伟立说自己本着一个艺术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良知,不太愿意违背自己的原则去迎合有些所谓时尚的东西;他对名利看得很轻,对做人有着自己的准则。

  他以为,一个人,只要能够保持自己的生活,你吃山珍海味也是一个胃,吃五谷杂粮也还是那个胃;再住几千尺的房子,躺下来就一张床。现代人对物质的追求是越来越多,而且浪费也越来越多,占有欲也越来越强;越占有,你的心里越空虚,物质的东西越多,你的精神的东西就越贫乏。

  所以在他60岁的时候,他要反思和沉淀自己,把自己做个总结。在加拿大这个国度里他做些有益于社会和人群的事情就挺愉悦的。2003年时他的手坏了,此前他一直在士嘉堡乐队里做义工;女儿是教钢琴的,经常会带一些孩子到老人院去演出,他也跟着他们一起去慰问老人们。他所住的楼里一些老人,退休后没事干,他便组织大家在一起唱唱歌;这次的作品音乐会又为慈善机构「协智会」筹集善款。2000年他在这里开过半场音乐会,此外,香港和大陆的一些团体也经常请他写点东西;今年初钢琴王子郎朗来多伦多演出,他专门为他写了“明天会更好”这首曲子钢琴和乐队的版本。

  作为一个作曲家,胡伟立始终在幕后做着辛苦的奉献,人们大多知道刘德华、《来生缘》(“一起走过的日子”)郭富城等著名歌曲和歌星,一提胡伟立,大多不太清楚是谁,但这对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事做好。当记者问道:“这么多年在你的创作中有无最得意的作品?”他说:“搞创作的人,每写出一个东西,就跟自己的孩子一样;当然有很多作品很有名,但也有不少没名的东西,我自己也喜欢。”比如,杜琪峰有一部片子叫《赤脚小子》,票房并不好,在香港才300多万;从票房上来讲,它是失败的。可是,这部片子却是他很喜爱的;还有徐克的片子《刀》,这部片子在香港的票房也不尽如人意。后来出了碟之后还是有观众喜爱的,胡伟立本人也很欣赏它。

  他声言西方的许多作曲家如巴赫、贝多芬等古典作曲大师对他影响不小,还有如现代的印象派等大师;他听的东西很杂,包括民间的东西也听,曾接触过很多民歌,对民族乐器也很熟。“跟吃东西一样,我不挑食。”胡伟立不乏幽默地说。在借鉴东西方音乐营养方面,胡先生奉行的是“拿来主义”的原则和态度,一切为我所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创作的把关上,他的门槛是很高的,无论什么作品一定得过他自己这一关;尤其对一些新生事物或新东西,你可能刚开始不大习惯,不妨先放一段时间,等你琢磨透了,发觉其中的营养元素后再拿来使用。把握不准的东西先听,只要听了之后才有发言权;不要轻易为此下结论,存在的理由要慎重考虑。
 
 在谈及多伦多的文化和艺术市场时,他很乐观,觉得此地的艺术市场虽不成熟,但极具潜力,现在有很好的势头;多伦多这个大都市的华人艺术舞台会越来越繁荣。2000年他在多伦多Roy Thomson Hall举行了由管弦乐队、合唱队、电声乐队、国乐、独唱表演的大型个人作品音乐会。

  在多市居住期间的1998年,他还为徐克的好莱坞影片“搏击之王”友情作曲配乐。多伦多聚集了两岸四地的华人,有喜欢流行歌曲的,也有热衷于古典的;他很想让喜欢流行歌的来听听古典的东西,而喜欢古典的也来欣赏一下流行歌。在大陆,有时会把流行音乐会与高雅音乐会分得很清楚,但在胡伟立看来,音乐只有好听的,和不好听的;在自己的音乐里,他要传递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和真实的美的有价值的信息,并且让人人都能懂他的音乐。

  一头白发和飘逸的白胡须是胡伟立先生的外在表象,他说自己以本相示人,毫不掩饰自我,他坦言自己也曾犯过不少错误,但他承认并思悔改。因为他的至真性情,很多年轻人喜欢他,去年他虚岁70的时候,音乐学院的很多学生,有的都已经退休了,还聚在一起为他开了个Party。在北京,有“过九不过十”的讲究,如许的厚爱令他十分感动。

  谈到教书生涯时,他说:“在教的过程中,你肯定有很多东西不会,尤其现在资讯这么发达,网上什么都能找到。你不能胡说。”“做老师就是走的弯路比较多,这条弯路我走过了,你别走这里,你走那儿。你是踩着我的肩膀往上走,你现在不如我,你这辈子还不如我,你没出息;你一定要比我强。”他有好多学生毕业后分到北影录音车间,那儿的师傅想他反映说:“胡老师,你的这帮学生怎么这么牛气?”他跟学生讲:“你现在20多岁30岁,你不牛气,什么都畏手畏脚,你没有出息;过了30岁,已经看到那么多了,你还那么牛气,你也没出息。

  看得多了,你要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那个时候你就要静下心来,回头看看自己,沉淀下来已有的东西,不要再瞎闯。”去年胡伟立回电影学院为学生上大课的时候专门讲了哲学问题和方法,他以为,要学点哲学,你的思想才有指导作用;他给学生谈起了中庸之道。知足者常乐,大家都知道,你现在这么年轻,什么事儿都没干就知足了,这辈子有出息吗?你得拼搏才是。拼,你不能一辈子拼下去,没有上山时你要努力上山,到了山顶上难道还执意留在那里就不对了。你要保持一种很潇洒的心态走下来,你把山上的位子让给后头的年轻人;接着他又谈到感情和理智。搞艺术的人是很感性的,一定要在情与理中找到平衡点;在不同的人生时期这个点放哪儿?这是个人生艺术。

  工作和休息也要适当合理地安排,记者于是问他业余时间有何爱好?他笑着说自己喜欢的东西太多了,什么都想尝试涉猎一把;除了钓鱼外还喜欢摄影,在自己的网站上还贴有他的油画。60多岁时与年轻人一起去渥太华河漂流,他不傲气,跟年轻人有很多共同的话题;上次李传韵来时跟他说:“你是个老顽童”。他认真地说,他们那一代人在那个岁月里挨批挨斗挨多了,经常自我批评,这个东西没坏处; 如果没有那一段的痛苦生活和意志磨练,不会有今天。他觉得这是老天爷的安排,正是这所有的经历造就了他的今天;这次音乐会有这么多朋友前来相助,他感觉很感动,也有很多话要说。

  他认为自己这辈子是有福的,一个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工作来作为职业而且还能挣到钱;第二个是,自己拥有一个很美满的家庭。的确,在那天的音乐会上,全家人都来助阵,一起祝他生日快乐;在致辞中,胡伟立激动感慨地说,非常感谢自己的夫人几十年来忍受着他的坏脾气,包容着他,理解着他,为他提供了大后方一样的支持和鼓舞。和她一起走过的日子里,有质朴,更有辉煌。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76#

06. 醉拳

醉拳的配乐应该算是他用心之一,估计时间也会多些,里面有很多原创而且很有民族味的东西。



转:十多年前,成龙以"醉拳"饰演少年'黄飞鸿,奠定了喜剧动作电影的江山。近年来,徐克以李连杰的英姿年少,改写了黄飞鸿沉稳不惑的老师父形象,因而掀起"黄飞鸿热",效尤者如过江之鲫。就在许多大大小小得黄飞鸿漫天飞来飞去之时,香港武师公会筹拍【醉拳 II 】为公会筹款建会社,由成龙再次饰演黄飞鸿。成龙以其风格融于中国武术中,形醉意不醉,借酒力排山倒海,挟醺气凌空制刀,【醉拳 II 】呈现给观众的黄飞鸿,是非常"成龙"的。延续前集得喜剧风格,电影音乐亦随着剧情的起伏,中国的丝竹管弦遂跟着喜怒哀乐。气象千云,展袖生风的豪迈,带领你进入【醉拳 II 】 电影音乐世界。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4-02-03 20:10:03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77#

08. 陈明章

陈明章,圆圆的脸上总是眯着眼的笑,胖胖的,也不太高,总穿着双拖鞋,穿件汗衫,背着吉他,像个流浪汉。谁也想不到,他就是近来被当作传奇的人物,被视为新台湾歌谣的代表,被誉为陈达台湾民谣的继承人。

  快要四十岁的他,从高中时候就开始玩流行音乐,玩得被留级,而大学考两三年也没考上,于是只好去当兵。后来,还成为一个种兰花的生意人。不过,他大概有些「问题」,放着高利润的兰花不种,却投下心血去做最没赚头的「台湾歌」。写歌写到现在,也十几快二十年了,可是他就没有像洪荣宏或叶启田一样,靠歌大卖。他仅以六百元的吉他一把,为电影「恋恋风尘」做配乐,而赢得国片史上第一座国际大奖 -- 法国南特影展最佳配乐奖。

  他原是玩西洋热门音乐的,他自己说道∶「当初创作时,心中非常不平衡,因为心中常想,早期的台湾歌谣这么好听,为什么现在写不出来,在当时,我玩一些乐器,想着想着就想做一些动听的台湾歌谣。」「我是在台湾土生土长的,在童年时期又碰上了歌仔戏、布袋戏最流行的时代,每天看每天学,到最后连鼓怎么打都学会了。」「做兰花生意以后,常在台湾四处游走,因此,这块土地的人们我非常熟悉。我走向台湾民谣这条路所用的东西,都是老一辈人说的话、所唱的故事,因此,我都能体会他们的心情,其实他们的心情和我的心情是一样的,都是背情台湾。」

  有一次,他听到陈达唱的「思想枝」时,不自觉掉下眼泪,口里喃喃的念着∶「我哪会追的上陈达呢?」陈达那种发自生命本能的创作及歌咏,就如脚下土地所发的芽而长成的树,丰富、多彩又能令人安静、清心。陈明章觉得他怎么努力勃长都是「接枝」的,当他谈到台湾文化受到政体伤害时,总有深沉的怨意,因此,他选择站在体制外,与商业体制抗争,拒绝被商品化、庸俗化,在当时 (1970年代) 的政治压制及白色恐怖下,仍然坚持创作能诉说四十年来台湾人民苦痛与悲喜的歌谣。

  所谓「现代台湾歌谣」,陈明章并不像其他歌手 (如林强、BABOO、陈升等) 以西洋的摇滚、乡村歌曲、城市民谣或蓝调等创作类型,而是用传统五声音阶的音乐形式来唱出具有现代味道的台湾歌谣。琵琶、唢呐、南胡等乐器常出现在编曲中,即使用了西方的吉他、提琴、竖琴等乐器,演奏出来的乐曲仍然是中国 (或说是台湾) 的音乐。例如在「新庄街」中,就用吉他弹了一段南管。此外,他也汲取印度西塔琴及日本作曲家坂本龙一的部分特色,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这些对于后来的歌手在编曲乐器上的选择,多少产生了一些影响。

  陈明章创作的台湾歌谣,最大的特色就是从民间生活出发。不论戏仔、渔夫、农民、妓女、酒徒、甚至是生意人及公务员,他从他们的生命经验取镜,忠实而生动的反映这个社会。在轻轻的吟唱中,展现的是一个卑微的人物在面对生命的起伏时,婉然转身的无奈。陈明瑜的词,优美而富文学性,展示了台湾本土语言的文化美学内涵,如「再会吧!北投」∶「春夜的北投,是酒意,是回忆,是一朵花沦落的风尘,是三分酒意中的温柔」,简直就是首台湾诗词。但这也许是陈明章的歌较易在校园、知识份子之间流传,却无法如他所期待的,广为一般平民阶层的人所接受的缘故吧。

  陈明章对于「歌」,是非常谨慎的,写一首歌的思考准备期可能长达五年甚至十年,像「竹枝词」就写了八年多。他自己也说∶「我写的歌原则就是连自己的不掉泪的歌绝不发表。」

  因此在「下午的一出戏」、「庆端阳」、「红目达仔」和「竹枝词」等歌中,不论是对台湾文化的流失感到悲哀与怀念,或是更深层的对现今社会遗忘历史、忽视文化的控诉,我们都能找到他歌曲中的感情基础,而不是徒有怀旧、悲叹的形式而已。这样的词曲一面承续了台湾民谣的哀愁特性,一面则超越纯个人式的抒怀诉苦,以更宽广的视野陈述了社会文化与人的困境。

  从「抓狂歌」、「现场作品I」到「下午的一出戏」,他所有的音乐无不秉持这一贯的理念。在批判的同时,其实是对人性更深层的关怀。于是这出戏尽管只有淡淡的情绪、感性而不煽情,留给人的却是最深刻的感动。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78#

陈勋奇和武满彻的粉,久石让在他们面前就是个雏。
TOP
79#

原帖由 水月 于 2014-2-3 23:36:00 发表
陈勋奇和武满彻的粉,久石让在他们面前就是个雏。

武满彻的音乐我始终无法欣赏下去,他的音乐音符用得好省好省!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80#

01. 恋恋风尘

恋恋风尘是一部很平静的电影,如神一般的电影,初看不觉得怎样,虽然也能理解,但可能会觉得闷得慌。当经历过世事后再来看,会感动得哭泣的一部好电影。恋恋风尘的电影原声也是一部神一般的电影配乐,初听没觉得什么,越听越好听,最后,每一声音符都仿佛响在你的心里,让你感动得想哭。
当初候孝贤只用了其中的3分钟(片尾),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种浪费。最后,3分钟的配乐拿了电影节配乐大奖。而电影原声母带居然被拿来垫桌子,过了好几年才找到出来发行原声。这张原声应该再版了吧,希望能抢到。




转:首次作电影配乐的陈明章和许景淳为侯孝贤执导的影片“恋恋风尘”制作了40分钟的配乐。侯氏只采用了3分钟,但它却获得1987年法国南特影展最佳配乐奖,成为台湾首部在国际影展获此奖项的电影。之后这张原声带的母带不知去向,尘封7年后,终于在当年的摄影师家中书柜底下找了出来,于是我们得以一睹其风采。

原电影我未看过,无法体会张艺谋所作“淡极使之花更艳的含蓄”的评价,好在唱片内页将每段乐曲配合电影剧本创作时出现的场景一一用文字加以说明,使听者能够产生直观的印象。这张原声带收录了15段音乐,除原来的40分钟外,另加入侯氏拍摄的广告配乐以及另几首当时未收录入母带现为配合CD发行而重新录制的配乐,1993年的出品,虽不是HDCD或SACD之类的制作,但效果已相当迷人,无论是高远的女声哼唱、清纯的琴音,还是灵动的吉他声都给人留下完美的印象。含蓄内蕴,暗香浮影,恬静淡泊,东方情调十足,其中的“雨水”加入了许景淳的闽南语独白,极富韵味,犹如一首配乐散文诗,这是一张能使人产生如梦似真感觉的佳作。

《恋恋风尘》的原声唱片文案里赫然这样写道:相恋于乡间,分手于都市。这里面不仅包括了侯孝贤所定格的山水青苍,也有吴念真的初恋经历,还有着朱天文的悲喜纠结,更有着陈明章的宁静悠远。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