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痛苦、冲突、矛盾在音乐中的表现及其解决和不解决 [复制链接]

查看: 14476|回复: 67
51#

回复 49# 拂晓之歌 的帖子

受教,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52#

原帖由 拂晓之歌 于 2010-7-22 16:30:00 发表
除了前面说过的第二交响曲,像C大调幻想曲&诗人之恋这样最常见的作品,如果你听不出痛苦,只能说你还没听懂舒曼。此外还推荐舒曼的《曼弗雷德序曲》《迷娘安魂曲》。

柏辽兹,例如最常见的幻想交响曲和哈罗德在意大利,里面都有很大的痛苦。

李斯特,浮士德交响曲,尤其是第一乐章和第三乐章“梅菲斯托”。

以上这三人,都是对马勒本人影响很大的前辈。马勒将舒曼的四部交响曲重新配器,可不是一时兴起。


是的,尽管舒曼并不具备马勒那样的管弦乐配器天才,就更别提与柏辽兹或理查.施特劳斯那级别的去比了,但他会以一些相对单纯的手法把矛盾和冲突表现出来,张力依然强劲。至于痛苦嘛,在真正有品位的艺术家手里很少变得歇斯底里的。
《哈罗德在意大利》中忧郁和冲突的成分是不少的,但要说特大的痛苦似乎倒并不见得,至少作者无意直接着墨于此。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53#

回复 52# bodyheat 的帖子

马勒试图表现癫狂,而舒曼则相反,他真正想做的是要将自己从疯狂中拯救出来。

原因在于舒曼的病是器质性的(遗传加梅毒),远非单纯的心理原因,第二交响曲就是精神濒临崩溃时的产物。

与此同时,舒曼的作品也有高贵,典雅,精致的另一面。而这些则是马勒等人所不擅长的。

总之在贝多芬死后的十九世界上半叶,舒曼是作品最全面,综合影响力最大的作曲家,没人会否定他的枢纽地位。他矛盾的性格以及复杂的风格带有多种倾向性,有通向勃拉姆斯的路,也有通向柴可夫斯基的路,还有通向布鲁克纳和马勒的道路,等等。

德彪西:“我想我可以毫不傲慢地说,我相信这三首作品(《意象集》II)将会存留下去,并且在钢琴曲目中占有一席之地……不是在舒曼之左……就是在肖邦之右。”
TOP
54#

回复 1# shenming 的帖子

音乐造诣高,文章也好,学习了。
宇宙中有音乐,音乐包含宇宙
TOP
55#

回复 54# 老榆树 的帖子

过奖了,意在抛砖引玉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56#

巴赫:撕裂、忧虑与痛苦

本文不想讨论由唱词所表现出来的痛苦,如歌剧或其他歌曲,否则蒙特威尔第的歌剧就是这种痛苦的最完美体现,他的歌剧中反复出现的拖腔及颤音唱法是对人类痛苦情感的对等模拟,这在《奥菲欧》中颇多表现。前面一位朋友说过,巴赫是巴洛克中的一个异类,我有时也这么认为。就说他尽人皆知的“小无”,起首撕裂般的音符可让任何现代派音乐汗颜,它在我听来表现的是一种惊骇和突兀,这是后现代派艺术的一种姿态-——好像要从中间将人劈成两半——巴赫的小提琴独奏是最出格的作品,想来外星人听之也能听出自己的感受。巴赫的人生是正常人的一生,他的忧虑和痛苦也就是正常人的痛苦——虽然他在音乐中表现的有时不那么“正常”。在巴赫的天鹅之歌《赋格的艺术》里,他表现出最后关头的普世般的忧虑,——他的音乐之眼以上帝般的视界注视着天与地之间、之外的一切,它诉说的是忧虑、宽恕、希冀、超脱,但没有无奈。光与影上下追逐,并行不悖,它们缠绵、追逐、萦绕,大师的音乐就如此谢幕,消失于天际。
最后编辑shenming 最后编辑于 2010-07-24 14:15:19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57#

一直以为,巴赫可以演逸的很浪漫
TOP
58#

回复 56# shenming 的帖子

从标题来听音乐特别是贝多芬以前的作品是有一定问题的,对作品的理解更是有些不好解释的东西。贝多芬的569交的标题也不全是他的本意,大多都是出版商搞的东西。只能参考。但是李斯特以后的标题音乐就是作曲家自己的本意。
TOP
59#

巴赫的小无有意思,谢林拉得让人t听了想谈恋爱,米尔斯坦拉得矫情,帕尔曼则表现出他从轮椅上站了起来。
TOP
60#

不聊聊布鲁克纳么?
鲸灵宝藏古典唱片行http://shop102723928.taobao.com/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