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678910111213» / 3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维瓦尔第的歌剧唱片收藏及版本 [复制链接]

查看: 156810|回复: 366
91#

国内不可能发表这篇高唱反调的文章

对于盲目乐观的中国声乐界,是不可能发表我的这篇高唱反调的文章的,因为“形势一片大好”是一贯的口号,而稳定压倒一切也是最重要的,艺术的生长环境如此荒芜,怎能生长出优秀的新苗?
TOP
92#

精华版:以上三篇全文的内容提要(中文版和意大利语对照)

如果您没有太多时间,看一下内容提要吧,同时附上意大利语版:
全文对美声唱法在中国的传播历史和现状作了粗略介绍,并提出了中国现今的美声唱法存在的几方面的问题,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最后笔者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和办法。中国从1927年建立第一所正规的音乐学院,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五十年代以及六十年代,中国的美声唱法(Bel canto)主要传承的是俄罗斯学派,而与真正的意大利美声唱法没有直接的渊源而多为间接获得。六、七十年代,由于政治上的复杂原因,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非正常状态,声乐艺术停止不前,甚至倒退。80年代,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外派留学人员多赴日美及西欧其他发达国家,而奔赴意大利的仍属凤毛麟角。而中国知名的老一辈声乐专家及教师,他们大多早年留学前苏联及东欧国家,但真正在意大利学有所成并取得学位的声乐教师少之又少,这就使得意大利音乐文化艺术的传播在我国很难真正普及和推广。今天,中国声乐界不仅要加强对意大利语言和文化的深入学习,还应该加强与意大利音乐及声乐界的交流和学习:既可以走出去,即亲赴意大利留学深造;也可以请进来,即邀请意大利的声乐教授或歌唱家来华访问或讲学,以便能学到真正的意大利美声歌唱艺术。当然,中国官方还应大力扶持与古典音乐相关的演出单位或艺术团体,逐渐培育一个良性运作的古典音乐的演出市场,使意大利美声歌唱艺术能在中国能真正拥有一个立锥之地!
Il riassunto del contenuto:
L’intero testo della tesi presenta generalmente la storia e l’attuale situazione della diffusione del Bel canto in Cina, e avanza alcuni problemi del Bel canto esistenti oggi in Cina, mirando a farci conoscere i propri punti insufficienti per la musica vocale. Infine l’autore avanza proposte e maniere per risolvere questi problemi. A partire dal 1927 quando la Cina ha fondato il suo primo ufficiale conservatorio di musica fino agli anni 50 e 60 dopo la fondazione della Repubblica Popolare Cinese avvenuta nel 1949, per quanto riguarda la musica vocale, la Cina ha diffuso ed ereditato principalmente il Bel canto della scuola russa senza alcuna fonte originale del Bel canto italiano. Il settore della musica vocale cinese ha ottenuto solo in modo indiretto la tecnica del Bel canto italiano. Negli anni 60 e 70, a casua dei complessi motivi politici, la Cina si trovava in una situazione anormale di chiudersi nell’isolamento, perciò l’arte della musica vocale si è arrestata e perfino si è arretrata. Negli anni 80, la Cina ha iniziato la politica di riforma e d’apertura, tuttavia la maggior parte degli studenti cinesi inviati all’estero per lo studio della musica sono andati in Giappone ed altri paesi industrializzati europei, solo pochissimi tra di loro in Italia; inoltre la maggior parte dei famosi esperti e insegnanti cinesi del settore della vecchia generazione, nei loro primi anni, hanno studiato la musica solo nell’ex Unione Sovietica e in paesi dell’Europa orientale. Sono rarissimi insegnanti cinesi della musica vocale che hanno studiato il Bel canto e hanno ottenuto il titolo accademico in musica vocale in Italia. Tutto ciò ha costituito la difficoltà per la diffusione della cultura e arte musicale italiana in Cina. Per questi motivi adesso il mondo della musica vocale cinese deve rafforzare non solo la profonda ricerca della lingua e cultura italiana, ma anche aumentare gli scambi con il mondo musicale italiano: ossia mentre i dipartimenti competenti cinesi inviano il personale del settore musicale in Italia per il perfezionamento professionale, devono invitare pure il professore o il cantante italiano in Cina per il viaggio accademico o il ciclo di conferenze in modo che i cantani cinesi possano imparare la vera e autentica arte del Bel canto italiano. Naturalmente che il governo cinese deve inoltre sostenere gli organismi artistici cinesi dedicati alla musica classica a costituire gradualmente un buon mercato di rappresentanza della musica classica in modo che l’arte del Bel canto italiano possa godere una posizione in Cina!
TOP
93#

其实大家目前看到的是节本

其实大家目前看到的是节本,意大利刊登的内容有很多不适合在国内公布,主要涉及到艺术与政治的关系等敏感问题,还有很多措词严厉、甚至激进的话语,老外喜欢看到他们平时看不到的东西,是有点畸形心态,但事实是毋庸置疑和篡改的。我不想做流亡异国他乡的异己分子,我深爱我的祖国,虽然她贫穷、落后、满目疮痍,但这是割舍不掉的民族血缘关系,等等,所以请大家原谅我把敏感的部分都删除了,我等活命呀!!
TOP
94#

从狭隘的私人收藏,到与人共享的音乐博士(连篇回忆短文(1))

从狭隘的私人收藏,到与人共享的音乐博士(连篇回忆短文(1))
十多年前,我在上海音乐学院念书,最大的爱好就是收藏乐谱和唱片。
1、从乐谱私藏到翻译出版
由于国内不可能买到原版乐谱,所以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就是我的主要目标。除了上课和练琴,我一般都在图书馆,所以图书馆的馆长和工作人员都很熟悉和喜欢我,记得当时的馆长是朱建先生(已故去),我也是他的《18、19世纪西方音乐名作选讲》和《20西方音乐名作选讲》这两门选修课的忠实听众,但很多声乐系的同学都不去上课,而我就受托给大家签到,后来高度近视的朱建先生发现了,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他们不来上课,是他们的损失;你们声乐系的学生,要放眼整个音乐领域,而不是只会唱歌。”上了这门课之后,我逐渐对18、19和20世纪的西方音乐有了一个综合的认识和了解,并找出了其中的声乐与歌剧发展的大致脉络。近闻朱先生故去,我在意大利大哭了一场,房东以为是我的家人故去了,谁也无法了解我和朱先生的师生情,他说我是声乐系多年来最特别的一个学生,将来必成大器,但当时我在声乐系是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此话后论。
1995年的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还没有电脑查询系统,全部是卡片,而且外国作品的编目都是外语原文。看到我一筹莫展,80高龄的老图书管理员郑显全老先生(如果还在世,起码90高龄了)来到了我的面前,耐心细致的给我讲解查找外文乐谱的基本方法。后来我自己收藏的几千张唱片,就是采用的郑显全老先生传授给我的卡片编目方法,受益匪浅。记得每次我去,只要郑显全老先生在,他都要立即起身迎上来问我,“小贾,今天要找什么乐谱?”有意思的是,后来图书馆招聘了年两名毕业于图书馆专业的青年人,男的小伙叫李明,女的名字记不清了,由于我几乎每天都要节约和复印大量的乐谱,后来有的老师和同学在很多乐谱的卡片上都发现有我的签名,所以郑显全老先生不无调侃地说:“小贾,你把图书馆的书都复印下来了吧?!”李明则说:“如果哪一天图书馆失火而毁掉了乐谱,声乐系的同学可以到你那里去讨宝!”(注:这句话事出有因,上音图书馆在90年代初期发生过一次较大的火灾,很多乐谱毁于火患)当时声乐系的学生,除了应付主课教师布置的几首歌曲,几乎没有人去图书馆借阅其他的声乐乐谱,女高音只看自己声部的几首咏叹调,毫不关心其他声部的东西,其他声部的学生也是如此,就了解自己唱的那几首,其实一个人一辈子又能唱的了几首作品呢?这样的眼光和做法太狭隘了。
正是在图书馆,我看到了旅美男低音施伊桂教授于1978年来华讲学时赠送给上音的《亨德尔咏叹调45首》(高音和中低音)以及《柏塞尔咏叹调30首》(高音和中低音)的美国原版乐谱。当时,朱建先生说,“小贾,将来你应该把它们都翻译和介绍出来,年轻人要有点志向和雄心的,不单单是瞄着国际得奖。”十多年以后,我终于可以告慰朱建先生的英灵了,我和我妻子(意大利文学博士)翻译的《亨德尔咏叹调》以及《柏塞尔咏叹调》即将在国内出版(年底或明年初)。另外,2008年至2009年我在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先后出版发行了由我翻译和译配的“意大利歌剧大师的艺术歌曲系列”四册,包括《贝利尼艺术歌曲选》、《罗西尼艺术歌曲选》、《唐尼采蒂艺术歌曲选》、《威尔第艺术歌曲选》,共计七十多首意大利近现代艺术歌曲,受到声乐师生的欢迎。斯人已去,我擦干眼泪,我终于没有辜负朱先生的厚望,用了整整14年(1995-2009)。
  另外,2008年至2009年我在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先后出版发行了由我翻译和译配的“意大利歌剧大师的艺术歌曲系列”四册,包括《贝利尼艺术歌曲选》、《罗西尼艺术歌曲选》、《唐尼采蒂艺术歌曲选》、《威尔第艺术歌曲选》,共计七十多首意大利近现代艺术歌曲,受到声乐师生的欢迎。这几本书的得来,却不是图书馆,而是从声乐系的老师手里借阅的,我至今记忆犹新。
很多人都把私人收藏的乐谱作为个人的独有资源而封锁起来,即便是自己的学生要唱,也只是复印一两首曲目给学生,一般不会把整套乐谱借给学生,当然有例外。首先是声乐系的刘若娥教授(郭森的本科老师),虽然我不是她的学生,但每次看到我,她都笑眯眯地对我叫出一个错误的名字——贾琦,一个我并不认识的早已毕业的进修生的名字(男中音,此君后来旅居法国)。我在一次偶然机会,看到刘老师的学生、我的同班同学宋慧君(女高音,现在上海某中学任教)在复印店复印两本乐谱中的几首歌曲,一本是《贝利尼艺术歌曲选》,另一本是《威尔第艺术歌曲选》,但当时宋慧君说要问一下老师才能同意给我复印,后来刘老师很爽快地答应了。而《唐尼采蒂艺术歌曲选》则是从我的启蒙老师徐宜教授那儿借来的。《罗西尼艺术歌曲选》是通过同学吴明(男高音,现在杭州师大任教)找他的主课教师陈敏庄教授借来复印的。
当初,从同学或老师手里借阅谱子是不大容易的。我曾想找同班同学王立志(男低音,现全总文工团演员)复印一些男低音调的中外艺术歌曲,因为他以及同寝室的张建鲁(男低音,原周小燕歌剧中心进修生)手里有一些中低音调的乐谱,当然很多都是他们自己手抄的伴奏谱,但王立志当场就拒绝了我的请求,说这是他的辛苦劳动,凭什么给我复印,这是他的资源等等。老师也是如此,当初从意大利来讲学的台湾女高音任蓉,有一套她讲学演唱的女高音乐谱和讲学录音带,我曾找当时的系主任卞敬祖老师借阅,但一直没有给我,倒是后来的胡宜文教授(女低音)知道后,马上就借给我了。
从狭隘的个人占有乐谱、私人收藏、独占资源,到今天我在意大利翻译出来,直至推广到中央音乐学院出版,历经了10多年的历程。这其中除了不断学习提高的因素,而我天生热情、执著、追求真理、好与人分享快乐的特点,铸就了我要打破传统,把知识和文化传播开来,而绝不应该是一个自私狭隘的占有狂。
TOP
95#

修订版:从狭隘的私人收藏,到与人共享的音乐博士(连篇回忆短文(1))(修订版)

修订版:从狭隘的私人收藏,到与人共享的音乐博士(连篇回忆短文(1))(修订版)
十多年前,我在上海音乐学院念书,最大的爱好就是收藏乐谱和唱片。
1、从乐谱私藏到翻译出版
由于国内不可能买到原版乐谱,所以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就是我的主要目标。除了上课和练琴,我一般都在图书馆,所以图书馆的馆长和工作人员都很熟悉和喜欢我,记得当时的馆长是朱建先生(已故去),我也是他的《18、19世纪西方音乐名作选讲》和《20西方音乐名作选讲》这两门选修课的忠实听众,但很多声乐系的同学都不去上课,而我就受托给大家签到,后来高度近视的朱建先生发现了,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他们不来上课,是他们的损失;你们声乐系的学生,要放眼整个音乐领域,而不是只会唱歌。”上了这门课之后,我逐渐对18、19和20世纪的西方音乐有了一个综合的认识和了解,并找出了其中的声乐与歌剧发展的大致脉络。近闻朱先生故去,我在意大利大哭了一场,房东以为是我的家人故去了,谁也无法了解我和朱先生的师生情,他说我是声乐系多年来最特别的一个学生,将来必成大器,但当时我在声乐系是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此话后论。
1995年的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还没有电脑查询系统,全部是卡片,而且外国作品的编目都是外语原文。看到我一筹莫展,80高龄的老图书管理员郑显全老先生(如果还在世,起码90高龄了)来到了我的面前,耐心细致的给我讲解查找外文乐谱的基本方法。后来我自己收藏的几千张唱片,就是采用的郑显全老先生传授给我的卡片编目方法,受益匪浅。记得每次我去,只要郑显全老先生在,他都要立即起身迎上来问我,“小贾,今天要找什么乐谱?”有意思的是,后来图书馆招聘了两名毕业于图书馆专业的青年人,男的小伙叫李明,女的名字记不清了,由于我几乎每天都要借阅和复印大量的乐谱,后来有的老师和同学在很多乐谱的卡片上都发现有我的签名,所以郑显全老先生不无调侃地说:“小贾,你把图书馆的书都复印下来了吧?!”李明则说:“如果哪一天图书馆失火而毁掉了乐谱,声乐系的同学可以到你那里去讨宝!”(注:这句话事出有因,上音图书馆在90年代初期发生过一次较大的火灾,很多乐谱毁于火患)当时声乐系的学生,除了应付主课教师布置的几首歌曲,几乎没有人去图书馆借阅其他的声乐乐谱,女高音只看自己声部的几首咏叹调,毫不关心其他声部的东西,其他声部的学生也是如此,就了解自己唱的那几首,其实一个人一辈子又能唱的了几首作品呢?这样的眼光和做法太狭隘了。
正是在图书馆,我看到了旅美男低音施伊桂教授于1978年来华讲学时赠送给上音的《亨德尔咏叹调45首》(高音和中低音)以及《柏塞尔咏叹调30首》(高音和中低音)的美国原版乐谱。当时,朱建先生说,“小贾,将来你应该把它们都翻译和介绍出来,年轻人要有点志向和雄心的,不单单是瞄着国际得奖。”十多年以后,我终于可以告慰朱建先生的英灵了,我和我妻子(意大利文学博士)翻译的《亨德尔咏叹调》以及《柏塞尔咏叹调》即将在国内出版(年底或明年初)。斯人已去,我擦干眼泪,我终于没有辜负朱先生的厚望,用了整整14年(1995-2009年)。
  另外,2008年至2009年我在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先后出版发行了由我翻译和译配的“意大利歌剧大师的艺术歌曲系列”四册,包括《贝利尼艺术歌曲选》、《罗西尼艺术歌曲选》、《唐尼采蒂艺术歌曲选》、《威尔第艺术歌曲选》,共计七十多首意大利近现代艺术歌曲,受到声乐师生的欢迎。这几本书的得来,却不是图书馆,而是从声乐系的老师手里借阅的,我至今记忆犹新。
很多人都把私人收藏的乐谱作为个人的独有资源而封锁起来,即便是自己的学生要唱,也只是复印一两首曲目给学生,一般不会把整套乐谱借给学生,当然有例外。首先是声乐系的刘若娥教授(郭森的本科老师),虽然我不是她的学生,但每次看到我,她都笑眯眯地对我叫出一个错误的名字——贾琦,一个我并不认识的早已毕业的进修生的名字(男中音,此君后来旅居法国)。我在一次偶然机会,看到刘老师的学生、我的同班同学宋慧君(女高音,现在上海某中学任教)在复印店复印两本乐谱中的几首歌曲,一本是《贝利尼艺术歌曲选》,另一本是《威尔第艺术歌曲选》,但当时宋慧君说要问一下老师才能同意给我复印,后来刘老师很爽快地答应了。而《唐尼采蒂艺术歌曲选》则是从我的启蒙老师徐宜教授那儿借来的。《罗西尼艺术歌曲选》是通过同学吴明(男高音,现在杭州师大任教)找他的主课教师陈敏庄教授借来复印的。
而这套在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的“意大利歌剧大师的艺术歌曲系列”四册乐谱,后来2006年在审稿时遇到了一点麻烦,因为《唐尼采蒂艺术歌曲选》中的一首歌曲莫名其妙地缺了一页,后来我打电话找到我的好友、声乐系的青年女中音教师黄萱,她辗转从倪瑞霖教授手里给我借来了乐谱,解了燃眉之急。另外,《罗西尼艺术歌曲集》的初稿中,本来没有“威尼斯的赛船会”这个套曲,也是黄萱老师在听说我在编译这套乐谱时,主动提供给我的,至今让人感动。当然,这与我的为人不无关系,我在学校有很多朋友,但奇怪的是,这些朋友中,往往都不是声乐系的,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而多是其他系的,这主要与我当初在声乐系的处境有关,此话后论。
当初,从同学或老师手里借阅谱子是不大容易的。我曾想找同班同学王立志(男低音,现全总文工团演员)复印一些男低音调的中外艺术歌曲,因为他以及同寝室的张建鲁(男低音,原周小燕歌剧中心进修生)手里有一些中低音调的乐谱,当然很多都是他们自己手抄的伴奏谱,但王立志当场就拒绝了我的请求,说这是他的辛苦劳动,凭什么给我复印,这是他的资源等等。老师也是如此,当初从意大利来讲学的台湾女高音任蓉,有一套她讲学演唱的女高音乐谱和讲学录音带,我曾找当时的系主任卞敬祖老师借阅,但一直没有给我,倒是后来的胡宜文教授(女低音)知道后,马上就借给我了。
从狭隘的个人占有乐谱、私人收藏、独占资源,到今天我在意大利翻译出来,直至推广到中央音乐学院出版,历经了10多年的历程。这其中除了不断学习提高的因素,而我天生热情、执著、追求真理、好与人分享快乐的特点,铸就了我要打破传统,把知识和文化传播开来,而绝不应该是一个自私狭隘的占有狂。
TOP
96#

各位想听以上我在上海音乐学院的这些亲身经历的故事吗?

各位想听以上我在上海音乐学院的这些亲身经历的故事吗?故事很多,可以写一本厚厚的书,决不是流水账,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快乐与痛苦、斗争与绝望,等等,上个世纪上海音乐学院的旧式,尽在字里行间,仿佛昨天。悲斯人已去,我的恩师谢绍曾先生(原教务长,声乐教授)、原图书馆馆长朱建教授等,都撒手离去,教我如何不悲叹!上海,在梦中,在眼前,却不忍回眸。
TOP
97#

一个让我无法回归的城市——上海

我曾几次回国,都不忍旧地重游——上海。一个让我难忘、让我悲伤、让我奋进、让我失望的城市!我的恩师谢绍曾先生(原教务长,声乐教授)、原图书馆馆长朱建教授等,都撒手离去,教我如何不悲叹!上海,在梦中,在眼前,却不忍回眸。
TOP
98#

原帖由 davidejia 于 2009-4-14 0:29:00 发表
楼主原文: 在最后的十年里朝着法国的科尔贝耶(Corbeille)和拉齐内(Racine)的悲剧的模式发展。
         50# fetonte 的帖子: 此语殊不能解,Racine乃法国悲剧大家,但科尔贝耶(Corbeille)却是何许人,望先生指点?
        楼主回复:关于这一点,国人的确孤陋寡闻,我无语了!

在下确实孤陋寡闻,只知有Pierre Cornille(1606-1684),乃是与Jean Racine齐名的悲剧大家,代表作有Le Cid、Horace、Cinna、Polyeucte等,国内通译为高乃依,却不知别有一位Corbeille。
另外,先生的历史人名翻译窃以为稍嫌晦涩,比如古希腊罗马的诗人,多从意语音译,这恐非国内通行的译法,如Omero,国内仿佛一般译为荷马,提到荷马史诗,可以说家喻户晓,若是奥梅罗史诗,学问稍差者或即不知所云,又如Ovidio,通译为奥维德,Virgilio,通译为维吉尔。
TOP
99#

回复 92# davidejia 的帖子

在中国发展美声唱法,没戏!以我等资深爱乐者的角度,我肯定听西方人唱的,中国人唱的总不是那么回事;当然,也有例外,我有次在抗震义演上听了一位高男高音(也是四川的),叫什么我忘了,还真是唱得不错——但你想想,在中国唱高男高音,你叫他怎么活呀?我只祝福他在国外过上了好生活!既然你今天免费摆摊,我就问个问题,维瓦尔第为什么就ORLADO这个主题写了两出剧啊?另,这两部戏与LULLY的ROLAND是否是一个主题?另,我还有个忠告,你别向俺们要什么有见地的言论了——俺们只不过是业余爱好而已,您有什么高见,只管说出来——俺洗耳恭听就是。您想想,您是专业的啊,有点强于别人的看法——那也是应该应份的。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100#

   真是大言不惭,妄自尊大,不过这是国产音乐家的特色。          谢谢楼主抬举,但不是什么“家”,是终生诚惶诚恐地小卒而已。

  很多愚人以为音乐不是科学,但音乐确实是一种文化,             博士生:音乐、科学、文化这三个概念还的从头上学学吧。弄清
                                                                       楚了再用。

   不懂意语片甲,可悲、可笑、可怜、可耻!                       本人认为不懂意语不悲不笑不怜,更谈不上耻。且对能看些些                                                           “庄”“老”原文颇觉自毫哩。

  哪儿来的倚老卖老的老废物,报上名来,拉出来遛遛!              这是从意大利音乐中学到的美声吗!

   想必您胡子一大把了……我从上海院毕业后,在欧洲游学十几年,今年已近不惑之年

                                                                 报告楼主,和你父应该是同辈。
在G弦上……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