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维瓦尔第的歌剧唱片收藏及版本 [复制链接]

1#
维瓦尔第的歌剧唱片收藏及版本
我今年在意大利花250欧元买到了一套《维瓦尔第著名歌剧精选》,共27CD,附赠一张DVD, 10部歌剧,是西班牙出品的。我在网站上看到国内的某网络经销公司也在推销这套东西,有照片,一模一样,27CD,但商家却号称什么《维瓦尔第歌剧全集》,其实不是,所以我在该商家的该商品留言处已经做出了澄清。希望对维瓦尔第的歌剧有兴趣的朋友来谈一下你们的维瓦尔第的歌剧唱片收藏及版本吧,当然也可以谈一下他的歌剧创作史和相关经历。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09/4/14 0:40:51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简述维瓦尔蒂的生平及创作

维瓦尔蒂虽然并非巴洛克的开山鼻祖,也不是当时最响当当的人物,但他作为巴洛克晚期最为人们所熟悉的三位作曲家之一,维瓦尔蒂是最早出生的。安东尼奥•维瓦尔蒂(Antonio Vivaldi)1678年3月4日出生于意大利名城威尼斯的一个音乐世家中,父亲是教堂的小提琴乐手,所以维瓦尔蒂从小就在父亲的引领下学习音乐。当时音乐与宗教有很密切的联系,而年轻的维瓦尔蒂则同时接受了音乐教育和宗教教育,这令他受益匪浅。从十五岁开始,维瓦尔蒂开始向教堂的神父们学习,接受宗教方面的训练,十年以后接受圣职,还曾被委任为神父(由于他长有红色的胡须,所以很多人称他为“红发神父”)。在教堂供职的日子里,维瓦尔蒂对音乐的热爱却始终没有减退,不久之后因为经济上的原因,维瓦尔蒂最终选择音乐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维瓦尔蒂始终在威尼斯当地的一家慈善机构“仁爱音乐院”中任职,而他的职务集乐团指挥、作曲、音乐教师以及总乐长于一身。作曲家也乐此不疲,因为这样既能够为自己带来较为丰厚的收入,也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当时人们对音乐的需求循环往复,维瓦尔蒂则为了适应当时社会的这种需求,费尽心力不断创作。他要为一年中每个即将到来的节日、纪念日写作新的歌剧、神剧、协奏曲。另外一个重要的任务则是教授被音乐院收留的那些孤儿音乐知识、教他们演奏乐器。由于这些慈善机构只接收私生子或者遭遗弃的女孩儿,所以音乐院乐团都由女子组成。维瓦尔蒂当时创作的许多作品也正是由这样一支“全女子管弦乐团”来演奏的,女孩子们优雅而漂亮,演奏场面极其动人,被一些观赏过演出的人形容为“好似一群歌唱的天使”。除了担任这份令作曲家自己感到比较满意的职务外,据说维瓦尔蒂还在威尼斯本地一家歌剧院做过经理,也曾在一位伯爵的府中供职,但最终还是没能离开仁爱音乐院。期间他多次前往意大利各地甚至邻近的国家旅行、表演。1741年夏天,维瓦尔蒂在维也纳去世,客死他乡。
和其他一些作曲家具有的丰富人生阅历相比,维瓦尔蒂的人生似乎并没有太多值得夸耀的经历。他在世的时候经常遭到很多人的质疑,以至于去世之后也没留下什么好名声。这并不是因为他创作的音乐不好,而是由于维瓦尔蒂的虚荣心很强。据说他十分骄傲、喜欢夸耀,所以很多人对他不屑一顾。但无论如何,我们无法否认这位意大利作曲家对音乐发展的贡献!维瓦尔蒂在作曲方面所涉猎的音乐形式繁多,但人们公认他为巴洛克协奏曲领域的王者之一,维瓦尔蒂诸多创作中流传至今的重要作品也以这类协奏曲居多。据统计,他一生总共写作了400多首协奏曲,其中包括独奏协奏曲和管弦乐协奏曲(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为突出独立的乐器而作,后者则是专为管弦乐团或合奏团谱写的)。
另外,维瓦尔蒂也创作了49部歌剧(21部尚存)和一些宗教与世俗的声乐作品,其中有不少脍炙人口的段落。这些声乐作品充分体现出维瓦尔蒂的音乐天赋,从中我们可以听到鲜活的旋律、热情的节奏、华丽的音色以及令人感到意外的音乐主题和对比变化,充分体现出了巴洛克音乐的特色。
TOP
3#

维瓦尔蒂尚存在世的21部歌剧

维瓦尔蒂创作了49部歌剧,21部尚存,所以要收藏维瓦尔第的歌剧唱片相对于亨德尔等就要容易多了。西班牙出品刚刚推出的27张CD、附赠一张DVD的《维瓦尔第著名歌剧精选》大礼包,就囊括了近10部歌剧,离现在世界上尚存的维瓦尔蒂的21部歌剧就差的不远了。所以对于巴洛克的歌剧发烧友来说,不至于破产,哈哈!
TOP
4#

维瓦尔蒂(Vivaldi)、亨德尔(Haendel)、柏塞尔(Purcell)等的巴洛克音乐得以复苏

近年来,欧美音乐学界兴起了对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作品的研究热潮,世界音乐艺术家和各大剧院以及交响乐团也开始逐步恢复和上演巴洛克时期的许多音乐作品,国际乐坛掀起了复兴巴洛克音乐之风,因为世界音乐界重新发现和认识到了巴洛克音乐作品的独特价值及其无限的魅力。而“巴洛克(Barocco)”一词,最初是用来贬斥16世纪末到18世纪中叶欧洲那些浮夸奢华且又不循章法的艺术和建筑的;到了20世纪初,该词又被用来泛指音乐史上大致相同的一段时期。而此时在评价音乐、艺术及建筑时所使用的“巴洛克”这个词已不再含有当初的贬义了,艺术评论家逐渐强调了“巴洛克”一词的含义中较为积极的方面。
TOP
5#

维瓦尔第尚存在世的21部歌剧目录

维瓦尔第尚存在世的21部歌剧目录
(按照外语字母顺序排列,其中带一个星号的表示是西班牙出品的《维瓦尔第歌剧全剧精选》大礼包中已经收纳的歌剧,带两个星号的表示我在国外买到的单套全剧)
注意:其中极少数是清唱剧。
Armida al campo d’Egitto
Arsilda**
Atenaide (Ateneide)*
Bajazet
Catone in Utica
Farnace*
Giustino**
Griselda*
Il Teuzzone**
Il Tigrane
Juditha Triumphans*
L’incoronazione di Dario
L’Olimpiade*
La finda Ninfa**
La Sena festeggiante
La verità in cimento*
Motezuma**
Orlando finto pazzo*
Orlando furioso*
Ottone in Villa
Tamerlano
Tito Manlio*
希望大家来谈谈您的维瓦尔第的歌剧收藏和感言吧!
楼主,于意大利四月之夜
TOP
6#

维瓦尔第小传

神  甫
    维瓦尔第于1693年领受神职,可他在教会中没什么地位,到后来他连做弥撒的资格也被取消了,为什么呢?原因说出来未免有些好笑:据说有一次维瓦尔第正在教堂做弥撒,突然想出一个赋格曲的主题,为了及时把主题记录下来,他悄悄离开祭坛跑到圣器室,记下了主题再悄悄的回来。谁知早有居心叵测的人盯梢告了密。但宗教法庭认为这位音乐家好象有点疯疯颠颠的,没有给他太严厉的处分,不过维瓦尔第从此失去了做弥撒的资格(但是维瓦尔第一直对这种说法矢口否认,他把不能做弥撒归咎于自己的先天性胸腔疾病,也许是爱面子吧。)。由此可见维瓦尔第对艺术执着的追求,他虽不是一个绝对虔诚的神甫,不过他留给我们那么多动人的世俗音乐已经足够了,也许我们应对他的不虔诚感到庆幸吧。
光  复
    就像巴赫一样,维瓦尔第死后,他的音乐也仿佛被埋葬了。直到十九世纪中后期巴罗克音乐复兴运动中,人们才想起他,他的作品大多失散了,但人们一直没有放弃寻找大师遗作的努力。时光流逝到二十世纪,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都灵的作曲家、音乐学家阿尔贝托.金季里在1927--1930年间曾顺利的发现了维瓦尔第的手稿近300份!这些手稿由杜拉卓家族收藏,被保存在他们的热那亚别墅里。按照维瓦尔第的遗嘱,这些手稿本来不准发表。通过金季里再三交涉,终于使手稿转由都灵国立图书馆保存,从而使维瓦尔第的这些作品有了重见天日的可能。当人们研究这些手稿时惊奇的发现,维瓦尔第在运用力度变化和提琴炫技手法方面,要比欧洲乐坛通常的发展早几十年。战后,维瓦尔第的音乐像一股春潮席卷世界,他的《四季》于1950年重新出版后不久就成为最为人熟悉的小提琴协奏曲。终于,大师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灵  感
    维瓦尔第创作思路的敏捷是音乐史上不多见的。他一生并不像巴赫那样整日忙于作曲,他要指导孤儿院乐队的教学,频繁进行旅行演出,亲自主持歌剧上演,和歌唱家磋商角色的扮演,防止他们耍小脾气,广泛和各界人士书信往来,除此之外居然还要抽出功夫来作曲,而且其数量之多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仅据已知的资料,维瓦尔第著有39部歌剧、23部清唱剧、43首咏叹调、73首奏鸣曲、40首大协奏曲,更多的是他为各种乐器写的协奏曲,多达近500首(可能具体数字与其他资料有出入)!维瓦尔第曾声称,他愿意打赌,他创作一首协奏曲连带写出全部分谱会比抄谱员重抄一遍的速度还要快,这也许并不是吹牛。比数量更重要的是,维瓦尔第浩如烟海的创作中所显示出他无穷的灵感和想象。
个  性
    维瓦尔第作品百科全书般丰富的形式和内容,源于其复杂的个性,他不是人们想象中的穿着法衣整日颂经的古板神甫,事实上他过着相当世俗化的生活。他和他的女学生、歌剧演员安娜.季罗就多年保持着暧昧的关系,而这对一个神甫来说未免显得有失体统。一位与他打过交道的诗人曾这样描写道:他是“一个多种截然相反的材料塑造成的人物:虽然体弱多病却又像个急性子那样生龙活虎;一碰就要发脾气可是马上就能平静下来;一会儿在专心于世俗的无谓奔忙,一转眼又礼拜起神圣的上帝;脾气固执,然而若有必要却也容易商量;是个神秘伦的信徒,但又甘愿享受尘世间有罪的欢乐,要是问题牵涉到他个人的利益,那么料理起本人的事务可绝对不是一个傻瓜”。而这一切和他的音乐又是多么协调!在他的作品中,既有笃信宗教崇高而悲壮的感情,又有凡人内心遏制不住的热情,高深的思想和平凡的生活,抽象的意境和具体的描写统统都融合成一个整体。在他的某些协奏曲中听得到气息森严的赋格、悲伤而威严的慢板,也有平民百姓的歌声、出自内心深处的抒情诗意、欢乐的舞曲。
诗  人
    维瓦尔第最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的标题并非后人附会,而是出自维瓦尔第本人之手。作者在每一季的乐谱前,都写有一首解释性的十四行诗,并将每一句诗印在相应的乐段谱上。E大调《春季》那一乐章的开始,昂扬的旋律配着兴高采烈的顿音节奏,一派春返大地、欣欣向荣的景象,其诗句是:“春天隆重的宣告来到”。这首诗想象丰富,充满了美妙的田园情趣,写得生动活泼。维瓦尔第还是一个不错的诗人呢!
TOP
7#

维瓦尔第-人物简介

维瓦尔第-人物简介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Antonio Vivaldi,约1675-1741)  巴罗克时期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古协奏曲之父、作曲家兼小提琴家,出生于威尼斯。
     维瓦尔第是巴洛克时期最富创造力的多产作曲家之一,早年随圣马可教堂管弦乐团领队雷格伦济习乐,曾在教堂担任过牧师,因其头发为红色故有"红发神父"之称。
    维瓦尔第后来成为威尼斯一所音乐学校的指导及指挥,就如同意大利其它音乐学校一样,在这所学校里收容了失去父母的孤儿,并给予完整的音乐教育,许多意大利杰出的音乐家都多少与这些音乐学校有关。维瓦尔第在世即以歌剧、神剧和奏鸣曲闻名,光是协奏曲就有400首以上,他引用前人柯瑞里和陶赖里的音乐语法及概念,以丰富的思维将巴洛克协奏曲风格带入崭新的领域,而且毫无疑问地影响了古典时期如海登,莫扎特的交响曲和协奏曲。他对标题音乐极感兴趣,最为人知的便是描写春夏秋冬大自然变化的"四季"小提琴协奏曲。
    他的曲式清晰,结构平稳,旋律如歌抒情,其对比与发展也很自然。音乐之父巴哈颇受他曲式的影响,也常引用他的小提琴与弦乐曲主题作古钢琴曲或组曲。古典派大师海登与莫扎特早期作品亦皆遵循他的风格。维瓦尔迪可以说是古代演奏音乐的宗师,对于早期协奏曲有很大的影响,因之世人尊他为古协奏曲之父。
    维瓦尔第第于1741年离开威尼斯,一心想前往维也纳投奔新的资助人,可惜抵达维也纳不久后即去世。
TOP
8#

维瓦尔第生平

       安东尼奥•卢奇奥•维瓦尔第(Antonio Lucio Vivaldi,1678年3月4日生於威尼斯,1741年7月28日(或27日)逝於维也纳),昵称Il Prete Ross'(红发神父),是一位意大利神父和巴洛克音乐作曲家,同时还是一名小提琴演奏家。其最着名的作品为《四季》。
    维瓦尔第的父亲乔瓦尼•巴蒂斯塔•维瓦尔第(Giovanni Battista Vivaldi,1655-1736)十岁的时候离开布雷西亚到威尼斯,并在那里成为一名理发师。他和当地姑娘卡米拉•卡里吉奥于1676年结婚,育有9个孩子。安东尼奥为长,其出生当天据说还出现了地震。1685年乔瓦尼成为圣马可大教堂的小提琴手;他是一个成功的小提琴手,并且因为其西西里亚联会会员的身份,在威尼斯的音乐界迅速赢得名声,还被认为是一名出色的炫技小提琴家。安东尼奥自小就不输其父,年纪轻轻就能代替父亲上演。他的音乐理论可能来自于乔瓦尼•列坚齐(Giovanni Legrenzi)。但这又显得不太可能,因为列坚齐在1690年去世,当时维瓦尔第才12岁。
    维瓦尔第在15岁的时候即行剃发并且接受了首次世俗圣职仪式,但当时这并不表示他已当神父,只是为了稍微提高一下自己的社会地位。当他18岁时接受更高一级的圣职(副助祭)时,维瓦尔第才力下心当神职人员。他在附近的两个教区接受了神职教育(神学)并毕业。25岁时,维瓦尔第成为神父。
   接着他就当上了S. Maria della Pietà教堂的神甫,并且在教堂属下的女童音乐学院中当小提琴教师。维瓦尔第在那里读了一年半的追思弥撒之后就永远放弃了神职工作,但他依然持有神父的地位。在后来的一封信中他写到自己是因为健康状况而辞去教堂职务的(他写到“strettezza di petto”,意为胸闷,可能为心绞痛,也可能是哮喘)。但最近研究表明,他可能是出于个人原因,或心理方面的不适。一方面他的作曲工作让他没有时间去分心,另一方面教堂职务带来的收入对他来说也不是那么的重要了。 根据他在威尼斯的皮耶塔医院(Ospedale della Pietà)的收入单据来看,维瓦尔第在此之后不但是小提琴,还是抒情维奥尔琴跟大提琴教师。还有逸闻说道他还演奏羽管键琴。  
    他从父亲那边遗传得来的头发颜色使得他被称为“红发神父”。很多威尼斯人不晓得维瓦尔第,却知道红发神父。
   维瓦尔第指导着Ospedale della Pietà的少女乐团,开始作为不同弦乐组的教师,后来则是代理指挥。乐团很快就赢得了美名,吸引了很多意大利的旅游人士前来。而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和奏鸣曲就是大部分为Ospedale而写的,作为宗教仪式上的配乐。维瓦尔第在这个职务上一直服务到1716年(其中有一段时间间断1709年2月到1711年9月)。接着他就被任命为“Maestro dei concerti”(音乐会大师)。
    在威尼斯发表两部奏鸣曲集(12首三重奏鸣曲 op.1 和 12首小提琴奏鸣曲 op.2, 在1705和1709年付梓)之后,维瓦尔第发表了协奏曲集“L'Estro armonico”(和声的灵感)op.3(1711年印制),这部作品为他赢得了欧洲范围内的名声。直到1729年他共写有12部曲集,打op.3后都在阿姆斯特丹印制。其中有12首协奏曲 op.8(1725)Il cimento delarmonia e dell'inventione''(和声与创作之争),当中前四首即是着名的“Le quattro stagioni”(四季)。
    早在Ospedale della Pietà任职时维瓦尔第就已经开始了歌剧创作,其第一部歌剧Ottone in vill'于1713年在维琴察首演,之后到173926年间他写有歌剧达50部。在此之后,维瓦尔第除了Ospedale della Pietà的职位外,日益频繁地担任维琴察圣安格洛剧院的主持。
    后来在威尼斯维瓦尔第有了争执,他决定1718年迁到曼图亚,供职于地主飞利浦•冯•黑森•达姆斯塔德(1671-1739,路德维希六世之子,伊丽莎白•阿玛莉(Elisabeth Amalie)之侄,也就是斐迪南三世之妻埃列诺拉(Vgl. Titelbl?tter zu den Opuswerken X und XII: “...S.A.S.Il. Sig'r Principe Filippo Langravio d'Hassia Darmstadt”)的母亲。他在那里主要是当音乐会主持和创作歌剧。1721年他多次在罗马逗留,两次在教宗面前演奏,因此赢得了大量的歌剧和宗教音乐的委托。1726年他以圣安格洛剧院音乐总监的身份返回威尼斯。这一次,身为作曲家和提琴演奏家的他在那里赢得了全欧洲人的敬仰,甚至是很多音乐家朝圣的对象。在此期间他认识了16岁的女歌手Anna Giró,后者陪伴他进行游历。
    1730年左右他发生了风格转变,从以前的巴洛克风格转到优雅的风格,但这种风格的作品却不怎么受欢迎。因此维瓦尔第在63岁的时候迁往维也纳,想寻求查理六世的支持。但查理六世却于1740年10月去世。当时维瓦尔第的健康也不见得比国王强多少,到达维也纳后一个月即1741年7月28日,他就逝世了。这位名满天下的作曲家就这样无声无息的过世了,他的简陋的墓地位于卡林迪亚,现在维也纳技术大学(卡尔广场)之所在。
    直到1940年,维瓦尔第的作品才被重新发掘。法国音乐研究员马克•宾舍利和其他收藏家在20世纪30和40年代买了大量的手稿。这些手稿被藏在城堡和寺院等地超过200年。宾舍利尝试为维瓦尔第的作品编号,但根据进一步的研究和新发现的作品来看,这套目录并不完备。另有一套目录,是由安东尼奥•凡纳(F)编制的。丹麦音乐科学家彼得•旅昂(*1937)在 1973年发表了一套更新的目录,即Ryom-Verzeichni'(缩写 RV),代替前两套成为目前流通的维瓦尔第作品编号目录。
TOP
9#

维瓦尔第的音乐

维瓦尔第近500部协奏曲中有超过241部是为小提琴独奏而写的。他其次最喜欢巴松管,写有39部协奏曲。其他则是为不同的木管乐器,少部分为大提琴而写的。其中还有为抒情维奥尔琴或曼陀林而写的作品。与传统相符的是,他协奏曲很多要求一把或多把小提琴独奏。约70部协奏曲是为两把或多把小提琴独奏而写的,组合多样,甚至在协奏曲RV 555中独奏组扩展至16人。
   维瓦尔第将独奏协奏曲变成了巴洛克音乐的最佳表现形式,他还将三乐章作品带往成熟。在快速的开始或终末乐章他还独创的引入了重复乐段,乐队不停重复一个音乐桥段,每次转换成不同乐器,乐曲显得自由多角度。而维瓦尔第作品的慢乐章则以悠扬如歌的旋律着称。
    其他还有55部的伴奏协奏曲(“无独奏协奏曲”)和近21部室内协奏曲(“无乐队协奏曲”),可看出作曲家对协奏曲这种形式的多番尝试。
    维瓦尔第的影响力不但在北意大利,在德国也可见。约翰•乔治•匹森德在宫廷中就应用了维瓦尔第的技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风格在维瓦尔第的影响下向更深层次发展。还有,巴赫还改变了维瓦尔第捕杀作品用于羽管键琴和管风琴演奏。
意大利作曲家。 1678年3月4日出生于威尼斯。父亲是威尼斯圣马可教堂乐队的小提琴手。自幼学习小提琴与作曲。1703年成为神父,不久在威尼斯的皮耶塔女孤儿院担任音乐教师,教孩子们小提琴及其他音乐知识。女学生经常在演奏会上表演,演奏活动是她们音乐学习的一部分。维瓦尔迪不仅指导她们演出,还为她们的演奏会谱写乐曲。这些音乐会为孤儿院筹得不少的经费。维瓦尔迪在这个女孤儿院工作了40年,直到1740年他去世的前一年。
    维瓦尔迪在1704年开始作曲,第一部作品出版于1705年,是一组12首三重奏奏鸣曲。1713年完成了第一部歌剧《奥托尼在维拉》。从此他把自己看作歌剧作家,尽管很多人仍然认为他是小提琴家,他一生创作了近50部歌剧,其中存世的仅有21部,而且不少只是片段。而他创作最多的还是协奏曲,人们公认他对协奏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一生写了数百部这类作品,大部分是小提琴协奏曲。最著名的是Op.8,其中前四首即众所周知的《四季》,常被单独演奏;第五首《海上风暴》、第六首《愉悦》及第十首《狩猎》也都非常有意境,充满了巴洛克的一贯风格。
    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积淀的深厚的人文主义传统,使维瓦尔迪的作品洋溢着清纯的气息,如同亚平宁半岛的阳光,给人以温暖和快乐。由于有一支听命于他的乐队,维瓦尔迪大胆地进行试验和创新,他的协奏曲几乎囊括了当时所有的主流乐器的组合。他的天才创作大大丰富了协奏曲的表现手法,其小提琴高把位的运用也为日后的炫技技术的发展作了铺垫。巴赫对他钦佩有加,早在魏玛时期就改编过他的几部协奏曲。维瓦尔迪清纯甜美的意大利风格对巴赫音乐风格的形成有不小的影响。
    维瓦尔迪1741年7月28日逝世于维也纳,这时候他的声名已去,默默无闻。此后的一百多年,他的名字也一直没有被引起更多的注意。直到20世纪,随着人们对巴洛克音乐的重新认识,他那些卓越的曲作才再一次受到关注,他本人也被评价为与巴赫、亨德尔同样重要的巴洛克早期作曲家。
TOP
10#

他就是维瓦尔第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Antonio Vivaldi,约1675-1741)是巴洛克时期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他出生在威尼斯一个普通乐师的家庭里。维瓦尔第的父亲是威尼斯圣马可教堂乐队的小提琴手。幼年的维瓦尔第成长在威尼斯浓郁的音乐文化氛围里,显示出非凡的音乐才能,到十岁时,他已经能代替父亲在教堂里演奏了。十八世纪初的一本威尼斯旅游手册中记载:“……最佳小提琴手巴蒂斯特.维瓦尔第和他的儿子安东尼奥.维瓦尔第”的词句。
     维瓦尔第十五岁受戒,1703年领受神职,但当时这并不表示他已当神父,只是为了稍微提高一下自己的社会地位。当他18岁时接受更高一级的圣职(副助祭)时,维瓦尔第才力下心当神职人员。他在附近的两个教区接受了神职教育(神学)并毕业。25岁时,维瓦尔第成为神父。由于他生有一头红发,人们都称他为“红发神父”。接着他就当上了S. Maria della Pietà教堂的神甫,并且在教堂属下的女童音乐学院中当小提琴教师。在维瓦尔第的悉心指导下,孤儿院乐队和唱诗班的水平蒸蒸日上,他本人作为一个作曲家和小提琴演奏家的声望也越过了阿尔卑斯山,一些爱好音乐的贵族千里迢迢来到威尼斯,只是为了聆听他演奏小提琴。在维瓦尔第任教近四十年的时间里,大量音乐作品源源不断的从他的鹅毛笔端流淌出来,最出色的还是他以富于民间色彩和生活气息著称的器乐作品。他一生写了近500首协奏曲和73首奏鸣曲,此外,还作有歌剧十余部,以及康塔塔、经文歌等。其中相当一部分在他在世时就出版了,包括他的最著名的作品小提琴协奏曲《四季》。
     维瓦尔第在1704年开始作曲,第一部作品出版于1705年,是一组12首三重奏奏鸣曲。1713年完成了第一部歌剧《奥托尼在维拉》(Ottone in Villa)。从此他把自己看作歌剧作家,尽管很多人仍然认为他是小提琴家,他一生创作了近50部歌剧,其中存世的仅有21部,而且不少只是片段。而他创作最多的还是协奏曲,人们公认他对协奏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一生写了数百部这类作品,大部分是小提琴协奏曲。最著名的是 Op.8,其中前四首即众所周知的《四季》,常被单独演奏;第五首《海上风暴》、第六首《愉悦》及第十首《狩猎》也都非常有意境,充满了巴洛克的一贯风格。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积淀的深厚的人文主义传统,使维瓦尔第的作品洋溢着清纯的气息,如同亚平宁半岛的阳光,给人以温暖和快乐。由于有一支听命于他的乐队,维瓦尔第大胆地进行试验和创新,他的协奏曲几乎囊括了当时所有的主流乐器的组合。他的天才创作大大丰富了协奏曲的表现手法,其小提琴高把位的运用也为日后的炫技技术的发展作了铺垫。巴赫对他钦佩有加,早在魏玛时期就改编过他的几部协奏曲。维瓦尔第清纯甜美的意大利风格对巴赫音乐风格的形成有不小的影响。
   维瓦尔第1741年7月28日逝世于维也纳,这时候他的声名已去,默默无闻。此后的一百多年,他的名字也一直没有被引起更多的注意。直到20世纪,随着人们对巴洛克音乐的重新认识,他那些卓越的曲作才再一次受到关注,他本人也被评价为与巴赫、亨德尔同样重要的巴洛克早期作曲家。他的音乐天才启迪了后来的巴洛克大音乐家,尤其是他丰富的作品和新颖的、科学的歌剧创作方法,刺激了现代意大利作曲家的好奇心。由于意大利从文艺复兴以来积淀了深厚的人文主义传统,因此维瓦尔第的作品里并没有太多的神迹,而是经常洋溢着清纯的气息,就像亚平宁半岛的阳光一样,给人以温暖和快乐。远在德国的巴赫对他也钦佩有加,早在魏玛时期巴赫就曾改编过他的几部协奏曲。维瓦尔第青纯甜美的意大利风格对巴赫音乐风格的形成有不小的影响,即使是在巴赫后来的《勃兰登堡协奏曲》里,也有维瓦尔第的影子。十八世纪中叶,欧洲音乐正经历着一次巨大的变革,巴洛克时代复杂费解的复调音乐正逐渐被单纯自然的主调音乐所取代,巴洛克晚期的三位大师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亨德尔顺应了这种变化,依然还是音乐生活的中心人物;而维瓦尔第(也包括巴赫)没能适应这种变化,听众对他的音乐失去了兴趣。1740年,维瓦尔第前往维也纳,投奔早年赏识他的查理六世皇帝。可几个月皇帝死去,失去依靠的维瓦尔第穷困潦倒,一病不起,1741年终于客死在维也纳。他死去的当天就被草草埋葬在圣查尔斯教堂贫民公墓,与他同时埋葬的人中还有被处决的罪犯。几十年后公墓废弃,后人再也无法找到他的遗骨。就这样,维瓦尔第清风一样的走了,留下的只有清风一般的音乐。
    二十世纪,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巴洛克音乐。当在复兴巴赫的运动中发现维瓦尔第对他耐人寻味的影响时,音乐界开始关注这位大师,他的音乐魅力也越来越多的被揭示出来。1978年在他诞辰300周年之际,一块纪念铭牌在公墓旧址--维也纳理工大学揭幕,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怀念与崇敬。发光的未必是金子,而真金即使蒙尘多年,也依然是闪闪发光的 .
TOP
11#

维瓦尔第及个人作品

安东尼奥•卢奇奥•韦瓦第(Antonio Lucio Vivaldi,1678年3月4日生于威尼斯,1741年7月28日(或27日)逝于维也纳),昵称Il Prete Rosso(红发神父),是一位意大利神父和巴洛克音乐作曲家,同时还是一名小提琴演奏家。其最著名的作品为《四季》。
韦瓦第的父亲乔瓦尼•巴蒂斯塔•韦瓦第(Giovanni Battista Vivaldi,1655-1736)十岁的时候离开布雷西亚到威尼斯,并在那里成为一名理发师。他和当地姑娘卡米拉•卡里吉奥于1676年结婚,育有9个孩子。安东尼奥为长,其出生当天据说还出现了地震。1685年乔瓦尼成为圣马可大教堂的小提琴手;他是一个成功的小提琴手,并且因为其西西里亚联会会员的身份,在威尼斯的音乐界迅速赢得名声,还被认为是一名出色的炫技小提琴家。安东尼奥自小就不输其父,年纪轻轻就能代替父亲上演。他的音乐理论可能来自于乔瓦尼•列坚齐(Giovanni Legrenzi)。但这又显得不太可能,因为列坚齐在1690年去世,当时韦瓦第才12岁。
韦瓦第在15岁的时候即行剃发并且接受了首次世俗圣职仪式,但当时这并不表示他已当神父,只是为了稍微提高一下自己的社会地位。当他18岁时接受更高一级的圣职(副助祭)时,韦瓦第才立下心当神职人员。他在附近的两个教区接受了神职教育(神学)并毕业。25岁时,韦瓦第成为神父。
接着他就当上了S. Maria della Pietà教堂的神甫,并且在教堂属下的女童音乐学院中当小提琴教师。
韦瓦第在那里读了一年半的追思弥撒之后就永远放弃了神职工作,但他依然持有神父的地位。在后来的一封信中他写到自己是因为健康状况而辞去教堂职务的(他写到「strettezza di petto」,意为胸闷,可能为心绞痛,也可能是哮喘)。但最近研究表明,他可能是出于个人原因,或心理方面的不适。一方面他的作曲工作让他没有时间去分心,另一方面教堂职务带来的收入对他来说也不是那么的重要了。
根据他在威尼斯的皮耶塔医院(Ospedale della Pietà)的收入单据来看,韦瓦第在此之后不但是小提琴,还是抒情维奥尔琴跟大提琴教师。还有逸闻说道他还演奏羽管键琴。
他从父亲那边遗传得来的头发颜色使得他被称为「红发神父」。很多威尼斯人不晓得韦瓦第,却知道红发神父。
韦瓦第指导着Ospedale della Pietà的少女乐团,开始作为不同弦乐组的教师,后来则是代理指挥。乐团很快就赢得了美名,吸引了很多意大利的旅游人士前来。而韦瓦第的小提琴协奏曲和奏鸣曲就是大部分为Ospedale而写的,作为宗教仪式上的配乐。韦瓦第在这个职务上一直服务到1716年(其中有一段时间间断1709年2月到1711年9月)。接着他就被任命为「Maestro dei concerti」(音乐会大师)。
在威尼斯发表两部奏鸣曲集(12首三重奏鸣曲 op.1 和 12首小提琴奏鸣曲 op.2, 在1705和1709年付梓)之后,韦瓦第发表了协奏曲集「L'Estro armonico」(和声的灵感)op.3(1711年印制),这部作品为他赢得了欧洲范围内的名声。直到1729年他共写有12部曲集,打op.3后都在阿姆斯特丹印制。其中有12首协奏曲 op.8(1725)Il cimento dell'armonia e dell'inventione(和声与创作之争),当中前四首即是著名的「Le quattro stagioni」(四季)。
早在Ospedale della Pietà任职时韦瓦第就已经开始了歌剧创作,其第一部歌剧Ottone in villa于1713年在维琴察首演,之后到173926年间他写有歌剧达50部。在此之后,韦瓦第除了Ospedale della Pietà的职位外,日益频繁地担任维琴察圣安格洛剧院的主持。
后来在威尼斯韦瓦第有了争执,他决定1718年迁到曼图亚,供职于地主飞利浦•冯•黑森•达姆斯塔德(1671-1739,路德维希六世之子,伊丽莎白•阿玛莉(Elisabeth Amalie)之侄,也就是费迪南德三世之妻埃列诺拉(Vgl. Titelblätter zu den Opuswerken X und XII: 「...S.A.S.Il. Sig'r Principe Filippo Langravio d'Hassia Darmstadt」)的母亲。他在那里主要是当音乐会主持和创作歌剧。1721年他多次在罗马逗留,两次在教宗面前演奏,因此赢得了大量的歌剧和宗教音乐的委托。1726年他以圣安格洛剧院音乐总监的身份返回威尼斯。这一次,身为作曲家和提琴演奏家的他在那里赢得了全欧洲人的敬仰,甚至是很多音乐家朝圣的对象。在此期间他认识了16岁的女歌手Anna Giró,后者陪伴他进行游历。
1730年左右他發生了風格轉變,從以前的巴洛克風格轉到優雅的風格,但這種風格的作品卻不怎麼受歡迎。因此韋瓦第在63歲的時候遷往維也納,想尋求查理六世的支持。但查理六世卻於1740年10月去世。當時韋瓦第的健康也不見得比國王強多少,到達維也納後一個月即1741年7月28日,他就逝世了。這位名滿天下的作曲家就這樣無聲無息的過世了,他的簡陋的墓地位於卡林迪亞,現在維也納技術大學(卡爾廣場)之所在。
直到1940年,韋瓦第的作品才被重新發掘。法國音樂研究員馬克•賓舍利和其他收藏家在20世紀30和40年代買了大量的手稿。這些手稿被藏在城堡和寺院等地超過200年。賓舍利嘗試為韋瓦第的作品編號,但根據進一步的研究和新發現的作品來看,這套目錄並不完備。另有一套目錄,是由安東尼奧•凡納(F)編製的。丹麥音樂科學家彼得•旅昂(*1937)在 1973年發表了一套更新的目錄,即Ryom-Verzeichnis(縮寫 RV),代替前兩套成為目前流通的韋瓦第作品編號目錄。
韋瓦第近500部協奏曲中有超過241部是為小提琴獨奏而寫的。他其次最喜歡巴松管,寫有39部協奏曲。其他則是為不同的木管樂器,少部分為大提琴而寫的。其中還有為抒情維奧爾琴或曼陀林而寫的作品。與傳統相符的是,他協奏曲很多要求一把或多把小提琴獨奏。約70部協奏曲是為兩把或多把小提琴獨奏而寫的,組合多樣,甚至在協奏曲RV 555中獨奏組擴展至16人。
韋瓦第將獨奏協奏曲變成了巴洛克音樂的最佳表現形式,他還將三樂章作品帶往成熟。在快速的開始或終末樂章他還獨創的引入了重複樂段,樂隊不停重複一個音樂橋段,每次轉換成不同樂器,樂曲顯得自由多角度。而韋瓦第作品的慢樂章則以悠揚如歌的旋律著稱。
其他還有55部的伴奏協奏曲(「無獨奏協奏曲」)和近21部室內協奏曲(「無樂隊協奏曲」),可看出作曲家對協奏曲這種形式的多番嘗試。後人也有稱他為「協奏曲之王「。
韋瓦第的影響力不但在北義大利,在德國也可見。約翰•喬治•匹森德在宮廷中就應用了韋瓦第的技術。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風格在韋瓦第的影響下向更深層次發展。還有,巴赫還改變了韋瓦第捕殺作品用於羽管鍵琴和管風琴演奏。
以下的作品在韋瓦第身前就已發表,大部分在阿姆斯特丹。這些作品可能在付梓之前已存放超過十年。
•    Op. 1: 12 三重奏鳴曲,為2小提琴和低音提琴而作(1705)
•    Op. 2: 12 為小提琴和低音提琴而寫的奏鳴曲(1709)
•    Op. 3: 12 小提琴協奏曲「L'estro armonico」(為 1–4 把獨奏小提琴和管弦樂隊而作)(1711)
•    Op. 4: 12 小提琴協奏曲「La Stravaganza」(1712)
•    Op. 5: 6 首奏鳴曲,為1到2把小提琴而寫(1716)
•    Op. 6: 6 小提琴協奏曲(1716)
•    Op. 7: 12 小提琴和雙簧管協奏曲(1717)
•    Op. 8: 12 小提琴協奏曲「Il cimento dell'armonia e dell'inventione」(1725)
•    Op. 9: 12 小提琴協奏曲「La Cetra」(1727)
•    Op. 10: 6 橫笛協奏曲(1728)
•    Op. 11: 6 小提琴和雙簧管協奏曲(1729)
•    Op. 12: 6 小提琴協奏曲(1729)
•    Op. 13: 6 橫笛和低音提琴奏鳴曲「Il Pastor Fido」(1729)
•    Op. 14: 12 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鳴曲(1737)
TOP
12#

维瓦尔第随感

一个心理阴暗的人永远都不会听懂维瓦尔第的音乐,因为里面饱含着温暖的阳光和澎湃的激情。万籁俱寂的深夜里打开唱机,放一张维瓦尔第的碟子进去,音量不要开得太大,静静聆听,传世经典——《四季》的乐声飘渺而出,小提琴演奏出巴洛克时期特有的优雅与华丽,虽然已是炎炎夏日,春的景象却扑面而来!清爽干脆的发音,绝无一点生涩与拖沓,在乐队的通奏低音的衬托下,小提琴没有任何孤独与偏执,而是与背景完全融为一体,一幅完全用音符绘成的美丽画面:蓝天、草地、花鸟、欢笑的人群……有此手笔者唯有维瓦尔第!    
一直以来,巴洛克音乐似乎得不到乐迷们的厚爱,和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等相比,维瓦尔第、亨德尔、巴赫的人气要小的很多,更不用说蒙特威尔第、斯卡拉蒂父子、波赛尔等一批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大师。而对于很多国内的乐迷来说,一般接触古典音乐大都直接从古典主义时期开始,有早些的最多可以追溯到巴赫与亨德尔,对巴洛克音乐的认识相对缺乏。
     巴洛克时期是介于文艺复兴和古典主义之间的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内,欧洲古典音乐正在逐渐从宗教音乐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散发出人的气息。我们不能忘记巴洛克时期这些筚路蓝缕的音乐家,虽然他们在历史的星空上可能一闪而过,但是他们对后世的深刻影响不可磨灭。抛开被称为“欧洲音乐之父”的巴赫不谈,仅是维瓦尔第的创造就滋润了后世无数音乐家,没有他,不知“协奏曲”这种题材要到何时代才能降临!我乐于将整个巴洛克时期看做是欧洲古典音乐的前夜,虽然她的身上还保留了很多文艺复兴以来的音乐特点,规模依然宏大、结构依然复杂华丽,但是历经近四百年的斗转星移,直到今天,依然散发着迷人的艺术馨香,另我们不得不感叹艺术的伟大。    
巴洛克时期很多作曲家的作品都与宗教有着紧密的联系,但维瓦尔第却并非因为宗教音乐而知名。虽然有部分宗教作品,但是另维瓦尔第声名远扬的却是协奏曲。他一生写了近500首协奏曲和73首奏鸣曲,此外,还作有歌剧十余部,以及康塔塔、经文歌等。其中相当一部分在他在世时就出版了,包括他的最著名的作品小提琴协奏曲《四季》。维瓦尔第在1704年开始作曲,第一部作品出版于1705年,是一组12首三重奏奏鸣曲。1713年完成了第一部歌剧《奥托尼在维拉》(Ottone in Villa)。从此他把自己看作歌剧作家,尽管很多人仍然认为他是小提琴家,他一生创作了近50部歌剧,其中存世的仅有21部,而且不少只是片段。而他创作最多的还是协奏曲,人们公认他对协奏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一生写了数百部这类作品,大部分是小提琴协奏曲。最著名的是 Op.8,其中前四首即众所周知的《四季》,常被单独演奏;第五首《海上风暴》、第六首《愉悦》及第十首《狩猎》也都非常有意境,充满了巴洛克的一贯风格。    
意大利从文艺复兴以来积淀了深厚的人文主义传统,因此维瓦尔第的作品里并没有太多的神迹,而是经常洋溢着清纯的气息,就像亚平宁半岛的阳光一样,给人以温暖和快乐。听不出忧伤,听不出愤怒,维瓦尔第笔下流淌出的只有宁静与快乐。无数个夜晚里静静倾听着一首首经典的协奏曲,无论是小提琴、长笛还是大提琴,都能让你感觉到,仿佛有一缕柔和的阳光,穿越了数百年的时空,穿破了漫长的黑夜,从遥远的亚平宁半岛照射到你的心灵之中,使你忘却了痛苦和不快,含着微笑沉沉睡去……    
    愿更多朋友喜欢维瓦尔第,喜欢巴洛克音乐!
TOP
13#

请关注维瓦尔第的歌剧吧!

关于维瓦尔第 也许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他的四季、他一生写了近500首协奏曲和73首奏鸣曲。不过在这里我想请大家来关注一下他的声乐作品,他一生创作了近50部歌剧,21部尚存。1713年,维瓦尔第根据多梅尼科•拉里的脚本写了第一部歌剧《乡下铜管乐队》,虽说而今的人们对他的歌剧孤陋寡闻,但维瓦尔第作为歌剧作曲家的名气在当时无人可以比及的。维瓦尔第的声乐作品是相当器乐化的,且配器亦是相当丰富。其歌剧中的咏叹调的难度很高,音域极广,有时甚至要从很低的音跳跃十二度音程,而且还要速度极快地唱出清脆玲眬的花腔,能唱好这些作品的人不多。
TOP
14#

诚邀vivaldi_gu先生来参与讨论

诚邀vivaldi_gu先生来参与讨论
TOP
15#

vivaldi_gu,想必定是维瓦尔第的发烧友

既然名字都叫vivaldi_gu,想必定是维瓦尔第的发烧友,很欣赏你在我的亨德尔歌剧的帖子的讨论中的雄才大略版的坦诚之言,所以也来谈一下维瓦尔第的歌剧及收藏把,我们拭目以待,洗耳恭听,真诚的等待您的加盟!
TOP
16#

一起来复苏巴洛克音乐吧!

一起来复苏巴洛克音乐吧!就从维瓦尔第开始!
TOP
17#

关于维瓦尔第的歌剧名唱段的乐谱的出版

意大利近年来已经出版了一整套维瓦尔第歌剧咏叹调系列乐谱,分别是《维瓦尔第歌剧女高音咏叹调集》、《维瓦尔第歌剧女中音咏叹调集》、《维瓦尔第歌剧男高音咏叹调集》和《维瓦尔第歌剧男中低音咏叹调集》共四册乐谱,国内却孤陋寡闻,只知道“今夜无人入睡”,包括所谓的专业歌手也是如此,只知道喊叫、拼高音、拼音量,而不懂得语言、风格和艺术的真谛。且此种局面几乎永远无法改观,与当前国人的浮躁、贪婪、功利、快餐文化分不开!
TOP
18#

巴洛克声乐艺术在国内几乎是盲区!!!

    一说到维瓦尔第的歌剧,大家就哑巴了,只有等Vivaldi_gu起床之后,再看看这种冷清的谈话局面能否改观。
  中国在时装、轿车、豪宅等浮夸奢侈品方面堪与世界同步,但文化艺术方面的差距还得等至少二、三十年,文化的进步非一日之功,巴洛克音乐在欧洲已经有近20年的复苏的时间了,但国内特别是专业音乐界,却止步不前,至今还沿用和享受着苏联老大哥的教诲和福祉。相反,民间业余的发烧友,却紧跟时代之风,起码表面上知道一点,也算一点安慰吧!国内的专业声乐界,过于追捧西方浪漫派及近现代、包括真实主义的歌剧,而对巴洛克的东西知之甚少,教师是有责任的!巴洛克的东西,无论是巴赫、亨德尔、维瓦尔第,还是伯塞尔等,都是十分重要的,但建国快60周年了,没有出版一本巴赫、亨德尔、伯塞尔或维瓦尔第的歌剧或清唱剧选段乐谱,革命歌曲和苏联歌曲倒是出版了很多,真是悲哀!!!!!!!!!
TOP
19#

不要老调重弹巴托丽(意大利女中音)演唱的维瓦尔第的歌剧咏叹调集CD

国内有好多盗版的CD巴托丽(意大利女中音)演唱的维瓦尔第的歌剧咏叹调集,已经众所周知,没有什么可说的,所以请发烧友天亮起床后,不要把这张CD拿出来晒,不要老调重弹!有点新意!楼主否则不高兴!我们对国内的盗版深恶痛绝!再说,这张唱片历史太悠久了,没有新意!拜托!!!!!!!!!
TOP
20#

回复 18# davidejia 的帖子

我泱泱大国,却没有一本系统介绍巴洛克音乐的书!像俺这样无限热爱巴洛克的人真正是“曲高和寡”,这种爱好真是一条孤独的小径,但我却愿一直走下去。俺现在听的碟,估摸着全中国听的人——专业和业余的全算上,应该不超过五个人,所以你在这网站上介绍点好东西,根本得不到回应——因为根本就没听过。当然,这也怪不得他们,先就是这些碟在国内根本搞不到,国内的唱片店只兜售那些“老掉牙”的唱片——白送我都不想要的。敝意以为,巴洛克才是音乐的真正意味所在,所以,在我爱上古乐后,莫扎特以后的音乐基本不听了(当然莫扎特不在内)。它们再也不能吸引我,就全部人类历史而言——我也愿意生活在巴洛克时代。
viva.JPG (, 下载次数:8)

jpg(2009/4/13 9:18:08 上传)

viva.JPG

最后编辑shenming 最后编辑于 2009-04-13 09:18:08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